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很小的马拉多纳 迭戈.马拉多纳

那个很小的马拉多纳 迭戈.马拉多纳

by 李伟



1960年10月30日是个星期天,马拉多纳来到人间。他是家中第四个孩子,也是第一个男孩儿。据说当母亲法兰考分娩时,高喊了一声“Goal”(进球)。马拉多纳的曾祖父来自遥远的达尔马提亚,现在属于克罗地亚。一家人满怀着改变命运的梦想移居到阿根廷,然而100多年过去了,自由的新世界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财富。

菲奥里托,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的一个贫民窟,马拉多纳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他的父亲在一家磨坊力当搬运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勉强养活一家10口人。

马拉多纳在自传中形象的描述了贫民窟的生活:“我家是一个有三间屋子的小房,当你穿过圆顶门洞后是一个小院子,然后是做饭、吃饭、储存东西的地方,接下去就是两间卧室,右边是爸爸妈妈的,左边则是我们八个子女的房间,算起来每人拥有不超过两平方米的面积。千万不能下雨,屋里下的雨比外面不会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水源很充足,平日里我们要用能装20公升油的空罐去很远的地方找水,当我们将水运回家后,首先是给妈妈做饭,我们男孩则必须等到最后,才能用手沾上一点点水用来洗脸和擦身”。

“菲奥里托是一个国中之国,有自己的规则,外人很难融入”,吉米.伯恩斯,《上帝之手》的作者说。这个贫民窟不仅是马拉多纳最早踢球的地方,也是他的思想与性格的发源地:反叛、极端、蔑视权贵,迷失自我。

马拉多纳说,菲奥里托让他坚毅甚至有些冷酷。他有时是个革命者和圣人,有时像个流氓或混蛋。这样的气质在很多贫民窟出身的球星身上都能看到,比如被国际米兰扫地出门的阿德里亚诺。他最初的教练、经纪人、队友和妻子也都来自那里。

3岁时,马拉多纳第一次接触到足球。再长大一些,他就开始和伙伴们在街上追逐足球。在这样一个贫困的街区,足球是孩子们唯一的娱乐。马拉多纳一家都是博卡青年队的球迷,这家阿根廷最富盛名的俱乐部的拥趸多是蓝领阶层和穷人。

在少年时期,马拉多纳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天赋。每天早晨,他都颠着球去上学,陌生人觉得不可思议,熟人则见怪不怪。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是生有一双独特的大脚,这似乎是上帝送来的礼物。成年的马拉多纳身高1.68米,要穿至少41码的足球鞋。他的脚型扁而平,脚掌宽大,脚面上放一个足球可以稳稳当当的不会掉下来。

著名的阿根廷病理学家兼国家队队医奥玛瓦说:“马拉多纳属于巨脚型运动员。这种人的脚向宽的方向发展,而正常人则向长、宽两个方向均衡发展。但并不是所有巨脚者都能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的叫虽然长宽不合比例,但肌肉系统却相当发达,为颠球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颠球成了马拉多纳的绝活。他就像一个杂耍演员,没有什么不可以放在脚上颠,不管是橘子、苹果、矿泉水瓶、甚至糖纸团。马拉多纳加盟巴塞罗那后,他在训练前都要把球袜团成一团放在脚上耍,这让教练目瞪口呆。普拉蒂尼说,“我用足球做到的事情,马拉多纳用橘子就能办到”。这并非恭维。直至今日,也许只有瑞典球星伊布拉希莫维奇能和马拉多纳的颠球技术媲美,前者可以将一块吐出的口香糖颠得出神入化。

小马拉多纳是如此热爱足球,每天都要玩儿到天黑。很多年后,他曾回忆起黑暗中踢球的感受,这培养了良好的大局观,他可以不用眼就能判断出球在哪里,队友在哪里。即使在一些极端大雾暴雨的天气下,也不会影响他的发挥。

马拉多纳的另一个天赋是强悍的调整时差能力。每次长途飞行后,他都可以安然入睡,迅速恢复体力。

马拉多纳自称自己是一头蠢驴,因为只读到小学4年级。9岁时,他加入了阿根廷青年人俱乐部的后备队——小洋葱头队。在小洋葱头队的4年时间里,他们取得了不可思议的136场连胜。在那个时候,流行虚报年龄以大打小,对马拉多纳来说则正好相反,他是谎报年龄以小打大。

1971年9月28日,马拉多纳第一次上了阿根廷报纸,称他是极有前途的“克拉克”,但最后记者将他的名字写成加拉多纳。后来,他又上了阿根廷电视台的热门节目表演耍球。

那时候,马拉多纳身材瘦弱。启蒙教练带他去见帕拉蒂诺医生,他开始服用很多药品,接受注射,以使身体更加强壮。

1975年8月14日,还不到15岁的马拉多纳升入了青年人俱乐部的成年队,被列入了甲级职业比赛的名单!虽然后来因联赛罢工而未能出场,不过这也创造了阿根廷国内联赛的一项纪录。

马拉多纳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号码是16号,那是1975年10月20日,在16岁生日前10天,马拉多纳在甲级联赛中替补出场,上演了处子秀,对手是科多巴队,这成为了他永远难以忘怀的一天。几天后,他在联赛中打进了2个球,马拉多纳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的手能够触摸到天空!”

马拉多纳在阿根廷青年人队只踢了3个月、参加了11场甲级比赛后,就入选国家青年队。国家青年队与阿根廷国家队在同一块球场训练,国家队主帅梅诺蒂的目光落在马拉多纳身上,于是,马拉多纳正式加入了阿根廷队。

1981年,在连续获得两年南美足球先生后,他以100万美元的身价加盟了梦想中的博卡青年队。在1年的40场比赛中打进了26个入球。

这个时期,马拉多纳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点。他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他将引发一场足球战术的革命。

“马拉多纳的身体机构非常特殊”,曾经追随多年采访的记者布朗克说,“他的腿比普通人的短粗,如同大象腿,死死钉在地上,稳定性极好。另一方面,马拉多纳腿部肌肉发达,弹性好,灵活,启动快,像一门无后座力的大炮”。

1980年,前苏联功勋运动健将苏拉科维里泽率队访问阿根廷,他对年轻的马拉多纳印象深刻。“我曾两次在跑动中与他拼抢,用肩膀进行冲撞”,苏拉科维里泽说,“我这样冲撞后,没有一个前锋还能把球控制在脚下。可是这一次,马拉多纳没有失去平衡,还继续控制着球”。

马拉多纳对球的控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消解了球与人之间的矛盾,球就是他身体的延伸,使他如入无人之境。在过人突破时,能经常看到他的习惯姿势和动作:上体向右前侧稍倾,仿佛要从右侧突破,当右脚跨前一步站稳的同时,左小腿已快速侧摆,或是用左脚外侧轻拨传给同伴,或是变换运球方向。在连续过人时,更是高速加变向,总是球在前,人在后,常给防守者一种错觉,似乎球已趟大,失去控制,但跨步上抢时,马拉多纳总会抢先一步,甚至只有一只脚之先把球拨走。当对方拔腿再追时,已被甩开了好几步。

在现代足球战术中,门前30米区域是守方的严密控制区。而马拉多纳则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花园,要么长驱直入直接得分,要么吸引防守队员,将球传给位置更好的队友。与贝利和克鲁伊夫不同,马拉多纳几乎只用左脚踢球,但是除了放到他,没有更好的办法。

自从荷兰人创造了全攻全守打法之后,足球场上的空间日益挤压,对抗日益凶狠,留给球员施展技艺的余地日益丧失。足球运动自一九七四年以来,再没有发生过革命性的进展,因为没人能挣脱全攻全守的魔网,也就谈不上突破之后的创新。但是马拉多纳的横空出世撕开了全攻全守的体系,他一个人就可以搅乱球场。

马拉多纳走在了足球变革潮流的前面。他的前后左右有鲁梅尼格、济科、普拉蒂尼、古力特、巴斯滕等现象级人物,但只有他能够独占鳌头、坐视群雄。1986年,阿根廷教练比拉尔多依托马拉多纳,创造了“太阳战术”,获得了巨大成功。

马拉多纳就像一个被上帝派来的踢球的孩子,他的早期生涯顺利得像一个传说,在他19岁的时候就完成了100个联赛进球。但各种彩色的广告条贴满了我他球衣,他是彪马、可口可乐公司的代言人。

他唯一的挫折就是没有入选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的冠军队。那是肯佩斯、阿隆索和比利亚的阿根廷,他们拥有太多的10号,还轮不到18岁的马拉多纳。(详见25期三联生活周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193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 团员年龄限制

感动人生,,,,,原文地址: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作者:千秋雪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近读一本“23军老战士征战散记”——《烽火忆当年》,这本615页的著作,以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为23军回忆录《雄师百战》作的序为代序;曾任我

声明:《那个很小的马拉多纳 迭戈.马拉多纳》为网友哀大莫过于心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