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艺术论文网站

现代建筑的美观追求

摘要:通过阐述建筑装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结构的艺术追求等几个方面总结出现代建筑应该追求的美观理念。

关键字:美观建筑与自然结构 装饰

罗马的建筑理论学家维特鲁威曾指出建筑的三个基本要求:适用、坚固和美观。特别是在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不仅仅具有功能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审美性。在这里,我仅从建筑美观的角度来阐述现代建筑应该追求怎样的美观理念,以求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美观的具体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装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建筑结构的艺术等几个方面。

(一)建筑的装饰追求

建筑的装饰有很多方法,比如雕塑、彩绘、图案风格等等。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德罗曾经提出过‘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创造了密斯风格,即通过线条、色彩和总体的形可以创造出动人的美,实现了一种自我纯化的建筑向实现艺术在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中已经实现的东西过渡。“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这诠释了现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而作为艺术之一的雕塑可以说是固化了的艺术,其在建筑装饰方面有独到的效果。像法国凯旋门中的群雕,不论其整体还是细部都是一部建筑艺术雕塑品,应当说凯旋门是雕塑的建筑;除此之外,还有作为建筑一部分的雕塑,像哥特式建筑的巴黎圣母院其中的门中柱以及入口门楣上的雕塑、雅典卫城伊瑞克神庙南面的女像柱廊——其用雕刻逼真的人像代替柱子,其艺术造型被人赞叹为天才的创造。作为雕塑种类之一的浮雕也是经常用到的建筑装饰。还有壁画,把一些有意境的名画经过固化的方式显现在建筑上,成为固定的艺术品,增强了建筑的艺术性,加强建筑艺术的感染力和审美效果。像颐和园中的长廊就以彩画为主要装饰,样式为苏式彩画,体裁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这样就会使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去,增强了建筑的艺术厚重感,产生了别样的艺术魅力。精美的木雕、楹联、图案风格、名人题词等也为建筑的作了很好的装饰。

所有这些精美的装饰都会增强建筑的装饰效果。但是装饰也是非常有讲究的,装饰要体现一种“度”的哲学理念,装饰要与建筑的风格、建筑的用途、建筑周围的环境相搭配协调。否则,装饰也会弄巧成拙,比如一座非常古朴典雅的建筑,如果过多的用现代的装饰要素来装饰,就会改变原来建筑独有的韵味。

(二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美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罗夫.雷普森说:“历史上有深远意义的建筑思想及成就是对特定的地区特点、气候条件诸如地形、光照质量等条件的正常反应。换句话说,是对生态条件的反应。”在欣赏建筑的时候应该把建筑置于其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分析,环境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需要与环境相互融合。设计家们要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建筑家们每设计一个作品,总是全力以赴的扑进大自然当中,从古典主义的主宰环境,发展到现代的‘把建筑融入到自然之中’,建筑师们从自然中得到启发,房屋应该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阳”,比如著名建筑家赖特,其代表作是建于1936年的匹兹堡的“流水别墅”,它与地形、林木、流水的关系是那么亲切,达到了人造的建筑与自然的景色互相映衬的效果。它是一座独具匠心、构思巧妙的建筑艺术精品,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风景紧密的结合,它的体形疏松开放,与地形、树木、山石、流水的关系非常密切,建筑物与大自然形成互相渗透的格局,可以说是,人工的建筑与自然的景色相互衬映、相得益彰、融为一体。被誉为“绝顶的人造物与幽雅的天然景色的完美平衡”。再比如中国的园林建筑,无论是南方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皇家园林,都体现了建筑与自然融合的思想。中国园林建筑是一种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向往而创造的特殊的建筑空间,再现自然之美又高于自然,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的统一。它是人们对大自然的回眸与复归,是自然美、建筑美以及其他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

从此可见,建筑应该与自然相融合,现代建筑重视与自然的融合统一是建筑的发展趋势,也是建设“生态建筑”的要求。

(三) 建筑结构的艺术追求

建筑结构要素的合理搭配在塑造建筑美观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重视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结构要素包括比例、色彩、空间、尺度、质感等,下面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比例:

美在比例。罗马著名的建筑理论家、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代表作《建筑十书》中渗透着关于建筑的一般形式和柱式的美感观;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兼建筑师达.芬奇曾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以北京故宫太和殿为例,其殿的长、宽与高之间,其重檐、屋顶与殿身之间以及殿宇台基须弥座之间都构成了比例的美与和谐。和谐的比例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古典主义所追求的比例被称为“黄金分割”,罗马圣彼得的大教堂、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巴黎的万神庙等建筑的比例都十分和谐所以创造了世界的奇迹,留给世人宝贵的财富。

一座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构件的本身和相互之间应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例如门窗与墙面的比例、门窗和柱子的比例等,以帕提农神庙东立面为例:在第一层次上,建筑的高度比例为23,台基、基身和屋顶保持着约183;在第二层次,多立克柱式的檐部与柱高之比约为13,柱径与柱高之比约为15.5,檐部中额枋、檐壁和檐冠之比约为231。可见,美观的建筑的比例应该是非常和谐的,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现代建筑应该继承和吸收古代时期建筑的精髓,“古为今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空间:

“空间,建筑的主角”,这个颇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比喻,在国外的建筑美学界相当流行,它形象地道出了建筑的一个基本特征,即空间性。建筑的空间包含以下几个层面:建筑的外部空间、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模糊空间。建筑的内部空间强调的是内部的规划和建设,比如说室内布局等,是我们熟知的,内部空间要体现建筑的功能性即实用性;建筑的外部空间是指与建筑相互联系的周围的空间,即指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彼此之间的空间建构要体现和谐统一的精神;而常常让我们容易忽略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模糊空间,这或许是由于它兼备内部与外部空间特征的缘故,其实建筑的模糊空间是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一种过渡和中介。联结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墙体、门窗与屋顶都具有模糊性,即形成了模糊(用日本建筑学家黑川纪章的话说,这是一种;‘灰’空间,这个模糊空间不是建筑的内部空间,亦非建筑的外部空间,而是两者之间的渐变状态,介乎内外的第三域。如苏州园林的长廊,仅有一侧墙体,廊下空间即模糊空间;又如江南地区:小巷深深,两侧是壁立的墙体,墙内生活着一户户的人家,这是小巷作为内外空间的一种“模糊”,也别具一番韵味,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空间美感。再比如位于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空间变化也十分丰富。从城市各地都要经过曲折、幽暗的水巷才能来到广场。其中的小广场北面是圣马可教堂的侧面和钟塔,两边是一色的市政大厦包围着的圣马可大广场。教堂和钟塔,既是它们的分割者,又是它们的联系者,是它们之间的穿心轴。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模糊空间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特点,古埃及神庙中的廊空间具有封闭狭窄的特点;古希腊、占罗马时期,由古典柱式支撑的杜廊、敞廊成为后世建筑的典范;中世纪教堂通过内部通廊的高耸深远表现出了宗教的神秘崇高;巴洛克时期则通过界面变形与装饰要素的添加塑造动态廊空间等等。

所以,现代建筑要重视空间要素的构建,在构建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也要考虑模糊空间的构建,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美感追求。

色彩:

色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语言。正如荷兰画家凡高的《向日葵》,画面上一丛丛如阳光般灿烂的从深黄到浅黄的葵花,插在淡黄色的陶罐中,在含有蓝色的背景衬托下,强烈黄色的色彩显得格外明快、饱和而辉煌,充分展示出了葵花在阳光下的那种勃勃生命力。凡高在画中就运用了色彩的搭配,把色彩独有的艺术效果显现出来。同样,我们的建筑也应该合理利用色彩的作用,因为建筑像绘画一样,也是一种艺术。

比如索菲亚大教堂室内的柱墩和墙全用彩色大理石贴面,有红、白、黑、绿等颜色组成图案。当时的拜占庭历史学家普洛可比乌斯描述走进大教堂的印象:人们觉得自己好象来到了一个可爱的百花盛开的草地,可以欣赏紫色的花、绿色的花;有些是艳红的,有些闪着白光,大自然像画家一样把其余的染成斑驳的色彩。又好像我们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描绘海滨城市青岛一样,其色彩搭配也非常和谐,加之特有的自然风景更显得美丽十足,形成视觉上的美感;又比如说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白色的台基 ,大红的柱子、门窗和墙壁;檐下青绿点金的彩画;金黄的或是翠绿的或是靛蓝的琉璃瓦顶,特别是在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阳光灿烂的北京的秋天,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其气势磅礴之感、视觉冲击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林徽因在《林徽因讲建筑》里面,也阐释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高大的建筑物上,是以鲜明的色彩,取得豪华的效果,通过建筑物色彩的丰富变化,使整个建筑看起来辉煌闪烁,唤起活泼可爱的韵律感。总之,合理的色彩搭配对建筑的美感有重要作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结: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可以得知现代建筑在追求建筑美观方面应该注意的地方。不管是在建筑装饰、建筑与自然融合方面,还是建筑的结构方面,都要追求合理有‘度’,现代建筑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建筑理念:建筑应当是具有独具一格的装饰、与自然相融合(“生态建筑”的理念)以及拥有精巧的建筑结构。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建筑的美感。

参考文献:

夏娃——《建筑艺术简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艺术论文网站

荆其敏——《建筑环境观赏》天津大学出版社

梁思成——《凝动的音乐》、《中国建筑史》百苑文艺出版社

梁思成——《建筑文萃》三联出版社

林徽因——《建筑之美》

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百苑文艺出版社

王彦杰《解读现代建筑的廊空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金泽强——《浅谈建筑艺术欣赏》论文安庆第一建筑设计院

苏晓毅 ——《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魅力》论文西南林学院园林学院

范琪——《浅谈艺术欣赏要领》论文河南财经学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9636.html

更多阅读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日本建筑艺术一 禅宗思想的核心

——禅宗思想与日本枯山水庭园肖 艺 吴隽宇1 禅宗哲学思想的特点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渐,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

建筑艺术 黄浦江上隧道全收集 黄浦江人行观光隧道

自1970年黄浦江上第一条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车以来,已建成通车隧道12条,第13条隧道长江路隧道也正在建设当中。1.打浦路隧道  打浦路越江隧道位于区境西南打浦路处,为上海市第一条穿越黄浦江水底的公路隧道。1959年制订规划,上海

声明:《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艺术论文网站》为网友我的淘气娃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