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图解 《太极图》与《八卦图》实为《阴阳八卦图》 周易八卦图

【周易图解】《太极图》与《八卦图》实为《阴阳八卦图》

尚古玉

世传《八卦图》,迄今所见,至少有三个。宋代朱熹的《周易本义》中有两个:《伏羲八卦图》(见图一)和《文王八卦图》(见图二),第三个载于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见图三)。若根据马王堆帛书《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图》里“八经卦”的方位,还可画出一个《帛易八卦图》。其他样式的“八卦图”,民间流传的大概还有,因不常见,此不赘谈。

众多的《八卦图》,其共同点是:卦名与卦象一致,即乾为,坤为,坎为,离为,兑为,艮为,震为,巽为;不同之处则是:各图中八卦的方位及次序别有一套,且看卦的方法也不一样。同为“八卦”,何以有多种图式?众多图式中,哪一个为正宗?哪一个为误传呢?

造成图式混乱的原因,一是古图失传,后人补画有误;二是有图不识,乱加解释。其实,古《易》画卦之初,“八卦”只有符号或卦象,并无其名,更无解释文字。其原因,一是上古符号时代,没有文字,无法命名;二是“八卦”含义众多,不便命名,以免误会。如《连山易》的“八卦”代表“八山”和“八象”;《归藏易》中则代表“八物”和“八态”;《乾坤易》中又代表“八形”和“八气”。到《周易》时,给“八卦”起了八个名号: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以代表天、地、山、泽、水、火、雷、风,以及父、母、君、臣、男、女、长、幼等等。一般来说,“八卦”象征“宇”与“宙”,即空间八方(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和时间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因“八卦”含义繁多,明哲的古人便只画卦爻而不定其名,也不附解释文字,免得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因为“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玄语),源于万物,化于万象,高度概括,一言难尽。因此,古哲画而不说,既是聪明做法,也属不得已而为之。而此等《易》之真昧,只有后唐道士陈抟味得。

明代笔记《焦氏笔乘》所载《陈抟易说》曰:“象卦示人本无文字,使人消息吉凶嘿会。希夷先生曰:羲皇画八卦,重为六十四,不立文字,使天下人嘿观其象而已。如其象则吉凶应,违其象则吉凶反。此羲皇不言之教也。《易》道不行,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盖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行。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一著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此之谓买椟还珠,由汉以来皆然。《易》道胡为而不晦也!”

可见,上古传《易》,只传图画。卦象之意,默然会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能著辞,“一著其辞,便谓《易》止于是,”形成一孔之见,不免以偏概全了。即便是圣如文王,贤如孔丘,也难逃其责。但,这也不能全怪周、孔,彼时之前,已“卦画不明”、“《易》道不行”了。这情形,庄子当年便已指出:“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天下大乱,卦画失传,百家争鸣,各执一偏,《易》道复晦,后世茫然。于是,孔子叹曰:“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礼记?礼运》)可见,孔子之时,《易》道已晦,上下求索,仅“得坤乾焉”。知其名而不知其实,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圣人毕竟谦虚,“述而不作”,选编世传《易》说为“十翼”,流传于后。后人则以圣人之编为准绳,“便谓《易》止于是”,“更不知由卦画微旨”了。

汉代去上古不远,汉易学家如孟喜、京房、费直、郑玄、荀爽、虞翻等注《易》,还尚存不少古《易》真义。但汉代以后,“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特别自王弼解《易》,“舍象取意”,搞得古《易》面目全非。其后,又经晋武帝、北魏孝文帝、隋文帝、隋炀帝等历代皇帝昭令焚毁“图谶”,致使“图、书”、“卦画”之学尽绝。至宋,蔡元定、朱熹高价搜购民间遗传之“卦图”,审校刊出,于是便有伏羲、文王两种“卦图”行世了。既有两种“卦图”,为便于区别,根据时间先后,分别称之谓“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于是,“易学”便分为“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了。

据朱熹《本义》所言:“伏羲四图,其说皆出于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长),伯长得之华山希夷先生陈抟。”但有人考证,陈抟作图是参考东汉《周易参同契》和唐《真元妙经品》中之图。如朱熹便曾说“希夷之学源出《参同契》”。(见注一)但比较《参同契》中《八卦图》的八卦方位,与朱熹刊定的伏羲、文王两个《八卦图》均不相同。此种混乱,便是“后世卦画不明”所造成的。

“象卦示人本无文字”,卦画一旦失传或失真,便“易道复晦”了。朱熹虽然搜集到不少“卦图”,无奈不辨真伪,不得已,只好先按《说卦》之辞来加以鉴定了。

通行本《说卦》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因此,邵、朱将根据乾与坤、艮与兑、震与巽、坎与离两两相对、相错而画成的《八卦图》定为“伏羲八卦”,或称“先天八卦”,意为最早的《八卦图》。

关于《说卦》之文的真伪,历代史家多有怀疑。东汉王充在《论衡?正说篇》说:“孝宣皇帝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逸易礼尚书各一篇,奏之皇帝,下示博士,然后易礼尚书各益一篇。”所说“易益一篇”,即《说卦》也。因为《隋书?经籍志》也说:“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之。”所谓三篇,即《说卦》兼含《序卦》、《杂卦》。其后,历代都有学者论证《说卦》、《序卦》、《杂卦》三篇系东汉后儒家所为,以凑成所谓《十翼》。现在看来,怀疑有理,因为近年发掘出土的西汉《帛书周易》中,就没有《说卦》、《序卦》、《杂卦》三篇名目。但与“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这句话相近的话,却存于《帛易》的《系辞》中,其言曰:“天地定立(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榑(搏)。”可见后来的《说卦》抄自早先的《系辞》,因为《系辞》原文古朴,且四言一句,整齐划一。而《说卦》却将“水火相射”误抄为“水火不相射”,显得凌乱不一、画蛇添足。虽有错讹,两段话的含义基本一致,均能体现《伏羲八卦图》“两两相对”的定位原则。

但我们看所谓“文王八卦”,据宋儒说也是参考《说卦》之语画成的。其语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按震、巽、离、坤、兑、乾、坎、艮的顺序,顺时针旋转排列八卦方位而画成了“文王八卦图”(见图四)。

这种画法对吗?我们看《说卦》这段话(“帝出乎震……成言乎艮”)的上文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这段话的下文又是:“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震为雷、为长子,巽为木,为长女;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上下两文明明都是乾与坤、艮与兑、震与巽、坎与离两两相对而言,理应“相对排卦”以成图,且“伏羲八卦”即是依此原则确定八卦方位的。(见图五)所以,《八卦图》的定位原则本是“两两相对”,至少伏羲时代便是这样画《八卦图》的。

而后起的所谓“文王八卦”却偏偏违背“两两相对”定位原则,而以“依次旋转”的原则来定八卦方位,岂不别扭?!于是,我们对“文王八卦”定位所依据的“帝出乎震……成言乎艮”这段话,不得不提出怀疑。我们如打破“旋转定位”的所谓“文王画法”,联系《说卦》上下全文及《周易》精神,重审这段话,便觉出这段话里的前后语句的语义不大衔接,其语序排列似有不当。我们如大胆将语序调整一下,似乎更顺理成章:“帝出乎震,齐乎巽;劳乎坎,相见乎离;说言乎兑,成言乎艮;战乎乾,致役乎坤。”除了“劳乎坎,相见乎离”一句有点费解外,其他几句都文通字顺:“出乎震,齐乎巽”,(出-齐)“说言乎兑,成言乎艮”,(说言-成言)“战乎乾,致役乎坤”(战-致役);这样一来,震与巽、兑与艮、乾与坤、以及坎与离,正好两两相对。于是,这段话与上下文也便衔接起来了。因为《说卦》全文,除了这几句别扭外,通篇都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即乾-坤、震-巽、坎-离、兑-艮,皆两两相对而言,这四组八卦的关系应是相反相对的。《周易》总体精神也是矛盾双方,对立而统一。

如此看来,通行本《说卦》中的“帝出乎震……成言乎艮”这段话的语序排列有误。出现这样的错误很正常,因为《说卦》出现于秦皇焚书之后,可能凭前人的记忆和传言而编辑成书,其中错一两句话,当然不足为奇。但若错上加错,以此错话为根据来为八卦定位,问题就出大了。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于是在“伏羲八卦”之外,又凭空出了个“文王八卦”,致使“八卦”裂变为“先天”和“后天”了。其实,“八卦”只有一个,即相对定位的“伏羲八卦”,所谓“文王八卦”实系误传,它既不符合《周易》总体精神,又不能衍生出“六十四卦”。因为,不管是宋书“六十四卦图”,还是汉帛“六十四卦图”,我们都可根据“两两相对”原则,反推出“相对定位”的“伏羲八卦”。而“文王八卦”与“六十四卦”实在是无法互推互演,这所谓“文王八卦”实乃后人误传,不足为凭。怪不得陈抟指责“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呢。

我们说“伏羲八卦”画的对,只是大体言之,因为它符合《周易》“对立统一”之总体精神。但若要深入探讨的话,其中尚有不少问题值得商榷。我们若将朱熹《本义》中的“伏羲八卦”与《参同契》中的《八卦图》加以对比,问题就出来了。(见图六)

我们看两个《八卦图》的八卦方位完全一致,既符合《帛易?系辞》所言:“天地定位,山泽通气,水火相射,雷风相搏,八卦相错。”又符合邵雍所言:“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见《本义》)但若仔细比较,两图却是大相径庭。区别之处在于:两图的看卦方向截然相反。《本义》卦图是自里向外观看,而《参同契》卦图是自外向里观看。虽然两家自看自图,卦名与卦象是一致的,但若双方站在各自角度看另一方的《八卦图》时,情形就不同了:乾、坤、坎、离四卦的方位不变,而兑、艮、震、巽四卦却相对换位了。因为,卦象从正反两方面看时,卦名虽是八个,而卦象却是六个,也就是说,乾、坤、坎、离四卦象,正反两面看都一样,卦象与卦名一致;而、两卦象,从正反两边看,却生出四个卦名:兑、震、艮、巽(见图七)。

因此,《本义》“八卦图”与《参同契》“八卦图”的八卦方位虽然一致,但艮、兑、震、巽四卦的卦象画法则不相同。也就是说,看卦名,八卦方位似乎一致,但若看卦象,艮、兑、震、巽四卦的卦象正好相反。严格讲,这四卦的卦象一变,卦名与方位也相应改变了。若取《本义》的立场,从里往外看《参同契》“八卦图”;或取《参同契》的立场,从外往里看《本义》“八卦图”,艮、兑、震、巽四卦的方位便相对互换了。所以说,用甲方眼光看乙图,或用乙方眼光看甲图,都不成体系。因此,两家最好还是自以为是,才能自圆其说。自看自图,都是既符合八卦“相对定位”原则,又符合邵雍所说的八卦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虽然两家都能自圆其说,但两个《八卦图》的卦象画法却无法统一。而造成二图卦象画法不同的原因,大概就是上古卦图失传,而“卦画不明”。后世补画卦图,只是根据《说卦》之辞和民间传言各画其图。虽然都符合“相对定位”原则和八卦方位,但基于各自的立场、角度的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于是,随即出现了卦象画法的迥异。自立往外看,还是自外往里看,这立场和观点的不同,大概也就是儒、道相异之处吧。

朱熹乃是儒学大师,而《参同契》本为道家经典。儒家“入世”,重“方内”;而道家“出世”,重“方外”。儒家讲究社会伦理,自称“君子”(君之子)、“臣民”,循规蹈矩,不逾雷池;而道家研究天道自然,自呼“山人”、“神仙”,散漫超脱,逍遥“方外”。于是,一个自地下向天外仰观,一个自天外向地下俯视。因此,由两家看世界的立场、原则之不同,便产生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于是,“八卦图”的识别和画法便有所不同了。

在春秋之前的上古社会,儒、道尚未分家。古哲先贤“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作为人类早期思维的记号,八卦本是用于记录自然现象的。中国原始学派——道家,便是以研究自然为天职,古代道家从事的占星、术数、炼丹、堪舆等职业,本是今日天文、数学、化学、地理之雏形。所以,古代道家堪称自然科学专家。因古《易》(《归藏易》、《连山易》、《乾坤易》)本是反映自然、研究自然的,所以,自然天道专家——道家所传的《八卦图》,当更近古义。儒家乃后起之秀,孔子曾拜老子为师,但“学生不肖”,置老子《道德经》之“道经”于不顾,专研“德经”。所谓“孔孟之道”便是将古《易》“庸俗”化,以合社会伦理。在儒、道分家不久的汉代,易学家们解《易》,往往还联系天文、地理、气象、物候等自然现象,但自魏儒王弼解《易》,主张“得意而忘象”(《周易略例?明象篇》),于是,“象数”之学尽废,而“义理”之学方兴焉。再经官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便渐渐占了上风。迫于历代官方压力,“图书象数”便流落民间,被道士们私下秘传,不入“正统”了。

宋代以后,“理学”行世,欲合儒、道,但毕竟裂痕太深,愈涂愈黑,搞得《周易》不伦不类,更神秘莫测了。特别是“三纲五常”之类,喧宾夺主,蒙蔽《周易》,致使易学研究误入歧途。直到现代,易学家们仍在大搞文字训诂,搜求所谓“微言大义”,而对古《易》之“图象”——“八卦”,却缺乏认真研究。

且说朱熹之“伏羲八卦图”,虽称得于邵雍、源于陈抟,似有所本,但终不如《参同契》之“八卦图”体系严密、有板有眼、画得有理。何以谓之?

东汉《周易参同契》之“八卦图”,既合于《帛易?系辞》,又合于邵雍传言,且成书早于朱熹千年,自有其道家理念渊源。《周易参同契》作为解《易》专著,被道士奉为经典,历代相传不绝,其形象解释《易经》的图式——《八卦图》,也随之流传下来了。那么,有什么根据说《参同契》之《八卦图》画得合理、得《周易》真传呢?

笔者答曰:有,《太极图》即为旁证。

《参同契》画图,是“太极”、“八卦”合画一图:“太极图”在中心,周围套画“八卦图”(见图八)。《太极图》也是道家世传之物,最早画于何时,尚不清楚。但“太极”一词,《庄子?大宗师》中就曾说过:“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至于“极”的概念,《尚书?洪范》、《诗经?周颂》以及《老子》、《列子》中均常提及。《周易》中更是大谈“太极”,可见《太极图》与《周易》关系源远流长。按道家的说法,《太极图》与《八卦图》同传自陈抟老祖,两图的历史不相上下。所以,道家画图,往往同画两个,各不偏废。由此,亦可知两图的关系非同一般。

笔者以为,道家将《太极图》与《八卦图》并列,原因很简单,即两图本是同义异形图,二图相辅相成,互为依傍。同是表现《周易》精神:“阴阳变易”,只不过《八卦图》采用阴、阳爻划,而《太极图》用黑、白颜色以示阴、阳而已。其实,阴、阳爻划,不要看为一长、两短的实划,而应看黑、白之处,即阳爻为长实划:━,而阴爻为两短划之间的空白:卝。如《帛书周易》中的阴爻就画作:八,甲骨文中的阴爻画作:∧,实际上都是让你看空白处。如同现代的二进制符号:━与〇,阴、阳爻则用黑白颜色来表示:有与无、实与虚、是与非。《八卦图》用阴、阳爻划,《太极图》用黑、白颜色都是形象图示“阴阳互根”、“相生相易”、“含阴抱阳”、“此消彼长”之“周易”(周行变易)精神的。两图这种统一关系,何以两千年来无人道出?实在是因为《八卦图》与《太极图》长期分裂造成的。我们现在只须将《参同契》之《太极八卦套画图》中的《八卦图》缩小,或将《太极图》放大,使两图重合,两图的血缘关系立刻显现。(见图九)

由图九可知,原来《太极图》即是《阴阳图》,白色区域覆盖的是“八卦”中的所有阳爻,而黑色区域覆盖的乃是所有阴爻,这“黑”与“白”,正是“阴”与“阳”。怪不得民间称《太极图》为“阴阳鱼”。这“阴阳鱼”画法,以及两只“鱼眼”的画出,完全是依据“八卦”中阴、阳爻所在的位置。“阴阳眼”则示:“阴中之阳”、“阳中之阴”、“含阴抱阳”。同理,我们也可以说,《八卦图》的画法,又是根据“阴阳鱼”而来。到底谁先谁后?我们暂时不去判定,反正,两图相辅相成是无可争议的。此《太极八卦重合图》,可谓名副其实的《阴阳八卦图》。此图虽不见经典,但“阴阳八卦”的说法却古已有之。很可能古人就是这样看待、这样画法、这样命名的。战国时曾有《阴阳说》一书,后失传。《晋书?束皙传》曰:“汲冢竹书有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此《易繇阴阳卦》,大概就是《古易》“阴阳八卦”。所以,“阴阳”配“八卦”,古来如此。只是到了后世,《阴阳八卦图》失传,致使“卦画不明”,后人“不见古人之大体”,以致将《阴阳八卦图》分割画之,并分别命之曰《太极图》和《八卦图》了。

《阴阳八卦图》失传的原因,一是历代帝王诏焚“图谶”,二是也可能与古代印刷技术有关。《阴阳八卦图》若刊印于书,必须用三色套印,而古时印刷术,只限黑、白二色。所以,两图必须单刻、分印,于是便印成两图了。稍微聪明的印法,就如《参同契》,将《八卦图》套在《太极图》外圈,印在一起,以期引起人们的联想。而拙劣的印法,便将《八卦图》与《太极图》分印两张了。于是,古时差之毫厘,后世便失之千里,致使两图分道扬镳千百年矣!以致无人再识原图了。即便圣如朱熹,虽研究《参同契》多年,于《太极图》则叹为观止(见附注),终未识《太极图》何用,只好忍痛割爱,弃之不用。于是,《周易本义》篇首只载《八卦图》,而不载《太极图》了。此后千年,《太极图》不入正册,而《八卦图》也不辨真伪了。《太极图》与《八卦图》本一体两现,互为依傍,相为印证,离开一图,单解另一图,无论如何也说不明白,其《八卦图》画得对否?只有天知道了。

如今,我们用《太极图》匡正《八卦图》,并以《八卦图》反证《太极图》存世之合理。同时,也便破译《太极图》、《八卦图》画法千古之谜了。

同理,我们用《八卦图》也可匡正世传几种《太极图》的真与伪。如常见的《太极图》将图中的“太极曲线”画成正弦波形,是不对的。此种图式,只能是《四象图》(见图十)。《四象图》只是“四分”,不能“八分”。正确地“太极曲线”,应以图中的圆心为基点,向两边作螺旋扩张曲线,恰似水中漩涡或宇宙星云。象枪筒中的“来辐线”,曲线绕圆心作螺旋升降趋势,以象征宇、宙循环递进之发展规律。这种画法,既有空间感,又有时间感。向图中圆心纵深看进去,这《太极图》仿佛两端开放、无始无终的“时间隧道”。这螺旋状的“太极曲线”由内向外的两端既连接过去和未来,又连接微观和宏观,这才为“太极”之真谛,这才是《太极图》之妙处。难怪朱熹叹曰:“举《参同》千言万语之元妙,而括之一图,微而著,约而赅,丹家安得不私自为秘宝,而肯轻出示人耶?”(见注一)

另,有的《太极图》将“阴阳鱼”的“阴阳眼”的位置画错,则是不知“阴阳八分,以配八卦”所造成的。须知,带“鱼眼”的“阴阳图”,必得与“八卦图”相配,不带“鱼眼”的“阴阳图”,只不过是“四象图”而已(见图十)。否则,要“鱼眼”作甚?

还有的《太极图》将“阴阳鱼”的头、尾颠倒,即“阴阳鱼”游动的方向由顺时针改为逆时针了,这也有误。顺时针方向旋转,是由八卦方位决定的,而八卦方位,说到底,乃是古人“仰观天象”,以“天球”的运转方向来决定的。

中国地处北半球,古人看“天穹”上的太阳、太阴(月亮)的运行,往往是面向南天,所谓“天南地北”。画在图上,则是“天上地下”、“上南下北”,并非如今日地图之“上北下南”。于是,古人面南而立,看日月由东方升起,经过南天,落入西方,便是由左方升起,经过上方,落入右方。画在图上,即左东、上南、右西、下北,(恰与当今地图坐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相反)。这《太极图》本来画的就是“太阳之气”和“太阴之气”的运行方向,所以,“阴阳鱼”自然是先左后右顺时针旋转了。可见,逆时针转行的《太极图》画的不对,是无所根据的。

由上所述,可证《参同契》中《八卦图》和《太极图》方为正宗,只有这两图才能合成《阴阳八卦图》,相互印证。而其它的“八卦图”和“太极图”是无法合成,所以也无法印证的。

《阴阳八卦图》,“阴阳八分”,以配“八卦”,既符合“相反相对”定位原则,又符合邵雍传说的“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此图可表“四正”(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方空间,又可表示一年中八个主要时节:“二至者(冬至、夏至),寒暑之极;二分者(春分、秋分),阴阳之机;四立者(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周髀算经》赵爽注)“阴阳二气”运行一周,一年就有了八个节气,阴消阳息,寒往暑来,循环往复,此伏彼起,物极必反,终则有始,一年中的气象、物候,宇宙间的自然规律,全由此图显现。古《归藏易图》便为圆形八分画法,以配“生、动、长、育、止、杀、归、藏”八个时节。可见,《阴阳八卦图》“阴阳周行八节(卦)”的画法,颇合古《易》。

再看图中的“阴阳二气”的起始、衰退的方位,又恰合《淮南子·诠言训》所言:“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阴阳之适,皆调适相似”。此话与《阴阳八卦图》惊人的吻合,简直象对图解说!无图,何有此言?此图当真是古已有之了。

我们辨析、匡正《八卦图》何《太极图》,以复原《阴阳八卦图》,既是正本清源,解破古谜,还可以图为鉴,解析《经》、《传》,为《周易》研究拓开一条新路。

我们若以“阴阳二气,相推相荡,周行变易”精神理解《周易》,便可对照《阴阳八卦图》,按图索骥,破解《经》、《传》之辞。“乾”、“坤”两卦,正是纯阳、纯阴的“元气”所在,所以称“乾元”、“坤元”。而“坎、离、震、巽、艮、兑”六卦,乃是“乾坤”二元气“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系辞》)之处,正如《说卦》所言:“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易六位而成章”。所以,我们解“八卦”,不应孤立地、静止地单看各卦,而是系统地“圆览”《阴阳八卦图》中“阴阳二气”所覆盖的所有范围。看白色区域“阳气”兴衰过程,便可理解卦爻辞中“乾龙”的“潜、现、跃、飞、亢、悔”之意态。看黑色区域“阴气”的兴衰过程,便可理解“坤马”由“履霜”至“坚冰”,“先迷后得,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等辞意了。

《庄子》曰:“易以道阴阳”,用“阴、阳”解《周易》可谓正解。“阳”即“乾”,“阴”即“坤”,所以,历代解《易》特重“乾”、“坤”两卦。《易传》中“乾”、“坤”二卦得“彖辞”、“象辞”,明显多于其它六卦。《系辞》中除了少量文字涉及别的卦(可能为后人补写),全文几乎都是解说“乾”、“坤”二卦。《文言》则是全说“乾”、“坤”。因此,孔子曰“吾得坤、乾焉”,其它六卦,似不值一提,抑或当时就没有,只有“乾”、“坤”两卦。所以,古《三坟》中径称《乾坤易》。史家考证,“阴阳”概念,并非始于战国邹衍,而是原始社会就有了,是远远早于“乾坤”的。所以,《乾坤易》早先应为《易繇阴阳卦》,亦即《阴阳说》。所以,用“阴阳二气周行变易”图解《周易》,应为正解,而《阴阳八卦图》亦为正宗。所谓《太极图》和《八卦图》,不过是《阴阳八卦图》的变相分解而已。

附注:

注一、明代胡渭《易图明辨》记述朱熹答客问:“客或问朱子谓希夷之学源出《参同契》,何以知其然乎?曰:即其阴阳盛衰之数,以推晦朔弦望之气,而知其理有合符节矣。阳气生于东北而盛于正南,震、离、兑、乾在焉,即望前三候,阳息阴消之月象也;阴载生于西南而盛于正北,巽、坎、艮、坤在焉,即望后三候,阴息阳消之月象也。阴极于北而阳起薄之,阴避阳,故回入中宫,而黑中复有一点之白;阳极于南而阴来迎之,阳避阴,故回入中宫,而白中复有一点之黑;盖望夕月东日西,坎离易位,其黑中白点,即是阳光;白中黑点,即是阴魄。东西正对,交注于中,此二用之所以称戊己也。举《参同》千言万语之元妙,而括之一图,微而著,约而赅,丹家安得不私自为秘宝,而肯轻出示人耶?”

注二、本文原载《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九二年第一期,题为《太极图、八卦图别解——“阴阳八卦图”新探》,当时发行量极小,影响不大,以致《太极图》、《八卦图》至今仍迷雾重重。反不如早在一九八九年《周易研究》上发表的论文《“河图”、“洛书”解》影响广泛,原因在于《周易研究》杂志全部制作电子版上网了,一搜即得。因此,应众多网友要求,此次将本文制成电子版由博客发表。此次网上发表,换了个题目,并对个别文字稍作修改。

【周易图解】《太极图》与《八卦图》实为《阴阳八卦图》 周易八卦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9503.html

更多阅读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 高清

  九天风云68 发表于:10-08-04 15:39 [只看该作者]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八卦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举世无双的国宝,《系辞》中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先天八卦之说源于宋朝,在宋朝以前,只有八卦和六十四卦。宋学者

李仕澂:玻尔“并协原理”与《八卦太极图》

玻尔“并协原理”与《八卦太极图》2015年09月29日 11:25来源:《周易研究》1994年第04期 作者:李仕澂(东南大学物理系) R.L.韦伯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1~1984)》1)中介绍玻尔时说:“玻尔的名字是与下面两个原理分不开的。一个是

图解多米尼加蓝珀与缅甸蓝珀的鉴别 多米尼加蓝珀的价格

图解多米尼加蓝珀与缅甸蓝珀的鉴别(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近日见有报导,市场有用缅甸蓝珀冒充多米尼加蓝珀销售的现象。其实这种情况大概两年前早已初显端倪,只是等到市场发现并认定为“常识”时,需要一点时间。缅甸蓝珀与多米尼加蓝珀

声明:《周易图解 《太极图》与《八卦图》实为《阴阳八卦图》 周易八卦图》为网友一眼就沉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