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王孙溥儒别传 溥儒心经

我曾经在《近代画人刍言》一文中说过:“在近现代画坛上,溥心畬是唯一一个不承认自己是画家之人。其实也可以理解,满清皇室嫡系后裔,鬻画为生,何以面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溥心畬虽然长期生活在民国,但他内心深处始终对之保持‘距离’。所以当他因生活所迫而要出售一些国宝级名迹时,有些收藏家均劝他不要售于洋人,‘爱国’道理一大套。溥心畬为之不解或不屑:‘至于吗?’想想也是,故宫当初也不过是他们家族的‘私产’而已,还有什么再可值得大惊小怪的?如纯就书画史而言,同是皇室宗亲,溥心畬与赵孟頫似无法相比。其中原因有三:才学、时境和心态。”

溥心畬一生的经历和书画艺术并不复杂,但要想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却绝非易事。今人对他的研究或评价,多是站在研究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上而进行的。但如果能够站在溥心畬的角度去阐述,或许会得出与以往迥然不同的结论。换句话说:多年以来,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溥心畬其人其艺?溥心畬是今之古人,他不应该与我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他如果生活在晋代或宋代,或可能就是“兰亭修禊”和“西园雅集”中人。

溥心畬童年时的传说颇多,但后来足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竟然是他的生日。溥心畬出生于光绪丙申(1896)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但这一天却是咸丰皇帝的祭辰日,所以祖父恭亲王奕訢就只得将溥心畬生日改为七月二十四日。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帝薨前一日,因无子嗣,遂在皇族宗亲子弟中甄选皇帝。十三岁的溥心畬亦奉旨入宫侯选。当时军机大臣们因国运衰落,建议应选年龄稍大者继承皇位,而致慈禧(咸丰帝懿贵妃)太后大怒。或因恭亲王与道光和慈禧之间的个人恩怨,或是溥心畬生日的原因,最终其堂弟、醇亲王奕譞之孙三岁的溥仪被选为宣统皇帝。历史就是如此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偶然性和残酷性。而后来溥仪一直都对恭王府人怀有深深的政治戒心。

溥心畬1928年在日本东京。他当年曾差一点成为了满清皇帝。

辛亥革命以后,末代恭亲王溥伟为了“满蒙独立运动”筹措政治经费,先后将恭王府邸,以及府藏古瓷、青铜器、紫檀家具和部分古书画变卖或抵押。为此溥伟、溥儒(心畬)、溥僡三兄弟发生了析产官司。后溥心畬分得恭王府旧藏部分书画:陆机《平复帖》、王羲之《游目帖》(廓填本)、王献之《群鹅帖》(廓填本)、颜真卿《自书告身帖》、怀素《苦笋帖》、韩幹《照夜白图》、《定武兰亭》(宋理宗赐贾似道本)、吴传朋《书王荆公诗》、张即之《华严经》、北宋佚名《山水卷》(黄公望藏印)、易元吉《聚猿图》(钱选跋)、宋人《散牧图》、温日观《葡萄图卷》、米友仁《楚山秋霁图》、赵孟頫《道德经》(前有老子像)、赵孟頫《六札册》、沈周《题米襄阳五帖》、文徵明《小楷唐诗四册》、周之冕《百花图卷》、杜琼《万松图卷》、姚绶《煮茶图卷》、陈淳《虎邱图卷》、王醴《花卉卷》、陈嘉言《花鸟卷》、解缙《草书卷》、祝允明《草书卷》等。

1949年5月左右,溥心畬携家人离开已兵临城下的杭州而至上海。他为什么不是南下或渡海赴台?陈巨来《西山逸士》一文提供了某些信息,虽陈氏《安持人物琐忆》一书中颇多失实和信口开河之处,但有关溥心畬在上海期间的记述,尚属基本可信。原来溥心畬得到北京新政府的指令,劝其返回北京出任公职(据传是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一职)。在上海期间还曾与陈毅、潘汉年等人有过接触,并转达了中央最高首长(传为叶剑英)的口信。溥心畬当时颇为之心动,但不知何故突然改变主意。该年十月从吴淞口乘船“偷渡”至浙江沈家门港,再由舟山搭乘军用专机飞至台湾。溥心畬《南游集》中有《感遇九首》,其中一首云:“宵征渡南海,万里浮一竿。布帆挂轻舠,三日冲波澜。遥望沈家门,落日登舟山,负戴履嵯峨,跋涉经险难。稚子抱母啼,行客多愁颜。野旷风萧萧,足茧衣裳寒。命也将何尤,俯仰天地宽。”应该是当时的写实之诗。其实,溥心畬与蒋介石关系甚好,在其任“国大代表”期间曾上书蒋,希望国民政府能够帮助北京破落贫困满清后裔的生计问题。蒋后来为此特拨 过款项,故溥心畬对之颇为感激。而溥心畬在决定离开上海时,极可能得到了蒋军有关部门的秘密协助。

溥心畬定居台北之后,除了在家中开设《易经》讲座外,还到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艺术系授课,另外还收徒教授书画。传说宋美龄当年欲拜溥心畬为师学画,但必要宋举行跪拜叩头、点烛、敬茶等入门仪式。而宋因身份特殊而难行此大礼,遂转投黄君璧为师,而黄则免去拜师仪式。此事当是以讹传讹。其实,在溥心畬拜门(入门)弟子中可分为二大类:叩头与不叩头。叩头行礼的弟子完全按照传统的学徒规制,可以搬入溥家居住,每天寝食在一起,除学习书画和诗文外,还要承担部分家中杂务,但这部分弟子的人数极少。而绝大多数则是不行叩头之礼的弟子,即授课时来,下课时走;如有时无空不来上课亦无妨,此亦可谓“走读”弟子。所以溥心畬如要接受宋美龄为弟子,也可不必行跪拜叩头之礼。溥心畬之所以拒绝宋为弟子,可能是因清王朝被国民党人(其实应是袁世凯)所推翻,如果接受国民党总裁夫人为其弟子,则在心理上会有某种愧对列祖列宗的负罪之感。但溥心畬当年内心的真实想法,今人也多为猜测而已。


旧王孙溥儒别传 溥儒心经
溥心畬晚年极为难得一见的“笑容”。数年后因患鼻癌逝世。

溥心畬对书画用笔非常讲究。启功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先生好用小笔写字,自己请笔工完制一种细管纯狼毫笔,比通用的小楷笔可能还要尖些、细些。管上刻‘吟诗秋叶黄’五个字,一批即制了许多支。曾见从一个大匣中取出一支来用,也不知曾制过几批。先生不但写小字用这种笔,即写约二寸大的字,也喜用这种笔。”(《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他的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学生、画家刘国松也说过:“因为溥先生并不太重视他自己的画艺,所以用的材料很不讲究……只有用笔方面,才有独好,他最喜欢用狼毫笔,而且多半是紫狼毫或豹狼毫,或长锋钩筋笔。他觉得狼毫比较挺拔,比较灵活,重笔挥写,可得雷霆万钧之势;轻笔皴擦,易获灵秀清逸之气。甚至他写字亦用样的笔,尤其是写两三寸的行书,更是风韵高雅,清新拔俗了。”鉴赏或鉴定溥心畬书画,一定要知道他所用毛笔的特点,即长狼毫中锋。

溥心畬与张大千于1955年在日本东京相聚。两人交往约有三十年。


《溥心畬张大千合作山水册》十二开(1955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博物馆藏(寒玉堂托管文物之一)

溥心畬的绘画笔墨和图式并无多少新意,可谓有承前而无启后。但他在染色(设色)方面却有相当的独到之处。他曾经一再提醒学生说:“染色绝对不可以染一两次就算了,最好要在十次以上。次数越多,层次就越多,就越有深度,越有分量。现今有些画人一次就染完,简直不可想像。”他每次染时都用色很淡,一层一层和一次一次往上加。他说:“淡而后才能雅,清而后才能逸。世人都不知此(耻),急功好利。”溥心畬辞世前数月,不叩头弟子江兆申前去探望。溥拿出一卷棉纸设色山水小卷让江好好观赏。约半小时后,江认为对笔墨、染色等均已能默记在心,便准备将画卷放回原处。溥说:“再仔细看看,不要放过每一个细处。”江于是又再看了几遍。溥问江:“你看这这画染了几遍?”江答:“三遍!”溥说:“一共十遍!你的画只匆匆的染了一两遍,颜色都浮在纸面上,所以山泽枯槁,毫无生气!”(江著《我的艺术生涯》)溥心畬这种十遍左右的染色(设色)方法,也为人们鉴定其画作的真伪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溥心畬一生中有两个较大的“传说”。第一,他早年是否留学过德国柏林大学,是否取得过所谓的生物学和天文学双博士学位?此说最早出现在溥心畬《心畬学历自述》中,但该篇自述中多有涂改、修补之处,这在溥以往的文稿中极为罕见,属于“孤迹”。所以台湾学者詹前裕就怀疑:“据我的猜想,首先提出溥曾留学的说法的,并非溥本人,而是随他一起来台的李墨云夫人。她本是宫里的丫鬟,小名雀屏,后来溥心畬会到南京、杭州、甚至台湾,都与她有关系。事实上,溥的弟子都知道,他的晚年生活被雀屏所控制,确有身不由己的苦衷……我曾数度拜访李夫人,她主动提起溥曾留学德国,而我根据资料研判,才猜想是她要溥老师这么讲的。我相信溥的内心并不愿意这么做,可是身不由己。”寒玉堂弟子大都对这位李师母敬尔远之,她后来还与江兆申等人翻脸打官司。

第二,溥心畬除了原配夫人罗淑嘉(清媛)和簉室李墨云(雀屏)之外,是否还有第三位夫人?1955年至1956年期间,溥心畬应邀到日本东京讲学,据说在此期间曾与一位日本女人同居,并生育有二子。后来其中一位还从美国写信给溥心畬之子溥孝华,告知该夫人已去世。并说自己是溥在1950年时所生之子,此在时间上有矛盾。溥孝华无子嗣,故溥心畬无后裔。如果溥确实在日本生有二子,则当有骨血存世。溥心畬当年在日本既收女弟子,又聘用美貌女佣,简直“乐不思蜀”,据说还曾与中国大陆某些特殊人员有过接触。李墨云等人听说之后,即飞赴东京将其“押”回台湾。其实,溥心畬晚年的家庭生活并不惬意,他或许有什么难言之隐?另外,溥心畬1955年在日本期间才开始使用“寒玉堂”斋号。

溥心畬在日本期间因不慎脚骨折而由女佣背负上洗漱间

1986年,溥孝华家中遭到歹徒入室抢劫,夫人姚兆明(溥心畬最锺爱的女弟子,曾留学意大利)被杀害,溥孝华身受重伤。歹徒当时想抢劫溥心畬遗存书画,但因皆已寄存银行保险箱而未得逞。1991年溥孝华病逝,后由八位友人组成遗产清理小祖。最终决定将溥心畬书画精品四百六十余件,古书画藏品十三件,以及印章、文稿和文具等六十三件,分别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国文化大学三大机构“托管”。这或许也是为了考虑,万一溥心畬将来有直系亲属出现而发生遗产继承问题。

溥心畬其实并不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他或许更适合于魏晋六朝、北宋和晚明的那些时代,他是误入了这个纷扰不堪的红尘俗世,他的内心其实一直都很孤独。他的学生刘国松曾经说过:“可惜他是生不逢时,如果早生个三五百年,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清代以降,文人画已渐趋没落,溥先生再高的才华,只手已挽救不了文人画的颓势,难怪有人要称他为‘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了。”

——谨以此文纪念溥心畬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

【主要参考书目】

(1)《溥心畬先生诗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93年6月

(2)《溥心畬书画稿》,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艺术系1976年5月

(3)《张大千溥心畬诗书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故宫博物院1994年5月

(4)鲁宁著《瑰宝遗梦——恭王府流失文物寻踪》,北京出版社2010年10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3306.html

更多阅读

马三立别传四 马三立自传

他在大半生里,在艺途上经历的坎坷够多了,挨整被斗忍气吞声提心吊胆夹紧尾巴象走钢丝那样熬日子的时间也够长了,实在不愿重返昔日的世界中去了。孩子们当然不甘于眼下的处境,坚持要回去,最后吓唬他说:您不走,我们都走,看您一个人留下怎么办!惠

十六国春秋别传 十六国春秋别本

十六国春秋别传【北魏】崔鸿 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十六·史部二十二○载记类△《别本十六国春秋》·十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旧本亦题魏崔鸿撰,载何钅堂《汉魏丛书》中。其出在屠乔孙本之前,而亦莫详其所自。十六国各为一录,

马三立别传五 马三立别传

十七岁时,我跟侯宝林的老师朱阔泉上巷子,就是到妓院去说。快三十岁时才熬到上园子、上电台,成为曲艺里的"倒二"相声,那时是白云鹏或林红玉的京韵大鼓攒底。我现在很少演出,组织上照顾,让我在天津市曲艺团当顾问,每周到团里去一次,还用汽车接

易经别传 易经全文

上传01章 天尊地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

声明:《旧王孙溥儒别传 溥儒心经》为网友执着的形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