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穷边词其二翻译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期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指(朝代)诗人,其诗文代表作品有

2.本诗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转”“日”二字进行分析。

答:

3.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

4.分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

5.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请问诗中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景?

6.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注解:

王维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细致,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语言精美,音节舒缓,表现的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寒秋,山间泉水潺潺作响,天色向晚,山色苍翠。“转”和“日”巧妙。“转苍翠”,示山色愈来愈深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动态。“日潺湲”,即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感觉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

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自然,人事具存。这一联是王维修辞名句,历来被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的“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颔联是诗人的形象。柴门,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末联刻画了裴生狂士形象,表明诗人由衷的好感和欢迎,扣合诗题中的赠字。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穷边词其二翻译
李贺,字长吉。唐朝诗人,尤以乐府诗著称。祖籍陇西,生于昌谷(今河南宜阳),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李贺时家已没落。少 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因病27岁卒,后人称其为诗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9461.html

更多阅读

刘方平《月夜》赏析 月夜刘方平翻译

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译文:夜深时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北斗星像栏杆一样横竖着,而南斗星则斜挂在天边。今天夜里分外能感受到春天暖暖的气

《赠从弟》赏析 赠从弟拼音

【原作】  赠从弟(其二)——[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古诗今译】  高高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着来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风。不论寒风刮得多

声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穷边词其二翻译》为网友摩天輪的仰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