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读图、填图题
1.读图1,完成下列要求。(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起省的水利枢纽,途经、、、等省市,将、、、四大水系连为一体。
(2)根据地势,下列各段的地势特点及输水方向为:A段;B、C段。
2.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1)“西气东输”工程西起自治区的,途经、、、
、、、,终端为。
(2)“西气东输”的管道次穿越黄河,继而又穿越了和两条大河。
(3)“西气东输”管道经过的省区与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一致的有: 。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分析我国长江流域南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数据表,回答1---4题。
占全国的百分比  | 长江流城及其以南地区  | 长江流城以北地区  | 
水资源  | 80%  | 14.7%  | 
耕地资源  | 35.2%  | 59.2%  | 
1.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0%,大约是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的5倍多,其主要原因是:()
A.河流纵横、湖泊众多
B.雨季长、降水丰富
C.河流长、流量大
D.地下水丰富
2.长江流域以北地区的耕地资源占全国的比例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大,其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洪涝灾害少
C.耕作历史悠久D.平原面积大
3.从表中数据看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水资源南多北少B.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D.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4.为缓解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我国实施了:()
A.南水北调工程B.三峡工程
C.江都扬水工程D.整修大运河工程
读图3“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5 -- 8题。
5.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土壤贫瘠B.水分条件差C.热量条件差 D.光照不足
6.图中②所代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B.风能、水能、煤炭、石油
C.天然气、石油、地热能、水能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
7.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好B.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D.土壤肥沃
8.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D.山地畜牧业—滩羊
图4为莱区城模式图,读图回答9一12题。
9.图4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一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一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一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一山歌阵阵采茶忙
10.关于图4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查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11.关于图4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12.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4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转载]王树声区域地理15第三篇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区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103023t01481bfc687d5b939d.jpg)
图5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3一15题。
13.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沙漠B.沼泽C.海洋 D.苔原
14.由图5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东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B.山麓气温比山顶气温约高21℃
C.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 D.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15.银川所在的地区素有“塞外江南”之称,这主要得益于:()
A.黄河提供灌溉水源B.肥沃的冲积平原C.养羊业提供丰富的粪肥D.勤劳的回族人民
三、综合题
1.读图6及附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 海拔高度(米)  | 年降水量(毫米)  | 年均温(℃)  | 
①  | 4  | 559  | 12.2  | 
②  | 2895  | 966  | 6.6  | 
③  | 1288  | 6l  | 11.7  | 
④  | 1302  | 1536  | 17.2  | 
⑥  | 2261  | 372  | 5.5  | 
⑦  | 23  | 2045  | 24.1  | 
⑧  | 8  | 975  | 24.3  | 
(1)从温度带和干湿状况看,图中①、②两地同属地区,但两地气候却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主耍原因是。
(2)根据表中数据比较①、③两地在气候上的主要差异是主要原因是
(3)分析④地降水量高于⑤地的原因
(4)分析⑥、⑦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最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
(5)从温度带和干湿状况看,④、⑥、⑦三地同属地区,但在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方面④地更具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2.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材抖 :妈祖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海上渔民和船工的保护神。妈祖文化是我国沿海地区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最早出现在福建的湄湄洲。
(3)妈祖文化由湄洲流传到甲、乙、丙沿海地区的现象称为。妈祖分布在天津、上海、广州的共同自然环境条件有哪些?
3.读图8,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形剖面大致是沿着方向画出来的。
(2)根据距海由近及远依次写出图中地形单元的名称:
从农业结构来看,四个地形单元的主要农业部门依次是:,
地点  | 高度  | 积温  | 降水  | 
A  | |||
B  | |||
C  | |||
D  | |||
E  | 
形成其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和
(3)读图填出下表中所要求的内容:(读出的数值误差不大即可)
(4)从上表中的数据分析,A一E积温的大小,主要形响因素是:
;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图9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它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大、小)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原因。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
B地区  | C地区  | |
地城名称  | ||
农业地城类型  | ||
优势自然条件  | ||
限制性自然条件  | 
5.读我国两区域图(图10)二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b城市接待外国和港澳台游客的数量比a城市多70余万人。
(4)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5)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
6.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据2006年3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将旗下上海三毛股份介司36.1%的股份以国有资产划转的方式,零置换给重庆轻纺控股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和重庆港务集团各出资50%组建新公司,共同开发位于重庆北部断区的寸滩港。
(1)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将三毛股份公司36.1%的股份零置换给重庆轻纺控股集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重庆来说有哪些有利方面?
(2)两大直辖市合作建造寸滩港,对各自的好处有哪些?
(3)两地联手对区域协调发展有什么意义?
第三篇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参考答案
一、读图、填图题
1. (1)江苏江都江苏山东河北天津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
(2)地势南高北低,可顺地势自流地势北高南低,需逐级加压抽水
2(1)新疆维吾尔轮南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 安徽 江苏 上海
(2)三淮河长江
(3)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
二、单项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B  | D  | C  | A  | B  | D  | C  | B  | D  | B  | C  | B  | C  | C  | A  | 
三、综合题
1.(1)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①地的年均温高于②地②地的纬度虽然比①地略低,但②地的海拔却比①地高得多,故年均温比①地低
(2)③地的年降水量比①地少③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①地
(3)④地地处我国西南,由于季风的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⑤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④地降水量远高于⑤地
(4)⑥、⑦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相差不多,故年均温相近。但⑥地位于面向太平洋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⑦地位于背风坡(雨影区),降水量明显减少
(5)华南热带湿润④地(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地处西南内陆,夏秋季节受不到台风的侵袭;冬季由于北部地形的阻挡也受不到寒潮的威胁,对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2.(1)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
(2)甲区域是原料和燃料;乙区域是市场
(3)文化扩散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河海交汇的位置、海上多风浪
3.(1)东南(右)—西北(左)
(2)长白山地、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林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地形气候(或水热条件)
(3)
地点  | 高度  | 积温  | 降水  | 
A  | 约280米  | 约2800℃  | 约600毫米  | 
B  | 约180米  | 约2700℃  | 约580毫米  | 
C  | 约180米  | 约2800℃  | 约420毫米  | 
D  | 约180米  | 约2800℃  | 约4 60毫米  | 
E  | 约750米  | 约1900℃  | 约460毫米  | 
(4)高度距海远近
4. (1)小地形
(2)由南向北纬度逐渐增高。夏季普遍高温,但冬季北方不仅太阳高度角小,而且日照时间也短,气温比南方低得多,所以年温差比南方大
(3)
B地区  | C地区  | |
商品粮基地名称  | 江淮地区  | 三江平原  | 
农业地域类型  | 水稻种植业  | 商品谷物农业  | 
优势自然条件  |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 
限制性自然条件  | 水旱灾害频繁  | 热量不足  | 
5.(1)长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渭河:地势西高东低
(2)流速降低;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
(3)a城市:临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地表
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b城市:地形平坦开阔,
空间拓展余地较大;临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4 ) 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b城市旅游资源主要为人文景观
(5)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非凡性和多样性特点;历史文化价值很高
6. (1)对上海来说,由于油、电、煤短缺,用工、用地也出现紧张局面,当地能源及基础设施对上海三毛纺织业的发展已产生制约,这是产业梯度转移的必然;对于重庆来说,不仅能为纺织企业提供发展空间,而且还可优化其纺织业的产业结构,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上海方面为寸滩港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自身也可获得西南地区的集装箱货源,重庆方面即可获得资金、技术上的帮助,同时在航运、集装箱运输和物流等领域可与上海合作,形成更为完善的港口服务配套体系,最终形成重庆港和上海港在港口资源及相关业务上的全面合作。
(3)长江流域的江汉平原、四川盆地,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长江三角洲则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长江水道将这些地区连为一体,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经济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充分体现了东西互补、共同发展的整体策略。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