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创作风格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风格

浅析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创作风格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风格

电影奇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作为好莱坞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名字可谓是大片的象征标签和电影票房的保证。他的电影既不局限于如今好莱坞电影泛滥的暴力和商业化,同时又继承了好莱坞大片注重讲述故事的精髓,既能够精准的拿捏观众心理设置情节悬念,却也不盲目渲染电影的虚幻成分,写实与科幻完美结合的他加上纯熟的叙事技巧,让他的电影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从成名作《追杀》开始到战争三部曲的《战马》,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悲观消极的创作题材,总的来说斯皮尔伯格的创作风格趋于豪放,往往从大处着手,大笔泼墨,题材各异的影片风格却大多都大力宣扬着美好温情的理念,无论科幻还是战争题材,他的创作主张写实主义,然而却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作品或多或少弥漫着斯皮尔伯格式影片充满想象力和温情童话色彩的一面。

一.电影奇才的写实主义

斯皮尔伯格电影的创作风格特点之一就是主张写实。如《兄弟连》、《血战太平洋》、《拯救大兵瑞恩》等都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二战时期,《拯救大兵瑞恩》更是超过三分之一的剧情真实逼真的还原二战场景。像《辛德勒名单》这样的作品主题也具有鲜明的纪实性。

这一点在我看来,和好莱坞大片的叙事风格截然不同。好莱坞大片讲究将时间和空间压缩,故事环环相扣,注重制造情节的跌宕起伏,这样以来往往忽视了影片人物的真实感,是整部影片显得没有质感。而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尽管主线明确粗矿,却并不忽视适度对人物内心和现实意义的塑造,引发观众对影片的心理认同和理解。我想,这也正式斯式电影吸引票房的原因之一吧。

说到写实主义,就从近期才上映的《战马》一片具体谈谈我个人对斯皮尔伯格创作风格的理解。

已经把二战故事运筹帷幄的斯皮尔伯格在战争史诗的结尾片定格到一战。这是斯皮尔伯格第一次选材一战,还原历史场景,真实揭露战争的残酷。不得不说,战争片是斯皮尔伯格创作喜好和强项之一。

《战马》一片独特之处是影片的主角落在一匹名叫“乔伊”的马身上。影片通过讲述一匹战马的经历来贯穿一战时期的战国多方的现实状况。通过乔伊与几个主人之间的悲欢离合来揭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战马》中的主角乔伊虽然是一匹马,导演却赋予了他以人的情感和思想。斯皮尔伯格为了更加客观的展现一战的情形,采用不同角度全面表现了一战时期战争双方的历史画面。影片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首先站在协约国英国的视角上描述一战情形,随着某次战争的失败乔伊又转入同盟国德意志一方负责运送粮食,紧接着途中短暂又意外来到协约国一方的法国之后再次被德意志带回军队,结尾因为战争的胜利终于重回英国。

我认为影片《战马》的写实主义的运用是十分成功的。影片中不管是从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的角度来看,都没有正义的一方,战马乔伊一连串的经历都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严重的破坏性。事实也正是如此。

比如《战马》中有这么一幕,乔伊原本已经跟随主人艾伯特学会了犁田,但是当时英国卷入一战必须向人民征兵买马,乔伊不得不又重新回归战马的身份与主人分离。艾伯特甚至愿意为了乔伊甘愿参军,可惜他并未满十八岁。乔伊与艾伯特的分离真实展现了人与动物当时难舍难分的情谊,也真实刻画了当时战争让人民饱受分离之苦。原本平静的生活因为战争瞬间要面对未知生死的别离,影片中参军的战士挤满了窄小的街道。但影片并未渲染凄凉悲伤的气氛,镜头转而表现英国人民期待家人保卫国家,满怀信心奔赴前线的斗志,巧妙的掩盖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一面。

其次是在影片快要结尾之处也让我印象深刻。当战争进行到高潮之时,不论是英国还是德国人民都在全面奋战。镜头里千军万马前仆后继,炮火连天的战场真实的如同观看一场纪录片。镜头里面英军同德军同时冲向壕沟,子弹和细雨夹杂在一起,接连倒下的身影已经让我分不清到底是英军还是德军,整个画面令人惊骇,赤裸而血腥的战斗让生命顿时变得渺小。

然而当战马乔伊不小心被铁丝缠绕在壕沟里时,战斗的双方都恐惧而又勇敢的前去解救乔伊。一名英军和一名德军蹲在乔伊身边共同想办法救它时,导演很是幽默且巧妙的表现了两人决定乔伊的归属权。在紧张的战斗之余两人却和谐的救助一只受伤的战马。

影片所突出的写实主义在我看来正是表现了其实不管是战争的哪一方,人民都并不想卷入残忍的战斗,人民之间并无仇深似海的矛盾,却因为无关的利益被波及其中,人民的厌战和反战情绪不分国籍,《战马》客观表现战争所造成灾难的真实性,既不忽略大情节,也不忘讲述小细节。

影片《战马》中还有很多场景都客观的讲述一战现实,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创作写实注重感悟良知、推崇人性而进行有主流意识的创作。他对观众心理的熟练把握成功的将观众的历史认同感同他的创作进行结合,顺应观众的欣赏需求。又或者说,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适当的写实能让观众产生更多相关的联想,更利于对观影者对情节的接受和理解。

斯皮尔伯格本人也曾经说过:“我觉得我对 观众有完全的把握,我确切地知道,怎么去做让观众哭和笑,才能是他们恐惧的惊呼或者高兴的鼓掌。正是由于他对观众普遍心理灵敏的掌握,他的写实主义才发挥的淋漓尽致,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或历史重现的感受。

二.充满神奇和纯真的电影童话

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是斯皮尔伯格创作风格又一代表特点。在看过他众多电影之后可以总结出来无一例外的一点就是:影片结尾总是会以美好温情的一面拉下帷幕。在我看来,斯皮尔伯格一直以来偏爱乐观积极的影片题材,正说明了他创作中对童话温情浪漫的不老向往。

他早前拍摄的《ET》、《第三类接触》、《人工智能》等都有一个神话或者童话故事的原型。上述的《战马》在揭露战争的残酷的同时也不忘给影片穿插温馨美好的人性真善美,在《战马》结尾更是给人一个大团圆的童话完美结局,让人完全遗忘战争的伤痛。所以总体看来,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类型不管是定格在科幻还是战争题材上,最终创作风格都不会脱离对爱、对美好的注释。

依然以《战马》为例,影片中的乔伊尽管是一只战马,但在乔伊身上始终都闪耀着神奇的童话色彩。

在艾伯特的爸爸买回乔伊的时候,在大家以及观众的概念里,深知一匹战马不可能完成犁田的任务。影片里的艾伯特全家就靠田园糊口,镜头里满是石头的荒地,镜头里农场主的嘲笑和蔑视,镜头里的瓢泼大雨都给影片埋下了伏笔。爸爸想卖掉乔伊去买耕地的马匹,当观众看到乔伊和艾伯特为了犁田一次又一次摔倒,乔伊此时仿佛听懂了艾伯特对他的不舍,血流不止却还坚持着犁田。当天空放晴的一刻,似乎永远是童话色彩的象征。乔伊和艾伯特累倒在已经犁的井井有条的田地里,导演此刻给乔伊冠上了神奇的童话色彩,一匹战马完成犁田的任务,告诉观众勇气和坚持最终打破了嘲笑,这样温情的情节适当的出现毫不影响影片的虚假性,反而让观众对这样的转折会心一笑。

童话色彩同样也巧妙的贯穿于《战马》全片。当乔伊在战争中遇上同样优秀的一匹黑马时,电影用诸多镜头刻画了乔伊与他的朝夕相处。印象深刻的是当他俩都落入德意志军队运送粮食时,黑马并不懂得怎么套上绳圈,乔伊为了避免让他被杀戮,主动低下了脖子套上绳圈给黑马示意。这一幕让人们惊讶,一匹战马居然能够熟练的套上绳圈,同时也让观众为之一惊,乔伊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只有人与人之间才有的情感,这样温暖的情节无疑给影片增色不少。

黑马没有过犁田的经历承受不住粮车爬坡的重力,面对黑马奄奄一息,影片又出现了神奇的一幕。乔伊箭步冲到马车队伍的前面,示意军队把这个重任换成自己,镜头特写了乔伊的眼神,明亮的眼睛里闪着坚定的目光,但乔伊看向昔日一起奔跑的黑马时,眼神里却闪烁着眼泪。镜头也不忘表现乔伊已经受伤的腿,尽管如此,乔伊依然喘着粗气把这个重任替黑马扛了过来。导演斯皮尔伯格用一种童话的手法去刻画乔伊,给战争的残酷贯穿美好温馨的一面,这些在赚足观众眼泪的同时,也悄然给影片铺下了美好温情的主线。

斯皮尔伯格在影片的结尾依然采用了他一贯纯真浪漫的美好结局方式,尽管这样的题材和风格出现了他的创作里并不是第一次,但他对这样的童话结局屡试不爽。战马乔伊和在战争中失明的艾伯特在军营里的意外重逢,尽管艾伯特无法辨认乔伊的模样,但随着艾伯特的口哨在所有口哨声中逐渐清晰的时候,我们也看见艾伯特和乔伊最终温馨的重逢。

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以这样一个梦幻式的团圆画上句号,是导演斯皮尔伯格有意识的在给观众预设一个美好的梦境,可以说片中许多情节都带有虚幻和浪漫主义色彩,并非能与真实的现实做比较。

影片《战马》将人与马的视角分别讲述故事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并赋予人与马两者温情的童话色彩,这并非是一次偶然的结合,这正是导演创作中独具一格的一面。导演主要通过神话的情节去引发观众期待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不论是这部电影,还是之前一系列科幻系列中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都表现了斯皮尔伯格创作中寄托和透视自己理想中的现实主义,这丝毫不影响影片的纪实性,这种回归人性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似乎总能触及观众的心灵,斯皮尔伯格对观众心理的掌握,遵循全人类共通的主题,是他创作成功的一大因素之一。

三.以观众为中心的创作

斯皮尔伯格以自己的人生阅历、世界观和人生观来打造他创作中的电影美学。观众对电影的期待而形成观众期待视野,电影创作对于观众的观影期待,是导演对于观众期待的不同理解。斯皮尔伯格电影之所以在今天有如此大的魅力,在我看来,不得不说他能够准确预知观影观众的期待视野。斯皮尔伯格可谓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创作家”,这应该归结与他对当今社会观念的全面把握吧。为了让观众充分的理解和接受,他在电影预先创作的阶段就已经根据观众的喜好确定了影片的创作方向,从而满足观众观影后的心理需求。

从斯皮尔伯格所拍摄的众多影片来看,他善于抓住观影心理的几个共同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影片大部分都会交代一条明确的故事主线,随着故事的主线展开一系列曲折的经历,例如影片《E.T》主要讲述的是外星人与人的友好相处,小朋友为了保护ET,让他重返家园,尽管中间情节曲折起伏,但细枝末节的故事发展并不影响整部影片的主题,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故事轮廓。其次,在斯式电影中,观众难以预料情节的发展和未知的高潮,这也是他创作中突出的一点,斯皮尔伯格善于在影片叙事过程中巧妙的制造适当的高潮和煽情点。例如影片《大白鲨》,片中的鲨鱼几乎和人拥有一样的智慧,懂得怎么引诱人类和捕捉人类。故事的叙事模式就造就了影片未知的悬念,让观众无法通过自己的判断去预测故事的发展,从而产生对情节的期待。最后,我认为斯皮尔伯格的创作具有个人独特的风格,他的创作风格整体可以定义为是乐观积极充满诙谐幽默的气质。不论是严肃的题材还是带有梦幻色彩的影片,都或多或少夹杂着一些另类搞笑的片段,偶尔揭示或者暗讽一些社会的阴暗,偶尔也制造一些缓解紧张的气氛。

斯皮尔伯格确实称得上是一位“电影奇才”,但是我认为在他的影片中也含有一些被观众忽略的不完美,如今对于斯皮尔伯格电影的见解也是态度各异,评价不一。在我看来,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多多少少都走着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路线,他也算是好莱坞的商业片导演代表。另外,在斯式电影中时常带有导演的个人思想的表现,比如斯皮尔伯格的爱国主义和道德说教,几乎常常出现在银屏上,尽管他采用一种含蓄的方式向观众间接的传达着一些信息。

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电影的客观看法,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作偏好,或许有人推崇,或许有人排斥。

总而言之,斯皮尔伯格在电影上的成就是显然是突出的,他以预言家的眼光创造了无数观众所期待的电影,也成就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传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0786.html

更多阅读

史蒂文斯诗歌笔记 马修史蒂文斯

赵孟頫(元)纸本设色纵28.4厘米长93.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史蒂文斯说:“我是人间必要的天使,因为从我眼里,你重见到人间。”有关诗歌中意义的一点评论起源于想像或情感(诗歌)的事物的意义往往在本质上不同于起源于理智的事物。它们具

声明:《浅析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创作风格 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风格》为网友三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