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良洞村-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韩国 良洞村

生长于都市,所以时常憧憬陶潜式的生活:结庐于人境,既无车马之喧,还能目枕田园之趣,每日晨兴可理荒秽,亦可东篱下采菊,晚上带月荷锄归,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何等之超然。自从爱上了旅行,也多了一些可以感受乡间野色的机会,尽管每次都是匆匆带过,但对于仅仅满足于“VillageExpress”的我来说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了。

明洪武年间,朝鲜国初立,早居于庆州城外雪苍山山脊和溪谷间的月城孙氏入赘了骊江李氏的儿子作为女婿,从此和因而举家迁来的李家组成了一个氏族村落,这就是后来的良洞村。借着去年7月份良洞申遗成功的契机,我们在釜山时顺便造访了这个小山村。记得当时公共汽车把我们放到了一个高速公路的转盘处,然后我们就沿着一条废弃的铁道走进山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峰回路转,整个村落突然蹦入视线里。


[原]良洞村-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韩国) 良洞村
对于韩国,有的时候我们的要求不能太高,所以我不敢拿良洞村和我之前去过皖南古村落,江南小镇,福建土楼等妄加攀比,但是单就建筑和村子布局而言,还是有其自己的特点的,而且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儒家气氛很浓的文化村落。

讲学堂建于1870年,由大厅和正堂组成,教授儒家典籍

“观善”二字很容易让人想到武夷 精舍中的观善斋,估计是学生们习文论道的地方

悠然斋坐落在山谷中,更显“悠然见南山”之意

除了瓦房,我们在乡间还随处可见韩式传统的“草庐”。

地处比较高的香檀是朝鲜中宗(大长今里的那个皇帝)御赐当朝大儒李彦迪,让他为病重母亲尽孝的宅邸。香檀屋檐结构华丽,居高临下,是良洞村比较代表性的院落。

李彦迪是良洞村李氏宗族的杰出代表,明代朝鲜国著名的理学家,主张“顺天理,尽人事”,著有《晦斋集》13卷,做官期间三起三落,但是其理学造诣成就还是对朝鲜半岛有这深远影响。

良洞村另外一个名人是出自孙姓的和李彦迪同时代的孙仲暾,号愚斋,著有《愚斋先生实纪》,在朝为官期间还出访过明廷。观稼亭是其在良洞村的居所,“观稼”两字双关福泽子孙之意。

观稼亭上观稼田

院内古柏,据说是孙愚斋亲手栽种的。

观稼亭外有洞天

朝鲜族传统的草房的屋顶是用苇杆或稻草覆盖的房屋,因为稻草有很好的隔热和保温效果。但是夏天难免有飞鸟在上面搭巢,容易长虫子。门户外面还有自己打的水井和酱缸台子。

旌忠阁为良洞李氏抗后金的英雄而建。

正是莲开荷好处

无忝堂是李氏的祖屋,李彦迪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孙氏房屋和李氏房屋在建筑是采取不同的模式,拿大门来说孙氏的朝西,李氏往往就朝东。

乐善堂,乐善好义,一派儒风

山谷深处有人家

正在维修的二善堂

书百堂,书藏百卷,不亦乐乎

书百堂院内古树

书百堂厅廊

走在这里,很少看到游客,只有耕民的歌声,鸡犬声相闻,恍然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犹是山间野色,耕田农趣,我却自得其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2325.html

更多阅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谁都知道,这是大诗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最后一行说的是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

【古典诗词欣赏(六十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窦凤才【原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声明:《原 良洞村-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韩国 良洞村》为网友南山抠脚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