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传说中的蓝采和 问道八仙蓝采和

八仙传说中的蓝采和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记载:蓝采和,南唐进士,原名许坚,地方史志记载为安徽庐江南乡黄陂湖人,取其民间歌谣蓝采和词牌为艺名。常衣破蓝衫,围黑木树枝腰带,阔三寸余,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踏歌云:


  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椿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蓝采和留下歌词极多,皆率性而作,“多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绳穿拖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或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见之者,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上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
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不知道是哪里的人。总是见他身穿一身破烂的蓝色衣衫,腰束一条三寸宽镶嵌有六颗黑木扣板的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却打着赤脚。夏天时他在衣衫里加上棉絮,冬天则又睡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像蒸汽一样。他每天都手持三尺多长的大拍板,踏着节拍,在城中唱着歌谣沿街乞讨。蓝采和走起路来脚上的靴子总是嘎嘎作响,带着醉意歌不离口,和着节拍,边走边唱,每次都是吸引着无数男女老少跟着看热闹。
蓝采和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虽然表现出一副癫狂的样子,但言语充满了智慧,人们向他提问,他往往随口答来,话语幽默,让人忍俊不止。他唱的歌词很多,其意思都是如何修真养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首踏歌。
在乞讨时人们给他钱币,他就把钱币用长绳串起来,拖在地上走,散落到地上也不管不问。如果见到贫穷的人,他就会拿去救济别人,但更多时候是买酒喝。
蓝采和一生游历天下,走了很多地方。有人自小就看到蓝采和,等他们到年老后,却见蓝采和还是那么年轻。后来蓝采和游玩到濠梁,醉卧于酒楼中,这时听见有云鹤笙萧之声,蓝采和忽然轻轻地升起,飘向云中,将身上的衣衫腰带脱下,然后冉冉而去。
八仙庵是供奉道教八位神仙——李铁拐、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的地方,是我国民间极受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它的产生、形成、定型、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八位仙人多数见之于正史,少数见于稗官野史。他们的传说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尤其是明人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所述的八仙过海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影响之大,在我国小说、戏曲、绘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中,都留下了他们的形象。他们的仙传和修道理论,对道教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蓝采和,又叫蓝采禾。(宋龙《江南野史•陈陶传》)正史无载。蓝采和的原型是一个颇有才气的流浪汉,他的事迹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书中均有记载。
《东游记》第十九回《采和持板踏歌》载其歌词12首,唯独此首流行较广,为世人所知。元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简名《蓝采和》)则说蓝采和是艺名,原名许坚。他在勾栏里唱杂剧,中有“雪拥蓝关马不前”一本,年50岁时做寿,因失误官身,为官府扣打四十大棒,后为钟离权引度成仙。许坚实有其人,字介石,庐江人,《全唐诗》收有其诗。并说他有异术,常来往庐阜茅山间。李璟(南唐中主)时,以异人召,不至,后不知所终。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曾有诗《题蓝采和像》云:“自惊白鬓似潘安,人笑蓝衫似采和”有人据此认为蓝采和决非姓蓝,是因其常着蓝衫,故名。`
《东游记》说蓝采和“乃赤脚大仙之降生,身虽为人,不昧本性,放荡不羁,玩游一世。”似狂非狂,歌则随口而作,皆有仙意,人莫之测。后遇铁拐点度,相遇讲道,一日于濠梁酒楼上饮酒,闻空中有笙萧之音,忽然乘白鹤而仙去。

中国民间戏曲艺人中,很多人都把道家八仙中成仙以前的蓝采和当成他们的同行。

元杂剧《钟汉离度蓝采和》中,仙人钟汉离见他有“半仙之分”,遂下凡到洛阳梁园勾栏里度他出家。剧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精明强干、勤奋有为的古代戏曲演员,他热爱演剧,说他将古本相传,路歧体面,习行院、打诨,通禅,穷薄艺知深浅。说他“做一段有憎爱劝贤孝新院本,觅几文济饥寒得温暖养家钱,俺这里不比别州县,学着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剧中说他广记博闻,会戏颇多。而且面对钟离权的故作挑剔,蓝采和不卑不亢,对自己演剧的记忆信心十足。难怪得钟离权非点化他成为神仙不可。
八仙传说中的蓝采和 问道八仙蓝采和
传说中的道家八仙几乎家喻户晓,他们各有道术,法力无边,有关他们的传奇经历与各种民间传说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最脍炙人口的那句莫过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他们中的七个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有证可考,唯有蓝采和籍贯名字成仙的传说争议很多。
据后世碑刻记载及乡里传闻,蓝采和在唐高宗年间中过进士,入朝为官,因为忤逆权臣,随后解印归田,回到家乡,追寻七贤踪迹,隐居园林,常踏歌而行。后被汉钟离点化,羽化成仙,人称“大罗仙”。
他常穿着破烂衣裳,带着三寸腰带,一只脚穿着靴子,一只脚赤足。大夏天的时候,竟然在长衫里头穿着厚厚的棉袄,冬天时候又躺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就像蒸汽一般。每次在大街上讨饭,手持大拍板,长三尺多。他嗜酒如命,一喝醉了酒就唱歌,老人小孩都喜欢看他唱歌,唱歌的时候,看上去他一副癫狂的样子,但言语中却充满了智慧。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多少竹林七贤的影子。蓝采和的传奇故事为当地人代代相传,至今仍不绝口。不是元杂剧《钟离权度蓝采和》所说蓝采和是艺名,真名叫许坚,在勾栏里唱杂剧。蓝采和的事迹在《续仙传》、《南唐书》、《确潜类书》等书中均有记载。元杂剧《蓝采和锁心猿意马》、《汉钟离度脱蓝采和》、《蓝采和长安闹剧》等剧本对蓝采和的姓名也都有不同的说法,并无定论。
近来各地发现一些蓝姓家 谱,对蓝采和14世孙蓝吉甫有如下记载:“蓝吉甫,字神嘉。神农后裔,蓝昌奇公之后,唐开元癸丑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蓝采和公之十四世孙也。父蓝万福居建康之上元县,建宅朱紫坊。妻韩氏。公生于太宗嘉定元年【注:公元1208年】,其为人也,洪模大度,才志过人。值宋理宗宝庆元年【注:公元1225年】乙酉,方遭金胡扰攘,天下汹汹,斯民鲜有定业,胡师游牧南侵,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号鬼哭。公弃建康旧居东迁,兄弟中途相失,只身居福建省福清县。
另据《赤岭种玉堂》介绍:“福建种玉堂蓝氏奉蓝氏始祖蓝昌奇公第一百零八世裔孙、扬州节度使蓝明德为一世祖。后人有迁居漳州漳浦县蓝教村。有迁居广东大埔。“清初,种玉堂十五世大轮居台湾桃园大溪镇。十六世云锦居屏东里港乡。十八世武居台北市。十八世瑞芳居宜兰。蓝氏仅在台湾现在就有人口近二万人。
江西萍乡上栗发现“蓝采和”族谱。这部民国年间的《蓝氏族谱》记载了蓝采和是圳上村生活着的近400名蓝氏子孙的先祖,传说中八仙之一的蓝采和就是他们的祖先。族谱中有关于蓝采和的记录:蓝采和是蓝氏109世,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八月十一日丑时出生,唐开元年(713年)中进士,授左阙谏议大夫,因直言谏帝过宠外戚,遂与权奸杨国忠不合,即退隐山林,修炼成大罗仙翁,位列八仙之一。族谱中记载有蓝氏后人对蓝采和的赞诗:“解印辞朝学炼丹,功成白日上青天。有子传芳无后虑,逍遥快活五云端。”族谱附有蓝采和的画像,并录有蓝采和的《踏踏歌》。
蓝采和的出生,族谱中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描写:蓝采和的母亲陈氏,久未怀孕,夫妻求祷于神人,夜梦神人馈药一丸,吞后觉异香袭体,于是怀上了蓝采和。而蓝采和出生的时候亦“红光满室、异香不散”。退隐修炼成仙后,“夏服絮、冬卧冰,醉则持三尺大拍板行歌。”由此可见,族谱中的蓝采和与传说的蓝采和稍有不同。
据族谱记载,蓝姓受姓始自昌奇公,昌奇公系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帝都空桑,有熊国君贡蓼蓝一株,勃勃然生气异常。时后宫诞生一子,帝甚喜,遂将此子赐姓为蓝,命名昌奇。此即蓝姓由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8515.html

更多阅读

传说中的七店1~9口碑摆法 qq超市七店5口碑摆法

传说中的七店1~9口碑摆法——简介。传说中的七店1~9口碑摆法——方法/步骤传说中的七店1~9口碑摆法 1、说明:下一口碑:3000供应货物:电子客人数目:8个传说中的七店1~9口碑摆法 2、说明:下一口碑:9000供应货物:电子、奢侈客人数目:1

如何删除或者隐藏ps中的参考线和标尺? ps隐藏参考线

   有时候从网上下载psd文件打开时,用photoshop打开后,会看到横横竖竖的各色各样的长线,这其实就是photoshop中的“参考线和标尺”,那么如果我们不需要这些 辅助的功能呢?想删除或者 隐藏这些线,那该如何做呢?下面就是自己总结的几条经验,跟大家分享下。  

声明:《八仙传说中的蓝采和 问道八仙蓝采和》为网友戦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