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剑雨 剑雨电影完整版

浅析电影《剑雨》人生哲学意蕴

  前言

  在竞争激烈、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在焦虑、失落和彷徨之际,便产生了对古老伦理社会重义轻利、知本守真、民风纯朴的复归与向往。武侠电影成为表达这种向往的最佳载体,在呼唤精神回归的同时,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心灵的栖居空间。2010年上映的新片《剑雨》,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个用刀光剑影虚构的江湖故事,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生哲学。

  一、细水长流的爱情观

  佛陀阿难出家前

  在道上见一美貌少女

  从此爱慕难舍

  佛祖问他:你有多喜欢那少女

  阿难回答

  愿化身为青石桥

  受五百年风吹

  五百年日晒

  五百年雨打

  只求那少女从桥上走过

  ——《剑雨》核心台词

  爱情、婚姻是人类两性关系发展上长期进化而产生的文明奇迹。莎士比亚说:“爱情是生命的火花,友谊的升华,心灵的吻合。如果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那么爱情是属于最高的一级。[1]”爱情,是一种最令人心颤神动的情感,是人类生命旅途中一道最美丽的景致,是平凡的日子里一个最欢乐的节日,也是支撑着人们向往诗意生活的一个基本信念。
浅析电影剑雨 剑雨电影完整版

  在电影文学里,爱情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从《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之爱到《神话》的隔世之爱,银幕里的故事感动了人世间的芸芸众生。镜头里的爱情,或如诗如画,或如梦如幻,或如痴如醉,但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愈演愈烈,社会心态越发浮躁,现实中的爱情越来越脆弱不堪。因此,银幕上的爱情命题开始走向回归,呼唤传统的爱情的声音开始“春风吹又生”,甚至在现实生活中,“门当户对”、“相亲”等传统的爱情观和寻找伴侣的方式也越来越流行,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宽了更大————的空间,如电视相亲节目越来越火,网络相亲方兴未艾。关于爱情,或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茫。在这种社会心理的背景下,电影人也在不断地用故事探索爱情的过去和未来。《剑雨》三个不同的爱情故事,其实正是对当下人们各类爱情观的一个速写。

  因此,《剑雨》说起来其实就是一部爱情戏,借用一个佛家典故来讲述了一段江湖爱情。而这个江湖,其实,就是尘世、人间。《剑雨》表达的正是含蓄、奉献、绵长、静默无声、日久生情的东方爱情传统。

  (一)为爱不求回报——陆竹(李宗翰饰)与细雨(林熙蕾饰)的爱情。中国的传统爱情,自古就讲奉献。李商隐有诗:“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北宋词人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诗词都说明了爱情中的奉献之美。在《剑雨》这部影片中,陆竹,这个以佛学修为融会贯通武功修为的俗家弟子,他的一句石桥禅“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只为让你从桥上走过”成为最感人的表白。虽不能爱,但不得不爱,付出自己的生命,只为了能够让细雨放下这把杀戮的剑、“能够了悟能断,能断一切法,能断一切痛苦,脱离苦海,而登彼岸”。“若你放下这把剑,我愿是你杀的最后一人”陆竹死前这最后一句话,陆竹为爱而献身的举动,最终是打动了细雨,也让她顿悟了:爱情不是占有,而是奉献!她放弃了名利,甚至容颜,杀手细雨已经死了,新生的、懂爱的曾静活了。在影片的最后,曾静在对战转轮王时,不仅采用了陆竹传授于她的四招剑法战胜了转轮王,而且在奄奄一息之际,对江阿生说出“我愿化身石桥……”,让我们看到,曾静走出了占有、自私的爱情观,她的“超度”是陆竹的付出得到的回报,陆竹的爱情因此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二)美好缘于平淡——江阿生(郑雨盛饰)与曾静(杨紫琼饰)的爱情。《菜根谭》有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又说:“真味只是淡”,三国名相诸葛亮也留下了一句名言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现代的流行歌曲也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可见,东方的传统爱情观,都以平淡、温馨、长久的相互扶携才是最美的。什么是爱情?中国人的答案是:爱情就是过日子,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在影片里,这种传统的爱情观通过江阿生与曾静的故事被放大。江阿生总是在大雨来临之前“偶然路过”,数着手里的铜板,看够不够请自己心仪的女人喝杯茶,曾静去杀人之前,不忘在小摊上为丈夫买上一份他想吃的豆皮,以及江阿生和曾静在厨房里忙活的镜头,还有曾静吩咐江阿生去街口打些酱油的对白,让观众恍然觉得,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武侠故事,而就是我们身边柴米油盐的日子。江阿生与曾静的爱情,就这样在平淡的、温馨的细节里打动了我们的心。

  (三)情欲里的迷失——转轮王(王学圻饰)与叶绽青(大S饰)的爱情。影片里有个很特别的人物,就是叶绽青,之所以说她特别,是因为,她是一个“现代人”。细雨只想过回平常的小日子,回家时能给每天只懂掏粪喂马送快递的老公带上他喜欢吃的豆皮;雷彬只想开个面条铺,下班后能给自己酣睡的小儿子煮上一碗世界上最好吃的面条;连绳只想治好一身伤,正儿八经地变出最牛叉的把戏;转轮王也只想成为一个正常男人,让他爱的女人感到他行……影片里,在每个看起来光芒万丈,武功了得的人物背后,其实可能都有跟我们一样的自私,有跟我们一样的市侩,有跟我们一样的儿女情长,都只为了从这个江湖上“解脱”,而过上跟普通人一样的平凡生活。而唯有叶绽青不一样!她不需要解脱,因为她从来就不曾被束缚。新婚之夜因为丈夫“不行”,她就杀了丈夫,当得知转轮王是个太监,她拿起“薪水”转身就要走人。她不谈爱情,更不懂爱情,只注重物质利益和生理需求,是当代现实爱情观的表现。当大S说出“你知道我为什么杀了我丈夫吗?是因为他不行。你也一样。哦,你不一样,你不是不行,你是没有”这句台词时,全场轰然大笑。有人说,这不仅是个笑料,也在说明当代女性的解放,是女权主义的宣言。但这究竟是解放还是迷失?或许叶绽青最终葬身桥下的结局已经说明了一切。

  二、以退为进的处世观

  “藏拙于巧、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剑雨》核心台词

  藏拙于巧,还是藏巧于拙?《老子》说:“大象无形、至音希声”[2]。俗话也说,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大爱无言、大恩不言谢。照这个思维去理解,觉得应该是藏巧于拙才更符合中国人传统的人生之道。当代佛学大师德禅也告诫世人:“做一个人,不要锋芒太露,善于把智巧藏于隐藏于笨拙之中,不可显得太聪明”[3],可见,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讲藏巧于拙。可是,为什么这部融入了佛学思想的《剑雨》为何偏偏说藏拙于巧呢?是编剧的笔误,还是另有深意?

  这四句话,其实是一个整体。它来自于《菜根谭》,原文是:“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曲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4]”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人再聪明也不宜锋芒毕露,不妨装得笨拙一点;即使非常清楚明白也不宜过于表现,宁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志节很高也不要孤芳自赏,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自命清高;在有能力时也不宜过于激进,宁可以退为进,也不要太过于冒进,这才是立身处世的救命法宝,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有三窟。

  我认为,影片里这看似无意的一个“拙、巧”二字的颠倒,恰好形成了一个体系,通过细雨的人生迹遇,表达了传统文化里的人生修为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藏拙于巧。是凡夫俗子、百姓大众的层次,即:未觉悟守本知真的重要,而一味求“巧”。杀手细雨初出道时,其实并无姓名,因一手剑法使得“密如细雨”,因此,江湖人称她“细雨”,这样的剑,不可谓不巧,然而,这“密如细雨”的剑法里其实有四招没有学全,“他日若遇上高人,被看出破绽,必死无疑”。藏拙于巧,其前提是要有“巧”,但若满足于这个巧,而不知回归守本,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枉送了卿卿性命,“必死无疑”。

  第二层:用晦而明。用晦,就是使用韬晦之计,明,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用晦而明,是指韬光养晦,坚守自己正确的方向,而不失其志。细雨经过陆竹的舍命点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决心“只想要一张普通人的脸,过普通人的生活”,所有的纷争、机巧,都只不过是浮云。在无名小镇里的琐碎、辛劳,又温馨、安稳的平常人的小日子里,她找回了本真的自己,遇到了真正的爱情。而正是在小镇的韬光养晦,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给了她去追求和捍卫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第三层:寓清于浊。意即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洁、坚守自己的人生操守。在城门外,“黑石”内讧,争夺罗摩遗体的那一出戏中,面对连绳“合力杀了转轮王”的提议,细雨淡淡地选择了放下罗摩遗体,退出纷争。因为她已经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唯有“放下”,才能抵达。

  第四层:以屈为伸。就是以退为进,“屈”只是方法,“伸”才是最终的目的,是以出世之心,办入世之事。有人说,陆竹传授的这四招,只是用来对付细雨原来那一套不完整的辟水剑才“必死无疑”,在最后曾静与转轮王的终极对决中,转轮王使的是一套完整的辟水剑,为何也只能“必死无疑”?我的理解,或许,转轮王不是败给了曾静,而是败给了自己,不是败给了这四招剑法,而是败给了知本守真、以退为进的东方哲学。

  三、放达超脱的生死观

  “ 生未必乐,死未必苦”——《剑雨》核心台词

  如何看待生死?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个重要的论题。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5]《庄子·大宗师》有言:“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6]。这是说人的生死和白天黑夜一样,是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既然生死无常,那人生的价值何在呢?正如洪昇在《长生殿》里唱的:“恩与爱,终成空”[7]。一切生死悲欢、善恶是非,皆是过眼烟云,人生终归虚幻,这或许是中国文人不可避免的情怀。而这种生死无常、活在当下的生死观在《剑雨》里也有体现。

  (一)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在出城的桥上,陆竹对着张人风的尸首念道:“不过,生未必乐,死未必苦”,这话如何理解?在《庄子·至乐》中记述了一则故事: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8]”说的是庄子的结发妻子死了,他的好朋友惠子去吊唁。可惠子到他家时却见庄子坐在棺材上鼓盆而歌。惠子很气愤,上前质问庄子:你妻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在去世了,你不哭也就算了,怎么还敲着盆在这儿唱歌呢,你也太过分了吧!庄子对惠子说:不是这样啊,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难过呢。但回过头来想想,她起初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气息。后来,她在若有若无中变而成气,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她静静的安息在天地之间,我却在哭哭啼啼,这不是太不懂生命的真谛了吗?

  (二)人生虚幻,名利成空。罗摩遗体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竟引起江湖上一片腥风血雨?影片只在开头用字幕交待:“江湖传说,谁拿到遗体,就能练就绝世神功,称霸武林。”但影片到最后也没有讲清罗摩遗体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倒是借曾静的口说出:“罗摩武功震烁古今,是因为他的佛学修为。”这不无在告诫世人,我们忙忙碌碌,不辞辛劳,明争暗斗,可是,又有几人说得清,自己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呢?功利利禄,荣华富贵?可是,最终也“只有这个小盒才是你永远的家啊!”(引自赵本山小品《心病》。)罗摩遗体只是一个传说,在影片里象征的是人生目标的虚幻。

  (三)放下我执,回归真我。“放下”才是回归生命的本真的唯一出路。佛教里说,要人“不执着”,禅宗也教人“放下无明我执”,俗话说:“拿得起,放得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人指责《剑雨》的结局太过俗套,以皆大欢喜给观众一点心理安慰。其实导演在这里的安排颇有深意,当江阿生抱起曾静,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吧。”我们知道,他已经放下了暴戾与仇恨,重新放自己的人生和爱情一条生路。细雨因为陆竹而放下了辟水剑,张人风又因为细雨放下了仇恨。因为放下,自有生路。“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影片在刀光剑影里开始,却在温馨平和中结束,这是告诉我们,唯有“放下”才能让我们回归生命的本真,超脱无边的束缚。

  结语

  武侠是一种中国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武侠文化作为平民的伦理文化,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大,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哲学。《剑雨》正是这样一部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重新思考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生价值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反思,或许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幸福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4050.html

更多阅读

怎么把电影下载到手机 闪闪红星电影完整版

新出了精彩大片,我们常常会在网上找到这些电影资源,想要放到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那么,怎么把电影下载到手机呢?或许有人会疑惑,直接下载下来拷贝到手机上不就行了?但事实上,网上下载的很多电影直接拷贝到手机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尴尬的提示

《男人上路》 男人上路电影完整版

上天造就了男人这个动物,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动物,同时也是一个注重承诺的动物。有部电影,叫《男人上路》。一开始我的理解是:男人做事要上路子,可显然现实电影与我所想的意思完全不搭杠啊。电影讲述了一个在校内不学无术、打架闹事的混

电影《落叶归根》观后感 落叶归根电影完整版

电影《落叶归根》观后感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正要准备睡觉的时候,那等忧伤推荐我看一部电影《落叶归根》。他告诉我明天再看,我因睡意不大,忙完手头的事情,下了QQ,就打开了电影。一小时四十多分种后,我看完了电影,关闭了电脑,却关不了情绪

电影《天堂之吻》——日本励志时尚片 天堂之吻电影完整版

我打小就不看漫画,所以长大后也不经常看日本电影。总觉得画面一呈现就是一片灰暗压抑的氛围,而且日本话特别生硬,语速又快,虽然横竖都是听不懂,但我总觉得语速快就会显得不够柔情。再加上小日本逻辑上的不可理喻和莫名其妙,演员表演时候

失孤电影完整版迅雷BT下载 失孤电影完整版下载

失孤电影完整版迅雷BT下载一个两岁的孩子雷达在1998年的某一天走失,父亲雷泽宽(刘德华饰)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历尽艰辛,偶然遇到了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井柏然饰),两人一同踏上寻亲之路,仅一次修车经历让两人结识,在了解

声明:《浅析电影剑雨 剑雨电影完整版》为网友后玩世不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