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 红颜往事 惨死于棍棒之下的国母——唐高宗李治皇后王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惨死于棍棒之下的国母——唐高宗李治皇后王氏

叶子

在中国历代皇后中,唐高宗李治皇后王氏应该算是平庸的、名不见经传的。她既不如她的贤明豁达、辅佐太宗成一代帝业的婆婆长孙氏,更比不上她的改写了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情敌兼仇人武则天。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谈到她,主要因为她是唐朝甚至是中国历朝结局最为悲惨的皇后之一,而她的凄惨的经历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无数宫廷女性的命运的真实写照。

王氏的父亲王仁佑虽然是个不起眼的罗山令,但其曾祖父却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大将、其曾祖母则是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长公主,其母柳氏的娘家也是关中一代的名门望族。在注重门第和家庭出身的唐朝,王氏也算得上是名门之后了。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出身名门的王氏是不愁找不着婆家的。当时的一国之君唐太宗对天生丽质的王氏极为赏识,下诏册封其为自己的第九子晋王李治的王妃。

对于这门亲事,王氏还是满心欢喜的。成为“天下第一家”的家庭成员对她而言是三生有幸,更为重要的是她听说晋王李治性情随和、柔弱,跟着这样的人过日子是绝对不会受委屈的。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的王氏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一生的悲剧由此而拉开了序幕。

经过了一番较为隆重的仪式之后,王氏正式成为了晋王妃。新婚之时原本是人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刻之一,可王氏品尝到的却是无以言表的辛酸。不知道是深受儒家礼教熏陶的王氏过于端庄、严肃而使李治敬而远之,还是年轻貌美的王氏在李治眼中仍然不够漂亮,总之李治在王氏的房中只过了一夜,就不再与之同床共枕了。新婚燕尔本应如胶似漆,可自己得到的却是丈夫无情的冷落,难道这也是帝王之家正妻所特有的待遇?对于这一切,除了默默忍受之外,王氏还能怎么样呢。

公元643年,在自己的内兄、也就是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与楮遂良等一班老臣的极力推荐下,被长子李承乾和四子李泰的储位争夺战闹得心力交瘁的唐太宗下诏册立自己的第九子、也就是长孙皇后的幼子李治为太子。王氏也随之成为了太子妃。

“太子妃”这个名位并不能够给王氏带来多大的欢喜。她每日依然不得不面对丈夫的冷落与漠视,不得不承受独守空房的孤独与痛苦。更令她尴尬的是,丈夫虽然对她“相敬如冰”,可太子宫中却是美女如云,而良娣箫氏更是李治心坎儿上的人。她不明白自己究竟哪一点比不上其他女人,为什么使出浑身解数却依然得不到丈夫的一点儿爱怜。

公元649年,在将太子李治与太子妃王氏这对自己亲手选定的“佳儿佳妇”托付给长孙无忌与楮遂良等老臣之后,缔造了“贞观盛世”的一代名主唐太宗与世长辞。

伴随着“隆隆”的登基大典的鼓声的响起,唐太宗悄然远去,中国历史进入了唐高宗时代。作为李治正妻的王氏也随之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对于王皇后来说,生活并没有因为身份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她更难见到已经成为皇帝了的丈夫了。就在王氏“正位中宫”不久之后,良娣箫氏也被李治册封为淑妃,其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王氏。如果说对于这一点王氏感到的还仅仅是嫉妒的话,那么另外的一个事实让王氏感到的就应该是不安和惶恐了:箫氏已经生有一子二女,而王氏却依旧是膝下空空。在那个“母以子贵”的时代,儿子是女人的根基,没有儿子的女人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王氏不敢想像。可丈夫从来不在自己的房中过夜,王氏又怎么可能有儿子呢。

正在王氏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到了她的耳里:李治最近频频出宫,偷偷地去感业寺看望已为尼姑的先皇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武氏。先帝尸骨未寒,身为人子的李治就做出了这等有悖于人伦的丑事,作为“六宫之主”的皇后本应联合大臣们严词斥之、将此事扼杀于摇篮之中,可王氏却眼睛一亮、计上心来:如果能将这个武才人召入宫中服侍自己,那么丈夫自然就会常常到自己的住所来了。长此以往,还愁皇帝不会疏远和冷落箫妃吗。于是,没有多少智谋的王氏做出了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也正是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她最终的结局:召武氏入宫、为自己的贴身侍女。

自己毕竟是因为王氏才得以重回皇宫的,而且现在还在王氏的手底下当差,所以在最初的时日里,武氏对王氏还是相当恭敬的,而平日难得一见的李治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了皇后宫中。一切都按照王氏的预料顺利地发展着。但令王氏始料未及的是,仅仅过了半个月,武氏便接到了皇帝册封其为昭仪的诏书,从此脱离了王氏,搬到了和其级别相衬的昭仪宫,正式成为了皇帝的妃嫔。而皇后宫也不再是李治常来常往的地方了。

对于这一切,王氏在感到痛苦之余,还感到了些许的欣慰:淑妃箫氏终于不再是丈夫心中的第一了,这个自己多年的情敌终于和自己一样品尝到了失宠的滋味了。但接下来出现的却是王氏和箫氏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李治不再光顾皇后王氏的居所、也不再和淑妃箫氏谈情说爱,武昭仪占据了皇帝的全部身心,六宫粉黛从此再无颜色。

王氏慌了。她这才发现自己和何进犯了同样的错误:引狼入室,这才想起了那句可怕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年之后,被王氏从尼姑庵中救出来的昭仪武氏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唐高宗的第五子李弘。王氏更加慌张了。她知道,身为皇帝的妻子,每个女人都希望皇帝册立自己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因为只有儿子成为太子,自己才有可能成为天下第一贵妇人——皇太后。而其余的妃嫔在皇帝丈夫去世之后的生活只能用“悲惨”这个词语来形容。如今武昭仪已经有了儿子,她不会不打太子位的主意。而据可靠消息,箫淑妃已经在千方百计地试图使李治立自己的儿子李素节为太子了。太子之位如果一旦让她们的儿子捷足先登,那自己的未来岂不是一片黑暗。

可现在应该怎样办呢,自己生不出儿子,皇帝又不可能不立太子。万般焦急的王氏在舅舅中书令柳爽的提醒下想起了一个人:陈王李忠。

身为李治长子的李忠虽然符合封建王朝选择储君的“无嫡立长”的条件,但因其母刘氏出身卑贱而与太子位失之交臂。如果自己收其为养子,以其“嫡长子”的身份,太子之位必然唾手可得。而对于协助其登上太子位的自己,李忠肯定感恩戴德,这样自己一生的荣华富贵岂不就可以保全了吗。王氏此次终于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收李治长子李忠为养子。

只要能攀上皇后的高枝,就有可能登上梦寐以求的太子之位,而只有儿子成为了太子,自己母子二人才有可能飞黄腾达,出身卑微但却并不愚蠢的李忠之母刘氏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王氏提出收李忠为养子时,刘氏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久之后,高宗李治的长子陈王李忠正式成为了皇后王氏的养子。

现在王氏所要做的就是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使自己的这个刚刚收养的儿子成为太子了。

皇后的意愿与长孙无忌、楮遂良等顾命大臣们的想法一拍即合。在这些老臣们的传统的观念里,册立拥有着“嫡子”兼“长子”的双重身份的李忠为太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皇后王氏与长孙无忌、楮遂良等大臣们的共同努力下,唐高宗下诏册立李忠为太子。

对自己孝顺有加的养子成为了太子,自己的地位和富贵可保无虞,如今的王氏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正当王氏心满意足之时,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给了王氏致命的一击:

在李弘出生后的第二年,昭仪武氏再次分娩,生下了一位公主。在“爱屋及乌”的心理的驱使下,李治对这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女儿百般宠爱。王氏虽然多年不曾生育,但作为一个女人所特有的母性使她很想看看这个刚刚出生的据说十分招人喜欢的小公主。

这当然是可以的。对于武昭仪而言,身为“国母”的皇后来探视她所生的女儿是她的荣幸。而李治知道后更应该为后妃之间的和睦相处感到高兴和欣慰。

王皇后来到武昭仪的住所时,武氏并不在宫中,王氏对此并不在意,便径直奔向了小公主的房间。小公主正香甜地熟睡着。这果然是个玉雪可爱的婴孩,白皙的皮肤、细长的睫毛、睡梦中流露出来的笑容使美丽的脸蛋儿上现出了两个漂亮的小酒窝。这惹人喜爱的婴儿温暖了王氏的孤寂的心灵,她多想永远守着她啊。可害怕惊扰了孩子的美梦的王氏不敢久留,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满脑子都是小公主的王氏没有想到,自己回宫不久,多时不见的李治便出现在了她的面前,他怒气冲冲地质问她为什么要杀害他的女儿。丈夫在说什么啊?过了好长时间,王氏才从勃然大怒的李治的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弄清楚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王氏离开后不久,武昭仪便陪着恨不得立即见到女儿的李治回来了。在小公主的房间里,李治却看到了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一幕:小公主已经夭折了。在询问了宫女、得知王氏曾经单独在这个房间停留过之后,已经被爱女之死和武氏的悲哀的哭泣冲昏了头脑的李治口口声声地喊着“后杀吾女”,立即赶到皇后宫向王氏兴师问罪。

小公主就这样夭折了,如同一朵还未来得及绽放就匆匆凋谢了的鲜花。对此王氏感到的同样也是悲痛和惋惜,她是真心喜爱这个孩子的啊。可当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丈夫已经认定了她是杀害他的女儿的凶手的时候,她愤怒了,她理直气壮地反驳“我没有杀害小公主”。但王氏的解释和辩驳对于已经心痛得丧失了理智的高宗都不管用了。两人大吵了一架后,李治气冲冲地离开了皇后宫,一径赶到了前廷。他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废后事宜,他要为女儿报仇。

小公主方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死了呢,王氏百思不得其解。但让她感到十分委屈的是,丈夫怎么就会认准了她是凶手呢。自己就是再恨武昭仪,也不至于报复一个无辜的小生命啊。丈夫虽然不喜欢自己,但也应该对自己的人品有最起码的了解啊。

(旧作)【红颜往事】惨死于棍棒之下的国母——唐高宗李治皇后王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其实李治的逻辑也是有道理的:小公主死亡之前只有王氏一个人到过她的房间。作为失宠的皇后嫉妒自己现在的心上人无可厚非,而由妒生恨继而对情敌所生的女儿下毒手也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情。

愤怒的李治和满腹委屈的王氏都没有想到:杀死小公主的不是别人、正是公主的生身之母武昭仪。原来早有人将王氏去探视小公主的消息向武氏做了报告。如果此时小公主突然死亡,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认定王氏是罪魁祸首,一个杀死皇帝的女儿的人还配拥有皇后的位置吗。武昭仪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但以女儿的幼小的生命来换取皇后的凤冠还是值得的。王氏离开后,武氏一个人偷偷地来到了小公主的房间,狠了狠心,将自己的白皙的双手伸向了女儿的颈项。于是一个刚刚来到人世的小生命就这样离去了,而她离去的原因仅仅是为了满足母亲的贪婪的欲望。她的嫡母王氏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唯一的凶手,因为人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想到在这个“虎毒不食子”的世界上还有能够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的母亲。

长孙无忌等大臣们齐集大殿之后,李治条理清晰地叙述了后宫刚刚发生的事情,并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废除王氏的皇后名号的想法。对于小公主的死,大臣们也无不感到惊异和惋惜。但当弄清楚了皇帝召集大臣们是为了废后一事的时候,大殿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强烈的反对声,而国舅长孙无忌和楮遂良等太宗时期的旧臣们更是旗帜鲜明地表示了不同意。皇后是“一国之母”,而且现今皇后乃是太宗李世民亲自为李治选择的妃子,岂可说废就废。虽然他们不知道小公主究竟为谁人所害,但他们相信贵族出身的王氏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等卑鄙的事情来的。退一万步说,他们即使不相信王氏的品行,难道还不相信素有“知人之明”的李世民的眼光吗。的确,现在没有人能够证明王氏不是凶手,可又有谁能够证明小公主确实是死于王氏手中呢。

在长孙无忌等老臣们的强烈的反对下,无奈的李治最终放弃了废后的想法,因为他清楚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和这些在朝廷中有一定的根基的老臣们翻脸。

皇后的凤冠虽说保住了,可王氏的心却冷了半截:虽然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自己是杀害小公主凶手,但皇帝还是坚持要废除自己,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可丈夫对自己为什么始终是冷酷和漠视呢。

时间走到了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这一天,武昭仪突然哭哭啼啼地向高宗汇报说,皇后在宫中施行巫蛊(古时迷信的一种咒人之法,据说将某人的名字刻在木偶之上,埋在某一方向,再施以法术,就可以使此人迅速死亡)之术,诅咒身为其情敌的自己。

高宗被这个消息震惊了:巫蛊是历朝历代宫廷之中最大的禁忌,身为“国母”的皇后不会不清楚这一点。王氏虽然对武氏恨之入骨,可也不至于愚蠢到无视国家法度的地步吧。这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武氏为争风吃醋而无中生有?最初的惊慌消散之后,高宗决定搜查皇后宫,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

看着一个个刚刚从土里挖掘出来的刻有武昭仪的名字的木偶,李治得到了一个他不愿意得到的结果:王氏确实在施行巫蛊之术。

望着震怒的丈夫,王氏悔不当初。原来小公主事件之后,王氏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恐惧与慌乱之中。当侍女长寿向她献巫蛊之策时,她也吓了一大跳:巫蛊是历代宫廷中的大忌,我朝开国以来明令不准搞巫蛊之事,这能行吗。但在婢女长寿与觉得此事可行的母亲柳氏的反复劝说下,一心想除掉武昭仪的王氏终于决定铤而走险。常言“害人害己”,利令智昏的王氏并不知道自己又中了武氏的圈套。

自己牺牲了女儿的性命,却没能扳倒王皇后,对于武氏而言,这哑巴亏吃得大了。她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刺激着她,使她昼夜都在思索如何才能使王氏失去皇后的位置。终于,她想出了一个十分歹毒的计策:巫蛊。巫蛊是宫中大忌,这一点在她还是太宗的才人的时候就已经心知肚明。如果能够让王氏和巫蛊联系在一起,那么一个违反了宫廷禁忌的女人还配拥有“国母”的称号吗。可怎么才能够上王氏沾上巫蛊呢,武氏想到了她收买已久的皇后宫中的女仆长寿。她授意长寿如此如此,长寿如法炮制,果然奏效,于是就有了李治所看到的那一幕。

高宗又在与文武大臣们商议废后事宜了。这一次结果如何呢,自己头上的凤冠还能保住吗,王氏不敢想像。其实王氏的皇后的位置早就摇摇欲坠了,只不过仰仗长孙无忌等老臣们的丈义直言才得以持续至今。可这一次不同了,自己触犯的是国家大忌,又有谁敢帮忙说话呢,即使说了,盛怒之下的李治又岂会听呢。

果然,没有人敢替触犯了国家法度的王氏说话了。这一次高宗终于顺利地废除了王氏的皇后的名号,将其贬为庶人、迁居别院了。

王氏并不孤单,因为与她一同被囚禁在这间屋子里的还有淑妃箫氏。

原来王氏被废之后,武氏即向李治报告:箫氏乃是王氏施巫蛊之术的幕后主使。如果说武氏揭发王氏巫蛊案还算是查有实据的话,那么她检举箫氏乃幕后主谋则纯属凭空捏造。可已经被武昭仪迷得昏了头的李治却并不问清楚事实真相、只凭武氏的一面之词就将曾经与他山盟海誓的箫氏贬为了庶人。

王氏和箫氏这两个昔日的情敌做梦也不会想到会在这种地方以这种方式见面,此时她们所表现出来的究竟是互相指责还是互相怜惜呢。如果不是王氏将武氏引入宫中,二人何得如此下场。但若非箫氏过于专宠,王氏又怎么可能出此下策呢。不管怎么说,武氏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场后妃之争的最大的赢家。

接下来出现的又是一个二人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虽然长孙无忌等重臣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但李治还是一意孤行地将他的心上人昭仪武氏册为了皇后。在一场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的册后典礼结束后,武氏——这个太宗李世民宫中的卑微的才人、这个感业寺里的寂寞的尼姑成为了高宗李治的第二任皇后,谱写了一个常人根本不敢想像的神话。更加令人想像不到的是,35年后,这个侍奉了父子两代皇帝的女人创造了一个更大的神话。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氏正式登基称帝,成为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画卷增添了绚丽的风采。

王氏、箫氏沦为了阶下囚,而武氏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皇后,这场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后妃之争似乎已经落下了帷幕,而日子似乎也总算平静了下来。

可多情的李治却偏偏又一次想起了王氏和箫氏。箫氏毕竟是自己曾经爱恋过的女人,而对于王氏,虽然自己并不喜欢,但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又怎么会没有一点儿感情呢。这一天,李治终于按捺不住强烈的思念之情,独自一人来到了王、箫二人的拘禁之所。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于李治这样一个性情柔弱的人而言,得到一些东西很容易,但舍弃一些东西却很难。

君臣、夫妻三人相见的情景可想而知:王氏、箫氏二人拽着李治的衣袖哭哭啼啼地诉说着对其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而眼前的一切也触动了李治心中的最柔软的地方,他与她们说了一些重温旧情的话,临走时还做出了改善二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条件的承诺。而二人则可怜巴巴地表示:如果能够重见天日,情愿粗茶淡饭了此一生,再也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了。

李治走了,留下王、箫二人望眼欲穿地等待着。然而她们等来的不是皇帝的敕旨,而是死神的降临。

原来武氏早已收到了其心腹之人关于皇帝去看望王皇后和箫淑妃的报告。这个消息令她如坐针毡。她太了解丈夫的性格了,如果王、箫二人能够得见天日,则完全可能与李治重修旧好,下一步则很可能重新位列嫔妃,那么以后呢。不,绝对不能让王、箫二人死灰复燃,更不能让她们东山再起。左思右想,武皇后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于是她带着自己的一些心腹太监来到了关押王、箫二人的小院。

接下来,在武氏的“乱棒打死”的命令下,王氏和箫氏双双惨死于太监们手中的竹板之下。

而早已将自己对王、箫二人所做的承诺忘到了九霄云外的李治在得知二人的死讯后,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死就死了吧”。

从一个富贵人家的官宦小姐,到晋王妃、太子妃,再到“母仪天下”的皇后,王氏的一生是天下所有的女人都艳羡不已、赞叹不已的。可又有谁能够想到,身为“国母”皇后竟然会惨死于棍棒之下呢。其实说到底,王氏也不过是充当了武则天的女皇之路上的一块儿垫脚石而已。

此文完成于2008年3月末,2008年10月6日发于博客“一叶孤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3320.html

更多阅读

悲情荷兰 你会更感动于罗本的爱情 韩国悲情爱情电影

【悲情荷兰】你会更感动于罗本的爱情北京时间 7月10日凌晨,巴西世界杯迎来了半决赛第二场荷兰与阿根廷的比赛,最终无冕之王荷兰点球大战2:4不敌阿根廷,悲痛出局,再一次接近世界杯冠军,也再一次失去世界杯冠军的争夺权。这种悲伤的氛围还感

于漪老师——《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往事依依 于漪

(教者语:2003军9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在连云港市举行,大会邀请的专家中有我一直崇拜的于漪老师。作为主办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我立刻想到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让于老师参与我们的“教研活动”。“作报告”显得重复,

惨死于熊掌下的野外摄影师——星野道夫 星野道夫 mod

星野道夫并不熟悉,有一位朋友愿意专门花钱去买他的随笔书籍,才开始关注这位仁兄,并开始大量的收集关于他的一些资料,当我看到他最后的作品时,真的让我震憾了。 野外摄影师星野道夫死前的最后一张作品,就是这头棕熊令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于伟仕的财富之路 通往财富的自由之路

核心提示:于伟仕相信诚信是成功的根本。他出身贫寒,从诚信起步,在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恪守此道。接受记者采访时,于伟仕表示,只要诚实做事,哪怕是再普通的生意,只要价格合理,保证质量,都能做大。对一个普通的创业者来说,于伟仕的成功经验有很高

声明:《旧作 红颜往事 惨死于棍棒之下的国母——唐高宗李治皇后王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为网友未央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