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大漠风尘月色昏”赏析 从军行 大漠风尘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原文】

大漠风尘月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

前军:前锋部队。洮河:水名,在今甘肃省西南部,为黄河上游支流之一。吐谷浑:古代民族名,一作吐浑,原为鲜卑的一支,唐时据洮河西南流域,时扰边疆,后被唐及吐蕃联军所败,这里泛指敌军首领。

【赏析】

这首诗极力渲染战事的速战速决,表现了昂扬的士气。

“大漠风尘月色昏”这一句不仅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

“红旗半卷出辕门”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唐军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支红旗指引的劲旅,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此处悬念迭起,这样的军队并没有机会在沙场上大显身手,还没有接近战场,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出人意料,但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 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


《从军行》“大漠风尘月色昏”赏析 从军行 大漠风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3071.html

更多阅读

秦观《千秋岁》水寒沙外 赏析 浣溪沙秦观赏析

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赏析千秋岁·水边沙外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陈廷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曹植 《白马篇》 曹植白马篇赏析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译文]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 俯身就能打碎箭靶。[出典]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注:1、 《白马篇》曹植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赏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出典] 三国 魏 曹操 《观沧海》注:1、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进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声明:《《从军行》“大漠风尘月色昏”赏析 从军行 大漠风尘》为网友叫大爷小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