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简介(-) 解放军第115医院简介

原文地址: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简介(-)作者:聂进良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该纵队是由新四军第2师和第4师的部分部队发展而来。它的前身有一部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25军和红军第26军与刘子丹的部队汇合后组建红15军团。是全三野唯一的红军师,还有拥有两个红军团。

  1938年春,留在皖西北坚持武装斗争的红25军和红26军合编,一路长征到陕北,与刘子丹的部队汇合后组建红15军团,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下辖由鄂豫皖边的红28军鄂豫边游击队编成的第7、第8、第9团、手枪团,共3100余人。3月14日,第4支队由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东进。4月,进至舒城、庐江、无为、桐城地区展开抗日武装斗争。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第4支队归其指挥。6月,第4支队整编,下辖第7、第9、第14团,后开创了以定远东南藕塘为中心的津铺路西抗日根据地。同时,以第4支队第8团为基础在安徽定远组成新四军第5支队。1941年1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改编组成新四军第2师、第4支队改编为第2师第4旅,第5支队改编为第2师第5旅。1945年9月,第4、第5旅北上山东。

  1945年10月,由新四军第2师第4、第5旅和第9旅,在山东组成新四军第2纵队,罗炳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韦国清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副政治委员,詹化雨任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辖第4、第5、第9旅,共2.4万余人。纵队成立后,归津铺前线指挥部领导,开赴津浦前线作战。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6月,纵队第5旅调归淮南军区建制。


  1945年11月,以新四军第4师第11、第12旅为基础,在淮北组成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张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姚运良任参谋长,王学武任政治部主任。辖6个团,共1万余人。纵队成立后,参加津浦路和陇海路东段破击作战,彻底破坏了大许家到白塔埠的铁路,给拒绝投降的日伪军以严重打击,从而使我山东、华中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年7月,在朝阳集战役中,第2纵队主攻,第9纵队阻援,全歼国民党军第92旅。8月,第2、第9纵队参加泗县战役,给国民党军第172师以重创。10月至11月,参加淮阴、涟水保卫战,协同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军第69师。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在苏北方向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第7军及第11、第74、第28师北进的任务。


  1947年2月,第2、第9纵队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任副司令员,康志强任副政治委员,詹化雨任参谋长,邓逸凡任政治部主任。第2纵队第4旅编为第4师,朱绍清任师长,高志荣任政治委员。第9纵队除一部改编为淮北支队外,其余编为第5师,姚运良任师长,秦贤安任政治委员。第2纵队第9旅编为第6师,滕海清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全军共2.9万余人。


  1948年2月,第2纵队奉命南下华中,与第11、第12纵队组成苏北兵团,开辟威胁敌宁沪心脏的苏北战场。3月,攻克益林,全歼国民党军第113旅。还参加了一次在我军战史上很有名的围歼战,那就是宿北战役。这一仗全歼国民党整编第69师3个半旅,按陈世榘的说法歼敌不是2万1千,而是3万3千。这一仗,2纵首先突入69师师部人和圩,师长戴之奇实践了蒋总统“不成功便成仁”的旨意,这对国军将领来说真是奇之又奇。6月,策应豫东战役,解放新安镇、海州、沭阳、灌云等地,对改变苏北战局起了重要作用。2纵又参加了莱芜战役,紧接着又是孟良崮战役,山东战场的我军在歼灭74师中发挥重要作用,11月,参加淮海战役,在围歼黄百韬兵团、固镇阻击战和总攻杜聿明集团的作战中,共歼灭国民党军3.6万余人。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属第3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滕海清任军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吴泳湘任参谋长,邓逸凡任政治部主任。原第4师改称第61师,胡炜任师长,王静敏任政治委员。第5师改称第62师,周纯麟任师长,周世忠任政治委员。第6师改称第63师,吴华夺任师长,谢锡玉任政治委员。全军共3.6万余人。4月,参加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夜发起渡江作战。中突击集 团第一梯队第24、第25、第27、第 21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 民 党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5月,解放杭州,尔后进军温州、宁波、象山等地。8月,赴临海剿匪。其间,第63师奉命入闽作战,9月归建。10月,发起温州湾战役,攻占洞头、大崇山等岛屿。1950年3月至5月,参加舟山战役,尔后负担浙东、浙南和闽北地区的海防任务。


  这支部队的指挥员仍有许多是我军重要的将领。新四军2师首任师长张云逸,是1955年受衔的10员大将之一。继任师长罗炳辉,是彝族人,有部电影叫《从奴隶到将军》,由杨在葆主演,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彭雪枫牺牲后,接任4师师长是张爱萍,张爱萍上将曾当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部长。解放战争时期,2纵首任司令员是韦国清。韦国清也是个少数民族,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张震是原军委副主席。


  1952年3月,第21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金城战役,在战斗中,涌现出王云阁、马天明、曹光景、葛英东等战斗英雄和战斗集体。朝鲜停战后,支援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8年8月最后一批回国。63师部与187团驻地山西榆次,188团先驻平遥后移防太原,189团驻地祁县,炮兵团驻地太谷。1962年9月整编为北方乙种师,1967年2月移防陕西,63师部与188团驻地宝鸡市,187团驻地歧山县蔡家坡,炮兵团驻地宝鸡县,189团驻地天水市。63师2l军63师189团l985年整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师第3团,l992年撤销。1985年,63师整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63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10月1日63师被改编为中国十个武警机动师之一.武警63师8670部队在甘肃省.


  

第21集团军属于兰州军区,军部在陕西宝鸡市,有直升机团,辖有61步兵师(辖第183团),62步兵师,63武警部队机械化师,第12坦克师,第19炮兵旅。陆军之王--21军:号称“陆军之王”;善于游击战,出了不少游击战专家;可攻可阻,攻守两全,尤会打援;名将多,精兵强将。第21军作战历史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属于三野系统的王牌部队。八十年代裁军整编中,第21军被整编为七个甲类集团军之一,担负着艰巨的守备大西北的战备值班任务,不仅要北控胡马,东卫关中,西出中亚,而且可通过青藏、新藏公路南下西藏,实施入藏作战,其担负的西域防务事关整个中国脊背的安全,是镇守西北地区的战略值班部队。

(注:我的父亲聂兴球1947年10月--1959年12月就在21军63师189团2营机炮兵连6连历任战士.排长.副指导员)。

《黄岩县志》记载:1949年6月16日,二十一军侦察营进驻浙江省临海县城关。20日,六十二师师长周纯麟、政委周世忠率师直机关驻临海县城,21军炮团驻东塍。6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临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主任杨心培,副主任邵明。6月,还成立过临海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于得水,副司令员陈慕诚,政委邵明。8月上旬,第 二十一军军部自温州移驻临海。一八四团从前所渡江解放海门,团长是赵侠增、政委是柳夷、副团长是冯福林。1949年10月调宁海准备参加解放舟山战斗,1950年6月,重返海门驻防。同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参加解放宁海后留守宁海,师部设城西。8月离县,留下武装民运工作队,于次年4月离境。1950年6月,二十一军六十三师驻西店,抗美援朝开始该部陆续开赴朝鲜。1949年6月12日,六十二师一八五团和一八六团二营进驻黄岩,师部设城关。次年3月,六十二师调赴解放舟山。11月,六十二师返回,1952年底赴朝参战。1949年9月,六十二师一八五团驻防天台,协助剿匪,1950年3月底奉命开拔。1949年7月,六十二师一八六团进驻温岭县剿匪,至翌年3月撤离。1950年8月,六十一师进驻剿匪,师部率一八三团驻温岭城关,一八一团驻新河,一八二团驻温西。1952年撤离。1952年11月28日,二十一军六十二师一八四团进驻温岭,1954年11月撤离。1950年初,陆军六十二师在海门组建机帆船队。1949年9月,二十一军某部进驻楚门、坎门等沿海要地。

新四军首长在视察第四师第九旅时合影



1941年9月,新四军领导人在淮北泗阳县视察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时与该旅

负责人合影。

左起:第三人

张震球,第四师第九旅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彭雪枫,第四师师长,(1944年9月11月在指挥收复河南夏邑八里庄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张震寰,第四师第九旅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韦国清,第四师第九旅旅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毅,新四军代军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冯定,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校长陈毅);

张云逸,新四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张爱萍,第四师第九旅旅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首任军长滕海清

1909年3月2日,滕海清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所在的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四、第五、第九旅于1946年1月组建成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纵队司令员罗炳辉,副政委赵启民,参谋长詹化雨。滕海清仍任第九旅旅长。山东野战军司令员是陈毅。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正式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由陈毅担任。原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改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所属各旅改称师。第九旅改称第六师。滕海清和康志强分别任六师师长、政委。10月,滕海清调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次年2月,陈毅让滕海清回到老部队,当第二纵队的司令员。此时,滕海清的老搭档康志强,升任二纵政委。1948年9月,淮海战役展开。滕海清和康志强率领二纵,鏖战辗转近1500公里,与敌短兵相搏40多次,歼灭国民党军第一○ 七军军部及所辖的二六 ○师、二六一师;第七十军九十六师、三十二师、一三九师;以及第七十二军、五军、十二军、十六兵团、六兵团各一部,俘国民党军3.65万余人。1949年2月,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任三野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军长、政委分别由滕海清和康志强担任。滕海清成了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首任军长。二十一军隶属三野七兵团建制。此后,滕海清和康志强率领二十一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并千里追击,攻取了杭州城。5月3日,滕海清被任命为二十一军军长兼杭州警备司令。这道命令,意味着二十一军要防务杭州。然而,仅仅3天时间,5月6日,滕海清被免去了杭州警备司令一职,率二十一军进军浙江东部沿海地区剿匪。原来,5月4日,第七兵团政委谭启龙收到第二十三军军长陶勇的一份电报称,二十三军在郎广战斗中伤亡1.3万人。伤亡如此之大,表明该军元气大伤,急需休整,补充兵员。于是,兵团下令调二十三军进杭州,一边休整,一边执行防务。几天后,兵团才知道是译电员笔误,伤亡数字多写了一个“ 0 ”。事实不是1.3万人,而是1300人。译电员的笔误,改变了两个军的部署。滕海清任杭州警备司令的历史也因此只有3个昼夜72个小时。事隔多年后,陈毅还开过一次滕海清的玩笑:“ 你是古今中外任职最短暂的城防官。 ”1950年11月,解放军军事学院开学,二十一军军长滕海清成为军事学院的首批学员。1952年8月,滕海清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高级系一班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54年6月,滕海清任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61年10月,滕海清调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7年5月,内蒙古军区改为省级军区。司令员刘贤权未到职,中央军委派滕海清到内蒙古,兼任内蒙古军区代理司令员。1975年11月,滕海清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3月,滕海清离职休养。1997年10月26日,滕海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1998年4月1日,按滕海清的嘱咐,滕海清的骨灰从北京送往大别山北麓,安葬在安徽省金寨县的红军烈士陵园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21集团军


历任军长


滕海清(1948.02-1952.08)
吴咏湘(1952.07-1956.06)
徐国贤(1956.06-1957.09,代)
谢振华(1957.10-1959.02)
肖应棠(1959.02-1964.05)
胡 炜(1964.05-1971.07)
刘江亭(1971.07-1975.07)
孙玉水(1975.07-1978.04)
刘 凌(1978.07-1980.12)
钱锡候(1975.07-1978.04)
徐治中(1983.01-1983.05,代)
王 克(1983.05-1986.05)
裴怀亮(1986.12-1990.06)
钱树根(1990.06-1992.10)
郑守增(1993.02-1999.09)
房峰辉(1999.09-2003.12)
徐粉林(2004.07-)


历任政治委员


康志强(1948.02-1949.05)
汤光恢(1949.08-1950.11)
滕海清(1950.11-1952.08)
谢福林(1952.08-1953.03,代;1953.03-1953.10)
吴融峰(1955.07-1961.08)
杨银声(1961.10-1963.03)
胡 炜(1963.03-1964.05)
姜林东(1964.05-1965.06)
施义之(1965.05-1967.06)
刘建功(1967.07-1969.10)
梁济民(1969.10-1972.05)
徐春阳(1975.07-1978.04)
费龙山(1978.04-1985.08)
李宝祥(1985.08-1992.03)
种发有(1992.08-1995.02)
刘冬冬(1995.02-1998.08)
孔 瑛(1998.08-2002.06)
田修思(2002.06-2004.12)
[转载]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简介(-) 解放军第115医院简介
杜金才(2005.07-)

副军长

高志荣(1949.08—1949.09)
吴咏湘(1950.12—1952.07)
周长胜(1953.03—1954.10)
符先辉(1954.12—1960.08)
胡 炜(第—副军长,1957.07—1959.05;1959.05—1963.03)
杨振声(1960.08—1961.10)
彭思忠(1961.09—1969.08)
苏锦章(1963.07—1967.07)
刘江亭(1965.05—1971.07)
马友里(1969.04—1969.10)
孙玉水(1969.10—1975.07)
刘正昌(1971.02—1976.04)
徐洪学(1971.02—1978.02)
杨益三(1978.06—1981.06)
施夫俊(1978.06—1981.06)
钟岐山(1978.06—1981.08)
冀廷璧(1979.08—1983.05)
张信元(1979.08—1981.02)
徐治中(1981.01—1983.05)
沈宝兴(1983.05—1985.08)
胡世浩(1983.05—1983.10)
刘江亭(1965.05—1971.07)
马友里(1969.04—1969.10)
孙玉水(1969.10—1975.07)
刘正昌(1971.02—1976.04)
徐洪学(1971.02—1978.02)
杨益三(1978.06—1981.06)
施夫俊(1978.06—1981.06)
钟岐山(1978.06—1981.08)
冀廷璧(1979.08—1983.05)
张信元(1979.08—1981.02)
徐治中(1981.01—1983.05)
沈宝兴(1983.05—1985.08)
胡世浩(1983.05—1983.10)
胡远春(1983.09—1985.08)
沈宝兴(1985.08—1987.09)
裴怀亮(1985.08—1986.12)
方登华(1986.11—1988.07)
郑守增(1988.07—1993.02)
樊剑英(1993.02—1996.05)
赵守华(1993.02—)
赵拴龙(1996.05—1997.12)
房峰辉(1997.12—1999.07)
朱锦林(1999.07—)

副政治委员
仲曦东(1949.02,未到职)
王静敏(1950.12—1952.08)
谢福林(1952.08—1953.03)
严 政(1953.10—1954.12)
姜林东(1960.07—1964.05)
施义之(1964.04—1965.05)
刘建功(1965.09—1967.07)
梁济民(1968.05—1969.10)
孙长兴(1969.10—1979.01)
周茂芹(1969.10—1978.06)
刘建德(1971.02—1981.01)
赵 敏(1978.06—1983.05)
朱恭文(1980.03—1981.06)
苏宜锦(1981.01—1984.07)
孔昭文(1983.05—1985.08)
李启录(1985.08—1992.10)
王玮珍(1992.09—1996.05)
杨金岭(1996.05—1998.12)
李登武(1998.12—)

参谋长
詹化雨(1946.01—1948.02)
朱绍清(兼,1948.02—1949.01)
吴永湘(1949.02—1950.02)
周世忠(1950.03—1952.08)
胡 炜(1952.08—1963.03)
刘江亭(1963.07—1965.05)
马友里(1966.03—1969.04)
孙玉水(1969.03—1969.10)
徐洪学(1969.10—1971.02)
杨益三(1971.02—1978.06)
张信元(1978.07—1979.08)
徐治中(1979.08—1981.01)
朱鹏祥(1981.01—1983.05)
裴怀亮(1983.05—1985.08)
方登华(1985.08—1986.11)
郑守增(1986.11—1988.07)
刘登云(1988.07—1993.02)
赵拴龙(1993.02—1996.05)
房峰辉(1996.05—1997.12)
朱锦林(1997.12—1999.07)
彭 勇(1999.07—)

政治部主任
邓逸凡(1946.01—1949.09)
王静敏(1949.09—1951.10)
严 政(1951.10—1954.06)
姜林东(1954.06—1960.07)
施义之(1960.07—1964.04)
刘建功(1964.04—1966.05)
梁济民(1966.05—1968.05)
孙长兴(1968.05—1969.10)
费龙山(1969.10—1978.04)
朱恭文(1978.06—1980.03)
苏宜锦(1980.03—1981.01)
许昌其(1981.01—1983.05)
李启录(1983.05—1985.08)
王振西(1985.08—1993.02)
孔 瑛(1993.02—1995.07)
王焕新(1995.07—)
滕海清(1909—1997)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游击队。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班长,第三十二团副连长、连长,四川巴中游击队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支队第二团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九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1948.02-1952.08)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学院高级系副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吴詠湘(1914-1970),湖南省湘阴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6军军部谍报员,湘鄂赣军区独立营连长z,第47团参谋长,独立营营长,东北分区参谋长。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队1团营长,1团参谋长,第1支队司令部作战参谋,新四军第6师18旅54团兼政治委员,第1师16旅46团团长、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雪枫大学教育长,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2旅副旅长、旅长,第三野战军21军参谋长。
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副军长、军长。(1952.07-1956.06)21军军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军长,1956年患鼻癌回国治疗,继续担任21军军长。1957年偕夫人朱虹携全家迁居杭州。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0年3月16日因鼻癌在上海逝世,终年56岁。著有《湘鄂赣人》、《战斗在鄂赣的红16军》等。

徐国贤(1916-2000),江西省莲花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22师师部通信班班长,红6军团第17师49团通信排代理排长、连指导员兼连长、营长,模范师营政治教导员等职。参加了湘赣时期的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营长、副团长,雁北支队支队长,特务团团长,南下支队第4大队大队长,湖南抗日救国军第4支队支队长等职。率部参加晋西北反击日寇扫荡战役,坚持雁北敌后游击战,参加了中原突围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359旅719团团长、副旅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359旅旅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5师师长兼新疆阿克苏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和进军新疆、解放南疆等战役战斗,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师长兼政治委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副军长、代军长。(1956.06-1957.09,代)21军代军长,回国后,任新疆阿克苏地委书记、阿克苏军分区司令员、第1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代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为巩固我国西北边陲,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新疆地区的安定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调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后,为部队的全面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心血。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徐国贤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7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谢振华(1916-——),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甲子村人。1929年参加当地农民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3军团指导员、营政治委员、第5师14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二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委员,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0年任新四军三师组织部长兼敌工部长。1941年任团长兼政治委员。1945年任苏北淮海军分区政委兼华中军区新10旅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12纵队副政治委员兼35旅政治委员,找第12纵队司令员,第30军军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第一、二总队政治委员,军事学院基本系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1957.10-1959.02)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山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兼军区党委书记。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10月39岁时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萧应棠(1914-1980),陕西省长安县人。1929年参加大冶兵暴,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3师7团排长,瑞金红军学校连长,红军干部团连长,红军大学步兵三科营长,红1军团第1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涞源支队支队长,第3团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第1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4旅旅长,第8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19兵团65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9兵团军长,宁夏军区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军长,志愿军副参谋长,回国后,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军长,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1959.02-1964.05)任21军军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80年8月8日逝世,终年66岁。



2008-04-1108:57
胡炜(1920-——),原名胡守德,河南省新蔡县人。在开封上中学时,参加声援“一二·九”运动游行与卧轨情愿活动。1937年参加豫南桐柏山区抗日游击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参加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政治处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第5支队8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政治教导员,中共甘泉县委书记兼县支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县支队发展到1500余人,建立了40多个乡的抗日民主政权。后任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21军61师师长。参加了朝阳集、泗县、两淮、宿北、孟良崮、南麻、临朐、胶河、苏北盖林及淮海战役,解放杭州、宁象战役,解放舟山群岛六横、佛渡、虾峙一线岛屿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参谋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参谋长,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1959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政治委员、军长,(1964.05-1971.07)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1军军长,陕西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1974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4年按正兵团职待遇离休。

2008-04-1109:08
刘江亭1921生,河北蠡县人。1937年10月参军,1938年1月入党。历任河北高阳县自卫军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冀中军区饶献地区队长、参谋,第31团团长,辽西支队副司令员。热东分区第2团政委、团长,第四野战军24师参谋长、第135师副师长。军事学院高级系学员、教员、副主任,军事学院高级兵团教授会主任,解放军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1971.07-1975.07)21军军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87年离职休养。

2008-04-1219:03
孙玉水(1922--1997)1922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章丘县。1939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指导员、干事、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1975.07-1978.04)陆军21军军长,济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因病于1997年2月4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5岁。

2008-04-1219:05

刘凌(1922--1998)山东蓬莱人。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政治处书记,八路军排政指,团政治处干事,旅政治部股长,军分区政治部股长,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参加了大青杨战斗和大泽山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反蚕食斗争,带领部队三进崂山开辟崂山游击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参加了三保本溪、四保临江、攻打鞍山、新开岭战役、塔山阻击战、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南宁会战和解放南澳岛战斗,曾三次负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委,副军长兼参谋长,要塞区司令员,陆军第21军军政委,陆军第47军政委,兰州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委,军长,兰州军区副政委,乌鲁木齐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75.07-978.04)21军军长。长期担任西北地区驻军领导工作,为保卫边疆、巩固国防作出了贡献。在“文革”中他尽管受到诬陷、迫害,但他对党忠诚,坚持真理。他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病于1998年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2008-04-1219:07
钱锡侯(1923~1991)河北省沧县人,1938年参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指导员、干事、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副军长、(1975.07-1978.04)陆军第21军军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等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敌后抗日游击战、讨伐石友三战役、百团大战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四平保卫战、东北1947年冬季攻势和辽沈、宜沙等战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功劳。建国初期,参加解放大西南、湘西剿匪的抗美援朝战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致力于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巩固国防、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积极贡献。因病于1991年11月20日在西安逝世,终年68岁。钱锡侯同志的遗体已于11月26日在西安火化。

2008-04-1219:10

王 克上将(1931.08-)原名王茂倩、茂法。安徽(原江苏)萧县人。1944年8月参加新四军,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1944-1946年任新四军萧县武装工作队队员,1946-1949年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15团连队文化助理员、排长。1949-1950年第3野战军第21军62师186团教导队副指导员,1950-1953年团参谋处参谋,师司令部参谋,营参谋长。1953-1957年任志愿军第21军炮兵团营长、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1957年回国后入沈阳高级炮兵学校学习。1958-1961年任北京炮兵学校训练部副科长,1961-1962年任训练部教务科科长。1962-1964年任武威炮兵学校训练部科长。1964-1969年任训练部副部长。1969-1972年任陆军第19军炮兵处处长。1972-1977年任兰州军区守备第57师副师长。1977-1979年任守备第57师政治委员。1979-981年在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81-1983年任兰州军区守备第57师师长。1983年5月1986年8月任陆军第21军军长、第21集团军军长。1986年8月-1990年4月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1990年4月-1992年11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1992年11月-1995年9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95年9月-2002年11月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2002年11月退役。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1955年荣获三级解放*。是中共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283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敬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刘季幸院长

原文地址:敬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刘季幸院长作者:老白干刑事申诉书申诉人:张文胜(以下称我),男,64岁,汉族,河北省景县人,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干部。联系方式: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洪庆二炮大学社区18-1-2号,邮编:710025;E-mall:baowang_88@yeah.

转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署 中国人民解放军

原文地址: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署作者:态度决定一切1985年7月31日,中央军委[1985]军字第21号命令,颁发《总后勤部机关编制表》,“增设军委审计局,编制干部29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下设办公室、装备财务审计处、工薪事业审计处、工程企业

声明:《转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简介(-) 解放军第115医院简介》为网友中考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