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互助共赢的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城市和谐社会

创建互助共赢的

和谐社会

(提要)

田小邕

2011年9月11日

互助:我们要做的事;共赢:我们能够实现的目标;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在我们的互助共赢之中实现!

一、信仰层面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这是我们的信仰。

我们自己怎样创造人类的幸福?通过人民的互助实现大家的共赢!

马克思曾经说过: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宗教总是以帮助群众的面目出现,虽然不能说它没有起到帮助群众的某种作用,但是,历史早已证明一旦群众能够解放思想,实现互相间的帮助,将会令所有宗教神话都相形见绌!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一再证明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互助共赢所能达到的效果。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先人就提出了理想社会的模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闭。是谓大同。”(见《四书五经•礼记•礼运》)

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多的问题和弊病?

因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将自家建设成为花园,而将别人家园变成垃圾场!

尽要别人帮自己,为自己服务,而不去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们,更有甚者,不仅仅是占别人的便宜,还要掠夺别人的财产和资源!及至形形色色的谋财害命!

有这样一个信条:“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信条对吗?为什么?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信条,无数的社会问题都是因为信奉这个信条的人太多了,自私自利的行为太多了,假如人们多一点公心,假如人们乐于在别人真正需要的时候出手相助,人类的社会并不需要上帝;换句话说,人们只是在无助的时候才需要祈求神仙皇帝。

二、国际政治层面

全球化是什么的全球化?是互助的全球化!是共赢的全球化!是正义的全球化!

不是某个宗教的全球化,不是某些西方信条(自由、民主、博爱、人权等等)的全球化,不是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独霸全球,更不是少数超级富豪独占全球的资源!不管是什么人,哪些个集团,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以损人利己的方法谋取一己私利的行为,都是全球化潮流中的逆流,不会成为主流。全球化的主流是全人类的互助,是全人类的共贏!是全人类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幸福!

有人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西方出现了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及至导致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以来,虽然尚未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战争的阴影从未离开过我们,怎样才能保障世界和平?难道所有国家都要制造核武器,都要保持核威慑?

我们能不能通过互助,避免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通过全人类的互助,来实现全人类的共赢?和谐社会难道不正是应当由此来实现吗?

我们能不能通过一切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助,让所有国家得到共赢,从而避免越来越多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日益增加的国家搞核武装?或者说,我们能不能寄希望于国家之间的互助,来实现世界和平、世界大同,并由此创建和谐世界?

我们能否创建一个世界组织,如“国际互助同盟”,以促进国际间国家与国家、企业对企业,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各类的互助行为?以互助建立日益扩大的共同利益群体,以此化解冲突及战争,以互助的善意消弭敌意,是不是更加有利于人类的福祉?

我国可否定期发布《国际互助白皮书》?将我国政府和民间重大的对内、对外互助行动、成果公之于国际间,增加其透明度,引导国际国内舆论,增进国内外的互助行为?

我国可否明确公布国家发展战略,就是通过国内外的互助行为,建立友谊,争取共赢,求得和平发展?

我们只要国内外的互相帮助,不要树敌,不要战争,不要占领别国的领土,不要抢占别国的资源,更不要控制某些国家!我们可望通过国际间多元化的互助,得到我们所需的一切!

这个和平战略,可以坚持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乃至永远!

我们创建的国际间互助共赢的多元化合作,可以不断增加内容和项目,不断充实、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永远没有止境。

中华民族可望由于引领国际之间多元化的互助活动,而长远保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顶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最热心助人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就是最热心助人的民族,怎样弘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创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可否预言,所有与中国建立互助关系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将得到利益,得到成长壮大?与中国建立牢固互助关系的国家,必定能够保持或必将逐步跻身世界主流国家之列;而所有敌视中国,抗拒与中国互助的国家,都将逐步边缘化于国际主流社会,或逐步退出世界主流国家行列。

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有敌人吗?那些奴役别国人民,掠夺别国资源的国际势力会不会反对我们帮助那些被奴役,被掠夺的国家和民族?那些反对国家独立、反对民族解放、反对人民革命的国际势力会不会与我们为敌?

西方人说过:“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们的敌人会有的,可能会长期存在,但是,我们不怕,只要我们开动企业与企业、人民与人民的国际之间多元化的互助,共同的利益会瓦解任何敌对势力,以及一切敌意。

三、道德层面

笔者给道德下的定义是:道德是人类在共同的劳动生产中由于互相帮助、共同协作而产生的思想上的共识和行为上的默契。

帮助别人就是行善,对吗?

《浮士德》的主人公曾经说过,一边是天使,要带他上天堂;一边是魔鬼,要带他下地狱。上天堂是帮助他?下地狱也是帮助他?帮助属于善还是属于恶?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人教人为善,他身边聚拢的都是善人;有人教人为恶,身边聚拢的都是恶人。为此,教人虽都是帮助别人,却有善恶之分,互相帮助同样应当要有善恶标准。为节省篇幅,我们这里不谈恶,假定帮助别人都是善的行为。

假如帮助别人是善,那么善是否有价值?

假如帮助别人是没有价值的,不值得别人珍惜的,那么帮助别人还值得宣传,值得人们去称赞,值得人们去学习吗?假如没有人去宣传助人行为,没人去引导助人行为,还能指望别人在你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吗?

假如善有价值,是否应当有对应的回报?

得到帮助,是否值得受助人的珍惜?

受助人用怎样的形式才能表达对助人者的感恩或这感激?

怎样才能让全社会到处都有助人之手,而不会让人感到得到帮助是廉价的东西,不值得珍惜甚至可以糟蹋?

我们认为:助人为乐是精神境界,但是,助人是善行,是有着无尚的价值的人类行为,在真正施行时,必须慎重,不可以滥施,不可以让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滥用,甚至设计陷害乐于助人的善人。《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故事的教训依然值得记取。

帮助有钱人,帮助有权的人,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有人说这是趋炎附势,但从回报的角度看,有钱人或有权人的回报容易预期,而帮助无权无钱的人,则不易预期是否有回报。

受助之后给予的最好回报,就是帮助别人,向助人者学习,以善报善,以德报德,共同创建一个互助共赢的和谐社会。不管什么人,对于自身受到的冤屈,不是简单地采用复仇的原则,而是以直报怨。这样才能让矛盾的双方和平共处,并达到将尽可能多的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的目的。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命抵命”这个复仇原则不错,矛盾的双方必须尽量采用互助的原则,而不是报复的原则,假如滥施报复的原则,会造成天下不得安宁的后果。

四、哲学层面

毛泽东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见《毛泽东选集》274页)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有的时候,矛盾还会激化,还会有冲突,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我们怎么办?

从生命来看,假如生命中没有了矛盾,生命就消逝了,由此看来,有些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只能求取矛盾的双方共存。为什么?因为矛盾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矛盾的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比如说,资本家(企业主)与雇佣工人无疑是一对矛盾,但是,假如企业不存在了,共同工作的条件没有了,资本家(企业主)与工人就不再聚集到一起,矛盾也就消失了。

再举例说:市场上商品交换的双方也是处于矛盾的地位,买方希望以尽量低的价格得到尽可能好的商品或者服务,而卖方则希望得到尽可能高的回报。假如有人说,依据供求状况就可以决定价格啦!问题是,供求状况随时都会变化,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不变价格。其实,不管价格的变化如何,只要买卖双方再次出现在市场上,说明他们仍然彼此需要,仍然得到了共同的利益。

还举例说:所有家庭中都是各有各的矛盾。

但是,矛盾的存在并不妨碍建立互助关系,无数事实都可 以证明,矛盾的双方必定由于互助而感觉到对方的重要,从而尊重对方、需要对方,从而取得矛盾双方的共赢共存。

一般来说,通过矛盾的双方的互助行为即可缓和矛盾,通过双方的互助行为表现出的善意和善举,使之保持和平共处不致破坏共存现象。

对于社区、地方、整个国家乃至更大的国际范围,都可望通过互助的基本原则缓和、调解各方的矛盾,使之保持共处,争取共赢,避免、减少冲突。

四、政治经济学理论层面

  我们推测: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是人们由于需要互相帮助而组织起来的。

我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应当与人类社会分工的程度成正比;

我们认为:人类的社会分工,就是专业化的互助形式;

我们认为:商品经济的社会生产形式,是超越一切社会圈子的人类互助形式。

从本质上说,商品经济起源于人类相互之间的互助需要,所以,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为买方(受助者)设计的;所谓的市场买方需求,不过是受助者汇集到市场上的共同需求而已,为受助者提供物质(商品)或者人力(服务)的帮助,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掌握商机,应当是商品经济的第一要义。

那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品经济是不是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的商品经济得到无与伦比的发展,仍然存在着极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为了解释或者解决这些问题,西方国家出现了种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流派,出现了无数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数不清的理论。

一言以蔽之,所有西方这些理论家都没有解决马克思指出的,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三个根本性的缺陷:一是资本循环存在障碍,因而出现周期性的金融危机;二是劳动力循环存在障碍,因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的短缺日益严重,必须以非法劳工及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放到欠发达国家才能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三是生态环境循环存在障碍,因而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都要转移到国外欠发达国家去。

此外,一直以来,发达国家都存在着日益加重的社会病。

这一切,都只能从所有国家内外两个方面,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互助来求得解决。

以斯大林为首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不是商品生产,所以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劳动力是商品学说等等都不适用了。

以第二国际的头头考茨基、伯恩斯坦等人为首的修正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在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并且走向衰败、行将就木的时候才能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因而要将革命的领导权拱手让给资产阶级,放弃无产阶级革命。

这些认识都不对。商品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商品经济在中国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已。

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同样可以容纳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固然存在缺陷,但是,我们只要发挥人与人、地方与地方及至国家之间多样化的合作互助,商品经济的缺陷可以控制到最低水平,商品经济赖以存在的市场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并使商品经济的优越性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互相帮助,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固有矛盾:资本的循环障碍、劳动力的循环障碍、生态环境的循环障碍都可望得到日益合理及妥善的解决。

我们认为,解决了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商品经济发展的障碍,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我们即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同时避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弊病,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必定会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五、国家层面

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共同体。为了让这个利益共同体能够正常运行,我们需要有国家的秩序:

国家的秩序有四个大类型:暴力秩序;血缘秩序;利益秩序和道德秩序。

暴力秩序是国家通过武装力量、国家执法机关的强制力量来实现的,暴力秩序需要公正;

血缘秩序是人类自然形成的代际更替,血缘秩序需要顺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益秩序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利益秩序需要公平;

道德秩序则是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种种互相帮助、善行及善举而形成的,道德秩序是要为公众。

假如没有真正的互相帮助,利益秩序会步入歧途:比如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有钱就可以买凶杀人,为了得到资财,杀人放火可以无所不为?

中共帮助人民群众推翻了压迫人民的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人民在得到解放之后,互助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互助行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使社会发展得到极大的成就;人民群众帮助中共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支队伍,正是这种互相帮助的关系,让中共走上了执政党的位置,让中国逐步走上了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让中共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成就最显著的政党;中共和人民在互助的过程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紧密团结。

中共执政后,多次出现的重大天灾都在全国各地乐于互助的精神下以举世无双的速度较好地解决了,以1976年的唐山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为例,团结互助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保证。

我国的互助行为司空见惯,但从建立善的秩序(道德秩序)方面来看,我们仍然需要考虑秩序的持久性,普适性,涵盖性,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强化,让受助人和助人者双方的利益得到保护。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福利国家模式,对于我国来说是不可行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福利,是通过掠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及剩余价值来实现的,它的本质并非人民群众的互助。

我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创建互助共赢的社会,我们要发挥全国各族人民参加社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生产劳动能力,提高所有国民的互助能力,深入发展各种互助行为,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裕;通过发挥人民的互助精神,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自身的幸福;通过国内国际之间多元化的互助,创建和谐世界。

西方发达国家那种通过霸占全球资源、掠夺别国劳动者剩余价值致富的所谓福利国家之路,我们不能走。

我们可否设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或者全国人大常委设立全国互助部,协调各地之间的互助行为?在新部门未设之前,先由政协或各级统战部暂时领导开展活动?

我们可否设想,各地各级党组织、政府或者人大,都设立党、政、企业或民间的互助协调组织,增进多元化的政府间或民间的互助行为?

从国内政治角度看,所有企图掠夺人民财产的人们,所有反对人民从事善的互助的人们,所有企图从人身或思想上束縛人的人们,仍然是敌视我们,破坏我们事业的社会势力,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用“以直抱怨”的基本原则帮助这些人们,最终可以化解这些人们的敌意,逐步改造这些人们。

六、社会管理层面

既然人类社会是起源于互助的需要,那么,是不是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助可以自发地形成?或者说,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互助,会不会有障碍?

  人类社会虽然需要互助,但是互助行为却受到了极大的约束和种种干扰:例如:

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既妨碍了奴隶得到互助,也妨碍了奴隶帮助别人,其原因在于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束缚。

同样类似的人身束缚还出现于某些宗族的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宗族对成员的人身束缚等等形式。

  束缚人们的不仅有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还有束缚人类思想的派性、宗教和迷信;

  所以,要创建互助共赢的社会,必须解放被束缚的人身依附关系,而且还要解放其思想。

怎样既让人们可以帮助别人又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既让人们得到归属感的满足,又没有人身的束缚?

让人们成为自由的人,让人们成为热心帮助别人的善人,消灭一切压迫人民、掠夺人民财产和资源的社会邪恶势力,破除一切束缚人们思想的框框,这是创建互助共赢的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管理者们的首要任务。

人类社会冲破束缚人民互相帮助的枷锁,就会埋葬旧制度、旧秩序,创建新制度、新秩序。

中国共产党创建九十年的历史中,一直始终不渝地为此而奋斗,并且成就斐然,举世共睹。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人民群众自发的互助行为需要排序:

第一位的互助行为应当是涉及解决社会生产发展的问题,只要社会生产能够得到发展,群众的其他问题都有了解决的经济物质基础;

第二位的互助行为应当是涉及人们的身体健康,让人民得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食物、空气、饮用水资源、居住环境、工作职业环境,引导人民养成保持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等等;

创建互助共赢的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城市和谐社会

第三位的互助行为应当是对下一代人进行善的教育,只有让一代又一代人保持对善的追求,人类社会才能形成和维持善的秩序,对人们真正有益的善的帮助才能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样,源远流长,持续不断;

其余的排序可以由人民群众自行讨论决定。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需要得到引导才会不断提高:

我们能否在各地直到国家层面设立多级道德评价组织?

我们可否邀请各地评选出来的道德楷模参与评价各地发生的、遇到的相关的事件?

我们可否通过此类评价活动,引导社会舆论,扬善抑恶,指导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我们可否通过此类评价活动,引领社会时尚?

对于一些重大事件,人们缺乏共识的事件,我们可否开展大范围的道德评价,允许人们辩论和争论,以凝聚人们的共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中完全消灭恶人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让尽可能多的人学善,只能把恶人减少到尽可能低的限度。

此外,

对于互助行为,我们是否应当有些基本的原则?

是否应当让助人者不伤及自身,受助者得到尊重?

我们是否可以问问,求助者的目的何在?助人者又目的何在?

旁人怎样知晓求助者与助人者们不一定愿意公开的目的?

向乞丐施舍,这种没有回报的行为也是互助吗?

在一个互助的行为中,主要受益人,次要受益人,利益受损人的关系怎样维系?他们各自的利益格局怎样才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调整?

互助是化解敌意,增进友谊,促进团结,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方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增进国内消费、让人民增产增收、增进人民幸福的路在何方?我以为,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行为,将有助于我们尽快找到。

互助不是依赖,是独立的人对独立的人相互之间,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的共识,及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友谊之手:物资或商品的交换,情感或知识的交流,立场的支持,意志的支撑,前途的指引……

助人者要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养活自己,才能够真正帮助别人,养活自己的能力越强,自身的剩余价值越高,能够帮助的受助人就越多,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

受助者是否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提出受助的请求?

过度的帮助会形成倚赖,把握适当的度非常重要,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七、个人层面

我们可否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不需要别人帮助的人?

是否有这样的人:从出生到成长,从生理需要、生活需要到感情需要,都无需别人帮助?

对于个人来说,互相帮助就是交流的过程,就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就是共同提高的过程,就是形成共识的过程,就是为社会贡献并与人民团结成为一体的过程,就是个人成长的过程。

我们可否断言,人世间的亲和爱都来源于互助?

上一代人抚养了下一代人,两代人之间就有了亲情,即便不是亲生的,都会产生这种亲情;那些一同生活的人们也会产生类似的情形。

再看那些一同劳动的人们,如工友、乡亲同样源于相互之间的助人及受助,是否同样?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介绍过,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感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超越的需要。

我们认为:无论哪一个层次的需要,都必须通过人们的互助行为才能满足。

古人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治理阶梯,这个阶梯是建立在人们的互助基础之上的,是不同社会范围的人群互助,并最终形成道德秩序。

人类群体的互相帮助,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从个人的情感生活来说,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有助于产生和得到幸福感:或者说:当一个人处于极度的无助感时,是最悲哀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041.html

更多阅读

保护环境卫生、创建文明城市。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内容

绿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骨架,环境是城市的容貌,市民是城市的灵魂。文明城市不仅是要看她的楼有多高,街道有多宽,种了多少树,栽了多少花,搞了多少景点,更要看城市中人的素质,关注人的不起眼的细节,不引人注意的“小事”。“好的环境可以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概念和意义 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

全国文明城市是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是由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城市最高荣誉称号;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 的城市品牌

杨晓明: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能够共生、共赢

     “虽然同是产品,但社会对药品的质量要求比普通产品更高。我们的产品是以预防用的疫苗产品为主,其质量更是精益求精,因为疫苗是满足健康人需求的,而且服务群体较广。所以,我们的社会责任首先就体现在确保产品质量层面。确保产品

声明:《创建互助共赢的和谐社会 创建文明城市和谐社会》为网友巴黎环抱的花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