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末语文复习(2)

8.《曹刿论战》

①原文注释

伐:攻打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间【jiàn】:参与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人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鄙:浅陋,无知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乃入见。

于是去见鲁庄公。

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问:“何以战?”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

安:养弗:不专:独自专有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徧:通“遍”,遍及,普遍

从:听从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加:虚报夸大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 “祭祀用的猪羊牛和玉器、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对神说实话。”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信任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狱:诉讼案件虽:即使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从:跟随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了。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鼓:击鼓进军

公将鼓之。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

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人三鼓。

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刿曰:“可矣。”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师败绩。

齐军大败。

公将驰之。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刿曰:“未可。”

曹刿说:“(还)不行。”

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七下期末语文复习(2)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逐:追击

遂逐齐师。

于是追击齐军。

既:已经克:战胜故:原因

既 克,公问其故。

已经胜利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作:振作再:第二次竭:尽盈:充盈,充足

靡:倒下故:所以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背诵】”

曹刿说:“作战,是要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勇气已经耗尽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仗胜了他们。那些(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有伏兵,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呢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②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此书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③中心:本文通过曹刿在长勺之战战前、战时、战后的表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④文章分析:

1】曹刿“远谋”具体表现为:

答:战前:懂得取信于民是最重要的战前准备

战时: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战后:准确分析作战取胜的原因

2】文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鲜明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战前: 不懂得战前最重要的准备是取信于民,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

战时: 急于进攻,不把握时机,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

战后: 不了解胜利的原因,胜利后不知道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

3】从文中看,鲁庄公也有值得肯定的一些地方,它们是:

答:(1)广开言路,让平民曹刿参与论战

(2)不高高在上,亲临战斗第一线

(3)甘当配角,让曹刿指挥,不干扰他

(4)战后向曹刿请教,总结经验

4】上文对战争发生的原因和战前双方的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的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之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这是因为:

答:1)对话中体现了曹刿的智慧,本文重点在于写曹刿论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才能

2)对战过程对表现曹刿的智慧没有用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对比,更能突出曹刿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5】鲁国战胜齐国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答:①政治上取信于民,战前准备充分

②懂得运用战略战术,根据对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③攻击和追击都把握了有利的时机。

9.《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原文&翻译

修:长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朝:早晨服:穿戴冠:帽子

朝 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何:怎么及:比得上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孰:谁,什么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旦日:明日,第二天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比,谁更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孰:通“熟”,仔细弗:不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

美:赞美私:偏爱畏:害怕

者…也:判断句标志,相当于“是”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情,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惧怕我;客人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对我有所求。” 

朝:朝廷诚:确实以:认为于:比

地:土地方:方圆宫妇左右: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弊:受蒙蔽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在这之后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王曰:“善。”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

面刺:当面批评受:通“授”,给予,付予谤讥:指责,议论

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朝:聚集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授予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授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授予下等奖赏。”

间:偶尔,有时候期年:满一年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朝:朝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之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②知识点整理:

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的国别体史书。

2、修:(长)

3、昳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穿)(帽子)

5、何能及君:(怎么)(比得上)

6、旦日:(第二天)

7、弗如远甚:(不)

8、美我:(赞美)

9、私我:(偏心)

10、畏我:(害怕)

11、者。。。。。。也:(判断句的标志,相当于“是”)

12、诚知:(确实)

13、皆以美于徐公:(认为)(比)

14、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15、宫妇左右:(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16、莫不:(没有(谁)

17、王之蔽:(受蒙蔽)

18、面刺:(当面批评)

19、受上赏:(通“授”,给予,付予)

20、谤讥:

21、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2、间进:偶尔

23、期年:满一年

2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24、一字多义

我孰与徐公美:谁,什么

孰视之:通“熟”,仔细

朝服衣冠:早晨

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谤讥于市朝:聚集

皆朝于齐:朝见

③中心:本文继续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培养正确认识自我和虚心听取意见的人生态度。

④课后题&文章分析:

1】由“比美”这件事,邹忌想到了国家大事,治国与“比美”事件有什么相似点呢?

答:“比美”中,“妻”的表现就像君王身边“宫妇左右”的表现;

“比美”中,“妾”的表现就像君王身边“朝廷之臣”的表现;

“比美”中,“客”的表现就像君王身边“四境之内”的表现;

2】根据以上的思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邹忌这次讽谏的巧妙之处是:

答: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来讽谏,更具有真实性;

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再谈到国家大事,更加生动形象;

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规劝之意,在君臣对话的情境中,显得更含蓄委婉。

3】从文中看,邹忌是个怎样的人?

答:有自知之明,尽管妻妾客夸大其美,仍保持清晰的认识

善于思考,能把日常小事中得出的道理运用到治国之道上。

4】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

答: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善于劝谏的良臣

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5】邹忌讽谏的结果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齐威王纳谏,接受立刻下令接受进谏→群臣和民众都来进谏→进谏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没有→四境之内都来朝见。

6】齐威王设定奖赏的依据是什么?

答: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7】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分别是怎样回答的?这些回答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特点?

答:妻子用肯定、毫不怀疑的语气回答,说明妻子十分偏爱邹忌;妾的回答表现妾对邹忌的敬畏、顺从;客的回答是应酬的态度,表明他有求于邹忌。

10.《王顾左右而言他》

①原文&翻译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的大臣中,有一个把他的妻子儿女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而(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让他的妻子儿女受冻挨饿。对待这样的朋友,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曰:“弃之。”

齐宣王说:“抛弃他,和他绝交。”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孟子说:“(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曰:“已之。”

齐宣王说:“罢免他。”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孟子又说:“君王没有把国家治理好,那么对他怎么办?”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回头看身边的大臣,说起了其他的事情。

②知识点梳理:

0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下》,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称他为“亚圣”。《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由孟子和弟子共同完成。

02.妻子:(托付)(妻子儿女)

03.楚游:(到…去)

04.其反:(等到)(同“返”,返回)

05.冻馁:(受冻挨饿)

06.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07.之:(抛弃)

08.士师不能治:(司法官)(下属)

09.之:(止,此指罢免)

10.左右:(回头看)

11.冻馁其妻子:(却)

如之何:(那么)

12.不能士:(管理)

四境之内不:(管治)

11、《公输》

①原文&翻译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楚国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交代故事背景,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墨子听说这件事后,从齐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来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去拜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墨子说:“北方有个侮辱我的人,希望借助您的手杀了他。”

公输盘不说。

公输盘很不高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墨子说:“请让我献给您千金,作为杀人的报酬。”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盘说:“我向来崇尚仁义从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起来,一拜再拜,说:“请允许我向您说一些话。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了云梯,将要用它攻打宋国。请问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多而人民不足,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民众,不能说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这是仁义;明知这样做不聪明不仁义却不去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诚;去阻止了但是没有成功,不能说是尽力了。你崇尚仁义不肯帮助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甘心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说是明白类推的道理。”

公输盘服。

公输盘被说服了。

②知识点梳理:

0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墨子·公输》,墨子,名翟,墨家的创始人,主张“非攻”“兼爱”,《墨子》是墨家经典著作。

02.将攻宋:(用来)

03.于鲁:(起身,出发)

04.何焉为:(教导,告诫)

05.夫子:(先生)

06. 杀之(凭借,依靠)(你)

07.请献千金:(请让我献给你千金(作为杀人的报酬))

08. :(崇尚仁义)(本来,从来)

09.梯:(制造)

10.有余于地:(在土地方面有多余)

11.不可 :(说)(聪明)

12.不可谓:(仁义,仁爱)

13.知而不:劝阻

14.不可谓:【qiǎng】(尽力)

15.不可谓知:(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道理)

16.拜:(第二次)

17. 不说:(同“悦”,高兴,愉快)

之:(陈述,解说)

18. 云梯械:(代词,这)

何罪有:(没有实意)

③中心:墨子指责楚国对宋国的侵越企图,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

④课后题&文章分析:

1】第六段中五个“不可谓…”的作用。

答:墨子连用五个“不可谓…”从多方面揭露公输盘“义”的虚伪性,使他自相矛盾,无言以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9650.html

更多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名句积累 古诗文名句积累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名句积累1、《伤仲永》一文作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3、其受之天也,贤于才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

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数学复习计划

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数学复习计划 二实验期末将至。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掌握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特制定本复习计划。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1、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单元知识能力梳理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藤野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字词总复习第一单元:攒(cuán) 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 )轻捷(jié )蟋蟀(xī shuài) 臃肿(yōnɡ zhǒnɡ)相宜(yí) 书塾(shú)蝉蜕(tuì)人迹罕至( jì hǎn)人声鼎沸(dǐnɡ)斑蝥(máo) 窍(qiào)覆盖 (fù)收敛( liǎn ) 脑髓(nǎo

声明:《七下期末语文复习(2)》为网友肆战作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