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

读书札记:

飞动而悲悯的情怀

——读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

风中耳火

最近我偶尔在网上看到了一则陕西作家高建群的视频,大约是在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记者对他的一次采访。他在对莫言作品的称道之余,还提到一位外国作家在谈到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其实还有三位还可以获此奖,其中点到了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以及天津一位作家的名字,后者我现在记不清楚了。

最想说说的是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1990年夏天,我去往西北青海,途径西安,在一家旧书店看到了一本过期杂志《文学四季》,是作家出版社的从维熙主编,已出到总第四期,这一本是1989年第二期,原定价是四元。我看到这本杂志上面,除了有张贤亮的长 篇小说《习惯死亡》外,还有贵州作家李宽定的长篇小说《浪漫女神》。有趣的是在中国的作家中,张贤亮和李宽定都是最早兼具经商的人。张贤亮在宁夏建起了一个很有名气的镇北堡影视城,而李宽定也是早年跨行创建贵阳海天园,二人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当时我掏二元钱买下了这本杂志。归家后我阅读了李宽定的《浪漫女神》感觉不错,可是在看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时,觉得很不错,后来我几次把此书作为待读书籍放在了自己的床头。是不是好的书不急于过早的读完?再后因种种原因一推再推始终没有读完。近日看到高建群先生在访谈中称赞有加,我再次从书柜中找出这本书,利用了两个下午和晚上读完了这部长篇小说。

读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

首先,《习惯死亡》的写法比较新颖,创新意识较强,文中更多的是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展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微妙思想,全篇以灵动的笔法、诗意的描摹方式再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心理忧伤,作者以全新的艺术视觉走进读者的灵魂深处,甚至用调侃的语句、讽喻的叙写,让读者体悟出一种刺穿人心的道德力量。看完之后有震撼人的艺术魅力,随着作者回忆的脚步,走入那个使人无法言喻痛彻骨髓的岁月。

《习惯死亡》应该是一部小众的伟大作品;《习惯死亡》在若干年代后,会引起人们特别是那些评论家们的重视。这部小说是作者继《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续篇,“我”,即章永璘,在去往国外之时,因为受到过去那种非人道的遭际,就放浪形骸,走进情色,可惜这一切都很难弥合其灵魂的碎片。在一番顿悟之后,抚今追昔怀想未来,终使他走出那种人生的宿命。小说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通过主人公“我”——章永璘与几位女性之间的纠葛,演绎出了一场旷世的恩爱情仇。同时,也让我深深懂得,好的小说不是一般的定语可以概括的,它深层的思想一直埋伏在悲悯的灵魂深处,给人以欲哭无泪的悲怆和思绪,由此可以说,张贤亮的《习惯死亡》是一部能让人去多读几遍的作品,无论十年二十年丝毫不会过时的小说,她那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会逼视我们默默深思和坚强面对未来的日子。

2013年元月4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2948.html

更多阅读

78岁作家张贤亮去世:时代的拓荒者和弄潮儿

2014年09月29日 08:45:18来源: 人民日报2005年6月8日,张贤亮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张贤亮作品《灵与肉》改编成的电影《牧马人》。此外,张贤亮还有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张贤亮创办的镇北堡影视城,曾是

王子群和他的长篇小说《临时夫妻》 临时夫妻的小说赖货

王子群和他的长篇小说《临时夫妻》郝庆军本周一上班路上,打开车里收音机听“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节目,有一条新闻吸引了我。新闻里报道了一个农民工写了一部叫《临时夫妻》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两对外出打工的夫妻,在高房租、高

雷晓宇 张贤亮:男人七十

采访/撰文:雷晓宇原题《张贤亮:男人七十》摘自GQ  张贤亮今年77岁。他可能是中国作家里最会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中国商人里最会写小说的人。早在很多年前,他已经名利双收。但是,很少有功成名就的人选择像他这样度过自己的晚年。他离乡背

读张养浩的《为政忠告》 张养浩传阅读答案

吉怀高速公路廉政文化建设“五个一”主题活动要求地方指挥部参加征文活动,我用读书笔记应对,算个好办法。又是征文,任务完成读书笔记一则读张养浩的《为政忠告》一直以来,我所知的张养浩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学家,尤长于散曲,是著名的

声明:《读张贤亮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为网友淡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