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联想》-王小峰 王小峰 带三个表

今天在图书馆意外的见到了王小峰的书《不许联想》,挺激动滴,呵呵。下午在健身房骑自行车的时候看了看,嗯,挺有意思滴!知道王小峰是在看韩寒的blog时,韩寒推荐的。后来自己去看了之后就喜欢上了他,连带着也喜欢上了《三联生活周刊》,算是个他的“粉丝儿”吧。俺的链接上第一个位置留给了他,每登陆blog必会到他那去看看的。他的名字既可以写成“王小峰”,又可以写成“王晓峰”,在《三联》上发表文章时的署名用的是“王小峰”。呵呵,怪怪...拥抱自媒体时代

文:老六

在网络世界,王小峰绝对是个腰缠万贯的大款。请看他的存折:在奉献了博客初夜的中国博客网攒下10万的点击量后,他扭头投向房产大鳄的Soho小报,挣下五六十万的点击量和一台“手电”(手提电脑之谓也),之后又搬家至“歪酷”,开始了更加肆无忌惮的按摩。王小峰的订户和读者有着格外的热情与忠诚度,有的网友甚至表达“一日不按摩,三天浑身痒”的思慕,可见,这些来自民间的博客们含金量颇高。

时间截止到2006年的情人节,王小峰的博客基本是每天将近1万的点击量——当然,如果他写篇跟超级女声有关的帖子,这个数字则要乘以6——这就意味着,他在以一己之力,办着一家日发行量近万份的媒体。如果上升到意义的高度,我的看法是,博客的兴起和兴盛,标志着“自媒体”——自己做一份媒体——时代的到来。这在中国,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但任何事情,一有意义就没意思了,所以我还是说些别的吧。

几年前,我们是混论坛的。我开了一个秘密讨论版,名曰“饭局通知”。网络尽管是虚拟空间,但这个论坛基本还是实名制,那些ID背后的真实姓名和显示身份,大家莫不心知肚明,而我们的核心主旨,也就是为现实中的熟人相互招呼吃饭喝酒提供一个更为方便的平台。开版不久,王小峰就被我拉来。又没多久,他就另立山头,开了“二房音乐”。

混论坛之前,我和王小峰更属于类似唐伯虎和“对穿肠”之间的那种神交,饭局开始通知之后,我们之间频繁饭局,迅速混得烂熟。我对其人格其性格也多了深切的了解,总结他是“一会儿更年期一会儿青春期”。他那小爆脾气啊,得谁捋谁,对坛内各色人情、社会各色事情,经常进行气质性侮辱,不管是在“饭局”还是“二房”,只要有小峰发帖,马上就是一片风浪和是非。我开始叫他“万人嫌”,他对这个称呼居然非常接受。

现在回过头来看,相较于博客这种“自媒体”,论坛还是属于公共空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日子一久就会有恩怨和派别。我这样的“万金油”还好,而小峰这样的“万人嫌”,骂声与彩声齐飞,经常是一个饭局通知发出去,就会有人问,王小峰去吗,他要去我就不去了。后来,论坛日渐冷落,跟这些江湖恩怨确有很大关系。

而博客,无疑是一个更理想的舞台。此店是我开,烦我恨我莫进来。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进来都不必的。那些不喜欢该博客的人,早就用不予理睬这种态度留了言,而留下来,向亲戚朋友之间串门一样一日6遍点的,则肯定属于臭味相投的同类。这种自行的删选,如同媒体市场上各取所需的小众传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读者群。而自媒体的主人,在一次次的发帖,一遍遍的点击、一条条的留言中,完成着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像王小峰这样深谙传播之道的媒体从业人员,将阵地自由论坛转移到博客,简直是如鱼得水。

任何媒体,出售的都是服务。在林林总总的一干博客中,王小峰的服务意识无疑是最好的,其主要表现有三。

第一,与那些将自己的现成文章顺手帖上来的人不同,王小峰以他孜孜不倦的快手精神,专门创作各种“博客体”文章,并以不动声色的幽默,让人们在紧张逼仄的现实生活中发出轻浅一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如今逢年过节给朋友家人发个祝福短信,都得转发现成的,在这个快速复制的年代,小峰的原创精神的确宝贵。关于他博客文体的风格,杨葵杨大婶称之为“大仙体自由联想的beta2.0升级版”,“黄集伟大光荣正确于一身”老师称之为“修辞中最新添置的‘瓦解格’”,我则愿意用个现成的字眼:混搭。唉,“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泡仨”。

第二,与那些自恋到目中无人的人不同,王小峰不拿别人当人,也不拿自己当人。他尽管是“万人嫌”,但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特别有身份证”的人,这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这年头,大家都欣赏自己到极点,胡适先生所推崇的“笑笑别人,也让别人笑笑自己”的境界,也只有在那些名人开博客之前和之外的网络世界能看到了。而王小峰,不仅能与别人互笑,还能与 别人互骂,骂骂别人,也让别人骂骂自己。胡适先生该笑了,笑笑这个短腿——“以至于他劈叉时,大家对他由此而产生的身高变化毫无知觉,以为他不过是摆了个稍息的动作”——的男人。

第三,与那些自爱到目中无社会的人不同,王小峰博客中的内容,除了絮叨一些自己的破事儿外,更多的是对社会热点、文化亮点或暗点的快评与酷评。一个媒体怎样才能做好?你得让读者觉得这个媒体跟他有关系、能发生关系。王小峰笔下所涉,多是牵一发而动万人的“关系稿”。他在自由散漫状态下写的博客文章,的确是说人话、办人事的。有许多外国人和中国人对中国的媒体从业人员持鄙夷和虚无态度,那是因为他们一纸障目,没有看到这些人在自己的博客上所焕发出来的人性和灵性。

写到这里,得说说小峰的快手了。据他自己统计,如今他每个月要为单位写几万字的报道,为博客写十几万字的帖子,并在MSN上陪美丽女网友聊几十万字的天,相当于两部长篇小说的篇幅。许多人都替他累得慌,但我能想象这个贱嗖嗖地敲着键盘的人那副幸福得直哼哼的表情。对于一个能够自由自在敲字的人来说,这样的写作是一种休息,一种放松,一种需要。

写到这里,得说说小峰的工作了。1990年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没多久,他就在政法界蒸发,混迹于没有文化的文化圈,据他自己统计,至今已经换了不下20个工作单位。如今,他算是找到了不是单位的单位——我相信,博客上的那个世界,将是他情商和智商的归属。一个男人,用毕生精力,无非是在寻找自己精神的原乡、灵魂的故园,王晓峰在活了38年之后,终于找到了。

写到这里,得说说《小强历险记》了。一群朋友自娱自乐的东西,在这个岁末年初,成为各媒体纷纷报道的对象。开始的时候我很不理解,但翻翻我家的报纸,“正月十五这天,某副食商店卖掉50吨元宵”,这样的消息都能配以大幅彩照登上头版头条,也就不难理解《小强历险记》的“火”了——在这样一个缺乏新闻、不能有新闻的年头,一部粗陋不堪的博客DV剧,成了炒来炒去的热点。于是,投身于网络世界扑面而来的自媒体浪潮,或者看一眼王小峰的这本小书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一句:

一个时代,不能无趣到这种地步。

写得弗洛伊德一些

文:王小峰

如果没有博客这东西,可能我不会写出这么多文字。有时候,说点想说的话,却找不到一个地方,有了博客,便可以像到垃圾一样,都倾泄出去。

博客刚出现的时候,我对这东西并不感兴趣,偶尔看看一些人的博客,无非是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内容,这让我想起陆游的一句诗:“草赋万言那直水,属文三纸尚无驴。”就是一群博士买驴,说半天看不出说什么。后来,慢慢看出点门道,其实就是安顿的“绝对隐私”系列的网络版,没事念叨念叨自己的心事而已。博客的出现,其实跟现代人的压力增大有关系,人在压抑的时候就会想到发泄,写博客,其实就是最好的发泄。不信你可以作一个调查,博客写得最勤快的人,基本上都是心理毛病最多的人。所以说,压力大了,博客火了。

写写博客,像是对心灵的按摩,多少会缓解“疼痛”,把内心的躁闷抒发出来,人就舒坦了。博客对今天的人生活起到了平衡“代谢”的作用。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擅写字却又非常有欲望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人,从小就喜欢记录下一些什么,写写画画,慢慢形成了习惯——但是我从来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写自己是最不好写的,写着写着就容易把自己写糊涂了。上中学,我的作文都还不及格的时候,却办起了一份校园刊物,在一些报纸上发表了文章。那段经历让我明白,自己想写的文字和别人让我写的文字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喜欢自由,喜欢无拘无束的写字,就是图个舒坦。想想,人一辈子写过的文字里,究竟有多少是自己情愿写出来的?一点也不多。不信,你可以翻翻一些书的后记,里面肯定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责任编辑某某某的督促,这本书是出不来的。

喜欢写博客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自由,没有编辑强奸蹂躏我的文字,不用去想什么风格体裁,没有字数限制,甚至,连标点符号错别字都不用在乎,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爱看不看,我博了,我写了,我舒坦了。可是,给传统媒体写文章,就得收敛点。比如写博克就可以写成“我博了,我泄了,我舒坦了”,可是给报纸杂志写,丫一定会给改成“我博了,我写了,我舒坦了”。我不用去看编辑的脸色行事,也不用看浏览着的脸色去写博客,忽略了新闻、时尚、评论、报道这些八股限制,一切由着性子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看见什么说什么……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后”积“博”发的原因。

《不许联想》-王小峰 王小峰 带三个表

写博客对我来说是个调剂,因为只有在写博客的时候状态才最放松。每次给平面媒体写稿子之前,我可能会先写篇博客,这样可以热热身,让自己的思路进入到写字的状态,思路这才打开了。没有前戏哪里会有长驱直入?这就像《顽主》里杨重扛不过卖手绢的刘美萍的紧逼而求救时,于观说的那句话,“先拿弗洛伊德过渡”。

所以,就要把博客写得弗洛伊德一些。虽然博客的空间可以信马由缰,但是,每个人写起来,慢慢都会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这人喜欢没事找乐,把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将来有一天,回忆起这些开心的事情,也是一种慰藉。曾经想过,把自己博客的名字改成“博乐”,但是觉得还没有现在的名字来得弗洛伊德一些。我一直坚持的一点是,写博客要把自己写爽了,别人跟你一起爽是锦上添花,别人不爽,你也没义务去让他们爽,反正门是开的,爽的人自然会常来,不爽的人自然就会离开。

博客的出现,恰恰迎合了人们的自恋心理,它成了兴趣广泛、酷爱文艺、擅长各种雕虫小技的文艺青年们撒欢儿的场所,它成了词不通句不顺、才华早泄的年轻一代文学青年们舔舐自己羽毛的舞台。有了博客,文字将变得一钱不值;因为博客,文字美学将大打折扣,作家和评论家的门槛会变得低三下四。实际上,什么东西一旦在网络上找到位置,就变成了全民运动,这时和传统传播媒介不同的地方。传统媒介体现出的是话语权,所以,话语权是传统媒介的生命;但是网络是对话语权的颠覆,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所以就没了话语权。在我刚刚对做报纸感兴趣的时候,曾有个宏大的理想,就是办一份《来稿必登报》,事实上至今中外也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份报纸。可有了博客,事实上就成了来稿必登报。博客提供了一种表达欲望的空间,各色人等,群魔乱舞,乌烟瘴气……试想,当博客越来越普及的时候,人们的偷窥欲会变得越来越迟钝。当所有人都喜欢在博客上抖落自己的隐私时,就没有隐私了,总有一天成龙会唱“你的心事我不爱听”。

博客的出现,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而网络的发展,其实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殊途同归。人类从最早的群居到村落,再由家庭变成社区,社区内的家庭又都变成独立的家庭单元。这也是网络这几年变化的轨迹:从没有互动式的网页到论坛,再由论坛变成博客,变成了独门独户,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个人都是村长。这样,它在网络上形成了相对的平等。你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去写什么样的博客文章,别人也没有义务专门去写什么样的博客,全凭自愿。但是,很多人并不习惯博客的“思维方式”,仍然像泡论坛一样,倒有点缘木求鱼的意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5952.html

更多阅读

《白梅》王冕 白梅王冕赏析

《白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翻译】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赏析】

转载 《美人天下》——王霓君 美人天下

一部婉转缠绵的感情戏吧?真还孤陋寡闻呢,转来瞧瞧。无心的博客精彩啰。原文地址:《美人天下》——王霓君作者:牧牧王霓君,有着大爱无疆般情怀的女人;这一生都在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着...因为她的大爱,所以永远错过了今生的至爱...最初,为

《英雄儿女》王成原型——蒋庆泉凄凉 英雄儿女王成的故事

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原型之一,蒋庆泉向步话机高喊:“向我开炮”,但他未死成战俘,后世凄凉。一、向我开炮蒋庆泉,1928年出生,辽宁锦州人。1949年入伍,担任步话机员。1950年入党,1952年参加朝鲜战争。蒋庆泉刻苦学习知识,从文盲程度,到部队1年,

声明:《《不许联想》-王小峰 王小峰 带三个表》为网友花公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