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3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38083 17 9

毛主席诗词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1936)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欣赏博友精彩赐玉


武当拳1947

笔走龙蛇天地间,墨点丹凤舞翩跹。
笔笔藏锋显八卦,字字珠玑展坤乾。
文房四宝国之粹,挥毫泼墨广聚贤。
毛体书法自成派,承上启下看河山!




高原一兵2013

字思才艺高,
河山书法好。
鼓舞后来人,
永把江山保。


艾石卒博客


火热 煽情
附诗意喜盈盈
笔走龙蛇潇洒奔腾
意韵扬正气翰墨博海行
期期刊刊创新字字句句真诚
喜欢你的好作品下期我们再相逢


祈祷华夏

祝友好运喜庆添,福至心灵梦也甜!
吉星高照日月艳,祥瑞结伴福无限!

博主网坛是上宾,佳作惠人众开心!
人间事儿巧议论,聚来朋友喜赏品!


赵太国的心迹

毛泽东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写于1936年12月,
当时红一、二、四方面军已经胜利结束长征,
西安事变刚刚结束,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形成初期,
极需团结作家和广大知识分子一致抗日,
毛主席写的这首词,赞一人而唤起万众,
颂一花而开万花,凝聚了人心。
河山书写的毛主席的这首词,
于形似中飞扬着神似,堪称上乘之作!

河山的毛体书法,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给人一种走笔红旗猎猎,
飞墨雄风浩浩神奇的感觉。
透过其飘逸的线条,雄劲的笔势,流畅的气韵,
(17-83)《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38083 17 9
可见其心静力雄之态,旷远舒卷之意,
“壁上红旗飘落照”七字,
笔有伟人气度,墨有天地情怀;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写得似有三千精兵之力,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则写得刚柔相济,神韵飞动。
整幅字,几乎字字都有河山的创新之笔,
又字字洋溢着毛体书法独有的神韵。
这无疑是一种大境界。

字思的制作与配乐,使其书法作品,
立见亮色,倍增神采,其黑底白字,
以及飞舞的花朵,黄红双色闪烁的边框,

以及雪枝红梅的底衬,

象征女作家丁玲历经风雪后

出狱投奔延安的高洁情怀,
恰似群山沐大雪,百川遇好雨,
起到了大江浪推千堆雪的奇效。

伟人写词致丁玲,赤旗飘舞人物新。
红军会师将台堡,张杨兵谏西安城。
娇娇往昔文小姐,赳赳今日武将军。
河山挥毫神韵飞,字思制作美堪惊。


老牛的心声

你的书法:天天拜读,
篇篇喜观。夜夜学习,
日日宣传。真是无价之宝!


千里马-阿洪

毛体书法人气高,
心章织锦网中烧;
欣赏友笔狂飙起,
语画丹青众赞妙!


阿诚_50627

赏友书法心又痒,反复观摩感叹强。
也曾为此苦练过,只是顽愚难入行。
看来虽是一样字,心有灵性不一样。
好来有闲赏毛体,好书好博样样棒!


心琪静雅

伟人写诗送丁玲,热情赞扬革命人。
高度重视名作家,珍贵毛笔永传承。

河山书法字见心,赤子情深重千金。
妙笔挥洒扬正气,龙蛇飞动舞雄风。


云天别样秀

毛泽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在毛泽东诗词中并非上乘之作,但自有特点,

以叙事诗的风格,顺序娓娓道来,

真诚而又朴实。全诗写得轻松自如,

吻合身份。在这质朴、

清新、畅达的诗中,

塑造了一位中国现代新女性形象,

体现了毛泽东对丁玲的欢迎、

重视、信任和礼赞,

同时也绝不限于这一位女作家,

而是体现了
毛泽东对所有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支持与鼓励。


绿色江南070905

河山,军人赋予了他伟大的使命感;

哲学赋予了他智慧才情;

毛泽东赋予了他正确的思想;

毛体书法赋予了他生命的艺术。

他的毛体书法临摹到乱真的程度,

展示了毛泽东挥笔成龙,

点墨成金,气宇轩然,气势磅礴,

气壮山河的雄风,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雄魂!

江南赞!大赞!!!


开心益博

一手好字毛体临,
功夫了得难辨真。
潜心揣测诗人意,
墨蘸毫尖笔传神。


快乐至上夕阳印记

临江仙,赠丁玲。
领袖作家情意深。
成墨发于博客里,
河山字思办博真


独立寒秋

赞丁玲》
扑火飞蛾向光明,
鲁迅旗下北斗星。
纤笔一支投延安,
胜过三千毛瑟兵。
文坛两度登高峰,
桑干河上日月新。
风霜雨雪从容过,
红旗覆盖北荒人。

1984年10月12日丁玲八十岁生日那天,
在华中工学院聆听丁玲讲人生的感人报告,

留痕心中40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8491.html

更多阅读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七绝和七律的区别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毛泽东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是毛泽东作于1955年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该诗通过

《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 临江仙元好问

 《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金末元初)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赏析

丁玲阅读笔记草稿 丁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丁玲文集》6卷。1904年,生于湖南省安福县西乡黑胡子冲村(今临澧县佘市镇高丰村);父亲蒋保黔为清末秀才,在丁玲4岁时去世,

声明:《17-83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38083 17 9》为网友银色一片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