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26-150 文言文启蒙读本原文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26-150) 文言文启蒙读本原文

126、王安期不鞭书生

王安期任东海内史时,差役抓了一个犯了夜禁的人来.王安期问道:”你从哪里来呀?”此人回答:”从老师那里听课回来,没发觉天黑了.”王安期说:”如果靠鞭挞宁越这样发奋读书的人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治理好地方的根本.”就让差役把这个人送回家了.

127、黠猱

野兽之中有(一种)叫猱,小而善于爬树,爪子锋利.老虎的脑袋痒,就让猱挠个比停,(挠)出了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觉得(脑袋挠破了).猱慢慢地取它的脑浆吃,剩下残余的用来献给老虎说:”我偶然得到些美食,不敢私自享用,用来献给您.”来户说:”忠心的是猱啊!爱我而忘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完了,还没有察觉.久了老虎的脑袋空了,疼痛发作,寻找猱的踪迹.猱却已经跑到高树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

128、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129、何梅谷之妻

清末光绪年间,有个叫何梅谷的人,以研究孔孟学说闻名于世.他的老伴却特别信佛,每天从早到晚要念上一千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何梅谷不让她念,她不听.何梅谷担心这会在文人中成为笑柄.有一天,他叫"夫人",老伴答应了;他又叫,老伴又答应了;他还叫,老伴开始生气了,不再理他;何梅谷更来劲了,连着又叫了几声,老伴大怒道:"跟叫魂似的,没完没了,真烦人."何梅谷说:"我才叫这几遍,你就显得不耐烦了,你一天念一千遍观世音,你说菩萨就不烦吗?" 老伴顿时省悟,从此再也不每天念观世音了.何梅谷巧妙地设计了一种让其心烦的氛围,通过这种氛围让老伴自己感觉到每日念观世音,令人心烦,最终达到说服老伴的效果.

130、不识自家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131、鹬蚌相争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132、画龙点晴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很快就画好了,但是没有画上眼睛.自己说:”如果点上眼睛,就会飞去的.”人们以为他的话很荒诞,就试着画上了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击破了墙壁,一条龙乘云飞向空中.其余三条没有画上眼睛的龙却依旧还在.

133、韩信钻裤裆

淮阴市上的一些无赖少年中,有一个想侮辱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并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胆小得很呢!”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要是不怕(能:禁得起、忍得住)死,就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这时,韩信用眼睛盯了那人好久,然后趴下去,从那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整个市上的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后称能忍小辱而终成大器者为能受得起”胯下之辱”.

134、李离自刑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ě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135、二鹊救友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136、道士救虎

一天晚上,山上发了洪水,水上漂着房屋,塞满了山溪,滔滔向下流去.很多受灾的人,有的骑在木头上,有的趴在屋顶上,又哭又喊,向周围求救,那求救的声音接连不断.道士便准备了大船,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好绳索等候在岸边.有人被水冲来便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所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接上了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还有点迷迷糊糊,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抓倒在地.船工们一齐涌上去救,他才没被咬死,但已经受了重伤.

137、铁杵磨成针

黄鹤楼耸立在武昌长江边上,登楼远眺,汉阳城历历在目,鹦鹉洲萋萋草肥.正值暮春时节,李白在朋友的陪同下,到黄鹤楼来游玩.他凭栏眺望了一回江景,就倒背双手,仰脸阅读楼上的题诗.读了一会儿,不觉怦然心动,提笔凝思,正待书写,忽然看到崔颢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连声夸道:”好诗,好诗!”望着绿树掩映的汉阳城,芳草萋萋的鹦鹉洲,翻波涌浪的长江水,李白的脑子里虽然跳出了一些诗句,但同崔颢的题诗一对照,又自愧弗如,几次提笔,都写不下去.“您平时写诗,倚马可待,今天……”朋友们有些迷惑不解了. “唉--”李白感叹一声,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不敢题诗的消息一传开,武昌城的文人议论纷纷,说:”想不到李白这位笑傲王侯的大诗人,竟然还是一位敢於承认自己不足的谦逊的人啊!”

138、哑孝子

(所说的这个)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哑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与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性情很孝顺,(他)有个母亲已经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 家里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母亲有次生病,(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病时)一样,才停下来.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她)看见孝子哑,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哑孝子)拿着瓜离开.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果然是这样.于是非常吃惊佩服.后来母亲死了,乡里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得到钱很多(那两个繁体字不认得,姑且这么翻译).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积累很久了.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游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139、越人溺鼠

老鼠喜欢夜间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入腹大口小的盎(容器)里,任凭老鼠去吃,从来不去管它.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盎里,必定要饱餐一顿才肯回去.越国人于是就把盎里的粮食倒干净,换上水,然后用一层糠皮浮盖在水面上.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依旧又呼唤同伙一个拉着一个地跳进盎里,结果全部被淹死.

140、林逋养鹤

林逋隐居在杭州德孤山,经常饲养两只鹤,仙鹤跳跃起来就飞入了运销之中,在空中久久盘旋后,又钻回笼中.林逋常常驾驶着小舟幽婉于西湖的个个寺庙.有客人到了他的家里,一个小童子出去开门,把客人请进来坐,为他打开笼子放出仙鹤观看.过了很久,林逋一定会驾着小舟儿回家.原来是常常把仙鹤飞天作为信号.

141、外科医生

有一个医生,自称擅长外科.有一个副将从前线回来,被乱箭射中,到肌肉里了.医生就拿剪刀剪去了箭,然后就要酬劳.副将说:箭头还在肌肉里,请先医治.医生说:这是内科的事,你不因该要求我.副将说:呜呼,世上竟然有这样的欺诈之人.

142、义猴

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远嫁他乡.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不肯,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后来它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义猴之墓

143、割席分坐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144、河阳猪

苏东坡住在歧山时,听说河阳县的猪肉特别好吃,就派人到河阳去买猪.谁知何派之人是个酒鬼,他在已经把猪赶到歧山附近时,却因贪杯,猪全都走失.他害怕受到苏东坡的责骂,自己花钱在当地买了猪交差充数.苏东坡广发请帖,大宴宾客.猪肉烧好后端上桌,没有人不夸赞肉味鲜美:到底是河阳的猪比本地的好.大家正赞不绝口时,却有人送来了走失的真正的河阳猪,客人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吃的就是当地的猪肉,十分窘迫.

145、农夫杀牛

有一个叫华州的村子里,以前有耕田的人,太阳晒得很疲劳,就大白天头枕着犁具睡觉.年幼的老虎在林子里徘徊,想要吃人,几次上前,牛就把身体护在主人身体上,用力地用角攻击虎.老虎没得惩,流着口水走开了.那个人睡得熟,一点都不知道.老虎走远了,牛就离开主人的身体,人(醒了)觉得很讨厌,以为这个牛很奇怪,就打牛,牛不会说话就跑,然后主人就追它,竭尽愤怒却捉住牛了,(没想到捉牛这么容易,因为牛保护主人已经很累了),对于这件事越发觉得奇怪,回去就杀了牛解剖了,吃它的肉,却没一点后悔之意.

146、天网恢恢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遥称自己是买拐杖之人,并非凶手.但是差官们在市场上没有找不到那个卖拐杖的人.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李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47、牝鸡与乌鸦

母鸡带着小鸡在院子里啄食剩下的米粒和虫子蚂蚁,”叽叽”得很自得.鹰飞过其上,母鸡认为它要捕捉小鸡,张开双翅保护小鸡.鹰无奈而去,母鸡放开小鸡,照旧饮食.过了一会,有乌鸦飞下来停在其旁,母鸡护着小鸡躲避着.乌鸦挑逗着小鸡,母鸡认为没有威胁,就让小鸡随意饮啄而不庇护.乌鸦等到母鸡没有防备之心了,就叼着一只小鸡飞走了.

148、无赖仗势

这个城市无赖很多,有的偷窃别人的牛马,有的抢别人的钱财货物,有的当着别人的面索取财物,不给的就对他拳脚相加,众人都十分担忧.曾经有人将这件事上诉官府,县令说:"没办法呀,因为这伙无赖的领头人的父亲是一郡之太守."因为这样,那伙无赖更加肆无忌惮,在家乡里横行霸道,没有什么不敢做的.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到了后来,他(代指为首者)的父亲因为接受贿赂而被罢官,全乡的人都特别高兴,把为首的无赖绑起示众,剩下的无赖知道了都赶紧逃走了。有人说: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是天在帮助百姓啊。

149、吕某刺虎

吕某自称勇士,喜欢佩带刀剑,扬言有万夫不当之勇.一天,南山出现猛虎,全村都很惊慌,不赶出门.吕某说了:”一只老虎嘛,怕啥!交给我了!”然后提剑而去.不一会就见到老虎在前面百步左右.老虎大吼一声,怒目而视.吕某两腿发抖,看左右没有人,吓的六神无主,到处乱跑.过了一会,村民们出来了,见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有人问:”老虎还在吗?”吕某竟说:”被我赶跑了!”

150、赵广誓死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掳走了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7506.html

更多阅读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五篇原文及翻译

【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

后赤壁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后赤壁赋原文

后赤壁赋(252人评分) 8.5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

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音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观沧海(177人评价) 8.7朝代:魏晋作者: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贾谊《过秦论》原文+翻译 贾谊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原文:秦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率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难。于是山东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读原文

网上看到的,就转贴过来。我的古文没有学好,以后一定多多诵读。前100篇附有原文,后150篇只有译文,希望以后能补上。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作者:杨振中出版日期: 1997-04页数: 451ISBN: 7806271643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声明:《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26-150 文言文启蒙读本原文》为网友蓝之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