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家谱族谱网站源码

贺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家谱族谱网站源码

贺姓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姜姓,避帝王名讳改。春秋时齐桓公有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庆氏。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名讳,改为同义“贺”字。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②出自他族。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字贺氏,是为河南贺氏;苗族吉学氏,汉姓为贺、杨;土族贺尔加氏、贺尔基氏、苏贺氏,裕固族呼郎嘎特氏,新疆锡伯族何叶尔氏,辽宁沈阳锡伯族贺在尔氏,汉姓均为贺;布依、撒拉、傈僳、满、蒙古、俄罗斯、东乡、回等民族均有贺姓。
  始祖:贺纯。

贺姓聚集地(迁徙分布):

  贺姓得姓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一开始就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姓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会稽贺姓在汉魏六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兵连祸接,各民族不断大举南迁,使得南方的贺姓家族分布更广。出自鲜卑的贺姓,也很快繁衍壮大,后与从江南北上的贺姓不断地融合发展,逐渐在北方形成两大郡望,即河南郡、广平郡。唐朝时,贺修的十二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今江苏徐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贺知章任唐玄宗秘书监,可见此期世居会稽之贺姓已呈大批北上之势。宋代词人贺铸为贺知章之后,生于今河南汲县,晚年退居苏、常。唐宋之际,贺姓已分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其中在北方,是以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分布最为集中。此期又形成山阴(隋时贺德基之族所在)、青州(宋时贺恂之族所在)、忻州(宋时易州刺史贺惟忠之族所在)、陈留(宋时右千牛卫大将军贺率景之族所在)、蔡州(宋时中散大夫贺应诚之族所在)、济南(宋时秉议郎贺适中之族所在)、齐州(宋时光禄卿贺志诚之族所在)、密州(宋时贺宽之族所在)等郡望。明初,贺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明清以后,贺姓遍及全国各地,并有远播海外者。如今,贺姓分布甚广,尤以湖南、山西两省为多。目前贺姓人口列全国第九十七位。

贺姓郡望:

  会稽郡 秦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此支贺氏开基始祖为汉庆纯。
  河南郡 汉改秦三川郡置,治所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此支贺氏开基始祖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广平郡 汉分邯郸郡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此支贺氏开基始祖有二说:一为汉庆纯之后;二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贺姓堂号:

  四明堂 唐朝光禄大夫贺知章,诗作得最好,书法也漂亮。醉后作诗填词写字,毫不费力就成了卷轴。他自号“四明狂客”。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会稽、河南、广平。②自立堂 号:百岁、赐曲、诗文、务年等。

贺姓字辈:

  贺龙家谱字辈:大廷良士,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
  浙江嘉兴贺氏字行:启泰铉愚王召晟尚,开庆锡宸玉绍德。
  湖北枝江贺氏字辈:学明应昌,必有盛德,光宗耀祖,永其世家。
  湖南湘阴贺氏字辈:伯逢居均,仕子庆大,德原材必,敬克荣魁,添少洪祖,千万汝膺。
  湖南益阳贺氏派语:祖房嶐支旧派:凤逢喜登美,贤良世际昌,鸿绪期久远,大德焕文章。祖房崇支旧派:中继绍友崇,廷朝世仕同,邦国人家永,贤能福再宏。嗣房旧派:玉兴水弥龙,师善必端宗,贤良方正德,诚信允存忠。嗣祁两房合派:文章(祁房人家)光上署,道学萃其时。续派:得遇升平际,长赓作育诗,声名宜益大,功业定传奇,祥发先之泽,因为远立基。

贺姓名人:

  贺循(260-319),东晋臣。字彦先。初任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南)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西武康镇)令。后转侍御史,因病去职。他曾镇压石冰领导的反晋武装力量。琅邪王司马睿(即东晋元帝)镇守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任太常侍、佐光禄大夫等职。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之江南士族领袖。太兴二年死,谥穆。
  贺若弼(544-607),隋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书·贺若弼传》言其“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北周时,官至寿州刺史。隋初,任吴州总管。献灭陈十策,为文帝所重。以平陈有功,进位上柱国。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因居功自恃,又言时政得失,为炀帝忌杀。
  贺知章(659-744),唐诗人。字季真,赵州永兴(浙江萧山)人。武周时进士,历官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秘书监。晚节尤放诞,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隐居。以宅为“千秋观”。好饮酒,工书法,与李白、张旭等相友善,时称“醉中八仙”。诗存二十首,多为祭神乐章及应制诗。
  贺铸(1052-1125),北宋诗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河南汲县)人。徽宗时,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性豪爽,不畏权贵,好论时政、人物及理财之道。工诗文,尤长于词。其《青玉案》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人赞赏。世称“贺梅子”。著有《庆湖遗老集》。
  贺一龙(?-1643),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别号革里眼。荥阳大会时,名列十三家之一。他与贺锦负南御、四川、湖广明军之责。1638年,义军首领大多降明,他与贺锦、马守应等转移到鄂皖边区,与贺锦、马守应、刘希尧、蔺养成合军,称“革左五营”。1642年与李自成联合。次年,被李自成所杀。
  贺锦(?-1651),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别号“左金王”。崇祯八年(1635),义军荥阳大会时,为十三家之一。转战川、湖一带。与马守应、贺一龙、刘希尧蔺养成号“革左五营”。后归附李自成。自成死,他与李过等参加抗清斗争,后从高一功入蜀,与孙可望作战牺牲。
  贺贻孙,清初文学家。字子翼,江西永新人。九岁能文,称神童。明末与友陈宏绪等结社豫章(南昌)。明亡隐居。顺治初特列贡榜、荐举鸿博,皆不就。《清史稿》载其曰“吾逃世而不逃名,名之累人实甚”。遂削发衣缁,结茅深山不复出。晚年益贫,布衣疏食无愠色。以著述自娱。有《水田居士诗文集》等。
  贺长龄(1785-1850),清臣。字隅耕,湖南善化人。嘉庆进士,历任布政使、巡抚等职。道光十六年(1836)任贵州巡抚。治黔九年,“振兴文教”,普设“书院义学”(《清史稿》)。又劝民拔除罂粟,改种木棉,有政绩。迁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后以镇压回民起义不力,被革职。
  其他贺姓名人有东汉官吏、贺姓始祖贺纯;南朝陈诗人贺循;隋民间琴师贺若弼;明建筑管理专家贺盛瑞,医学家贺岳等。近当代贺姓名人有革命家贺龙、贺昌,军事家贺炳炎,毛泽东夫人贺子珍,诗人贺敬之,作家贺宜,作曲家贺绿汀,书画家贺天健,话剧导演贺孟斧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51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贺姓——姓氏起源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 姓氏家谱族谱网站源码》为网友咒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