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郝志坤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本单元既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整个图形的认识领域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上承一年级上册点线面的知识、一年级下册: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年级下册: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下启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六年级上册圆;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承上启下,使知识之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知识的综合性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这一单元教材包括长方体、正方体两大节的内容,都是在整体感知“体”的基础上研究“面”建立“形”的概念。从图形的基本认识深入到相关面积及体积的计算,体现了由点到面再到体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教材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提出长方体有哪些特点?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这就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已有研究图形经验,一步步解开长方体的秘密认识长方体。为了更好地理解把握教材,我把苏教版、人教版、青岛版三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上,(1)框架都是一样的:先出示生活中长方体实物过渡到数学中的长方体。然后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最后经过讨论动手操作得出长方体特征(2)创造大量实践操作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氛围。尤其重视在自主解决问题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决推出新知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同的是人教版内容较为细腻,给学生提供的素材较具体;苏教版稍简单,留给学生的空间较大,难度稍大;而青岛版正处于两者之间、有收有放,既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有实施引导,符合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从教材来分析长方体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体,学生并不陌生,并且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对长方体有了一个比较抽象的认识。基于上述情况,我对学生进行前侧:问题1.你认识长方体吗?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长方体?2.长方体有哪些特征?结果是全做对的57

问题二

知道6 个面

知道6个面、8个顶点、

知道6个面、8个顶点、 12条棱

什么都不知道的

人数(人)

25

15

10

7

另一方面从学生年龄特点来分析,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立体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小组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及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长方体的特征在本课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又是学习其它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刚开始认识立体图形,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自然就成为教学的难点了。

教学模式:

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遵循“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我的“三小五环节”教学模式。所谓“三小”数学教学法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小问号、小工兵、小先生,最终成为一个学习者、探索者和合作者的一种数学角色教学。教学环节包括自学例题————模仿出题————巩固练习————达标测试——总结反思

四、教学设计:

一、自学例题(18分钟)

自学例题——交流——检查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张白纸的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长方形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中的一种。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想象力,如果老师往这张纸上再添加和他一样大小的第二张、第三张„,很多很多张,想一想,会叠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长方体)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图一:一张一张的纸叠成长方体的过程),确实,叠成的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形状的。那长方体也是一种平面图形码?(是立体图形)借助学生对长方体的第一印象我会问: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他们?(2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对白纸的面的观察来回顾长方形的特征,为学习长方体做好铺垫。也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通过对白纸叠成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的想象过程和观察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认识到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图形。】

接下来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长方体实物先自己研究长方体的特点,并简单的写出自己的发现和不明白的问题。这时学生的问题可能会较多,(1、什么是长方体?2、长方体有什么特点?3、他跟以前学的图形一样吗?4、长方体怎么画?5、它的面积怎么计算?)教师点明这节课目标,然后小组交流:小组内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发现和不明白的问题。组内请小先生解决。解决不了的组长记录下来。这就是学生的难点。(4分钟)

带着问题先自学课本例题,把能解决的问题结合课本和长方体学具先消化,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长的主持下,组内同学帮扶解决。解决不了的组长记录下来。教师检查自学情况,以组汇报为主,小问号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5分钟)

在小组汇报问题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对他们得出答案进行质疑(学生提不出来时老师可以提问):比如:当学生汇报长方体有6个面时,可以问:你是怎样数的?回答:按长度将12棱分为3组时:可以提问:你能不能拿着实物给我们展示一下?在学生说了长宽高后,教师可以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是一成不变的?等等

学生将不明白的教师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环节目的在于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是新课标四基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完整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7分钟)

二、模仿出题(4)

出题——做题——互查——纠正

自学完例题后,让学生当小工兵,模仿例题或结合自主练习在小组内轮流出题,大家共同来做,做完后互相当先生检查或请一名小先生解答,其他人对照答案,改正错误,不会的请教小先生。小组内解决不了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重点解决。学生在做题的同时老师巡视,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三、巩固练习(10)

练习——交流——检查——纠正

这一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学生当小工兵首先做课本中的练习题,做完后,小组内交流做题时的发现和疑问,两个人互相检查或组长检查。学生板演,全班交流,请小先生评判,教师适当点拨。改正错误,不会的可以请小先生帮忙,组长给错题的同学出相同类型的题目检查掌握情况。然后教师出拓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四、达标测试(7)

做题——批阅——纠正——汇报

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发达标测试卡(分基础题和拓展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小组内交换批阅或组长批阅,错误的及时改正,不会的请小先生帮忙。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对易错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加以巩固。

五、总结反思(1)

针对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或不足,这是学生和教师的双重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以便进行二次讲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根本宗旨,重在重点突出,清晰易记。长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很多,主要包括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和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此板书力求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板书就能很快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课堂评价:

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若能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就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增进其学习的信心和干劲。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和所用教材的特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一、学习习惯方面

良好地学习习惯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素质的体现。对此,我特别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养成,比如:学生坐姿端正,我就会说:从。。。的坐姿上我就知道他这节课学的准不错、回答问题完整有序时,我会说:你的回答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当回答不完整时我会帮学生优化语言,说:我觉得你应该怎样怎样就更好了等等。

二、对小组合作的评价

这一点主要是通过一个评价表才体现,评价的标准主要在小组中组员是不是都参与其中积极动手动脑了、小组合作有没有实效、小组长是不是认真负责发挥作用、等方面,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的习惯,使其共同成长。

三、知识技能的评价

以达标训练为载体,设计了基础练习和延伸拓展两个层次的练习,不同类型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全面合理的评价学生对于新知的把握。

七、资源开发: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感觉:

1、结合课本资源,活用生活资源

“数学取之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带一些长方体实物,通过观察实践,很快就能掌握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对生活,对数学都充满兴趣与好奇。

2、巧用学生资源,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展示自我,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力,又使得问题解决策略变得多样化。并可以针对学生在展示时出现的生成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3、模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建立长方体的初步模型,适时引导,及时抽象。比如:学生对于长方体的12条楞不好找时,老师可以先课件展示:将长方体脱去外衣,露出骨骼,展示长方体框架图。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构建这样一个框架图,然后拿出实物对照与你脑中的是否一致,最后让学生新手做一个框架图,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的找出并理解棱上的特征这些资源都有助于学生数学模型的建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388.html

更多阅读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石首市文昌小学陈菊香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第17课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ppt

《囚绿记》说课稿蒋 翀 凌一、文本理解,重、难点确定。《囚绿记》是普高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这一单元是学习写景状物散文,本篇是自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主要内容

《孤独之旅》说课稿一、说教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小说。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欣赏这些小说,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能从中得

声明:《《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为网友拾荒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