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真实的刘兰芝——《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大结局 麻雀刘兰芝真实身份

四、赴--死——现实突围精神殉美的结局

说到故事的结局,人人都会说“双双殉情”。其实,殉情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焦仲卿。

刘兰芝是在两个自我的激烈斗争中承受不了内心的痛苦而选择了赴死。她起初以告状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又以赌气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以赴死的方式逃避了问题。

1、告状中的心理失衡与言多之失。

爱得越多,隐忍就会越多。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爱不够多,所以隐忍就不够多。放眼古今,丈夫长年在外,妻子在家中独当一面的情况多了去了,何况焦仲卿每五天就能回来一次。在古代,婆婆挑剔媳妇的情况也多了去了,何况这个焦母还能够适当隐忍:“吾意久怀忿”。对刘兰芝的“无礼节”、“自专由”,她有意见很久了,但一直放在心里,没有说出来。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有人说,这段看起来非常动人的表白表现了刘兰芝才德兼修、善良温柔、忠于爱情,这样的解读太“平面化”,也太概念化,所谓“言为心声”,刘兰芝一直强调自己的才德、对这个家庭的奉献和功劳、一个人独守空房的凄苦、婆婆的故意找碴,当一个人在表彰自己的才能、功劳甚至苦劳的时候,正像是在跟生活讨个说法:我如此优秀,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刘兰芝认为她的“才德”应该为她赢取美好的人生和幸福的家庭,这是计算,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是甘心付出、不计回报的,是乐意成就对方的事业和人生的,是使人和睦的。但刘兰芝的一番撒娇式的告状,倾泻了自己心中的不平,抱怨了丈夫的忠于职守,还挑起了母子的冲突,成为了这场婚变的导火索。

怨妇的命运,始于怨妇式的语言。

通观全篇,你会发现,刘兰芝的台词是最多的。《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紧接着又进行解释:“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其中的“多言,去”,就是说妻子太多话或爱说别人闲话,容易离间家人关系,破坏家族的和睦,所以这样的妻子也是要休掉的。刘兰芝的多言之失,正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索。

当然,笔者在这里要倡导的不是封建礼教中的委曲求全式的隐忍,而是对另一半及其亲人发自内心的真爱,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理解、支持、包容与成全。

人常说“祸从口出”,其实,祸根在“心”。言为心声,有什么样的心,才会发出什么样的语言。所以圣经上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4章23节)

心中有爱,自然就不会心理失衡,也不会有牢骚和抱怨。

2、赌气中的骄傲反击与步步为营。

当一场撒娇式的告状点燃了婚变的导火索,焦仲卿即使以“终老不复取”来威胁老母也不能奏效,他哽咽着向刘兰芝无奈地解释,深情地许诺,殷切地叮嘱:“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刘兰芝却昂起骄傲的头颅:“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就是说:不要再罗嗦那些没用的话了!我在你们家受了那么多苦,贡献那么大,还是落了个被休的下场,还说什么再回来?你以为我只能在你这一棵树上吊死啊?

翌日清晨的辞别,她雍容华贵的穿着打扮,由内而外的大家气度,优雅从容的款款步履,无一不是在向婆婆挑衅与示威。她的主动请归已经让婆婆很气恼了,此刻的装扮更是惹得“阿母怒不止”。再听听她的开场白:“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分明是在说反话,她的潜台词是:我嫁到你焦家来,算是下嫁,娶我的时候,你们家几乎没花一个子儿,反而得到了我那么丰厚的一笔陪嫁,你还好意思对我挑三拣四,现在我走了,以后看谁还能帮你打理这么繁杂的家务!我在的时候你坐享清福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走以后你凡事都得亲力亲为,有你好受的。

赌气反击时的骄傲与尖刻,当然不是发自真心,而只是一种受伤害时的应激反应。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懊悔只有在焦仲卿以及自己的生母面前才表现得最为真实。

为了破镜重圆,挽回婚姻,我们可以看见她头脑冷静而心思细密的安排,可谓步步为营。

首先,试探焦仲卿的态度与立场:“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既是试探焦仲卿会否很快另娶,又给他留下了一些可供回忆的纪念物,让他能够睹物思人,不致很快地弃旧图新。

然后,与焦母告别时的话语,可谓绵里藏针,向对方显示了自己的力道,但表面看来仍未完全撕破脸,日后尚有回旋的余地。但与小姑告别时,她就忍不住泪如雨下了。这才是要强的她在焦母面前努力隐藏,却在亲近的人面前自然泄露的真实心情。

当焦仲卿对她表白“誓天不相负”的时候,她也明示“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并且追加了一句:“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意思说,你要早点行动啊,恐怕时间久了我抗不住家庭压力啊。事实上我们从后文刘兄的态度和话语来看,他并非“性行暴如雷”,反而对这个妹妹宠爱有加。刘兰芝这样说,其实是在催促焦仲卿,要尽快展开迎回自己的行动。

后来,回到娘家,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她才完全放纵自己的真情,仅仅惭愧地回答阿母一句“儿实无罪过”,便再也说不出话来。

十余日后(焦仲卿已休假两次),仍不见焦仲卿来接她,而第一个媒人也登门了。她含泪向母亲陈情拒婚:“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她仍在等待,给彼此再多一些机会。但等到太守遣媒来,兄长发话,她便不想再等了。她了解焦仲卿,也了解自己。一个不够坚定强大,一个不够韧性持久。这桩婚姻注定了难续前缘。

允婚,制衣,“泪落便如泻”,“愁思出门啼”,哭的是初恋美好的感情和本该继续美好下去的婚姻被自己亲手拆毁,但此刻她还没有自杀的念头。从她对闻讯赶来的焦仲卿说的话可以看出:“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意思是,我这也是无奈的选择,你死心吧。我已经答应别人了。

没想到焦仲卿出口就伤人:“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言语中大有嘲讽责备刘兰芝见异思迁、背信弃义之意,并且宣告:你且去享受你的荣华富贵,让我一个人去死吧!

从刘兰芝的辩解可以看出她是真的想要改嫁:“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但在焦仲卿以死相逼的情况下,她又顶不住内心的矛盾和自责,毕竟是结发夫妻,人生最好的年华最真的感情都交付给了彼此,若是自己改嫁,焦仲卿独向黄泉,她后半辈子都过不安生。然而同时她也知道:焦仲卿之所以没有“不久当归还”,而是直到她快要出嫁了才出现,就是他并没有说服母亲的把握,这其实不是时间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再等一年两年五年十年,结果可能还是一样。这是一段看不到未来的、绝望的感情。感情,道义,双重压力之下,她选择了与他相约共赴黄泉。

无论她如何步步为营,最终还是失去了爱情的阵地,甚至失去了生命的阵地。

3、赴死时的现实突围与精神殉美。

慷慨赴死,对于刘兰芝来说,是一种现实的突围,也是一场精神的殉美。

对于悲剧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封建礼教,恰切一点说,是个体生命与时代生命步调不一致时必然发生的崩盘。

有很多生命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活得足够安好,他们循着时代的轨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日子也照样滋润。

但有一些生命不行,他们比时代走得快,时代还在午夜时,他们已经走到了黎明。他们看见了更美好更充满活力的风景,于是便再不能安于午夜的沉寂。

刘兰芝可算是个知识女性。知识本是一种权力话语,但在知识附庸于社会世俗伦理等级、服从于庸俗的伦理解释时,“知识”就成了一种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障碍,因为它“独立”、“知道”。特别是在遭受压制的时候,知识能强烈地感受到“压制”的非人性的一面,于是,刘兰芝更感到了自身的悲苦与不幸。这就是意识。加缪说,痛苦是被意识到,只有被意识到的才是痛苦,反之亦然。而被赋予这个意识的则是“知识”。

知识赋予了刘兰芝清醒而冷静的意识,知识也同时使她必然承受太多的情与义的心灵拷问,因而她的痛苦是双倍甚至十倍于庸常女子的。她对于“死”的寻求,并非一般意义的殉情,而恰是一种最好的解脱方式,是对如铁屋一般的现实的突围(如同鲁迅所说的“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也是一场精神的殉美。

她要的只是两情相悦、朝夕共处的生活,就像《世说新语•惑溺》中的那个故事:“苟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苟奉倩的妻子发烧,他竟然在冬日里跑到户外去“取冷”,再“以身熨之”。焦仲卿当初吸引她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份柔情。

但当二人进入婚姻,开始面对种种现实、种种关系、种种需要的时候,她的世界就失去了秩序。

自幼在宠爱有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自主”,在焦母眼中却是“自专由”。对比其兄在刘家的一言九鼎和焦仲卿对母亲的惟命是从,足见两家的教育理念和人伦秩序有很大区别。

在焦家,刘兰芝的人生需要重新厘定秩序。

但她的表现显然不尽如人意。

认识一个真实的刘兰芝——《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大结局) 麻雀刘兰芝真实身份

班昭《女诫》说:“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但显然焦仲卿未能“御”妇,相反,他与妻子“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卿卿我我两三年,至今还宛若新婚。尽管他不能改变母亲驱遣兰芝的决定,但他最终拒绝了“东家有贤女”的诱惑而“自挂东南枝”,以死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焦仲卿对刘兰芝的倾情不一定让焦母妒忌,但一定会令她心怀隐忧。人性有恒,陆游的母亲就是因为心怀这样的隐忧才拆散儿子和唐琬的。

《礼记•内则》中说得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爱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父母为什么会不悦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儿子沉溺于温柔乡,消磨了男儿应有的大志。

陆游与唐琬成亲时已经荫补登仕郎(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伉俪相得”的温柔乡,根本无暇顾及科考。被其母棒打鸳鸯之后,陆游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临安的“锁厅试”中,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被荐为魁首。

男人是女人的头。男人的任务是治理这世界,女人的任务是协助他。《圣经》上也如是说。

刘兰芝为自己鸣不平,主动请归,挑衅婆婆,显然在秩序上已经逾越了自己的夫君。

离婚是她自己提出来的,被遣临别时跟焦仲卿的约定也是她先悔约的,在焦仲卿谴责她见异思迁背信弃义之时,在焦仲卿宣言“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时,她若不选择死,她就不会是刘兰芝。

刘兰芝骨子里是骄傲的,是唯美的,是重情尚义的,这是她内心深处的伦理秩序。倘若她先违背了约定,焦仲卿独向黄泉,她却挺自在挺滋润地与太守的第五郎过起了小日子,从而让焦母有了说辞:“早说过她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无情无义,不值得我儿眷恋。”那就不会是刘兰芝。

她选择“举身赴清池”,就是一种精神的殉美:“揽裙脱丝履”,是从容,是高贵,严妆辞别,盛装赴死,无论怎样尴尬和绝望的路途,都必须美丽地行走;“举身赴清池”,清澈晶莹的水底世界,是否就是刘兰芝所向往的那个纯净无瑕、全无喧嚣的世界呢?她用生命践行了她的完美主义,完成了一个从时代脱轨的“苏醒得太早的人”的现实突围。

当然,这样的突围,未尝不是一种逃避。

在现实世界里,她辛苦劳碌,却心灵空虚。她为了爱情才奔向焦仲卿,焦仲卿却不能仅仅为了爱情而活。秩序混乱的世界里,她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归宿,得不到心灵的满足。刘兰芝之选择死,并不是为了与焦仲卿在精神上完成一次新的结合,而是自己对自己精神的一种允诺。

一个心灵满足的妇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来看一看《旧约•箴言》中的“论贤妻”:

31:10 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

31:11 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

31:12 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

31:13 她寻找羊绒和麻,甘心用手做工。

31:14 她好像商船从远方运粮来,

31:15 未到黎明她就起来,把食物分给家中的人,将当做的工分派婢女。

31:16 她想得田地就买来,用手所得之利,栽种葡萄园。

31:17 她以能力束腰,使膀臂有力。

31:18 她觉得所经营的有利,她的灯终夜不灭。

31:19 她手拿捻线竿,手把纺线车。

31:20 她张手周济困苦人,伸手帮补穷乏人。

31:21 她不因下雪为家里的人担心,因为全家都穿着朱红衣服。

31:22 她为自己制作绣花毯子,她的衣服是细麻和紫色布做的。

31:23 她丈夫在城门口与本地的长老同坐,为众人所认识。

31:24 她做细麻布衣裳出卖,又将腰带卖与商家。

31:25 能力和威仪是她的衣服。她想到日后的景况就喜笑。

31:26 她开口就发智慧,她舌上有仁慈的法则。

31:27 她观察家务,并不吃闲饭。

31:28 她的儿女起来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

31:29 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31:30 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31:31 愿她享受操作所得的;愿她的工作,在城门口荣耀她。

《旧约》最早的书卷完成于公元前1400年以前,相当于我国的商朝时期;最晚的书卷也完成于公元前400年左右,相当于我国的战国时期。

也就是说,这段文字,远远早于《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

然而,我们却会发现,这段文字里面,隐藏着深刻而丰富的真智慧。

对于贤妻的描述,与中国古代衡量女人的价值观十分相似,但字里行间完全没有中国封建礼教的捆绑与钳制,相反,却洋溢着自由生命的自信、满足、荣耀、喜乐、自豪、甜蜜与憧憬,充满了能力、智慧与威仪。她的世界秩序井然,又充满了勃勃生机;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且伸手帮补困苦穷乏人;她有经营头脑,看准了就行动,决不迟疑;她擅长管理,却也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她自己和家人都穿着精美的衣服,她丈夫在外面有声望有地位;她做得多说得少,但一旦开口,舌上就满了智慧和仁慈。

同样劳碌,刘兰芝心中充满了凄苦和抱怨,她心中却充满了激情与甘甜。

有信仰的社会,与无信仰的社会,是完全不同的空间。

有信仰的人,与无信仰的人,是完全不同的生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2072.html

更多阅读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 孔雀东南飞实词整理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孔雀东南飞》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越剧《孔雀东南飞》全剧剧本南薇 越剧孔雀东南飞吴凤花

《孔雀东南飞》全剧剧本http://www.yizhuge.com/nwjs2.asp?ID=73编剧:南薇第一场雀 喻(人物:姥、媪、焦仲卿、刘兰芝、小厮、小姑。(时间:汉末,建安年。(地点:庐江府。(幕启。小吏焦仲卿受室的前几天,春花如锦,和风入抱。古诗:往昔初阳

孔雀东南飞原文和翻译 孔雀东南飞的译文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领导人诗”,是以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平易近间文学中的辉煌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朝的《木兰花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18个“自”19个“相”5个“见” 孔雀东南飞 相字

《孔雀东南飞》18个“自”19个“相”5个“见”“自”字出现了十八次《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含义和用法较为复杂,浅析如下:一、代词,意为“自己”。(1)(刘氏)自誓不嫁。(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4

声明:《认识一个真实的刘兰芝——《孔雀东南飞》文本解读大结局 麻雀刘兰芝真实身份》为网友国际呆萌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