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解析 2016年高考地理江苏卷

2012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答案:C
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分布规律描述。由图中雪线高度等值线的分布可知,我国雪线高度的基本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答案:A

解析: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

2.A [解析]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气温,图示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因此雪线较低。

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冶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冶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图2是“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冶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答案:A

【解析】北京时间11月3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地区有极夜,但极夜范围较小,北极圈上没有出现极夜,因此可以排除②、④线;北京时间为1时36分6秒,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时间为6时)所在经线大约为174°W,因此选A。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对接时北京时间为11月3日1时,此时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北京时间1时时,180°附近地方时为5时,图示①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在180°东边,大约为6时,符合“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

4.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云雾
B.流星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答案:C

【解析】:当太阳活动剧烈时,往往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并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因此最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太阳活动,C正确。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因此A错;流星和太阳辐射都不影响电离层,因此不影响信号接受,B、D项错误。

4.C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面的影响。太阳活动中的耀斑爆发时可以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

图3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答案:B

解析:春夏之交在我国华南地区会出现的降水多为锋面雨。选项中A、C天气系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D选项中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锋面活动与我国的降水。高压脊和反气旋控制下是晴朗的天气,因此A、C错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影响我国主要在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锋面。根据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也可判断。

6.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答案:C

解析:图中发生降水区域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降水最强,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集,若降水之间较长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6.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定位等知识点。图示大雨、暴雨地区位于我国珠江流域,因此C正确。

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答案:B

解析:从题目所给的资料可以看出两湖水体面积先降后升再下降而不是持续下降;两湖均位于长江流域,面积变化基本同步;2010-2011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而不是2009-2010年变化最大。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观察能力。2010—2011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故D错。

8.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外流胡水体面积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泊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8.A [解析]影响季风区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内的降水量,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变化是鄱阳湖水体面积不断变化的气候因素和主要因素。

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此组题比较有新意,有野外地勘资料还原的风味。粗略图解如下:①、④岩层上弯其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了背斜谷地;⑤处岩层不连续且下降,说明断裂下陷。

本题具体分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9.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等知识点。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均为谷地;在背斜构造判断中③为断层(谷地),据图并通过计算可知②地下部分起伏较小,只有①④为背斜谷。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答案:C

解析: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10.C [解析]本题考查断层的形成及其地表形态。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⑤处岩层出现断裂且有明显下降现象。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图6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答案:C

解析:根据两幅图形比较可以看出,2000年-2009年期间各个区域土地集约度均有上升,中间区域相对较高;辽远、通化两地由中度粗放利用到中度集约利用其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幅度最大。

11.C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变化。读图可以直接看出,与2000年相比,2009年吉林省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其中松原市、辽源市、通化市、吉林市、通化市集约化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1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C.住宅区D.文化教育区

答案:B

解析:城市中各功能地商业用地租金高,集约度也好,中心商务区尤其如此。

12.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及其特点。城市商业区,特别是中心商务区所在区域地价特别高,集约化程度最高。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图7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年来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其间有小幅上升现象;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但并不是始终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13.D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读图可知该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06年后保持在较低水平,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不能大量引进化工项目,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可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更好的优化产业结构。

14.B [解析]将纺织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内地有利于节省资金、人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图8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答案:D

解析:20年来我国CGDP不断上升,2007年之后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但仍然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趋缓。单位GDP2010年最低,能源消费GDP的年均增速自2007年后差异明显。

15.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能源消费与GDP的关系。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量和GDP总量都呈上升趋势,GDP增速大于能源消费量增速,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单位GDP的能耗呈不断下降趋势。

16.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答案:C

解析:能源是产业的动力,GDP增长标志产业活动发展,能源消耗相应会增多。A选项的说法显然不合理,B选项中区域能源缺乏可以通过调配来弥补,D选项中中国常规能源需求很大,与迅速发展的经济需求不相适应。

16.C [解析]在单位GDP能源消费不断下降背景下,GDP的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能源不能满足本国需求,需大量进口。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图9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不仅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这种做法不可取;④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符合题意。②、③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①的做法合理但并不符合题意要求。

17.D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秸秆的利用。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

18.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A

解析:在农田大面积燃烧秸秆会带来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突然表层有机质因燃烧而失去,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不是主要影响。

18.A [解析]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但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图10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答案:AC

解析: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主要是因为道路经过地区地形特殊多断崖和深谷修建隧道和桥梁不仅仅可以缩短路程更能保证通车后的平稳安全,若多高山和陡坡一般选择盘山公路,角峰、U形谷主要出现在冰川侵蚀地貌。

19.AC [解析]本题考查大型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四川地区地形复杂,修建高速公路时在断崖、深谷处要修桥梁,在高山、陡坡处要修隧道。

20.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A.减轻冰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答案:CD

解析:大量桥隧能有效保障通车后的平稳安全,沿线岩层破碎极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修建桥梁和隧道能有效防止此类地质灾害的危害。

CD [解析]四川地区地形复杂,暴雨集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修建桥梁、隧道可以有效减轻这些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图11是江苏某科技产业园规划示意图。该科技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千米。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科技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有
A.靠近原料产地
B.邻近城区市场
C.生态环境优美
D.对外交通便捷

答案:CD

解析:从题目所给的图形材料来看,该区域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图中有风景区,环境优美,区域内还有高速公路、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快捷,其他选项中的区位条件无法从图中获知且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比较有没得环境和便捷的交通对原料产地要求不高。

21.CD [解析]本题考查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影响因素。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是科技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图中信息体现环境优美和交通便利两条。

22.该科技产业园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A.促进产业升级
B.减轻交通压力
C.缓解用地紧张
D.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AD

解析:由于科技产业园为技术指向型产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且能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22.A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布局及其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该地区产业的升级,同时增加了就业机会,取得了社会效益。

图12是2000v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23-24题。
2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答案:BD

解析:从题目所给的图形资料可以看出,直辖市重庆的人口数量没有增加,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出现增加,西部人就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3.B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读图可知直辖市中,重庆人口在减少;东部地区人口都在增加;中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BD

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人口增加的地区也有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移;人口减少地区除了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外还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增加的地区也不一定就是经济发展水平都高,总之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两个方面的原因。

24.B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区,即人口增长区,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出区,即人口减少区。

图13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25.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答案:AB

解析:交通是促进城市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疆水源比较紧张,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水源充足。西气东输工程能促进沿线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植被的保护,对城市带形成影响不大。

25.A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布局的影响因素。新疆乌鲁木齐以西地区地形复杂,降水较少,因此交通线路的建设以及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是该地区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

26.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AC

解析:根据中心地理论,城市级别越高数量越少;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密度越大;乌鲁木齐是区该域级别最高的城市,服务种类越多;石河子市靠近昌吉市,级别低于昌吉市但不属于昌吉市管辖,所以昌吉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26.A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等级及特点。城市等级与数量呈负相关,等级越高,数量越少;乌鲁木齐是该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其服务范围最广,服务种类最多。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图14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该地在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3分)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分)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等。 (2分)
(4)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5)P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试分析其有利条件。(4分)

27.[答案](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任答两项) 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任答两项)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解析]第(1)题,联系热点考查南极的主要自然特征。极地考察一般选择在当地极昼时,但此题是考查光学仪器的天文观测,因此在当地极夜最好。

第(2)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对某地的三维坐标进行定位和监测,并能对某物体的行动轨迹进行跟踪定位。

第(3)题,考查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处于西风带、西风漂流地区,因此风高浪急;同时该地纬度较高,常有冰山漂浮。

第(4)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澳大利亚大陆既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5)题,考查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发展条件。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带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该地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答案:

(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解析:

昆仑站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回答时应从气候、大气层厚度和人类影响三个方面回答,能24小时观测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某点地理坐标应该是全球定位系统具备的功能;科考船在航行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困难回答需要考虑当地位于极地东风带、纬度高温度低冰川广布,逆流行驶等问题;图中P大陆是澳大利亚,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符合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南北延伸的则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两者影响因素分别为热量和水分;澳大利亚热带草原带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分析其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草场、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如农业技术、交通和地广人稀等方面考虑,尽量回答全面。


28.图15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2分)
(2)加拿大的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3分)
(3)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分)
(4)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28.[答案](1)种类多 分布广

(2)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 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原料 市场

(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资源分布的特点。读图可知加拿大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且分布地区较为广泛。

第(2)题,考查世界主要渔场的形成原因。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第(3)题,考查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读图可知埃德蒙顿靠近石油产地,原料丰富;蒙特利尔石油资源缺乏,但位于东部地区,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石油产品市场广阔。

第(4)题,考查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加拿大东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和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是加拿大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答案:

A.种类多分布广

B.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C.原料市场

(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解析:

依据题目所给的图形和图例分析得知加拿大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且分布广;根据已学知识很快就能得知加拿大有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丰富的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鱼类饵料充足;根据图形可以看出埃德分蒙顿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蒙特利尔靠近广阔的消费市场,这和我国大庆与上海的石化企业的类型很相似;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有气候条件、交通优势、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和城市众多等,回答时尽量将能从图中所找到的结合平时所学答完整。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图16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8分)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原因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分)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3分)

29.[答案](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

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

量耗能

大小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解析]第(1)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特点。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往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因此气候特征要从降水量方面比较;调水耗能的多少与输水线路的地势有关。

第(2)题,考查水资源调配的影响。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调入区来说主要是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3)题,考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除了跨区域调配外,还要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节水意识等方面考虑。

答案:(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要逐级调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解析: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整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结合题目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并参考题目所给图文信息获取回答题目的有效信息进行两个工程的对比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缓解供水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节流是主要的分析角度,除了产业结构、技术措施外还包含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图18是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①处海域属于。该处海底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是。海上航行、海底隧道和港口建设均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是。(3分)
(2)①②④三处比较,表层海水温度最低的是处,原因主要是。 (2分)
(3)2011年12月18日,③处附近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倾覆,救援船只因舷窗破损进水导致作业中断。造成这次救援中断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2分)
a.天气严寒b.台风影响c.海浪和海冰冲击 d.海水污染严重
(4)④处海底地形类型为。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A.[答案](1)公海 多金属结核(或锰结核、铁锰结核) 海洋空间资源

(2)④ 纬度高  (3)A C

(4)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解析]第(1)题,考查海洋海域的划分及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此题以东北太平洋图为背景考查了热点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题,考查了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海水温度主要是由纬度因素决定的;另外,洋流、淡水注入对海水温度影响也较大。

第(3)题,本题结合热点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能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12月)。

第(4)题,考查海底地形的分布及特征。海沟海水较深,宽度较窄,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底下形成的。

答案:

A.公海多金属结核(或锰结核、铁锰结核)海洋空间资源

B.④纬度高

C.ac

(4)海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解析:

①处海域根据经纬度范围可以看出已经超过了领海范围,太平洋海底分布着广泛的深海锰结核,而修建海底隧道和在海上航行主要使用了海洋空间资源;)①②④中④纬度较高,纬度比较靠近主要考虑洋流影响,纬度相差较大则主要考虑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冬季救援船只在纬度较高的③处容易受到极地附近东风的影响和气温较低海冰等影响;④处位于板块交界边界,大洋板块俯冲容易在海洋上形成深邃的海沟。

B.【城乡规划】北川新县城是“5.12冶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惟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图19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3分)
(2)与N地住宅区相比,M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 (3分)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2分)
(4)北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2分)

B.[答案](1)地质;地形;水源;交通(任答三项)

(2)靠近河流 靠近文物古迹 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公路 绿地

(4)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

[解析]第(1)题,本题结合热点考查城市选址的影响因素。通过此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城市选址主要考虑地质、地形、交通以及水源条件。

第(2)题,考查城市住宅区的区位条件。此题关键是要读图,在图中比较两地信息,得出两地的不同,从而得出M地的优势条件。

第(3)题,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北川地形复杂,交通以公路为主;在城市建设中,建设绿地是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

第(4)题,考查城市建设的规划以及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题干信息提示该地区是羌族聚居地,因此保护羌族文化和古迹是城市建设时必须考虑的。

答案:

(1)地质;地形;水源;交通

(2)靠近河流;靠近文物古迹;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公路绿地

(4)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

解析:

北川新县城选址结合该地区此前发生的自然灾害需要考虑城市布局的地质、地形、水源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从题目所给的图形可以看出M地靠近河流且靠近文物古迹、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较好;北川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民族特色,突出少数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特点,保护好文物古迹。


C.【旅游地理】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20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
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如果游览杭州西湖,出游前可以通过新闻媒介、等途径收集相关旅游信息,初步了解其景观内涵。 (2分)
(2)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 (3分)
(3)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2分)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
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
d.把握观赏时机
(4)杭州西湖为免费开放的世界文化遗产。谈谈免费开放举措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3分)

C.[答案](1)网络 旅行社(或导游手册、亲朋好友等)

(2)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任答三项) 

(3)D

(4)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延长游客在杭州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改善民生,还湖于民。

[解析]第(1)题,考查旅游资源的信息来源。现代的信息来源较广,要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以及旅行社的介绍等手段。

第(2)题,考查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旅游景点的资源优势包括景点的价值、组合状况、集群状况等方面。

第(3)题,考查旅游景点的欣赏方法。题干中提供的三个景点都要在规定的时间才能欣赏到,因此要把握欣赏时机。

第(4)题,考查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从如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考虑。

答案:

A.网络、旅行社(或导游手册、亲朋好友等)

B.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等);组合好

C.d

D.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游客在杭州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改善民生,还湖于民

解析:

旅游准备前获取景区相关资料可以借助网络、新闻媒体、旅游介绍手册,也可以咨询旅行社;杭州是历史名城,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且各具特色,旅游资源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关联度较高;题目介绍的三个旅游景点均需要选择特定的时刻,三潭印月需要再晚上欣赏、雷峰夕照是晴天的傍晚的美景、苏堤春晓则适合春季赏景;免费开发旅游区表面看来损失了一定的门票收入但却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光临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不需要支付门票,游客们也乐意停留更多的时间游玩。


D.【环境保护】图21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2分)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1分)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3分)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分)

D.[答案](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第(1)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和西南地区,其共同特征是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第(2)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读图可知该线以西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

第(3)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读图可知③⑤两项工程跨长江和黄河两流域,因此对两河流域都有重要意义。该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趋势严重。

第(4)题,考查区域自然条件。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答案:(1)cd(2)风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解析:

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不属于共同原因,b不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防御洪涝灾害在河流中下游主要措施为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①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分别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C2.A3.A4.C5.B6.C
7.B8.A9.D10.C11.C12.B
13.D14.B15.D16.C17.D18.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9.AC20.CD21.CD22.AD23.BD
24.BD25.AB26.AC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60分。
27.(14分)
(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 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GPS)
(3)狂风巨浪;洋流;冰山;低温
(4)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28.(12分)
(1)种类多 分布广
(2)东部(或纽芬兰岛附近) 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原料 市场
(4)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
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29.(14分)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30.A.(10分)
(1)公海 多金属结核(或锰结核、铁锰结核) 海洋空间资源
(2)④ 纬度高(3)a c
(4)海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
B.(10分)
(1)地质;地形;水源;交通 (2)靠近河流;靠近文物古迹;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公路 绿地(4)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
C.(10分)
(1)网络、旅行社(或导游手册、亲朋好友等)
(2)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 (3)d
(4)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延长游客在杭州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
收入;改善民生,还湖于民
D.(10分)
(1)c d(2)风力作用 (3)③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参考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8362.html

更多阅读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四川卷 2012四川高考数学文科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第 I 卷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 l 回答 1 一 2 题。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

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山东卷 ——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2山东文综政治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及答案第I卷(必做,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之一:全国大纲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详解井永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b.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C.抵牾(yǔ)横亘(gèn)造

2014年高考文综真题四川卷 word解析 2016四川高考文综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 地理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地理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9至11页,第Ⅱ卷12至12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

声明:《江苏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解析 2016年高考地理江苏卷》为网友听风看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