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研课标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

苏教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研课标说教材

王瑞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和大家共同交流的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说课标

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分为四个学段,六年级属于第三学段其目标及内容是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研课标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扩展阅读面。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本册教学目标是

(一)学习习惯:

1、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培养不懂就问和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3、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二)识字与写字

1、准确认读204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0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三)阅读

1、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2、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3、能阅读程度适合的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当众说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五)习作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2.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二)、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在保持和发扬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选文到练习设计,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都有不少的新突破。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和教材编写体例、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四个方面来解析教材。

第一方面:教材教学内容

本册课文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写作” 和“练习”组成。全册共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课文,其中韵文3篇。课文分精读、自读两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第二方面:教材编写特点

苏教版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接。”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六年级(下)册的七个单元也分别是围绕“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等主题组织编排的。

本册教材编写特点(1)、本册教材单元主题相对明显,练习与单元相互配合。例如第一单元主题的三篇课文,两首古诗(《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都是围绕“心中有祖国”这个主题展开。练习一中则安排了诵读欣赏《爱我中华》,口语交际安排了介绍我国一个民族。

(2)、本册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突出了重点学习习惯项目的培养。

六年级上册教材“习惯篇”的教学内容是“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六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内容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这些学习习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而且要经常、反复地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3)、安排了“我读书 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六上是《鲁滨逊漂流记》,六下是《西游记》。

(4)、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5)、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语文实践活动。六上安排的“读报和剪报”,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长册”。

(6)、在选文和练习设置上广度和深度体现了高年段的要求,注意与初中的衔接

教材编排的这些特点,无疑是让我们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要求,让我们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些要求,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具有效率。

第三方面:教材编写体例

苏教版小学语文由编写说明、目录、课文、习作、单元练习和生字表组成。教材的各部分的编排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四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六年级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比如名家、名篇的课文比重明显增大;单元主题相对集中,这与初中阶段主题单元的教材编排和教学理念一脉相承;另外还安排了一些文学常识(作家卡片、名著便览)、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栏目,都有利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初中阅读学习的衔接,有助于小学阅读教学向初中阅读学习的过渡。

(三)、说建议

一、说教学建议: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要:a、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b、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c、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d、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不懂就要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培养,不仅要通过专门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得到落实,不断实践,最终形成习惯。2、关于课文中的识字教学。课本中的生字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3、关于课文的阅读教学。认真抓好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要充分利用按主题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要把积累与运用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的进,记得住,用的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4、关于习作的教学。要吃准目标,把握尺度,适度提升,循序渐进。要明确编排意图,积极主动创作。还要将“自主、合作、探究”用于习作教学中。5、关于练习的教学。单元练习应注意合理分配时间,尽量让学生当堂完成。既要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又要防止拔高要求,过度延伸。口语交际练习要尽量创设双向、多项互动的情景,并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二、评价建议:

教学离不开评价,为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为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要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发言。评价写作能力: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

评价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的方式,提高评价效率。

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法。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网络、图书馆、展览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当地特产等等。

2、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3、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生活处处皆语文,身边处处是资源,只要合理运用,寻找切入点注意问题 重视学科特点 整合提炼资源,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滋味方知教材魅力无限”,只有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感悟教材、才能探索到教育教学的真经所在。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2197.html

更多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集 六年级上册语文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一)1.《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

声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研课标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为网友隐世窥红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