《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图形的拼组ppt

《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一、说教材:

《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既是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深入认识,同时又为学生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一些组合图形做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通过对学生进行前测发现,多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一定的直观感受,能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但学生对如何验证这些特征还没有太多的经验。在拼组图形方面,学生经历过利用平面图形拼画这一活动,但在拼画的过程中没有深入体会过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折、摆、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图形美,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难点: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情境导入法、谈话法、指导法。学生的学法确定为:观察——猜想——验证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认识长方形的对边。

1、出示平面图形王国,让学生找一找其中有什么图形是你认识的?

2、找长方形的边,认识对边。

设计目的:以有趣的情境引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操作交流,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1、探究长方形的两组对边特点。

师:猜一猜长方形两组对边有什么特点?

生:上边和下边一样长,左边和右边一样长。

师: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一下你们猜得对不对呢?

生:讨论检验的方法。可以用尺子比、用线比、用棍子比、用铅笔比等。

(此处运用猜想这一手段,猜想长方形边的特点,能很快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动机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验证猜想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猜想意识。)

2、学生分组探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师:每个小组选一种方法比长方形的对边。

学生演示:

生1:用尺子比。结果发现一把尺子短了,两把尺子又长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只是知道尺子是用来量物体的长度的,但还不会用尺子去量物体的长度。)

生2:用绳子去比长方形的对边。(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绳子容易弯,容易变形,还要打结等等,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操作起来也很困难而且也不是非常准确。)

生3:用棍子比。结果也出现了用尺子、绳子量时一样的问题。

(这时学生发现他们想的方法都不太容易操作,该用什么方法最准确,最简单呢?全班学生都积极思考起来了……)

师:能不能不用尺子、绳子……只动你们自己的双手去验证一下呢?

生:折一折的方法,在这位同学的演示下,其它的同学豁然开朗了。

(板书)

对边相等

  3、探究正方形边的特征。

学生动手操作。

生1:和折长方形一样折。

生2:我们是为了证明四条边是不是一样长,我们应该想办法将四条边折到一起,这样折只能证明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

生3:沿着对角线折,再对折。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三)学做风车,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师:先演示漂亮的风车。你们想做风车吗?

生:想。

师:课件演示风车的展开图,根据这个展开图,先想一想做风车需要什么形状的纸。

生:正方形。

师:你能把这张长方形纸变成一个正方形的吗?

生1:凭感觉折。

生2:对折。

这里我不是直接教学生怎么做风车,而是先出示实物风车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再演示风车的展开图,根据这个展开图去做风车,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最后老师启发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长方形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可以剪成四个一样的三角形,三角形一折,做成风车,风车转起来又是个圆。其实很多图形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图形的拼组ppt

(四)感受图形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联。

 1、欣赏生活中的图形。

 (1)课件演示搜集的日常生活中的图形。

 (2)学生自由创造,拿出学具盒里的图形进行拼图。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拼的图形多,拼得好。

 (3)展示学生的成果,评出智慧星。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使学生感受图形美。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教师布置今天的作:回家后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拼出一幅图,也可以和你的家长一起来完成。

通过这一环节,能让学生把课堂的学习带到课外,既巩固了新知,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合作操作发展到自主操作,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上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纸贴的,形象直观,能勾起学生的回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的圆用线画出来,象征着抽象出来的圆,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几种图形之间用箭头联系起来,表明了平面图形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希望学生由此学会用 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点:

1、大胆让学生猜想。在《图形的拼组》这一节课中,在探索长方形对边相等的规律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短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猜想出上边和下边一样长,左边和右边一样长。这时老师告诉学生数学知识不能只凭猜测,还应当找方法验证一下猜测的结论是否正确。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讨论得十分激励,得出可以用绳子、尺子、棍子、铅笔、吸管等去比,这时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同学分组用他们的方法去比一比。通过操作后学生发现他们想的方法都不太容易操作,该用什么方法最准确,最简单呢?这时全班学生都积极思考起来了……再一次将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本节课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看一看,想一想,形成丰富的感性材料,再经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总结出特征,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我想如果我们低年级的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肯定会自主地去动手操作去探究问题的本质,我觉得学生有这种数学思想,才是我们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最根本的目的。)

3、尊重学生,体现个性。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具,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物体去探究图形的特征,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实践等学习方式,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实践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0611.html

更多阅读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 难忘的一课作文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西河镇中心小学严冰香一、说教材《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

《比的认识》说课稿 比的认识教学实录

《比的认识》说课稿永兴中小:丁清华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整个流程我分五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说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卖木雕的少年观课报告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一、说教材《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下第7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

声明:《《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图形的拼组ppt》为网友浊酒尽余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