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 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

树立正确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

--学习习总书记“2.24”讲话感言

2月24日,习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深刻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讲话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效整合社会意识”。讲话要求,运用宣传教育、政策导向、制度保障、法律推动、领导垂范、干部带头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 循。”

习总书记的这个讲话,高瞻远瞩,是继强化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之后,在社会意识领域向全国人民发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号召,以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为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发挥正能量。顺应形势,反映需求,受到各界人民地衷心拥护和热烈赞扬。一个党政干部带头,全民积极参加的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将在全国兴起。

无形的巨大力量

价值观: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做抉择时的依据,也可以说是深藏于内心的准绳。不同的价值认识,形成人们不同的价值观。

那么,何谓价值?《辞海》的解释:“事物的用途或积极作用”;“商品交换量的比例,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一种关系。某事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为人的兴趣、目的所追求,就构成了某种价值。比如,人们在说话办事前常考虑:“值不值”、“要不要”、“好不好”、“美不美”等等,这个“值、要、好、美”,就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观指的就是这种价值判断的根本观点、观念,它对人的行为起着指引导向作用,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

就社会而言,任何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主导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就价值观的特点来说,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并有一定的传承性、习惯性。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尽同的。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其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地位,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熏陶、社会习俗、民族传统、学校教育、官方倡导、舆论宣传、榜样力量等等,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价值观往往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相互碰撞。就是说,价值观有历史性和选择性。从根本上说,价值观建立在人们的需求和认知的基础之上,本身是一种追求方向、目标、理论和信念,是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具体反映。

领导的艺术与责任

党的十八大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窃以为,是继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上的拨乱反之后,针对问题,顺应形势,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的又一重大举措,既体现了深化改革之意,又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意义重大而深远,表现出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敢于担当的领导责任。

今非昔比,今天的中国,历经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所有制“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就巨大,业绩辉煌,世人瞩目。但也无须讳言,出现和积累的问题、矛盾,尤其社会意识层面,也充分地暴露与凸显出来,集中表现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观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的碰撞,或者说是谁居于主导地位的较量。

一方面,国际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在进行军事威胁和遏制的同时,更加紧了“和平演变”,刻意在价值观上作文章,侵蚀我们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正如邓小平所深刻指出的:它们“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妄图变中国为苏联第二。前些年的“精神污染”和“民运”闹剧,后来以“全盘西化”为主要特征的自由化思潮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还有宣嚣一时的“经济人假设”、“张五常热”等等,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国内方面,主要表现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他们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颠倒目的和手段、统帅和被统帅的关系,刻意混淆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质的区别,高唱“躲避崇高”、“告别革命”、“游戏人生”、“及时行乐”、“享受‘性’福”,重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滥调,大造“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是社会进步”的舆论;同时,举起反“左”的旗号,不仅公开批判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而且对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也大加挞伐和诋毁。于是乎,金钱利欲成为他们人生的唯一追求、当作社会的唯一坐标,谋私利不择手段,图淫乐不知羞耻,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连起码的天地良心都不要了。贪污盗窃,敲诈勒索,巧取豪夺,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黄、赌、毒”,杀人越货;吃喝玩乐、铺张浪费、生活奢靡、嫖娼藏娇、腐化坠落、鱼肉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天经地义”,脸不红,心不跳。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败坏了社会风尚,而且已经对深化改革构成了严重干扰,同“左”的教条主义一样,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拦路虎和绊脚石,该是予以清扫和排除的时候了。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洞察秋毫,不避艰险,顺应形势,倾听呼喊,在狠抓党的思想作风建设,铸就“打铁首先本身硬”的基础上,适时发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社会意识的伟大号召,彰显现出我们党“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胆识睿智!

取得成绩不满足,存在问题不回避,对立统一,矛盾规律。我们就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仅是领导艺术,而且是领导责任。我们应该有这个认识,有这个自觉和敢于担当的气魄和勇气。

圆梦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存在的一个梦想,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并为之进行了不懈地奋斗,艰难困苦踩脚下,流血牺牲献终身。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成就辉煌,对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但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惨遭外国列强们的掠夺、侵略和奴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挣扎在死亡线上。粗略统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百年间,外国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有千件之多,条条都滴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刻着帝国主义的罪恶。他们瓜分中国土地,吸食中国血液,屠戮中国人民,奸淫中国妇女,无恶不做,惨绝人寰,尤以侵华日军为最残暴,时称“披着人皮的野兽”、“兽类集团”。尤其奸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妇女和屠戮中国儿童,手段残忍,既是当时的日本记者--笠原十九司,都“残不忍书”!

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更不乏爱国的仁人志士,但都失败了。黑夜漫漫,路在何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为中国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创造了条件。进尔,用8年时间,经过巩固完善新民主主义制度,顺利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后大胆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探索,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使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步发展。昔日任人欺凌并贬损为“东亚病夫”的黑暗的旧中国,今天变成了初步繁荣昌盛令世界向往的光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人民可以直起腰杆、抬起头来说话了!

“三大历史性转变”,是一脉相承的整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任何一个民族,最不能忘却的是它的历史,包括曾经有过的辉煌,也包括它曾经受过的苦难。“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大大优于资本主义,但谁胜谁负尚待时日方见分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虽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还排位很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没有挣脱被遏制遭人欺的绳索束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树立正确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 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

习总书记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红旗,审时度势,提出“中国梦”的命题,恰当其时。近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中期目标:实现国家现代化;远期目标: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极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这是理想、信念,也是责任和动力;是对前人遗志的继承,今人责任的担当,也是对后来人的期望。看得见,够得着,方向明,有奔头,颇具感召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极端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社会意识,统一意志,凝聚正能量。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一个社会的进步和谐,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圆好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努力,奉献一分力量,发光发热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8918.html

更多阅读

朱继东: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朱继东: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朱继东 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核心提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三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三观”养

毕业照,你的正装准备好了吗 你准备好了吗英文

毕业在即,你的正装在哪里?毕业生只有在面试官面前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沉稳、成熟和睿智,才会受到青睐,最终更有机会拿到自己心仪已久的职位,能力相差无几的人,用什么来区分呢?那就是自己的着装打扮,让面试官的脑海里有中“专业、亲切”的感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论文

——由大学生恋爱所触发的事业成功,往往与美满的婚姻家庭密切相关。从恋爱到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阶段。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一、

打开生命通道,重启生命能量 生命数字能量学

打开生命通道,重启生命能量金刚动禅总部赵桂勤第二期金刚动禅实修营,波折中开始,圆满中结束。8月18日下午,禅修即将结束,大家写下了自己的感悟与心得体会:我就是你,你就是我赵桂勤来的都是最合适的人。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声明:《树立正确价值观,凝聚社会正能量 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为网友只是刻意不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