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史记魏公子列传读后感

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史记魏公子列传读后感

一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贯穿了整篇《刺客列传》。从春秋至战国末期,太史公司马迁共为我们五个这样的刺客:曹沫、专诸、豫让、聂政、以及最具有名气的荆轲。他们之中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活了下来,有的被就地正法……是什么驱使着他们披荆斩棘,去完成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以历史的眼光来看,他们更是阻挡了历史进步的潮流?为何?就是这样一句“士为知己者死”,这也许更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吧!
《刺客列传》中五位刺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曹沫和豫让才稍许算得上“士为知己者死”,而专诸、聂政、荆轲不过就是那些所谓“知己者”达到自己私语的工具。
曹沫为了替鲁庄公收回失地劫持齐桓公,他是唯一成功并且全身而退的刺客。可以说,只是一种“忠君”的表现。尽管他的事迹是五个人中篇幅最短的,不过我却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刺客,既能够完成住上给予的任务又能够保全自身的安全。此乃刺客之上者。
豫让,为了替被赵襄子“漆其头以为饮器”的智伯报仇,先后两次刺杀赵襄子都不成功,最后仅仅砍了其衣服三下就自刎谢世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愚忠的表现,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赵襄子的宽阔气概,面对刺杀自己的刺客 能够纵虎归山并答应他的无礼请求,不得不为他的气概所折服。豫让可谓刺客之中者。

专诸、聂政,都成功刺杀了目标,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当场被就地正法。专诸为了吴公子光,也就是踩着他的尸体成为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的一己之利,用鱼肠剑刺死了吴王僚,成就了阖闾的光辉时代;聂政仅仅是由于严仲子与侠累产生不快就替别人出头,结果也是刺杀成功,当场被戳。他们两人都是古代君王为了争上位、谋己私的牺牲品,仅仅是因为一两句好听的话就把自己卖给了对方,这二人可称之为刺客之下者。
最后不得不谈及太史公花了大量笔墨来描述的刺秦的荆轲。他的故事就不多加叙述,人尽皆知。我对他的评价,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他是一个白痴,想阻挡历史发展的进程;从个人的品德来看,他又是一个集勇气、智慧于一身的英雄,尽管他缺乏的是实力,连当时的名侠盖聂、勾践都对他嗤之以鼻。

现在我们称赞的是荆轲重义气,重然诺的豪侠精神,他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为国捐躯,所谓“荆轲一怒易水寒”!
“士为知己者死”,士有之,然则“知己”何求?

相反的,真正的那些“为知己者死”的不是上述五个刺客,而是文中其他一些人,聂政之姊聂荣,荆轲之友田光,高渐离等人。
由是观之,身处乱世,有些事情是迫不得已的,或为忠诚,或为义气,更为甚者只为一句话。太史公评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因而千里马易得,而世无伯乐,此乃大憾也!而那些所谓“为知己者死”的士们,他们的牺牲不也是莫大的悲哀,他们不是“为知己者死”,而是那些为了那些“利己者”而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0798.html

更多阅读

蒲城唐穆宗光陵 刺客列传陵光

标签:蒲城古迹唐十八陵唐光陵唐穆宗分类: 陕西今天的早餐是陕西著名的“葫芦头”,奇怪!怎么没有葫芦唐代第十二任皇帝唐穆宗李恒(795—824年)陵墓,位于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海拔1091米。光陵石刻相比桥陵、泰陵,已显

史记●佞臣传●刘宏斌列传 史记刺客列传翻译

刘公宏斌者,西北玉门人也。刘公少时,尝与人钻井采油,望向远方,怅恨久之,曰:“辽东之地何如?何以天恩多于我玉门?”同工者叹曰:“辽东之油气远富于玉门,另其太守王公乃平西王之门生,自然天恩浩荡,我玉门自无可比也。”时逢平西王与帝战于京师,王

《刺客列传》教案 刺客列传百度云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选修课教案指导阅读《刺客列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五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课文不算难懂,选文

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史载“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史记·魏公子列传》)。所以当时公子威名远扬,各诸侯国十余年不敢出兵伐魏。一次,公子正与魏王博,得到赵兵将寇北境而举烽火的警报

声明:《史记——刺客列传读后感 史记魏公子列传读后感》为网友戎马江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