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安郡晚秋①[唐]杜牧/乌夜啼/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六一居士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齐安郡晚秋

齐安郡晚秋①[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乌夜啼李白

黄云城边枝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州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州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5分)

9.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6分)

南乡子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这是一首羁旅诗,上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后人认为“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写得很好,请赏析。(4分)

(3)综观全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3分)

塞鸿秋·春情 [元]张可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④,恼人鸾影①闲团扇。兽炉②沉水烟③,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注:①鸾影:据《异苑》,罽宾国王买得一鸾,三年不鸣。夫人曰:“尝闻鸾见其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冲霄一奋而绝。②兽炉:兽形的金属香炉。③沉水烟:沉水香,俗名沉香。一种名贵香料。④燕足留红线:曲出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

8.结合全文,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第二句的精妙之处。(5分)

9.“芙蓉面”用词恰到好处,试简要分析并说明首句对本诗的作用。(6分)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 佚:散失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分)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的。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材料解读】综观提示语给出的两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关键词应该为“微”。“微”字既有“细小轻微”之意,也有“精神奥妙”之义。“微”在当今时代的映衬下,无疑可以让公众有更真实的体认和多面的理解。

在这个“微”时代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被人们审视。这是一个关注个体的时代,这是一个关注草根的时代,这是一个个人价值被强调的时代,所以在微博、微信中,微声音、微诉求、微表达得到了重视;另外,在这个时代中,“微力量”“微公益”因其具有社会正能量,反应了时代民众对于真善美呼唤的心声,极易汇聚成社会洪流,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现了“微”与“大”的辩证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微公益”的社会背景是官方慈善公信力遭重创的时代,“微监督”是一种在官方监管不力、社会法制不健全的语境中的倡导,所以“微”的背后还有着社会的一种无奈。

【作文立意】

一、符合题意:

能围绕“微”字的“个人”含义行文,论证社会公正、公平需要“微”力量的参与,同时“微”力量可以汇聚成社会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

能围绕“微”的时代特性行文,论证“微”是一种科技(微科技),是一种生活方式(微碳生活),是一种思想观念(微力量、微信念)等。

文章立意点小,虽然只从“微博”或“微信”的角度出发,但是能够探究“微博”“微信”背后的“微力量”、“微信念”,文章内容有深度,能辩证地看待“微博”或“微信”,也可判为一类文。

能反思“微时代”,反思“微公益”“微监督”,呼吁社会大环境真善美的回归,思想深刻。

此类作文若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亮点,在48分以上打分;否则,48分以下酌情给分。

答案:

8.本诗描绘出傍晚时分归鸦栖枝,织锦秦州女空房中思念丈夫,自伤孤寂的情景。(2分)“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营造)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3分)

9. (每点3分,手法2分,分析1分;答对两种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州女思亲念远的孤苦作铺垫。

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州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③“隔窗语”或“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④“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译文: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1)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1分)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1分)年过半百功业未就的哀叹之情。(1分)

(2)灯下夜读,与窗外翠竹竹相伴,其情致高雅不俗,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要忍受这份凄凉冷清,风吹萧萧,弄出一片风雨声,营造出一个与诗人心心相印的清寒而自我满足的世界。这正是一个极萧条又极难寻味的境界。妙用意象,情景交融。

(3)这首诗刻画了这样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且不得志,功业未成,但并未一味消沉,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

8.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3分)“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4分);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5分)

9.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2分)“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3分)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4分)侧面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5分)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的散曲,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恼人鸾影闲闭扇”出自《异苑》中的罽宾国王与鸾的故事,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比平铺直叙的哭诉更显深刻而有力。后两句寄纷繁的花瓣及沉香之烟以相思,草草结束相思之曲,却很好地把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意推向最高处。全曲每句均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真切动人,含蓄深远,是元曲中体现女子对男子之思的典范。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祖上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

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 “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不久,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D(佚:安逸)

7、B ①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⑤是一般读书人的情况;⑥是欧阳修的去职理由。

8、B(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9、(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岂……乎”各1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虽、响、状语后置、喻各1分)

(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

①[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乌夜啼李白

黄云城边枝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州女①,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秦州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窦韬,符国秦州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在诗中起来什么作用?(5分)

9.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州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作分析。(6分)

南乡子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1)这是一首羁旅诗,上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后人认为“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写得很好,请赏析。(4分)

(3)综观全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3分)

塞鸿秋·春情 [元]张可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④,恼人鸾影①闲团扇。兽炉②沉水烟③,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注:①鸾影:据《异苑》,罽宾国王买得一鸾,三年不鸣。夫人曰:“尝闻鸾见其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冲霄一奋而绝。②兽炉:兽形的金属香炉。③沉水烟:沉水香,俗名沉香。一种名贵香料。④燕足留红线:曲出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

8.结合全文,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第二句的精妙之处。(5分)

9.“芙蓉面”用词恰到好处,试简要分析并说明首句对本诗的作用。(6分)

六一居士传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讥讽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

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哀:怜惜

D、累于此者既佚矣 佚:散失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3分)()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②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 ④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⑥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

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

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

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3分)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4分)

(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3分)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的。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材料解读】综观提示语给出的两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关键词应该为“微”。“微”字既有“细小轻微”之意,也有“精神奥妙”之义。“微”在当今时代的映衬下,无疑可以让公众有更真实的体认和多面的理解。

在这个“微”时代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被人们审视。这是一个关注个体的时代,这是一个关注草根的时代,这是一个个人价值被强调的时代,所以在微博、微信中,微声音、微诉求、微表达得到了重视;另外,在这个时代中,“微力量”“微公益”因其具有社会正能量,反应了时代民众对于真善美呼唤的心声,极易汇聚成社会洪流,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现了“微”与“大”的辩证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微公益”的社会背景是官方慈善公信力遭重创的时代,“微监督”是一种在官方监管不力、社会法制不健全的语境中的倡导,所以“微”的背后还有着社会的一种无奈。

【作文立意】

一、符合题意:

能围绕“微”字的“个人”含义行文,论证社会公正、公平需要“微”力量的参与,同时“微”力量可以汇聚成社会大能量,推动社会发展。

能围绕“微”的时代特性行文,论证“微”是一种科技(微科技),是一种生活方式(微碳生活),是一种思想观念(微力量、微信念)等。

文章立意点小,虽然只从“微博”或“微信”的角度出发,但是能够探究“微博”“微信”背后的“微力量”、“微信念”,文章内容有深度,能辩证地看待“微博”或“微信”,也可判为一类文。

能反思“微时代”,反思“微公益”“微监督”,呼吁社会大环境真善美的回归,思想深刻。

此类作文若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亮点,在48分以上打分;否则,48分以下酌情给分。

答案:

8.本诗描绘出傍晚时分归鸦栖枝,织锦秦州女空房中思念丈夫,自伤孤寂的情景。(2分)“黄云城边枝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营造)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3分)

9. (每点3分,手法2分,分析1分;答对两种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以归乌夜啼渲染氛围,为下句表现织锦秦州女思亲念远的孤苦作铺垫。

化用窦滔妻苏氏织锦赠回文诗的典故,使织锦秦州女思念丈夫的情感内蕴更加丰厚。

③“隔窗语”或“停梭怅然”等细节描写细腻,让人能真切感受到思妇的孤寂哀伤。

④“泪如雨”运用了比喻(夸张),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独自哀伤的思妇形象。

译文: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1)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1分)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1分)年过半百功业未就的哀叹之情。(1分)

(2)灯下夜读,与窗外翠竹竹相伴,其情致高雅不俗,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要忍受这份凄凉冷清,风吹萧萧,弄出一片风雨声,营造出一个与诗人心心相印的清寒而自我满足的世界。这正是一个极萧条又极难寻味的境界。妙用意象,情景交融。

(3)这首诗刻画了这样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且不得志,功业未成,但并未一味消沉,还有追求,还要读书,孤舍风寒,青灯黄卷,长夜苦读,自强不息。

8.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3分)“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4分);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5分)

9.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2分)“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3分)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4分)侧面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5分)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的散曲,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恼人鸾影闲闭扇”出自《异苑》中的罽宾国王与鸾的故事,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比平铺直叙的哭诉更显深刻而有力。后两句寄纷繁的花瓣及沉香之烟以相思,草草结束相思之曲,却很好地把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意推向最高处。全曲每句均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真切动人,含蓄深远,是元曲中体现女子对男子之思的典范。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祖上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

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 “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不久,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 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6、D(佚:安逸)

7、B ①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⑤是一般读书人的情况;⑥是欧阳修的去职理由。

8、B(作者改号不是为了逃避名声。)

9、(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状语后置、是、“岂……乎”各1

(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虽、响、状语后置、喻各1分)

(3)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被动句、讫、判断句各1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944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齐安郡晚秋①[唐]杜牧/乌夜啼/南乡子南北短长亭/六一居士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为网友哥丶看破繁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