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简介 华裔诺贝尔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简介 جۇڭگولۇق پۇشتىدىن بولغان نوبىلمۇكاپات ساھىبلىرىنى تونۇشتۇرۇش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李远哲:1936年11月19日生于台湾新竹,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达赖:1935年7月6日生于青海(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中国国籍,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圣路易斯,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崔琦:1939年2月28日生于河南宝丰,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生于江西赣州,法籍华人,2000年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60岁;



钱永健:1952年2月1日生于美国纽约,美籍华人,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6岁;



高锟:1933年11月4日生于上海,拥有英国、美国国籍,200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6岁。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中国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5.达 赖:1935年生于青海,中国国籍,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
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7.崔 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8.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作家、翻译家、编剧,1987年出走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奖前的几个月刚刚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获奖代表作《灵山》原是作家出版社的一部约稿并预付了3000元稿费,;
9.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6岁。
10.高锟: 1933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2009年获得诺贝物理学奖,时年76岁。

前两个是杨振宁和李政道,1957年物理学奖 

杨振宁于1964年加入美国籍,李政道于1962(1965?)年加入美国籍
所以他们获奖时,身份还是中国人 ,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China
第三个是丁肇中,1976年物理学奖
在美国出生,自动获得美国国籍, 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USA
第四个是李远哲,1986年化学奖
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1994年放弃美国国籍,获奖的时候是美国人
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USA
第五个是第14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1989年和平奖
1959年发动叛乱失败,流亡到印度,成立了西藏流亡政府
但是印度只给这些流亡的藏民提供援助 ,并不让他们加入印度国籍
所以按说达赖喇嘛是以中国国籍的身份获奖,不过关于他的国籍,网上并没有确切的资料。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Tibet,应该归到China,不管gcd承认与否,他是中国籍人事。
第六个是朱棣文,1997年物理学奖
在美国出生,自动获得美国国籍, 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USA
第七个是崔琦,1998年物理学奖
加入美国国籍时间不祥,但肯定早于1998年,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USA
第八个是高行健, 2000年文学奖
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诺贝尔奖主页上的介绍写的是France
凭借小说《灵山》获奖,是中文小说

华裔诺奖十位得主的基本情况: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国国籍。1957年与李政道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国国籍。1957年与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山东,美国国籍。1976年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国国籍。1986年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做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达赖:1935年生于西藏,中国国籍。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中国政府不承认)。
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江苏,美国国籍。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7、崔琦: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美国国籍。1998年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莫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8、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法国国籍。2000年以长篇小说《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政府不承认)。
9、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杭州,美国国籍。2008年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与日本人下村修以及美国人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0、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英国国籍。2009年因“光在纤维中传导方面的研究为光纤通讯带来开拓性进展”与美国人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被称为“光纤之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5e78c0100fzhn.html

最根本因素还是中国培养人才的方式不同于美欧,准确的说,是落后于美欧。中国的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方面远远比不上美欧。这是由中国应试教育体制所导致的,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西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而中国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历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是在科技领域有巨大贡献和独特建树的,这和自身的创新能力有着紧密联系。

http://wenku.baidu.com/view/a78240a20029bd64783e2c55.html

14位诺贝尔大师  人生会有许多种选择,对于成功,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界定。

  对于常人而言,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路也许不能拷贝,但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的成功成长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上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举办的前沿科学论坛上,13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一位化学奖得主齐聚清华。这么多大师能够聚集一堂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盛会,让我们零距离走近这些大师与他们回顾成功的历程。

杰克·斯坦博格

从战争中走出来

  1942年爆发的珍珠港战争使美国卷入了二战。正是这场战争,改变了杰克·斯坦博格(JackSteinberger)的人生,使他走进了物理学研究的瀚海。

  斯坦博格生于德国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34年,其父举家迁到了美国。大学毕业后,他参了军。正是在军队里,他第一次接触了物理,开始了物理学的研究。

  如果说战争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那么费米教授则是引导他深入物理学研究殿堂的幸运之神。战后,他回到芝加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遇到了费米教授。他渊博的知识、对工作的投入、善于把一切事情深入简出的工作方法、大胆创新的精神让许多学生受益匪浅,包括斯坦博格和杨振宁、李政道等教授。

  社会环境的变化、费米教授的引导和培养,让他选择了物理研究,正如斯坦博格先生所说:每个人的生活不能重复两次,人们无法比较先前和之后做过的事情。战争的机缘把他带进了物理研究的世界,但其后的深入研究和成就的获得是与他个人的兴趣和艰苦奋斗分不开的。

  说到成功的因素,斯坦博格先生认为,这些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我个人来说,我从来没有觉得成功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我从不急功近利,我只想着要把工作做好,从来没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成功、权力、财富我想得不多,要更多地想着工作,完全投入于我的工作,专心于我的工作,这很重要。”

  “我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殊荣是因为我比别人稍许幸运,比别人稍许聪明,比别人有机会。”但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正是他的上述品格,使他抓住了对每一个研究者来说都公平存在的机会,使他攀上了物理科学的顶峰,摘取了科学桂冠上的明珠——诺贝尔物理学奖。

杰拉德斯·图夫特

年轻人要坚持自我

  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上,杰拉德斯·图夫特(Gerardus 't Hooft)做了题为“标准模型中的隐藏信息”的学术报告,他在进行科学分析时仍然保持着幽默风趣的风格,他与众不同的分析方法让在场的学者记忆深刻。

  诺贝尔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杰究工作也非常有帮助,它督促我能够永远地不断地追求新的领域。”

鲁道夫·穆斯堡尔

跟着兴趣走

  鲁道夫·穆斯堡尔(Rudolf L.Mossbauer)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兴趣走上的科学家之路。“我对许多学科都感兴趣,包括数学,我那时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要进入哪个领域,但我对物理的兴趣持续的时间最长,我参与了很多研究,但我最终选择了物理。”

  还是在中学时他就对物理发生了兴趣,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阅读有关物理学的书籍。穆斯堡尔的工作经历铸就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成就。“我很喜欢那里的工作。我和许多研究者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那里我学习到了许多电子方面的东西,我亲自购置实验室设备,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因为科学研究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继续扩展,才能成功。”

  穆斯堡尔的研究成果使他摘取了诺贝尔奖的桂冠,获奖时他年仅32岁,如此年轻就获得此项殊荣,这在科学史上也非常的少见。“我认为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都是在30岁之前完成的,因为年轻人可以尝试,通过尝试接触许多新的东西,遇到不明白的就要去研究。”

  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人的个性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工作,也要有运气。我那时只是单纯地做实验,做研究,只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区别于其他获奖者,我想我是利用数学方法找到了实验发生错误的原因。另外,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马蒂纳斯·维尔特曼

失败的推销员

  对于马蒂纳斯·维尔特曼(Martinus J.G.Veltman)来说,二战后的大学时光,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为了生存,他在学习之余不得不去打零工。最难忘的是他做推销员的经历,一年中只推销出去了一件产品。这段艰难的岁月和失败的推销员经历让他明白,既然自己不能在商界中做出成就,那么不如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业——物理研究。

  对维尔特曼来说,物理研究的博弈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理论物理研究转入实验物理研究并最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维尔特曼先生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我喜欢创造性的工作,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他认为兴趣、坚持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使你永远会关注这件事,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你想研究的东西,这样你才能够有机会获得成功。”

  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维尔特曼先生强调“读很多东西,学很多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物理学科来说,“要让学生了解他们研究的是什么,让他们看实岩洹?p>  “我童年是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农场度过的,那个地方盛产洋葱。”年近80岁的菲奇先生仿佛沉醉在童年的记忆中,而其后他对科学研究的定义——一项很孤独的工作道出了一个杰出的学者成功的全部奥秘。

  在谈到他非常深奥的研究工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的时候,他说:“这种研究对我们生活当中的影响就是证明了我们的存在,我希望将来能够产生很多有实践应用意义的研究成果。事实上我们对宇宙有越来越多的了解,我们就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想了解我们周围事物的更多真相。可能我这个发现会成为世界大全当中的一部分——它是关于这个宇宙如何运作的一个解释。”他还提到,在最近的两年,斯坦福大学以及日本的一些学者发现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他们发现的这个体系的研究范畴要比他提出的大很多。

  “从事科学研究是一项很孤独的工作,所以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出于我天然的本性,纯粹是出于个人的兴趣。”他强调,“对于物理学一种强烈的爱好是最重要的。当然这要付出很多代价,不过也有很多的快乐。当然可以有机会通过在实验室做实验做我想做的事情。”

  他说:“如果一个人在实验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那他对家庭生活就关注得比较少了。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有着极大的热情,就会一直专注地去想、去做,并不仅仅是一周40小时的工作。要取得巨大的成就需要极大的热情,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艾瑞克·科纳尔

不放弃任何思考机会

  在此次前沿科学论坛上。科纳尔(Eric A.Cornell)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位出生于1961年的诺贝尔大师看上去显得很年轻。

  “我并不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当年杨振宁先生得奖时比我还年轻。”这位科学家很谦虚,谈到成功的要素,他认为是思考学习,不放弃任何思考机会。在此次研讨会上,他还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全是各种物理公式和数据,据说这都是听完演讲后所受的启示。

  “有的科学家认为实现物质的极低温度是不可能的,但我不太相信,我认为实现物质的绝对温度零度是有可能的,这是我将来的研究方向。”科纳尔对自己的理想很有信心,因为他有得力的助手,良好的实验条件,这些都对他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我想中国在2010年前会出现诺贝尔奖得主,也许这些获得者就在北大清华,在我任教的大学里,来自中国的学生都很出色,有一位中国人在科罗拉多大学学完博士,并且在那里成了教授,现在他已经回到清华任教,我相信未来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将会从他们中间产生。”

查尔斯·汤斯

尝试新课题<作,因而与朱棣文和W.D. Phillips一起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 Eric A. Cornell著名实验及理论物理学家。他利用激光技术和磁技术把碱金属原子捕集在微米级的空间内并降到极低的温度,第一次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1年与WolfgangKetterle和Carl E. Wieman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 Val L. Fitch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他首创了 子原子的研究,并且用伽玛射线精确测量了 子的质量。后来致力于K介子的研究,与James W.Cronin合作研究中性K介子的衰变,并发现了其中的CP破坏现象,因此共同获得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 Murray Gell-Mann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50年代提出的关于奇异粒子和粒子的八重态的理论等,极大地促进了基本粒子理论的发展,因此获得了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在60年代中期最先提出了夸克(quark)假设,现在已经成为基本粒子标准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

  6. Robert B. Laughlin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在实验上被发现以后,他构造出了分数量子霍尔系统的解析波函数,完整地说明了该效应的物理特征,因此和该实验的完成者一起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理论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7. Rudolf L. Mossbauer著名实验及理论物理学家。他通过研究伽玛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特别是核共振吸收,发现并解释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效应,即伽玛射线无反冲核共振吸收效应,并因此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他继续从事核物理和固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8.Jack Steinberger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由于提出中微子束方法和发现第二代中微子因而证实了轻子的多代结构,与L.M. Lederman和M.Schwartz一起分享了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9. Gerardus 't Hooft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首先证明了规范场(Yang-Mills场)理论的可重整性,提出了维数正规化、大N展开等许多已被广泛采用的理论方法,还发现了规范场理论中存在着磁单极子、瞬子等非平凡状态。1999年他和Veltman教授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0. 丁肇中(SamuelTing)著名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他在实验上发现了J粒子,该粒子是以前的理论没有预言到的,以后被证明是粲(charm)夸克和它的反粒子的束缚态,这大大推动了对基本粒子的研究。B.Richter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个粒子,但命名它为 粒子。他们在1976年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1. Charles H. Townes著名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1951年他提出了脉泽(maser-微波激射器)的概念,并于195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样机。1958年他论述了激光器(laser)的基本原理。他和N.G.Basov, A.M. Prokhorov 一起获得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 Martinus J.G. Veltman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70年代初与G. 'tHooft教授一起证明了规范场(Yang-Mills场)理论的可重整性。他还在量子场论的正规化、消除反常等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场论公式推导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和G.'t Hooft教授一起分享了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3. 杨振宁(Chen NingYang)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50年代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微观粒子世界开辟了新的天地,因此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教授还是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诸多领域中重要研究方向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14. 李远哲(Yuan TsehLee)著名实验及理论化学家。他利用交叉分子束装置研究了许多化学反应以及光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由于他“对于了解化学基本过程的动力学贡献”,他和DudleyR. Herschbach、John C. Polanyi一起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华裔诺奖十位得主的基本情况: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国国籍。1957年与李政道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国国籍。1957年与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山东,美国国籍。1976年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国国籍。1986年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做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达赖:1935年生于西藏,中国国籍。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中国政府不承认)。
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江苏,美国国籍。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7、崔琦: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美国国籍。1998年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莫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8、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法国国籍。2000年以长篇小说《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政府不承认)。
9、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杭州,美国国籍。2008年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与日本人下村修以及美国人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0、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英国国籍。2009年因“光在纤维中传导方面的研究为光纤通讯带来开拓性进展”与美国人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被称为“光纤之父”)。

14位诺贝尔大师  人生会有许多种选择,对于成功,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 界定。

  对于常人而言,诺贝尔奖得主的成功之路也许不能拷贝,但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的成功成长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上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举办的前沿科学论坛上,13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一位化学奖得主齐聚清华。这么多大师能够聚集一堂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盛会,让我们零距离走近这些大师与他们回顾成功的历程。

杰克·斯坦博格

从战争中走出来

  1942年爆发的珍珠港战争使美国卷入了二战。正是这场战争,改变了杰克·斯坦博格(JackSteinberger)的人生,使他走进了物理学研究的瀚海。

  斯坦博格生于德国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934年,其父举家迁到了美国。大学毕业后,他参了军。正是在军队里,他第一次接触了物理,开始了物理学的研究。

  如果说战争改变了他的人生选择,那么费米教授则是引导他深入物理学研究殿堂的幸运之神。战后,他回到芝加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遇到了费米教授。他渊博的知识、对工作的投入、善于把一切事情深入简出的工作方法、大胆创新的精神让许多学生受益匪浅,包括斯坦博格和杨振宁、李政道等教授。

  社会环境的变化、费米教授的引导和培养,让他选择了物理研究,正如斯坦博格先生所说:每个人的生活不能重复两次,人们无法比较先前和之后做过的事情。战争的机缘把他带进了物理研究的世界,但其后的深入研究和成就的获得是与他个人的兴趣和艰苦奋斗分不开的。

  说到成功的因素,斯坦博格先生认为,这些因素是多方面的。“就我个人来说,我从来没有觉得成功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我从不急功近利,我只想着要把工作做好,从来没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成功、权力、财富我想得不多,要更多地想着工作,完全投入于我的工作,专心于我的工作,这很重要。”

  “我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殊荣是因为我比别人稍许幸运,比别人稍许聪明,比别人有机会。”但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正是他的上述品格,使他抓住了对每一个研究者来说都公平存在的机会,使他攀上了物理科学的顶峰,摘取了科学桂冠上的明珠——诺贝尔物理学奖。

杰拉德斯·图夫特

年轻人要坚持自我

  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上,杰拉德斯·图夫特(Gerardus 't Hooft)做了题为“标准模型中的隐藏信息”的学术报告,他在进行科学分析时仍然保持着幽默风趣的风格,他与众不同的分析方法让在场的学者记忆深刻。

  诺贝尔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杰究工作也非常有帮助,它督促我能够永远地不断地追求新的领域。”

鲁道夫·穆斯堡尔

跟着兴趣走

  鲁道夫·穆斯堡尔(Rudolf L.Mossbauer)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兴趣走上的科学家之路。“我对许多学科都感兴趣,包括数学,我那时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要进入哪个领域,但我对物理的兴趣持续的时间最长,我参与了很多研究,但我最终选择了物理。”

  还是在中学时他就对物理发生了兴趣,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阅读有关物理学的书籍。穆斯堡尔的工作经历铸就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成就。“我很喜欢那里的工作。我和许多研究者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那里我学习到了许多电子方面的东西,我亲自购置实验室设备,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因为科学研究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继续扩展,才能成功。”

  穆斯堡尔的研究成果使他摘取了诺贝尔奖的桂冠,获奖时他年仅32岁,如此年轻就获得此项殊荣,这在科学史上也非常的少见。“我认为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都是在30岁之前完成的,因为年轻人可以尝试,通过尝试接触许多新的东西,遇到不明白的就要去研究。”

  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人的个性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工作,也要有运气。我那时只是单纯地做实验,做研究,只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区别于其他获奖者,我想我是利用数学方法找到了实验发生错误的原因。另外,动手能力和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马蒂纳斯·维尔特曼

失败的推销员

  对于马蒂纳斯·维尔特曼(Martinus J.G.Veltman)来说,二战后的大学时光,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为了生存,他在学习之余不得不去打零工。最难忘的是他做推销员的经历,一年中只推销出去了一件产品。这段艰难的岁月和失败的推销员经历让他明白,既然自己不能在商界中做出成就,那么不如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业——物理研究。

  对维尔特曼来说,物理研究的博弈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理论物理研究转入实验物理研究并最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维尔特曼先生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我喜欢创造性的工作,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他认为兴趣、坚持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兴趣使你永远会关注这件事,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你想研究的东西,这样你才能够有机会获得成功。”

  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维尔特曼先生强调“读很多东西,学很多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物理学科来说,“要让学生了解他们研究的是什么,让他们看实岩洹?p>  “我童年是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农场度过的,那个地方盛产洋葱。”年近80岁的菲奇先生仿佛沉醉在童年的记忆中,而其后他对科学研究的定义——一项很孤独的工作道出了一个杰出的学者成功的全部奥秘。

  在谈到他非常深奥的研究工作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的时候,他说:“这种研究对我们生活当中的影响就是证明了我们的存在,我希望将来能够产生很多有实践应用意义的研究成果。事实上我们对宇宙有越来越多的了解,我们就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想了解我们周围事物的更多真相。可能我这个发现会成为世界大全当中的一部分——它是关于这个宇宙如何运作的一个解释。”他还提到,在最近的两年,斯坦福大学以及日本的一些学者发现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他们发现的这个体系的研究范畴要比他提出的大很多。

  “从事科学研究是一项很孤独的工作,所以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出于我天然的本性,纯粹是出于个人的兴趣。”他强调,“对于物理学一种强烈的爱好是最重要的。当然这要付出很多代价,不过也有很多的快乐。当然可以有机会通过在实验室做实验做我想做的事情。”

  他说:“如果一个人在实验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那他对家庭生活就关注得比较少了。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有着极大的热情,就会一直专注地去想、去做,并不仅仅是一周40小时的工作。要取得巨大的成就需要极大的热情,这才是真正的科学。”

艾瑞克·科纳尔

不放弃任何思考机会

  在此次前沿科学论坛上。科纳尔(Eric A.Cornell)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位出生于1961年的诺贝尔大师看上去显得很年轻。

  “我并不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当年杨振宁先生得奖时比我还年轻。”这位科学家很谦虚,谈到成功的要素,他认为是思考学习,不放弃任何思考机会。在此次研讨会上,他还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全是各种物理公式和数据,据说这都是听完演讲后所受的启示。

  “有的科学家认为实现物质的极低温度是不可能的,但我不太相信,我认为实现物质的绝对温度零度是有可能的,这是我将来的研究方向。”科纳尔对自己的理想很有信心,因为他有得力的助手,良好的实验条件,这些都对他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我想中国在2010年前会出现诺贝尔奖得主,也许这些获得者就在北大清华,在我任教的大学里,来自中国的学生都很出色,有一位中国人在科罗拉多大学学完博士,并且在那里成了教授,现在他已经回到清华任教,我相信未来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将会从他们中间产生。”

查尔斯·汤斯

尝试新课题<作,因而与朱棣文和W.D. Phillips一起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 Eric A. Cornell著名实验及理论物理学家。他利用激光技术和磁技术把碱金属原子捕集在微米级的空间内并降到极低的温度,第一次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1年与WolfgangKetterle和Carl E. Wieman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 Val L. Fitch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他首创了 子原子的研究,并且用伽玛射线精确测量了 子的质量。后来致力于K介子的研究,与James W.Cronin合作研究中性K介子的衰变,并发现了其中的CP破坏现象,因此共同获得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5. Murray Gell-Mann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50年代提出的关于奇异粒子和粒子的八重态的理论等,极大地促进了基本粒子理论的发展,因此获得了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还在60年代中期最先提出了夸克(quark)假设,现在已经成为基本粒子标准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

  6. Robert B. Laughlin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在实验上被发现以后,他构造出了分数量子霍尔系统的解析波函数,完整地说明了该效应的物理特征,因此和该实验的完成者一起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理论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7. Rudolf L. Mossbauer著名实验及理论物理学家。他通过研究伽玛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特别是核共振吸收,发现并解释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效应,即伽玛射线无反冲核共振吸收效应,并因此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他继续从事核物理和固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8.Jack Steinberger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由于提出中微子束方法和发现第二代中微子因而证实了轻子的多代结构,与L.M. Lederman和M.Schwartz一起分享了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9. Gerardus 't Hooft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首先证明了规范场(Yang-Mills场)理论的可重整性,提出了维数正规化、大N展开等许多已被广泛采用的理论方法,还发现了规范场理论中存在着磁单极子、瞬子等非平凡状态。1999年他和Veltman教授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0. 丁肇中(SamuelTing)著名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他在实验上发现了J粒子,该粒子是以前的理论没有预言到的,以后被证明是粲(charm)夸克和它的反粒子的束缚态,这大大推动了对基本粒子的研究。B.Richter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个粒子,但命名它为 粒子。他们在1976年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1. Charles H. Townes著名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1951年他提出了脉泽(maser-微波激射器)的概念,并于195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样机。1958年他论述了激光器(laser)的基本原理。他和N.G.Basov, A.M. Prokhorov 一起获得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 Martinus J.G. Veltman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70年代初与G. 'tHooft教授一起证明了规范场(Yang-Mills场)理论的可重整性。他还在量子场论的正规化、消除反常等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场论公式推导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和G.'t Hooft教授一起分享了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3. 杨振宁(Chen NingYang)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50年代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微观粒子世界开辟了新的天地,因此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教授还是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诸多领域中重要研究方向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14. 李远哲(Yuan TsehLee)著名实验及理论化学家。他利用交叉分子束装置研究了许多化学反应以及光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由于他“对于了解化学基本过程的动力学贡献”,他和DudleyR. Herschbach、John C. Polanyi一起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华裔诺奖十位得主的基本情况: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国国籍。1957年与李政道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国国籍。1957年与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山东,美国国籍。1976年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国国籍。1986年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做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达赖:1935年生于西藏,中国国籍。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中国政府不承认)。
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江苏,美国国籍。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7、崔琦: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美国国籍。1998年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莫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8、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法国国籍。2000年以长篇小说《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政府不承认)。
9、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祖籍中国杭州,美国国籍。2008年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与日本人下村修以及美国人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0、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英国国籍。2009年因“光在纤维中传导方面的研究为光纤通讯带来开拓性进展”与美国人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被称为“光纤之父”)。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奖 (Nobel Prize)创立于1901年,它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工业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当时合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基金放于低风险的投资,以其每年的利润和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项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结果每年都是最先公布的,早于其他奖项的公布。这反映了和平奖的重要性。诺贝尔因发明硝化甘油炸药而致富,他本希望该发明广泛用于工业(如采矿、建筑)用途,但很可惜,他的发明曾被用于战争。在生前,诺贝尔希望全世界的科学家,不论工作的领域是什么,都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早期的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数目,由于通货膨胀和基金会的投资收益,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90年代至今持续多年都是1000万瑞典克朗(在2006年颁奖的时候约合145万美元)。金质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早期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现在是2000人左右。出席的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晚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意大利城市,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简介 华裔诺贝尔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因为他喜欢的人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了。

有关诺贝尔奖的精彩资料:

http://hi.baidu.com/笔理科雅尔/ihome/myblog

莫言简历:中共党员与作协副主席

莫言,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县,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共产党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名人评价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创作年表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莲池》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丑兵》、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为了孩子》。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并被《小说月报》转载。秋,在《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孙在一篇短文中说这篇小说有一种空灵之感。

1984年春,在《长城》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秋天,得到军艺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赏识,进入该系学习。

1985年春,在《中国作家》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中篇小说《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钟山)、《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北京文学)、《老枪》(昆仑)、《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大风》(小说创作)、《三匹马》(奔流)、《秋水》(奔流)、等。

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该作一发,引起轰动。随即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军文艺)、《高粱殡》(北京文学)、《狗道》(十月)、《奇死》(昆仑),同时还发表中篇《筑路》(中国作家),短篇小说《草鞋窨子》(青年文学)、《苍蝇、门牙》(解放军文艺)等。夏天,与张艺谋等人合作,将《红高粱》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

1987年春,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中篇小说《欢乐》在《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发表,受到批评,事过多年,始有作家和评论家对该作得新评价。秋天,中篇小说《红蝗》发表([收获]三期),该作因强烈的个性风格和大胆和亵渎精神,连号称新潮的评论家也不能接受,纷纷著文批评。也是多年之后,才有评论家对该作发出了另外的声音。

1988年春,电影红高粱获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引起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青年文学》第十发表《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这两篇收入《食草家族》)。秋天,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故乡高密联合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有关论文汇编成《莫言研究资料》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8)。九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小说集爆炸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1988年秋,长篇小说《十三步》首发(文学四季)随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大概只有一个名叫林为进的人,在河北的(文论报)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后来又有港台的几个人写过评论。作者认为此书是一部真正的“先锋”之作。

1989年三月,小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四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六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中篇小说《父亲在民夫连里》在《花城》发表。继续创作《酒国》。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创作中篇小说《白棉花》(花城)、《战友重逢》(长城)、《怀抱鲜花的女人》(人民文学)、《红耳朵》(小说林),夏天,创作《神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小说十二篇。秋,中短篇小说集《白棉花》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92年,创作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天津小说家)、《模式与原形》、《梦境与杂种》(钟山)。

1993年,二月,长篇小说《酒国》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月,中篇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十二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神聊》。

1995年春节,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冬,《丰乳肥臀》在《大家》连载,并获首届“大家文学奖”。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电影《太阳有耳》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1997年创作话剧《霸王别姬》(与人合作)。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1998年,发表中篇小说《牛》([东海]六期,[小说月报]九期、[小说选刊]九期转载)、《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收获》六期,短篇小说《拇指铐》([钟山]一期,[小说选刊]转协)、《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钟山]五期)、《白杨林里的战斗》([北京文学]七期)、《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北京文学]十期)、《蝗虫奇谈》([山花],[小说选刊]五期选载)。十二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收获]二期)。作品讲述一个下岗的老工人在湖边的僻静处开了个“黄色小屋”,专供人男女野合……这就是《师傅越来越幽默》的梗概。张艺谋用这个故事进一步编开去,就有赵本山和董洁主演的电影《幸福时光》,几个名人一煽惑,电影和小说都赚钱。小说集《师傅越来越来越幽默》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

《我们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说《祖母的门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说《野骡子》、《司令的女人》[收获]、《藏宝图》[钟山]发表,短篇小说《儿子的敌人》、《沈园》[长城]发表。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十二月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源:中国江苏网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023.html

更多阅读

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光纤之父”高琨院士致敬!_XM 高琨

  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报道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在“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的突破性成就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作为一名从事通信工作的工程师,我感到十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日本获得诺贝尔奖人数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 )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ShujiNakamura )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该发明为节能环保光源LED的发展作出贡

京胡、二胡、板胡、高胡、中胡的简介及异同 高胡和二胡

京胡、二胡、板胡、高胡、中胡的简介及异同1、二胡:二胡是胡琴类中流行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它的音色柔美,富于表现力。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在民族管弦乐中,二胡处于重要地位。高胡:高胡是拉弦乐器中的高音乐器。它比

五台山海信法师的简介 五台山海信法师

五台山海信法师的简介  圆照寺古称普宁寺。自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建成,昭献元圣皇太后,延请高僧了性法师为该寺第一代住持,使普宁寺成为元代时著名的华严道场。  明永乐初年,宗喀巴大师的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1352—1435)在此修定。受封为“大慈

声明:《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简介 华裔诺贝尔》为网友时间有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