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怎么做外贸 思亿欧外贸快车怎么样

I抱怨说,自己做了好几年外贸类,但一直抓不住大客户,每天要和一些小猫小鱼小虾米斗智斗勇,很是郁闷。

想想也是,每天一早起来就要和工厂催交货,杀价格,谈索赔,下午和客人拖交货,涨价格,推索赔,一些达人往往要等到半夜才能忙一个段落,上床睡觉,然后第二天又周而复始。的确很辛苦。

于是I跑来问我,“为什么我都抓不住大客人?为什么业务做不大?”

屁股决定脑袋,很遗憾,我说,只要还是抱着贸易公司的心态,那么可能永远抓不住大客户。

先谈理论吧,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是4P论,PRODUCT PRICE PROMOTION PLACE。从这个理论上,大师们又发展出来5P6P 7P直到20P 30P(好像没有3P,一叹)。

然而这个在传统市场营销学上被奉为经典的理论在今天已经老态龙钟,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其缺憾已经日益明显了。以前通过空间和时间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性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而日益减小,只要GOOGLE一下,几乎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查不到的信息。甚至有人声称,GOOGLE不出来的,一定是世界上不存在的。

今天想走一个快件,DHL公司给我们是6折,够便宜吧,上网一搜,一个兄弟给了3折。6折的帐号自然准备废弃了。

B打电话说自己在参评年度10大人物,让我帮忙点击,一看,差数万票,点什么啊,去找专业投票的去买吧。上网一搜,好家伙,同样的票数,有人要1000,有人只要500。当然用500的了。反正是见效付款。

至于买东西,更加是要上网去比较价格来,所以去哪儿和比三家会越来越成功。CTRIP和芒果广告做的再好,一看从他们那里买要比小网站贵10块,我还是要用小网站的。价格使然。

好吧,我是个穷人,看看富有的草庵大大是怎么说的。

“很多年来,很多美国中产阶级是不去沃尔玛商店购物的,他们主要是去希尔斯或麦西商店购物。对于九十九美分的廉价商店也只开在贫民社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沃尔玛商店产品的价格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便宜,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前往的人也越来越多。到了2006年,美国的九十九美分商店竟然在全美最高社区比华利山庄开了一家新店,而且在开业的前本年就创造了一个新店盈利记录。在比华利山庄的商店门前,停着大量的豪华汽车,你年收入过千万美元的电影明星们抱着宠物高兴地购买着九十九美分的商品。

自从2002年,我就开始光顾九十九美分商店和沃尔玛商店。原因很简单,那里的商品实在是太便宜了。以前,到美国商店购买一个电源延长线大约需要七美元。但到了九十九美分商店,同样的商品只要九十九美分。面对这样廉价的商品,我为什么不买呢?”

好了。不用举更多的例子来,我们应该已经可以得出营销的核心问题越来越容易被简化成价格问题,价格低的东西比价格高的东西好卖,不要钱的东西比价格低的东西当然更好卖,在网络社会,这个问题被放大了,而且越来越大,不是放在放大镜下面,而是显微镜下面。

放到外贸业,这意味着什么呢?

看看深圳宝吉吧,这个全球最大的圣诞树生产商倒闭了,很简单,因为价格太高,竞争不过别人。其实我很鄙视那些为此而呼天抢地,认为中国制造已经世界末日的媒体,一个宝吉倒了,还有很多还活着呢,可能是苟延残喘,可能是战战兢兢,但都还活着。而他们活着,因为他们还有利润。不管他们的利润是靠更加的节约成本(比如降低工人工资),还是增加收入(比如出租部分工厂场地),或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生存,就说明还有利润。

乡里有句话,叫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很多人都在叫,“啊,我做不下去了,中国制造危险,没有出路了”,但是,在叫的人,其实都在做,而且多数人,活得都还挺滋润。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做,怎么去突破GLASSCEILING,怎么去做长,做大,做强。由于竞争的加剧,价格已经日益成了决定外贸订单的唯一路标,外贸人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艰难,于是有人跳出来说不一定,比如ZF,就经常高调倡导,外贸企业应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加品种款式,提升产品品牌附加值。

很虚的东西。

前一段时间蓝海战略很流行,这个理论讲的是企业应该回避同质化、低利润的“红海”,进入差异化、低成本的“蓝海。然而在实践中,真的很难。比如现在广交会上,某个企业只要摆出一个略有前途的产品,下一届马上会出来众多的模仿者,而到了下一年的同一时间,你会发现去年还天蓝蓝,海蓝蓝的产品,今年价格已经跌去一半了。而且类似事情还不断发生。

比如滑板车,中国向来没有人玩这个东西的,世界上本来也就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家一些工厂在生产,算小众产品。然而还是有永康的一些企业看到这个机会,迅速进入这个市场,从2000年到2004年,永康一地就出现了超购764家,同时迅速将利润率也拉了下来,一款刚开发的产品,可能有30%的利润,一个月内,竞争对手就可以根据样机开发出来,然后就迅速拉低利润,两三个月后就只有5%左右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GPS导航,现在简直在电脑城被当作白菜卖。而下一个牺牲品,估计是太阳能电池了,可能是被无锡尚德他们刺激的,在建的线太多了,居然多数都还是第一代,

没办法,中国人多,连带SOHO,中国估计有数百万人从事外贸或者类似外贸的工作,现在市场上资金也多,每个人都在找蓝海,找项目,多数人更是抱着捞一把就走的心态,结果就是把蓝海迅速的变成红海,甚至是血海。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呢来脱离低价竞争呢?

答案是:很难。

03开始做贸易的时候有个产品叫线圈,当时做的人只上海,天津等寥寥数家,乡里有人做这个产品的,一只产品卖140-160,不还价的。因为利润好,不过一年的功夫,仅本地就冒出10余家,而且都送样品给我要我买。仔细研究了各家的样品,发现他们的外壳在同一地方都有同样大小的列哼,再拆卡,里面的铁心也好,铁丝也好,居然都是一样,大家用的都是同一些供应商,在去看,发现生产设备也是同一批工厂做的,再问下去,原来用的工程师,其实是一个人。

现在怎么做外贸 思亿欧外贸快车怎么样
质量或许有差别,但是绝对没有大到价格可以从140到80这么多。事实上,等我离职的时候,这个产品只卖75了,一半。

同样的例子发生在GPS上面,虽然一下子冒出来几百家工厂,但实际上很多从产品的原料、外观到地图都出自同一家代工厂,由于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现在,这种局面的结果就是,商家为抢占市场,未来就只能走低价路线。

这些都不是个例,相当多的中国工厂一直就是在互相COPY,你抄我,我抄你,抄完了,一起拼价格,拼死一个算一个,生命不息,斗争不止,拼死为止。

那我们搞品牌建设?

或许在国内行的通,但拿到国际市场上,实在很难。

所谓三代出一贵族,品牌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由于研发水平落后,国内许多品牌建设,说白是想个概念,然后忽悠大众。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脑白金,其实就是褪黑激素,但是经人一忽悠,就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这样的例子,只能发生在中国,如果在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史先生估计不是惬意的坐在评委席,而是要蹲在牢房里看赢在中国了。

就国际而言,绝大多数的中国品牌还是CHEAP的代名词,哪怕是中国人认为最拿的出手的HAIER,其影响与SIMENS, SONY,TOSHIBA,SAMSUNG等比较,根本还不是一个档次,现在行内有个说法叫“隐形冠军”,大抵就是指那些产量上已经很强,但是品牌做的很弱的工厂。

品牌建设不是单单去取一个英文名字然后去注册,品牌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文化底蕴,技术含量和经营理念。对大多数中国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怎么生存。

我以前的公司也搞过品牌建设,努力去做自己的品牌,希望有一天,可以望见行内的领头羊的背影。然而真正面对市场订单的诱惑的时候,还是只能妥协,毕竟,面包比首饰重要。我们的政府一直说,最重要的人权是生存权,企业也是一样。发展,等吃饱了再说吧。我一直认为,外贸这碗饭,现在还能吃,但是未必还有多少时间好吃。

外贸人只能转型,设想是三种。

一是成为客人的采购代理,拿工资或者佣金,成为另一种白领。

我有个外贸前辈是做五金的,有一个客人,也只有一个客人(依存度在95%以上),供应商也只有寥寥几个,做了七八年了,大家都知根知底。一天一觉醒来,客人忽然说:对不起,我市场竞争太激烈,不能通过你做了,我要直接和工厂买。贸易公司一周后关门,除了老板,其他人跳槽到隔壁新开的客人的代表处。

以前有个朋友也是这样。客人忽然说:我一年从你这里出3百万美金,所有东西大家都知根知底,为什么我平白无故的要给你5个点,哪里有这么好赚?我如果在中国开代表处,请几个人,加上林林总总的开销,原来的5个点拿来足够开销了,却可以有专职的人每天只给我一个人做事,多好。

结果客人直接带来那个朋友去开代表处了。

感觉稍微大点的客人,迟早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的。

而是成为工厂代理,拿工厂的工资或者佣金,现在外贸代理制,为这个留下来空间,但是随着政策的放宽,出口权制度不可能50年不变,将来恐怕只能转为工厂的业务员了。

当然不是现在的外贸公司就没有办法生存,只是会更加艰难,一是做精,二是做杂。

前面林林总总说了很多贸易公司生存的困境,说到底,是没有自己的corecompetency,有的只是倒买倒卖,既然如此,客人何不通过生产厂家直接采购,何必要通过贸易公司,多被扒一层皮?

说到底,我们的客人也是在市场上竞争的,他也有压力,而他的压力,其实应该比中国的贸易公司更大。一般产品,客人下订单都是提前一段时间的,只能靠自己的预见,比如服装,冬天的单子,春天已经在下了,而一旦下了很多厚重的羽绒衣却碰到暖冬,或者下了很多薄衫,缺预见暴雪,那么就只能躲在办公室哭了。

所以当客人从贸易公司买货的时候,买的不是产品,而是贸易公司的EXPERTISE。只有专业精神,才能吸引客人,现在不可能象90年代外贸业起步阶段,只要能在找到,什么垃圾产品都可以卖,甚至都还卖的很好。

我们也不能只靠吹牛吹的天花乱坠来忽悠,开始豪言壮语,然后胡言乱语,最后大家都不言不语(不做生意了)。一时的忽悠,可能做下生意,但生意不能靠长期的忽悠来维持的。网络一搜,展览会一逛,很多客人对工厂的了解比我们贸易公司更甚。

只有对你销售的产品懂的比客人还多,有了自己的CORECOMPETENCY,才能让客人信服的分一部分利润给你。所以对于产品一定要做精。

然后要做杂。

我们不但单项产品要做精,而且产品线要设法做杂。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固然好保管,但是万一篮子掉到地上,那么什么鸡蛋都不剩下了。

对于,大部分的客人,他们不会只卖一两种产品的,为了业务的扩张,任何一个公司都随时准备进入新的行业。比如可口可乐,最早是卖可乐型碳酸饮料,然后有雪碧,七喜,然后有了绿茶和矿泉水,然后还有了怡泉。外贸业的客人也一样,他们需要在中国采购的一般不止一项产品,多数客人也很难就一个公司的产品就订购一个20尺或者40尺柜。所以如果有人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在中国的一站式采购,多数客人乐于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的。所以贸易公司在做精的同时,也要做杂。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贸易公司初级阶段的生存状态,我们只能吃饱,还不能吃好。下次说说怎么吃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0350.html

更多阅读

暴风领主之魂任务一个人怎么做 暴风领主纳拉克

暴风领主之魂任务一个人怎么做——简介暴风领主之魂是做橙色披风必做的一个任务,5.2的时候简单,很多人打纳拉克,我们过去扔一下长枪就跑就能完成,不过现在很少人打纳拉克了,那么一个人如何完成呢?暴风领主之魂任务一个人怎么做——工具/

转载 做外贸必须懂得的:外汇计算,现汇买入价,现钞买

原文地址:做外贸必须懂得的:外汇计算,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买出价,基准价作者:寂寞深处做外贸必须懂得的:外汇计算,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买出价,基准价以美元和人民币为准汇卖,汇买中间价:这个东西和个人没有什么关系,是买入汇率和卖

一个人做外贸SOHO 一个人做外贸

在线平台:Aliexpress/ DHgate /Ebay/ Amazon/ Ioffer/ Tradetang/ Beltal/LinkChina一个人做外贸的必要条件:1,电话2,一部传真3,接入网络的电脑4,一个不被当成垃圾的e-mail5,几个可靠的B2B平台,例如:第一买卖www

声明:《现在怎么做外贸 思亿欧外贸快车怎么样》为网友暖神小阿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