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国民党军的派系、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 五虎上将的武器

原文地址:国民党军的派系、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作者:磐石

国民党怎么开党代会?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gmddh/

安事变后全国各地群众自发游行支持蒋介石声讨张学良

http://news.ifeng.com/history/gaoqing/detail_2012_05/07/14362906_4.shtml

民国时刘文典敢顶撞蒋介石 建国后反右被迫害致死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8/13/16761056_0.shtml?_from_ralated

蒋介石保护了中国的古老文明,为中国未来的快速现代化和在世界事务终恢复威信开拓了道路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taohan/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大德必得其寿”,国民党担任过政府院长以上或是国民党部长以上的文官和授予上将军衔的武将活到80岁以上的比比皆是。

国民党党魁蒋介石(1887-1975),88岁。
蒋介石夫人宋美龄(1897-2003),106岁。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1898-2001),103岁。
国民党国防部部长高魁元(1907-2012),105岁。
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1896-1998),102岁。
国民党第16兵团司令孙元良(1904-2007),103岁。
国民党中央常委、立法院院长倪文亚(1903-2006),103岁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马树礼(1909-2006),103岁
国名党外交部长张群(1889-1991),102岁。
国民党陆海空副总司令张学良(1901-2001),101岁
国民党第18军军长彭善(1901-2000),99岁。 国民党国安会秘书长、国防部长汪道渊(1913—2011),98岁。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1890-1987),97岁。
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1893-1990),97岁。 国民党第5兵团司令李铁军(1904-2002),98岁。
国民党冀察战区副总司令马法五(1894-1992),98岁。
国民党外交部长顾维钧(1888-1985),97岁。
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李默庵(1904-2001),97岁。
国民党交通部部长俞大维(1897-1993),96岁。
国民党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1890-1987),97岁。 国民党少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1910-2007),97岁。 国民党总统府国防会议秘书长,国防部部长郭寄峤(1902-1998),96岁。国民党在任时间最长的司法部长张知本(1881-1976),96岁。
国民党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1884-1977),95岁。
国民党第19集团军司令张雪中(1889-1995),96岁。
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院长黄少谷(1901-1996),95岁。
国民党国防部长顾祝同(1893-1987),94岁。 国民党第28集团军司令李仙洲(1894-1988),94岁。
国民党国防部长黄杰(1903-1996),93岁。
国民党陆军上将孙震(1892-1985),93岁。 国民党副总统谢东闵(1908-2001),93岁。 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孙运璇(1913-2006),93岁。 国民党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1902-1994),92岁。国民党空军总司令王叔铭(1905-1998),93岁。 国民党社会部部长谷正纲(1901-1993),92岁。
国民党第7兵团司令裴昌会(1896-1992),92岁。
国民党中央委员邓文仪(1906-1998),92岁。
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刘安祺(1903-1995),92岁。国民党湖南省主席赵恒惕(1880-1971),91岁。
国民党财政部长王云五(1888-1979),91岁。国民党第37集团军司令丁德隆(1904-1995),91岁。
国民党外交部长王世杰(1891-1981),90岁。
国民党总统府参军长、陆军总司令孙立人(1900-1990年),90岁。 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总统府参军长、陆军上将商震(1888-1978),90岁。
国民党第36军军长钟松(1900-1995),90岁。
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孙兰峰(1896-1987),91岁。
国民党陆军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钱大钧(1893-1982),89岁。
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吴稚晖(1865年-1953年),88岁。
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设计委员会主任陶希圣(1899—1988),89岁。 国民党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彭孟缉(1908 -1997),89岁。
国民党行政院长孔祥熙(1880-1967),87岁。 国民党第四兵团司令王仲廉(1903-1991),88岁。
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方天(1902-1991),89岁。
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1903-1991),88岁。
国民党第71军军长熊新民(1904-1992),88岁。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1898-1986),88岁。 国民党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蒋介石去世后继任总统)严家淦(1905年-1993年),88岁。 国民党第七届至十二届中央常委,陆军上将袁守谦(1904-1992),88岁。
国民党第36集团军司令俞济时(1904-1990),86岁。
国民党第14兵团司令宋希濂(1907-1993),86岁。
国民党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1900-1987),87岁。
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1879-1964),85岁
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黄维(1904-1989),85岁。
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马英九父亲马鹤凌(1920-2005),85岁。 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一级上将、行政院长郝柏村(1919年-), 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许历农 (1921年—), 国民党副主席、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长蒋仲苓(1922年-),
建国十帅,六帅死于非命。在国光勋章设立(1937年11月)之前,青天白日勋章是国民军队中的最高级勋章。国光勋章是国民政府设立的军人最高级别勋章,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仅授予2人,即特级上将蒋中正委员长和傅作义上将。截至1949年10月,仅有蒋介石、傅作义、周至柔、俞大维、何应钦等五人获得。由于获得者罕见,对军人来说实在高不可攀。
青天白日勋章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以及1949年后台湾地区的勋章。在国民政府统治大陆时期,代表着军人至高荣誉的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仅一百九十一人。其中因抗击日寇获得一百六十六人,其中将官以上136人,占80%,校官20人,占11.7%,尉官3人,占1.7%,军士2人,占1.1%,士兵为0,其他9人,占5.2%。在其他9人中,已知属于非军队系统高级官员的有6人,经查,远征军黄人伟和赵发笔为营、团职校官,真正不详的只有1人,即东北军的黄心培(见附表)。
中东路战争获奖
青天白日勋章不分等级,凡三军将士只要符合授予条件即可颁发。起初称为青天白日章,是国民政府在1929年5月15日公布《陆海空军勋章条例》时所颁行。1935年6月15日改订《陆海空军勋赏条例》后称为青天白日勋章。青天白日章设立后,第一位获得者原定为蒋介石。但还未进入议程,就因中苏两国争夺中东路所有权引发战争,而被迫中止。此后国民政府为表彰指挥中东路战役的六位将领,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吴铁城为代表,于1930年1月1日在沈阳对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等六位东北军高级将领举行了授勋仪式,使东北军系的张学良阴差阳错的成为了第一位获勋者。而原本应该是首位获勋者的蒋介石,则推迟到同年的2月22日才予以颁发,成为了第七位获得者
姓 名 身份及战功
001张学良 东北军首领,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002王树常 东北军将领,防俄第一军军长003胡毓坤 东北军将领,防俄第二军军长004于学忠 东北军将领,防俄后备军军长005邹作华 东北炮兵司令006沈鸿烈 东北海军司令007蒋介石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一二八抗战获奖
尽管国民政府对于勋章的颁发设置了种种严格条件,但该勋章的颁发初期却大多受到政治和宣传的影响。如之前所说的中东路战役,战争结果是苏联获胜,中东路的控制权被迫完全交给苏方。但出于鼓舞士气,以及稳定东北军军心等原因,特颁发勋章予东北军的六位将领。又如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国军队被迫撤出上海,但由于举国抗日情绪高涨,以及社会各界声援参战部队等,政府仍决定颁发勋章予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等十位旅以上将领。
008蒋光鼐 十九路军总指挥,009蔡廷锴 十九路军军长,010张治中 第五军军长,011沈光汉 十九路军74师长,012毛维寿  十九路军61师长,013区寿年 十九路军78师长,014俞济时 第五军88师师长、015戴 戟 上海警备司令,016翁照垣 十九路军旅长,017谭启秀 十九路军师长018张 炎 十九路军61师副师长 45年3月以通共被处决019钱伦体 5军88师262旅旅长,128抗战负伤
长城抗战获奖
更有甚者如1933年爆发的长城抗战,这次战役的结果还是中方落败,被迫签订《何梅协定》,并失去对华北的控制权。尽管部分指挥官有不俗战绩,但政府根本就没有考虑给参战者授勋。到1935年勋章改制时,华北局势更趋恶劣,汉奸叫嚣独立之声日益嚣张。政府一方面为稳定华北局势,稳定驻防华北的西北军第29军等部军心,提升在陕北与红军作战屡战屡败的东北军士气等原因,决定给参加长城抗战各部队的有功者颁发勋章。这是自青天白日勋章颁发以来最大的一批,共有第29军军长宋哲元以下四十九位获勋。这批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有功与否,凡是在1935年驻防华北或在陕北作战的、参加过长城抗战的师以上将领全都获勋,其中甚至有些仅列入作战序列的将领也在授勋之列,其政治目的不言而喻。
020宋哲元 西北军将领,二十九军军长021秦德纯 西北军将领,二十九军副军长,。022黄 杰 中央军将领,二师师长,长城抗战立功。023关麟征 中央军将领,25师师长、长城抗战立功,。024刘 戡 中央军将领,83师师长、长城抗战立功,。025张维藩 西北军将领 二十九军参谋长026冯治安 西北军将领 二十九军37师长027张自忠 西北军将领 二十九军38师长028刘汝明 西北军将领 二十九军暂编第2师长029黄光华 原晋军 商震32军139师长030董英斌 东北军114师长。031李振唐 东北军113师长。032刘多荃 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卫队旅长033沈 克 东北军第106师长034杨正治 东北军第108师035张廷枢 东北军112师长036李福和 骑兵第5师师长 投降日本被杀037常经武 东北军120师长038王奇峰 东北军骑兵第3师长,抗战阵亡039吕 济 原晋军 商震32军参谋长,040李俊襄041牛元峰  东北军将领, 辎重兵团团长,35年围剿陕北红军时阵亡于山城堡。042喻建章 东北军57军(何柱国)参谋长043张耀明  黄埔系,中央军将领,25师75旅长。044王治邦 西北军37师110旅长045黄维纲  西北军38师112旅长。046李曾志  西北军 旅长047刘世荣 40军庞炳勋部115旅长048田泽民049牟中珩 东北军114师参谋长050张熙光 华北军第一军团(于学忠)参谋处长051邓玉琢 东北军师参谋长052王佑之053赵镇藩 东北军第67军107师619团团长054司徒洛 广东恩平人,黄埔二期055熊正平东北义勇军,骑兵第二旅第一团长056张文清  东北军67军第108师师长057张汉初 中央军第4师第11旅22团团长058孔庆佳059董升堂 西北军29军第37师第109旅第224团团长060林作桢 32军139师715团上校团长061何蕃 中央军17军第2师工兵营营长062黄心培063邱立嵉 东北军第57军第333旅旅长064王理寰 东北系团长。065王长江 黄光华139师营长,第一个对日军发起进攻的中国军人,八路军旅长、解放军大校066贾凤鸣067赖汝雄068徐庭瑶 1937年7月,中央军将领,长城抗战时的17军军长、率讨逆军四十个师进逼西安获勋
全面抗战获奖
此种情况一直到了抗战全面爆发才有所改变。如在上海参战的第88师524团1营,在团副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后谢、杨皆被授予勋章;台儿庄大捷中,第2集团军坚守阵地不退,以惨重的损失给第20军团等部包抄日军争取了时间,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等十一位被授予勋章。
青天白日勋章的授予条例颁布时,有三军将士不分阶级都可获颁的规定。但截止到1938年上半年时,该勋章的获得者全部都是军官,其范围高至上将,低至中尉。这一现象一直到武汉会战时才得到突破。1938年8月下旬,第23军58师战车防御炮连在乌沙闸驻防时,遭到了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该连官兵损失惨重,在阵地上的幸存者纷纷逃散。但中士班长安德成坚守岗位,独自操作战防炮,击中数艘行驶在江面上的日军舰艇,又有下士炮手张纶林虽然头部负伤也独自操炮射击江面日军舰艇。安、张的英勇事迹被层层上报,终于惊动了军事委员会高层,被授予勋章并各升一级,此举创下了非军官获勋的先例。遗憾的是,两位英雄先后在上高、衡阳两次会战中殉国。
除了安、张为国捐躯外,还有不少在抗战期间殉国的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如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第59军军长黄维纲、第29师师长李曾志、骑兵第3师师长王奇峰等人。
除正面战场之外,敌后战场和情报战线也不乏获此殊荣者。如第17师师长耿志介在晋南敌后游击作战时,接连攻克日伪军七处据点;军事委员会驻粤特派员李福林在广州破获重大间谍案,并逮捕间谍、汉奸两千余人。另外在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还对战区级以上的二十八位高级将领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
069谢晋元 88师524团副团长,淞沪抗战坚守四行仓库立大功。1937年11月17日070杨瑞符 88师262旅524团 1营营长,与谢同时立功。1937年11月17日071林伟俦 66军475旅长,南京保卫战英勇突围。 1938年2月24日072刘嘉树 中央军将领,南京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 1938年4月6日
台儿庄11人
073孙连仲 西北系,第二集团军司令,台儿庄之战主要指挥者。074汤恩伯 中央系,20军团司令、台儿庄之战。075田镇南 西北系,第二集团军30军军长,台儿庄之战中担负主要防御任务。076冯安邦 西北系,第二集团军42军军长,台儿庄之战中立功。077黄樵松 西北系,第二集团军30军27师师长,台儿庄之战防守左翼正面。49年以通共被国民党枪决。078张金照 西北系,第二集团军30军30师师长,台儿庄之战防守右翼正面。079池峰城 西北系,第二集团军30军31师师长,台儿庄之战防守反击成功。080吴鹏举 西北系 第二集团军第四十二军独立四十四旅旅长081张广厚 1940年4月17日以绥西五原大捷,击毙水川中将而获勋一人082李福林 国军宿将,北伐时任五军军长。在广州破获重大间谍案,并逮捕间谍、汉奸两千余人083门炳岳 骑六军军长。084王仲廉 20军团85军军长、参战台儿庄。085陈林达 20军团团长,解放战争为新五军军长在东北被俘086安德成 中士班长087张纶林 下士炮手088张定世089庞炳勋 40军军长、24集团军司令,台儿庄之战中在临沂抗击日第五师团立功。090耿志介 17师师长,在晋南敌后游击作战时,接连攻克日伪军七处据点。091戴安澜 200师长,以1939昆仑关战役有功获勋092傅作义 晋系将领,第八战区副总司令,因克复五原。093罗卓英 陈诚土木系,上高会战总指挥。 陈诚四大金刚之一094王耀武 黄埔系,74军长、上高会战。095薛岳 黄埔系,第九战区一兵团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因第三次长沙会战。096李玉堂 黄埔系,第10军军长。坚守长沙。 51年3月因通共被处决
鄂西会战5人,有谎报大捷,夸大18军嫌疑。
097陈 诚 第六战区司令,鄂西会战。蒋的五虎之一098吴奇伟 江防军总司令,鄂西会战。099方 天 18军军长、 鄂西会战。100罗广文 18军副军长、 鄂西会战。101胡 琏 18军11师师长、鄂西会战何应钦 军政部长、 44年元旦白崇禧 军训部长, 44年元旦徐永昌 军令部长, 44年元旦陈绍宽 海军部长。 44年元旦俞飞鹏 后勤部长 44年元旦
远征军
卫立煌 远征军司令。蒋的五虎之一 1945年5月12日郑洞国 驻印军军长 1945年1月1日霍揆彰 远征军20集团军司令。1945年1月1日何绍周 远征军11集团军第 8军军长,何应钦之侄。1945年1月1日孙立人 驻印新一军军长,1945年1月1日 1955年涉嫌叛乱被捕,解除一切职务并软禁萧毅肃 第一次远征军参谋团主任,1945年1月1日周福成 远征军20集团军53军军长。1945年1月1日王凌云 远征军11集团军 2军军长。廖耀湘 驻印军 新22师师长、1945年1月1日黄琪翔 远征军副司令 1946年5月宋希濂  远征军11集团军司令, 1945年5月12日钟松 远征军第二军副军长钟彬 远征军11集团军71军军长 1945年5月25日 14兵团司令,1949年9月在四川被俘,自杀。方先觉 衡阳抗战 10军军长 1945年7月23日获勋饶少伟 衡阳抗战 10军师长葛先才 坚守衡阳。10军师长周庆祥 坚守衡阳 10军师长容有略 坚守衡阳 10军190师长 1945年2月28日孙元良 收复独山29军军长张雪中 守卫独山 黔桂湘边区副总司令汪匣峰 守卫两河口 川军125师长
空军获奖
周志开是空军中第一位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的人。在1943年的梁山空战中,时任第4大队23中队中队长的周志开一人击落日机三架,于战后获颁勋章。半年后,周志开不幸于执行侦察任务时牺牲。另一位空军英雄——第4大队21中队中队长高又新也以累计击落日机八架的战果于1944年空军节获此殊荣。此外,作为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也以建设空军著有贡献而成为了空军中的第二位获得者。外界流传空军烈士陈怀民也获此勋章,但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并无此事。截止到国民政府迁台之前,空军获勋者共有十二位。
周志开  空军第一人 1943年宋美龄 中国空军的实际领导人 44年元旦周至柔 空军司令。 1944年8月14日国军空军节 陈诚四大金刚之一张廷孟 空军第一路司令 1944年8月14日国军空军节王叔铭 空军第三路司令。 1944年8月14日国军空军节毛邦初 航空委员会副主任。1944年8月14日国军空军节高又新 累计击落八架敌机。 1944年空军节 国军驱逐之王,1948年2月13日被火车撞死,时年31岁。蔡名永 指挥空军第四大队在四平剿共有功 1947年7月15日王育根 中央航校第三期,曾协同陆军围剿河南、山东等地解放军 1947年10月1日李 踬 (1916-)空军官校第七期,以豫东战役著有功绩获勋,去台后官至空军中将 48年张省三 (1917-?)空军官校第九期,抗战期间参加多次空战,击落敌机甚丰,1950年去台,1960年3月28日驾F86坠海追晋空军少将。顾兆祥 (1911-)中央航校第三期
海军获奖
与此相形见绌的就是海军了,仅有海军总司令陈绍宽和永嘉舰舰长陈庆堃获勋。前者为酬其指挥海军在抗战期间著有苦劳所得,后者则是1949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时的事了。当时海军第2舰队司令林遵准备率部起义,但是遭到了以永嘉舰舰长陈庆堃为首的一批军官反对,有九艘战舰在林遵疏于防范的时候由陈庆堃指挥开赴上海。这在整个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迷的时候,无疑有着标榜作用,于是陈庆堃成为了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最后一位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抗战胜利获奖
阎锡山 二战区司令。1946年5月李宗仁 五战区司令。 1946年5月程 潜 天水行营 1946年5月徐 堪 粮食部部长, 孔祥熙的副手端木杰 军政部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庞松舟陈 良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黄镇球  防空总监李仙洲 第21师师长 忻口会战负伤,92军军长、28集团军司令,1945年8月张发奎 粤系将领,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1946年5月胡宗南 黄埔系,第一战区副司令。1946年3月1日顾祝同 黄埔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蒋的五虎之一。1946年5月刘 峙 第五战区司令。蒋的五虎之一 1946年5月孙蔚如 西北系将领,38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第六战区代理司令 1946年5月余汉谋 粤系将领,12集团军司令,第七战区司令 1946年5月朱绍良 第 9集团军司令、第八战区司令长官。1946年5月李品仙 桂系,31军军长、21集团军司令,11战区司令。刘 斐  军令部次长,抗战时军委会的灵魂人物。林 蔚 军令部次长。封裔忠 军令部次长。冯玉祥 西北系首领,副委员长。1946年5月何成濬 军法总监徐源泉 曾任军团司令鹿钟麟 西北系将领,河北省主席。兵役部长俞大维 军政部次长,46年5月钱大钧 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蒋鼎文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参议院参议,蒋的五虎之一 1946年5月商 震 20集团军司令,驻美军事代表团长。 1946年5月郭 忏 陈诚的管家,第六战区副司令 陈诚手下四大金刚之一邓宝珊 十二战区副司令张 群 政学系首脑
内战获奖
董其武  骑4军长防守包头 1946年1月1日何文鼎 26师长防守包头  1946年1月1日楚溪春 二战区副司令坚守大同 1946年1月1日马占山 东北挺进军司令坚守大同 1946年1月1日杜聿明 黄埔系,东北保安司令 1947年3月13日。陈明仁 黄埔系,四平之战,1947年7月15日,1949年起义任解放军55军军长。廖 钧 时任排长率小部在四平突袭共军,救出伤患数十名,巨炮四门,机枪三十挺,步枪百支左世允 22军长坚守榆林郭寄峤 西北绥靖公署代理长官 ,1948与彭德怀部陇东大捷获勋黄百韬 48年豫东战役邱清泉 第二兵团司令,因徐东大捷授勋48年(邱清泉并未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参见荣鉴光着之《国光勋章及青天白日勋章人物志》,与祝康明编著之《青天白日勋章受勋人图录》)刘剑虹 以徐州东雀庄之役坚守据点歼敌甚众袁 琳 第五军少校营长。杨亿源朱士钦陈庆堃时任海军少校舰长,1949年4月23日率永嘉舰等9艘拒绝起义的军舰在长江突围,在损失二艘的情况下抵达上海,1979年以海军舰队中将司令退役,1983年在台北病逝
不明待考
王光炜 贵州遵义人 第八军103师309团团长 松山战役获颁谢梦熊 四川重庆人 第八军82师244团营长 松山战役阵亡赵发笔 贵州遵义人 第八军荣誉一师荣誉三团团长 松山战役获颁张其昌毛芝全 辽宁法库人黄中权 西北军 ?
台湾时期
梁天价1954年6月17日任海军上尉雅龙舰长,1954年5月17日潜入浙江三门湾鲠门岛时爆发海战,击伤多艘解放军舰艇后安全返航,后升任海军中将
欧阳漪芬1956年8月14日在1956年7月21日执行马祖以北罗源湾攻击解放军补给船任务时爆发空战中,一举击落两架解放军米格战机,重伤两架,获蒋介石召见颁勋,1973年以上校军衔退役
彭孟辑1965年7月 时参谋总长卸任,调任总统府参军长获勋赖名汤1976年6月 时参谋总长卸任授勋高魁元1981年11月 国防部长卸任获勋宋长志1981年11月 参谋总长卸任获勋郑为元1988年12月21日 以研发战机有功获勋 时任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郝柏村1988年12月21日 以研发战机有功获勋 国防部长、蒋仲苓1992年10月1日 国防部长退役刘和谦1995年7月1日 参谋总长卸任时授勋罗本立1998年2月获勋一人 参谋总长卸任时授勋汤曜明2002年1月31日由参谋总长调升国防部长时,陈水扁授颁勋章伍世文2002年1月31日国防部长卸任,陈水扁授颁勋章李 杰2004年由参谋总长调升国防部长时,陈水扁授颁第209号青天白日勋章
特殊获奖
青天白日勋章的授予,虽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对于部分获得者也存在着争议。比如第10军军长方先觉,以及所属师长葛先才、周庆祥、饶少伟、容有略五位将领,他们指挥所部于1944年在缺弹少粮、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坚守衡阳达四十七天,创造了抗战时期坚守城池最久的纪录,这无疑已经具备了获勋的基础。但方先觉等五位将领却在第四十八天的“不名誉”行为中与日军达成了停战协议。此后方先觉等五人先后从日军的拘押中脱险,但其获勋却受到了部分人士的质疑,甚至不满。至于他们的“不名誉”行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史学界仍存在分歧,有待史料的进一步发掘。
同样在1944年,日军攻入贵州,陪都重庆震动。军委会急命黔桂湘边区副总司令张雪中和第29军军长孙元良率部在独山构筑最后一道防线。而日军在攻到独山时因为已经达成了会战初始目的,所以在经过小规模战斗后便开始了撤退。独山的得失,直接关系到陪都的安全,以全国战略计,张、孙两人获此殊荣无可非议,但以实际战功论,两人的获勋遭到了部分人士的议论。顺带一提的是,孙元良病逝于2007年,是所有获勋者中最后一位去世的。
成为汉奸的获奖者
不管获勋的经过和结果如何,以上所述的获勋者都做到了恪尽职守的基础。但在抗战爆发后,仍有部分获此殊荣者成为了汉奸。如在长城抗战期间,在喇嘛洞配合友军击退日军的骑兵第5师师长李福和。他在1936年的整军中被降任骑兵第6师副师长,因不服职务调动,愤而离职。此后虽被委任为河北第3游击纵队司令,但却借抗战之名大肆扩军,于1938年3月在太行山公开投敌,成为了抗战全面爆发以来第一位成为汉奸的将领。不过他在半年后,就被不甘沦为汉奸的部属击毙。
又如因坚守临沂策应友军,创造台儿庄大捷的第3军团军团长庞炳勋,因在1943年敌后游击作战时被俘而投降了日军。抗战胜利后,庞炳勋在昔日同僚和部属的帮助下幸运地避开了审判,后迁居台湾开起了餐馆,得以在1963年寿终。另一位因中东路作战获勋的防俄军第2军军长胡毓坤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抗战爆发时,他因失去军权谋求出路而选择当了汉奸,此后官拜伪政权的上将总参谋长,终免不了在1946年以汉奸罪被枪决。
有阴暗的获奖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国民政府“戡乱作战”期间,有两位将领在和解放军作战时立功而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分别是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董其武和第71军军长陈明仁。前者在1946年的包头防守战中击退了解放军的进攻,后者则在一年后的四平防守战中击退解放军获此殊荣。而到了1949年,先是陈明仁于8月4日在长沙率领第1兵团起义,紧接着董其武又于9月19日在归绥率领驻绥各部起义。两人为湖南和绥远的和平解放立下了特殊功绩。建国后,陈明仁和董其武都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两人分别于1974年和1989年病逝。
美国人获奖
在获勋者中,还有四位美军将领,分别是史迪威、陈纳德、魏德迈和马歇尔。史迪威和魏德迈都曾担任过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其中史迪威因在战略和策略问题上与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时有争论,最终因无法和蒋搞好关系而被调回国内。临行时,国民政府为表谢意,特授予史迪威青天白日勋章,使其成为该勋章的第一位外籍获得者。接任参谋长的魏德迈则在到任后小心谨慎,和中国军方的关系处理得很是融洽。两人分别于1946年和1989年去世。陈纳德则作为第14航空队司令,为中国军队的地面作战,尤其是抗战后期,提供了有效的援助。
马歇尔的获勋原因则与前三位外籍将领完全不同。在抗战胜利之后,国共的冲突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马歇尔作为美国政府的特使前往中国,担任国共停战和谈的中间人,但最终他仍无法促成和平。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马歇尔只得返回美国复命,临行前,国民政府为表示对他所做工作的谢意,特授予其青天白日勋章。
有人说,史迪威的勋章是“吵”出来的,魏德迈的勋章是“和”出来的,陈纳德的勋章是“打”出来的,而马歇尔的勋章则是“谈”出来的。这一吵、一和、一打、一谈,倒是形成了一种特殊对比。但凡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包含在这四个字之内呢?
集抗战三大勋章(青天白日勋章、盟军金质自由勋章、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于一身的将领名单(共14人):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胡宗南、汤恩伯、薛岳、阎锡山、李宗仁、张发奎、余汉谋、孙蔚如、卫立煌、王耀武、萧毅肃 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盟军二战金质自由勋章:李品仙,陈诚, 孙连仲,廖耀湘, 俞大维, 俞飞鹏
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盟军二战银质自由勋章、首批抗战胜利勋章:程潜,冯玉祥, 白崇禧, 蒋鼎文,张治中, 徐永昌, 黄琪翔, 关麟征, 何成濬
盟军二战金质自由勋章、首批抗战胜利勋章:卢汉
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盟军二战银质自由勋章、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何键,夏威,龙云,于学忠,范汉杰
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盟军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商震,李玉堂, 孙立人, 胡濂, 王凌云, 周福成
抗战青天白日勋章、首批抗战胜利勋章:朱绍良,刘多荃, 周至柔, 陈绍宽, 钱大钧, 刘斐, 蒋光鼐, 马占山, 郭忏, 郑洞国,孙元良, 毛邦初
二战(抗战)得到同盟国(美国)授勋的中国将领名单诚然,每个人心中的“抗日英雄”或许会有不同,每个党派、社会团体的排名,也许不同时期也会有差池,但作为国家、民族的“英雄”?我以为,最好是由其他国家、民族来判定,或多或少才是最“客观”的,如下:

一、自由勋章(金叶)

顾祝同、李宗仁、阎锡山、何应钦、张发奎、薛岳、胡宗南、孙连仲、李品仙、刘峙、卢汉、孙连仲、卫立煌、杨森、余汉谋、陈诚、何浩若、廖耀湘、孙蔚如、汤恩伯、王耀武、俞飞鹏、俞大维、萧毅肃。

二、自由勋章(银叶)

程潜、冯玉祥、张治中、何键、何成浚、夏威、徐永昌、黄琪翔、龙云、白崇禧、蒋鼎文、商震、于学忠、张卓、陈金成,陈明仁、阚汉骞、周福成、范汉杰、韩浚、韩练成、何世礼、徐希麟、胡链、黄涛、关麟征、赖光大、李弥、冷欣、李玉堂、梁华盛、卢浚泉、马崇六、牟廷芳、石觉、施中诚、孙立人、丁治盘、蔡文治、杜律明、王凌云、杨干才、李鸿、刘廉一、钮先铭、杨帝泽、夏建绩、甘建民、甘幕良、徐浩毅、许光耀、李世荣、谢桂林、白方圃、戴瑞祥、陈宏龙。

另外,或许值得一提的是,戴安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受到美国总统授予奖章!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首批获得抗战胜利勋章的人士有:何应钦、程潜、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陈绍宽、唐生智、徐永昌、何成浚、陈仪、熊式辉、张治中、龙云、何键、于学忠、朱绍良、万福麟、张钫、金汉鼎、张之江、吕超、顾祝同、刘峙、蒋鼎文、万耀煌、徐培根、余汉谋、卫立煌、张发奎、薛岳、胡宗南、孙蔚如、卢汉、汤恩伯、王耀武、王瓒绪、张镇、邓锡侯、潘文华、钱大钧、贺国光、周至柔、黄光锐、毛邦初、周亚卫、钱卓伦、熊斌、刘斐、刘士毅、王俊、袁守谦、刘咏尧、萧毅肃、戴笠、张笃伦、石敬亭、曾万钟、范汉杰、裴昌会、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杨爱源、唐式遵、上官云相、韩德勤、孙震、郭忏、陈继承、冯治安、周嵒、蒋光鼐、郭寄峤、何柱国、牟中珩、王陵基、高树勋、李延年、马法五、马占山、邓宝珊、刘多荃、香翰屏、黄琪翔、关麟征、邓龙光、夏威、郑洞国、孙元良、张雪中、夏楚中、彭位仁、燕重孑、陆荫楫等人。  
其中,中共方面首批获授此勋者3人:朱德、彭德怀、叶剑英。

宋美龄对现代中国国际形象的伟大历史的意义宋美龄完成对蒋介石的重新塑造蒋学会反省和宽容  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对蒋的政治生涯影响非常大。从积极意义上而言,其实蒋介石早年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革命军人(国民党当时是革命党)。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改变就逐渐发生了。  从宋美龄的家世看,她的父亲宋耀如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宋耀如曾和孙中山一起主张中国变革,他对自己的几个子女都有很深刻的影响,实际上宋家三姐妹都是有理念的人,不管和宋中山结婚最后留在大陆的宋庆龄,还是大姐宋霭龄,她们都是有理念,我们站在党派观点之外看,放在一百年甚至是一千年后看,她们肯定和我们今天的感观是不同的。  因此从积极意义上说,一个女性对丈夫会起到很重要的塑型作用,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中,做的比较妥善的其实背后都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在帮助他掌控局面。当然,这涉及对中国文明本质的看法,去年三八节时,我有一个演讲,我认为中国文明很大程度上是母系文明,实质上女权意识非常强,中国一般家庭中真正起决策作用往往是女性。  中国传统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如果一个女性有知识有见解,她对丈夫的重新塑型就非常明显。一个最简单的类比,宋美龄和蒋介石,江青和毛泽东,这其中的差别不需要展开讲究能体会到。女性对丈夫的正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几个著名典型,比如朱元璋的马皇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还有被妖魔化比较严重的吕后,吕后晚年虽然非常霸道,但早年对刘邦的影响还是不可忽略的。刘邦之后的汉文帝,皇后窦太后一直影响着西汉初年几代皇帝。这些女性虽然不能说掌握着权力,但她在家中可以重新塑造一个男性。  回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上,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之后,他整个人的习惯都在改变,原来蒋介石吃喝嫖赌的坏事没少干,但他和宋美龄结婚之后,整个人就往圣人的气息上走,宋美龄信仰基督教对蒋介石的影响非常大了,从蒋介石的资料里看,他在不断反省,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一天3次反省,排除很恶意的八卦,可以看见宋美龄对他的影响之大。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如果蒋介石没有和宋美龄结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到南京,一定会被军法处置,但张学良最后只是被关了几十年。从张学良的回忆中看一看出,蒋家和张家的关系很密切,这属于基督教信仰对蒋介石的影响,化敌为友,消解仇恨。张学良在被软禁的过程中,蒋家对他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张学良后来很感激,这与中国传统的残酷政治斗争就不一样,这种改变就是宋美龄带给他的。  事实上,在现代政治中,夫人帮助丈夫处理国家事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当然这并不同于当年江青的干政。在现代的国际政治中,夫人政治所带来的领袖之间的私人友情至关重要,其他人是无法替代领袖夫人的作用的,这种国与国的交往也不是完全的政治,因此中国的新变化应该值得鼓励,这才是常态化的表现。  文革之前王光美其实是很好的例子,但这在共产党中并未能成为传统。事实上王光美几次陪刘少奇出访都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有王光美,刘少奇的外交行动很成功,中国过去几十年对此都没有理论上的阐释,甚至认为带着太太出访是一种不正当行为,是游山玩水,这种见解其实不对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夫人出访是在给国家做事情。以此而言,宋美龄对蒋介石的影响绝对是正面的,对蒋介石及国民党的改变都是很正面的,对于1940年代中国民主宪政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当然,宋美龄对蒋介石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内容,从国民党的历史看,蒋介石缺乏大战略,蒋介石如果有战略的话,中日战争大概不会去打,他可能会一直坚守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巩固政权放在第一位。抗战开始后,蒋介石需要外援,这就涉及到宋美龄访美的作用了,她对沟通中美之间友好关系,构建新的中美关系结构非常重要。  宋美龄协助蒋介石构建了剑拔弩张的中美同盟关系  中国在不经意之间,在太平洋战争之后和美国构建成“剑拔弩张”的盟友关系,双发发现对方不对就骂一通,要批评,中国觉得美国哪里做得不好,蒋介石会公开抱怨,蒋介石对美国总统派来的顾问看着不顺眼,他就赶回去,这也是一种盟友关系,而这种盟友关系的构建发生在太平洋战争之后,在这个过程中宋美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宋美龄和胡适都在美国接受教育,对美国文明有认同感,对美国文化传统并没有隔膜,能够融进去。宋美龄访美中,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军事上和经济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传递了美国的民族宪政思想。中国1940年代初,皖南事变之后民主宪政的呼声突然速度加快了,速度加快有很多原因,有共产党的贡献,也有民主党派的贡献,但从大的国际背景来观察,和美国参战中美建立同盟关系有非常大的关系。美国对外很讲究价值认同,美国近代外交,对中国对朝鲜对伊拉克,都强调价值认同,如果价值上认同美国就会不遗余力的帮助。  对中国不遗余力的帮助体现最明显的时候就是在太平洋战争之后,当时宋美龄、胡适、宋子文等一批中国外交家穿梭在中美之间,尤其是宋美龄带动的夫人外交,在不经意间把中国带上了大国的政治舞台,抗战之前谁能想到中国几年就能成为世界四强,能够成为改变战后世界格局的国家之一,联合国的五常创始国有中国,从这个角度看,宋美龄就体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常态的夫人外交有助于中国重回国际政治舞台中心  第三个问题其实回到第一个问题,其实是说私人外交对一个国家的作用和意义,它意味着一种常态。一个国家不是什么特色最重要,一个国家应该和别人一致最重要,别的国家带着夫人出访,你孤零零一个老头肯定不对,应该和别人一致,而又有点别致。中国的夫人外交当然应该有中国的风范,要体现中国女性的风范,但本质上是和别人一致的。夫人外交对于一个国家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夫人外交能够在这次出访后稳步建立起来,能够逐步走上常态化,比如像宋美龄那样可以自己独立穿梭中美两国,那作用是非常大的。抗战时期,蒋介石作为远东最高司令,在战争进行过程中,除了派宋美龄出访外还有谁能够起到宋美龄的作用?别人根本做不了。相比而言,我觉得彭丽媛肯定比总理比任何一个外交部长都更能代表习近平的意思,这种外交能够促进国家进步,对国家有好处的,应该积极大胆的做。  事实上,首脑外交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短暂,因为中国知道世界的时间很短,中国愿意和世界建立近代国家意义上的外交关系是1860年之后的事,1860年之前中国是天下主义和世界中心意识,和周边国家的交往都是居高临下的宗主国心态。第二次鸦片战争打的主要原因就是咸丰皇帝害怕和外国人在一起,不愿意和外国人建立亲善的友谊,这种状况在1898年政治改革之后才有所改变。  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没有办法和世界走更近,反而走得越来越远了,我想这种新的体制建立后也许能帮助中国重回国际舞台的中心,不会再有这么多别扭的因素。

国民政府对八路军将领的授衔名单

上将

朱 德 1937.9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中将

周恩来 1937.9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

郭沫若 1937.9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叶剑英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

贺 龙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师长。

刘伯承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师长。

叶 挺 1938年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宣侠父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

彭德怀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林 彪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

萧 克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副师长。


少将

左 权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

聂荣臻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副师长。

周 昆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

陈 光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

周建屏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

徐海东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旅长。

黄克诚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副旅长。

周士第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参谋长。

卢冬生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张宗逊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副旅长、旅长。

彭绍辉 1938年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陈伯钧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旅长, 129师385旅副旅长。

王 震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副旅长。

徐向前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副师长。

倪志亮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参谋长。

王宏坤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5旅旅长。

王维舟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5旅副旅长。

陈 赓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旅长。

陈锡联 1937.9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副旅长、385旅旅长。

项 英 1938年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副军长。

二战日本陆军的职务编制军衔:
陆军大臣——元帅、大将;
陆军参谋长——元帅、大将;
总军(1945年编成,相当于方面军群)司令官——元帅、大将,
总军参谋长——大将、中将;
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官——大将,
方面军参谋长——中将;
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
军参谋长——少将;
师团长(师长)——中将,
师团参谋长——少将、大佐;
旅团长(旅长)——少将、大佐,
旅团参谋长——大佐、中佐;
联队长(团长)——大佐、中佐,
副联队长(副团长)——中佐、少佐;
大队长(营长)——少佐、大尉;
中队长(连长)——大尉、中尉;
小队长(排长)——中尉、少尉;
司务长——准尉、曹长;
小队副(副排长)——曹长、军曹;
分队长(班长)——军曹、伍长;
组长——伍长、上等兵。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军衔的军人类别区分与陆军不同,分为士官(军官)和特务士官、准士官、下士官、兵(以上四类统称海军士兵)两类,其中后者又分成1944年以前、以后两个时期。
海军士官军衔:
将官——海军大将(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海军代将(海军大佐担任少将职务,相当于海军准将);
佐官——海军××大佐(海军上校)、海军××中佐(海军中校)、海军××少佐(海军少校);
尉官——海军××大尉(海军上尉)、海军××中尉、海军××少尉;

1927年4月12日之后至1931年9月18日应当划为一个单独的历史时期。期间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这日起北洋国民政府就已寿终正寝了,五色旗从此不再代表中国。

国民党军队的派系早在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建立政权时就产生了,后来几经整编平叛,终于成立了由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而在实际上,第一批成立的八个军在本质上就分为八个派系,在接下来的北伐战争中又有各路军阀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收编,这就使本来已经复杂的派系环境更为复杂。

在军阀混战中,蒋介石战胜了其他各路实力派,成为了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的领袖人物。事实上,蒋介石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加上红军在全国各地的革命以及日本对中国的逐步蚕食,他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名义上归顺中央的军阀维持现状,以维护他的统治。抗战胜利后,大派系还留有李宗仁、阎锡山等,其他小派系如马步芳、马鸿逵、冯治安、刘汝明、刘文辉、邓锡侯等更是不胜枚举,就连蒋介石所谓的中央军也分嫡系和旁系,大的就有陈诚、胡宗南和汤恩伯,小团体则有孙立人、杜聿明、王耀武、李弥等等。

国民党(即新军阀,区别于北洋旧军阀):蒋介石(1928年后最大的军阀);冯玉祥(西北军);阎锡山(晋绥军);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纮桂系“三巨头”);张学良(东北军,隶属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国共合作分裂前,国民政府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整个长江流域。在中国的南方,国民政府内部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两个集团手中:蒋介石集团、桂系集团。北方的国民革命军也是一个独立于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力量的集团。此外还有善于投机的阎锡山的晋系集团,这时也依附于国民政府了,而晋系在打奉系这条落水狗的同时,势力也获得了巨大发展,成为国民政府内第四个大的军事集团。现在逐次介绍如下。

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蒋系集团
1927年4月6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下达这个命令实际上是要限制蒋介石北伐军总司令的权限,要他受制于3月21日成立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因为同日任命的还有西北冯玉祥,他被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在军事层面上考虑则是要明晰战区责任。这样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就成立了。

这时的第一集团军下辖4个方面军,方面军最高指挥官称总指挥,第一至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分别为:何应钦、程潜、李宗仁、唐生智。此时并不仅第一集团军是蒋系军事力量,还包括了桂系、湘粤地方军阀等力量。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4月17日(亦有一说18日),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总司令职务、所属第一集团军及其四个方面军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辖,但第一方面军是蒋介石嫡系,并不听从中央调遣。4月18日,蒋介石、吴稚晖、胡汉民在南京成立另一个国民政府。8月8日,蒋介石通电下野(电报有齐字,但实际上到12日蒋介石还在行使职权,有联名致冯玉祥安庆会议电报,还待方家指点迷津)。9月13日,宁沪汉三方组成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此时西山派在上海另有党中央,时是一国三公),正式会议于16日起召开,决议所有国民政府军队统归军事委员会指挥,编制以军为单位,军以上分路(今集团军级编制),各路最高指挥官为总指挥。12月11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第四次预备会议上蒋介石复职案(总司令一职)通过。1928年2月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闭幕,蒋介石顺利完成控制中央党政军财权,这样就开始集中精力建设武力统一中国的嫡系武装力量。

1927年4月12日至1928年2月9日之间,国民政府内部处于沪汉宁以及粤桂湘等地方军阀集团的权利争夺的混乱之中,何应钦的第一方面军部属于江苏一带,并不听从中央以及各派调遣,是相对独立的一只武装力量。其间,第一方面军依照中央指示改为第一路军。2月9日,大获全胜后的蒋介石由南京来到徐州,以布置北伐为名(四中全会上蒋桂冯阎等各派决议共同出兵讨伐张作霖),进行军事整顿。1928年2月13日,蒋介石将第一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何应钦改委为总部参谋长,自己兼任总司令。这个第一集团军才是后来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前身。踢开何应钦也是有原因的,其一蒋介石要加强对军事力量的控制,不需要隔靴搔痒;第二何应钦在蒋介石与胡汉民、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唐生智、张发奎、李济深等人斗法的时候表现出待价而沽,有取而代之之心,并非完全忠诚。

1928年2月13日建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辖第一、二、三纵队,各纵队总指挥为刘峙、陈调元、贺耀祖。此三人之刘峙乃一辈子打不了胜仗的将军,笑死人。陈调元是北洋直系旧将、贺耀祖是湘军旧将,皆是按资排辈,平庸之辈。

1928年2月28日,国民政府第四次十二次会议决议,特任蒋介石兼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2月29日,下达任职令(很奇怪,到底谁有权任命集团军司令)。

1928年4月(几日的命令尚不知道),蒋介石将第一集团军改编为4个军团。这样最初的国民政府中央军雏形形成了。时第一集团军战斗序列如下:

第一军团总指挥刘 峙 辖:

第1军军长刘 峙  第9军军长顾祝同  第4军军长缪培南  第10军军长杨胜治

第二军团总指挥陈调元 辖:

第26军军长陈 焯  第37军军长范熙绩  第17军军长曹万顺

第三军团总指挥贺耀祖 辖:

第40军军长贺耀祖  第33军军长张克瑶  第27军军长夏斗寅

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 辖:

第34军军长阮玄武  第41军军长鲍 刚  第42均军长马文德  第47军军长高桂滋

此外有集团军直辖总预备队、其他特殊兵种部队等直辖部队(待考)。

第一集团军是国民党新军阀四大派系中最强大的一只武装力量。在1928年至1930年之间,它先后战胜了奉系、冯、阎、桂、以及湘、鄂、粤等地方军阀。抗战结束后,中央军实际上已经消灭了国内除共产党割据武装外的大部分地方割据军事集团。不过中央军再强,在红军面前也是稻草扎兵、纸叠老虎...不说了,想想刘峙我就想笑。这些事还是由后人争论吧,我抄的都是一些史实,咱没做愤青或喉舌的想法。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系集团
首先说明一点,冯系不等于西北军。西北军有新旧两个系统,新系统里也分为冯系等4个系统。但是到了1928年前后,由于历史车轮的转动,西北军基本上就剩下冯系一只独大了。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出兵北伐。冯玉祥时已为西北军的领袖人物,虽然西北军系统在此前几次战争失利,但这次一、二、三军系统团结在冯旗下,甚至降晋系的韩复渠、石友三、郑金声等皆弃阎归冯。这次在苏联会来,到很有精神领袖的味道。五原誓师后,广州国民政府将其所部由国民军改为国民联军,冯玉祥任总司令。

1927年4月6日,与蒋介石同时被任命为集团军总司令,所部改为第二集团军,这实际上担任了国民政府北方部队总司令的职务(这件事在黄美真的《中华民国史事件人物录》中纪为4月5日,我手中暂时借不到当时的电文委任档案,不敢乱说,还待高人指点)。冯玉祥真正就职是在5月1日,在西安举行就职典礼。

这一时期的第二集团军总参谋长为石敬亭,秘书长为何其巩、政治部长为刘伯坚,也是5月1日被冯玉祥任命的。第二集团军所部编为中、东、南、北、左、右六路军,各级军官也水涨船高的高升。冯玉祥也并非不排共,实际上是在宁汉之间待价而沽,自抬身价,刘伯坚的位子也就坐不了多久的。冯系的要价则导成他得到了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盘。

1927年6月17日,冯玉祥以调解宁汉之争为名与蒋介石在徐州会晤。经全面权衡,最终冯系集团导向蒋介石一方。蒋介石与冯玉祥互换兰谱,冯大哥也就给叫出来了,还有每月250万的军费也由南京方面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6月21日,徐州会议刚结束,冯玉祥打电报给汉口的国民政府,劝其自动取消,国民党诸人前往南京实现宁汉合一。冯玉祥倒向蒋介石后,南京国民政府也任命冯伟西北国民军总司令。这样招牌又换了一个。

1928年2月9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结束,会上决议讨伐张作霖。2月16日,蒋介石抵达开封与冯玉祥会晤,商议西北国民军再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1928年2月28日,国民政府第四十二次会议决议,特任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这一时期的第二集团军编制有25个军,约31万人。1928年4月,冯玉祥将第二集团军整编为6个方面军,战斗序列如下:

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孙良诚 辖:

第3军军长孙良诚  第4军军长马鸿逵  第5军军长石友三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孙连仲 辖:

第1军军长韩占元  第14军军长秦德纯  第23军军长冯治安

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韩复渠 辖:

第6军军长韩复渠

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岳维峻 辖:

第7军军长李云龙  另有岳维峻、邓宝珊、卫定一各一个军,番号不详。

第八方面军总指挥刘镇华 辖:

第23军军长刘镇华  第26军军长刘茂恩  第28军军长万选才

第九方面军总指挥鹿钟麟 辖:

第2军军长刘汝明  第18军军长鹿钟麟  第20军军长庞炳勋  第21军军长吕文秀  第27军军长王鸿恩  第30军军长刘骥

第二集团军直辖部队:

骑兵第1军军长郑大章

铁甲车集团军军长(?)刘自珍

1929年,蒋介石陆续消灭或使之臣服了桂系、鄂、湘、粤,以及国民党中央汪精卫、胡汉民、西山派等集团。蒋系与冯系的矛盾逐渐激化。4月起,蒋介石多次想用请冯入京“议事”的办法“铲除军阀”,冯玉祥则预备武力反蒋,5月起将所部由山东、河南等地向陕西潼关集中。蒋介石与之对应的采用高官厚禄利诱加大棒的手段先后诱降了冯系大将韩复渠、石友三、刘镇华、杨虎城、马鸿逵等,并拉拢唐生智出兵倒冯。这样在5月27日,冯玉祥发表《下野宣言》,息影华山。冯采取当年蒋介石的下野手段,让蒋找不到大规模武装进攻的借口,第一次蒋冯冲突也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冯下野后于6月24日入晋,策动阎锡山与他合力反蒋。然6月30日,得到消息的蒋介石亲赴北平,与阎锡山会晤,并委之为全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赠金2000万。由此晋系由中立变为倒冯,并将在住在晋祠的冯玉祥软禁。冯玉祥被软禁后,秘密下令部下诈降蒋介石,果真唇亡齿寒、兔死狗烹,阎锡山受到蒋介石冷遇,已经隐约有成为蒋的下一个目标的样子了。于是在这年中秋之夜,阎锡山风尘仆仆跑到软禁冯玉祥的建安村赔礼道歉,"共商反蒋大计"。时蒋介石正在召开第二次编遣会议,引起全国小军阀的人人自危,冯玉祥抓住这一时机死鱼翻身、起兵反蒋(真正起兵是始于1929年10月12日,冯军分三路进攻河南)。蒋系在这次冲突中腹背受敌,并不占优势。然而诡谲的蒋介石诱惑阎锡山,晋系亡冯之心不死,想在背后插刀、釜底抽薪。所以作为全国反蒋主力的冯系两面作战,12月1日退至潼关以西,第二次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不过一个月,阎锡山再次挑起“电战”,谴责蒋介石推行武力统一政策,由于第二次蒋冯军事冲突中,冯系主力尚存,全国其他反蒋军阀也并未受到损失,这样就再次形成了以冯阎为中心的反蒋集团。由于阎锡山投机卖乖,这时晋系根本就没伤过筋骨,实力超过冯系,所以这次联盟盟主由阎锡山担任了。从5月至11月,在华北、华中地区全国大小军阀进行了大规模的混战,史称中原大战。这次战争最终由于中立的奉系倒向蒋系,以晋冯桂系等反蒋联盟失败告终。关于这次大战还有很多书有介绍。蒋冯军阀的冲突,这里也仅是一个简单的介绍。

经过中原大战,冯系战败。余部被蒋介石收编,从此第二集团军瓦解。

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晋系集团
1927年初,北伐军节节胜利,让割据山西的阎锡山伺机向控制北方中央的奉系要高价。起初接受南方任命是自抬身价,后来则更帆换向,假戏真唱了。晋系响应南北政府的声明、通电多的难以讲清,这里只说到了1927年4月25日,国民政府早已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奉系战败已成定局。这一天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已归附(实则保持中立,直到1949年也未为蒋系中央控制)的晋绥军总司令阎锡山为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阎锡山实际就职行使职权是在6月6日。

山西是一个贫瘠的地方,虽然经阎锡山治理多年,号称中国模范省,实际上并不能供给太多军队。所以当时的北方国民革命军主力实际上只有10个军,远不能与西北军相比。6月14日,阎锡山将所部改为10个军,其战斗序列为:

第1军军长商 震  第2军军长杨爱源  第3军军长徐永昌

第4军军长傅存怀  第5军军长傅汝钧  第6军军长丰玉玺

第7军军长张荫梧  第8军军长谭庆林  第9军军长郑泽生

第10军军长李维新

1928年2月9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闭幕。会议决议共同讨伐张作霖。1928年2月28日,国民政府第四十二次会议决议,讲晋系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任阎锡山为总司令(很奇怪,为什么不给老阎加一个特字,同一天的命令上,冯玉祥的就有。难道老阎不会很生气?后果不会很严重?)。阎锡山的真正就职行使职权时在1928年3月20日。4月起,阎锡山对所部进行整编,基本上保持原战斗序列,但改为9个军和1个直辖军级部队(暂时没有详细资料)。平心而论,这次北伐,晋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蒋系忙于与第四集团军系统斗,没时间理会北方的事。晋系一度扩展控制了晋绥冀京津,但是在蒋系中央控制了南方后,怎么会允许北方拥有强大割据势力存在?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阎锡山给背后的张学良捅一刀,率残部撤回山西,幸而山西是以守难攻的地方,得以保全。自此第三集团军系统也瓦解了。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以桂系为核心的南方地方军阀集团
同前面一样,1927年4月5日(一说6日),武汉国民政府将唐生智所部改编为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蒋介石发动政变后,4月17日武汉国民政府下令收回蒋介石所辖制军队。6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将唐生智所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用以对抗蒋介石部署在江苏的第一方面军以及"第一集团军"。此时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战斗序列为:

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唐生智 辖:

第8军军长李品仙  第35军军长何键 第36军军长刘兴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 辖:

第4军军长缪培南  第11军军长陈铭枢  暂编第20军军长贺龙

1927年11月,唐生智被桂系打败,所部被桂系收编,老第四集团军系统就此瓦解。唐生智属于湘军、地方实力派军阀。
[转载]国民党军的派系、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 五虎上将的武器

1928年2月9日闭幕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决议讨伐张作霖。处于此目的,4月8日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将桂系编为第四集团军。委任李宗仁为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这就是新第四集团军系统。时编制有21个军,战斗序列如下:

第2军军长鲁涤平  第6军军长胡文斗  第7军军长夏威

第8军军长吴尚   第14军军长陈嘉佑  第18军军长陶钧

第19军军长胡宗铎  第21军军长向成杰  第35军军长何 键

第43军军长李燊(音深)  第44军军长邹鹏振  第13军军长白崇禧

第30军军长魏益三  第12军军长叶 琪  第17军军长周斓(音兰)

第36军军长廖 磊  第4军军长陈济棠  第5军军长徐景唐

第11军军长陈铭枢  第15军军长黄绍竑  第16军军长范石生

新第四集团军是一个松散的军事集团,它包括了很多派系,甚至有倾向于蒋系的分子如鲁涤平,不过桂系在其中占据主导力量。但是到了1929年3月,桂系战败,新第四集团军系统也就迅速瓦解了。

1928年5月,国民政府任命鲁涤平为湖南省主席兼任清乡督办。鲁是谭延闿的心腹,谭又在政治上依附于蒋系。所以鲁涤平实际上是蒋系中央安插在武汉政治分会(相当于此前北洋的巡阅使之辖)的一条内线。武汉方面便安插何键作清乡会办,名为辅佐,实为倒鲁。由于矛盾进一步激化,1929年2月19日,桂系控制的武汉政治分会作出决议,撤免鲁涤平湖南省主席之职,任命何键为湖南省主席,并派夏威、叶琪等部进兵长沙。鲁涤平被迫率部撤往江西,湖南遂彻底沦为桂系之手。此即湘案。蒋介石鉴于当时时机尚未成熟,并未将事态扩大。但此案成为后来讨桂战争的导火索。

桂系对于蒋系中央的挑战早已不是第一次,自从蒋系发动第二次北伐以来,桂系势力乘机在华中地区大为扩展,对蒋系中央形成严重威胁。蒋介石成竹在胸,深知多算者胜,在武装打击奉系等的同时也在暗地里用其他办法削弱各地方军阀。对于倒桂,蒋介石精密谋划部署了三个策略:1.策反了李明瑞阵前倒戈,瓦解了武汉李宗仁部;2.霸王请客式的控制住李济深,迫使粤桂系不能同时发动;3.扶唐倒白,用唐生智打白崇禧,牵制桂系在北方的力量。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1929年3月的国民党三大上,早已"不计前嫌"的蒋介石重新提起湘案,于是国民政府中央于3月26日正式发布讨桂命令,战争从河南到湖南打响。由于蒋系中央军准备充分,到4月15日,陷入孤立的华中地区最后一只桂系军队投降,讨桂战争就迅速结束了。这次战争亦称为蒋桂战争,此战之后,桂系只有少数残余撤往广西,不能再对蒋系中央构成威胁。

1,国名党党务派别,有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派(其中还有二陈兄弟的CC系,复兴社系),以胡汉民为首的广东系,以汪精卫为首的改组派,还有西山会议派。国民党内有汪精卫系、宋子文系、孔祥熙系、何应钦系、朱家骅系、孙科系——这个单子还可以一直开下去。然而,最大的派系和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一般最具有影响力的派系,是CC系、政学系和黄埔系: 一为以党起家的cc系,陈果夫主管党政人事,陈立夫任教育部长,在党政方面势力极大。 二为出身黄埔军官学校的复兴社 (力行社),除了军队之外,并控制三民主义青年团,与cc系控制党部颉颃。 三为非党军的政客、企业家、教授集团,人称为政学系。
2,军队系统派别,有蒋介石的中央军(内分何应钦系和陈诚的土木工程系),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阎锡山为首的晋绥军,冯玉祥为首的西北军(即大西北军),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紘的桂系军队,湘军(早期3大派系,即谭延闿系,程潜系,唐生智系,后来前两系瓦解,唐系演变成以何健为首的新湘军),滇军(早期领袖龙云,后期首领卢汉),粤军(旧粤系领袖李济深,后被陈济棠取代,陈被蒋解决后,大部分由余汉谋统率,还有张发奎,吴奇伟,薛岳3个小派系自成一系),川军(早期有刘文辉,刘湘,邓锡侯,潘文华,杨森,刘存厚6大派系,后来刘湘死后,其部分裂成王陵基,唐式遵等部,而刘存厚去职后,所部被孙震领有)。此外还有盘踞西北的马家军(占据青海的马步芳,马步青兄弟为青马,占据宁夏的马鸿逵,马鸿宾兄弟为宁马),占据贵州的黔军(以王家烈为首),占据陕西的杨虎城的17路军(亦称小西北军),占据新疆的盛世才军队。此外比较小还有从大西北军叛变出来的占据山东的韩复榘部,从李济深粤军中分裂出来的19路军,首领为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被蒋介石在北伐中收编的原张宗昌的直鲁联军残部演变而来的徐源泉部,方振武部,上官云相部等。 
3,国民党中央特务系统,早期是三大派,即二陈CC系把持的中央党部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主任徐恩曾,总干事张冲。邓文仪任科长的南昌行营调查科,还有就是戴笠任处长的复兴社特务处。后来邓文仪因南昌机场失火事件调查不力被撤职,南昌行营调查科并入复兴社特务处。抗战爆发后,CC系的党务调查科改组为中统,复兴社特务处改组为军统。军统内戴笠之下还有以郑介民为首的广东派,毛人凤为首的浙江派,唐纵为首的湖南派。抗战胜利后,中统改为党通局,徐恩曾免职,叶秀峰继任局长。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先是由郑介民接替死去的戴笠人局长,后来郑出任国防部二厅厅长,转往军事情报系统,唐纵改任内政部政务次长兼警察总署署长,改搞警察工作,保密局局长由毛人凤继任。国民党逃台后,党通局改为内政部调查局,保密局改为国防部情报局。这两个机构至今仍存。 
至于奉系军阀和直系是北洋军阀中的派系,还有一个就是皖系。这3大系构成了北洋军阀的主体。其中只有以曹锟,吴佩孚,孙传芳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嫡系。张作霖不属于北洋嫡系,是在东北以胡匪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军阀集团,属于北洋旁系。奉系早期领袖为张作霖,主要军事骨干为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孙烈臣,汤玉麟,杨宇霆,重要文臣为王永江,臧世毅,鲍贵卿等。张作霖死后,其子张学良继位,奉系被国民党招安,改为东北边防军,改称东北军派系,也称新奉系,首领张学良,重要将领为万福麟,王以哲,王树常,何柱国,于学忠,刘多荃,鲍文樾,缪激流,容臻等。主要文臣有刘永清,莫德惠,高崇民,还有张学良的心腹,东北军特务系统首领黎天才和外交情报首脑阎宝航。

中华民国历史上的20大派系军阀
中国近代史上直、皖、奉、直鲁联军、五省联军、中央军、西北军、晋军、桂军、川军、滇军、黔军、湘军、粤军、陕军、西北、马家军、豫军等20大派系军阀的来源组成、编制沿革、主要活动、代表人物等。这些军阀均由旧军队演变而来,又是国民党军的直接和和主要的组成来源,在近现代中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影响20世纪中国的重要军事力量之一。

第一章 北洋军

一、曾国藩的湘军

二、李鸿章的淮军

三、袁世凯的北洋新军

1.胡熵菜的定武军

2.张之洞的自强军

3.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小站练兵)

4.袁世凯的北洋陆军

四、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政权

第二章 皖军

一、段祺瑞所属皖军

二、徐树铮所属西北边防军

三、张勋所属皖军(“辫子军”)

第三章 直军

一、冯国璋所属直军

二、曹锟所属直军

三、吴佩孚所属直军

第四章 奉军

一、张作霖所属奉军

二、张学良“易帜”后的东北军

三、郭松龄的东北国民军

第五章 滇军

一、蔡锷所属滇军

二、唐继尧所属滇军

三、龙云所属滇军

第六章 川军

一、熊克武所属川军

二、刘存厚所属川军

三、刘湘所属川军

四、杨森所属川军

五、刘文辉所属川军

六、刘成勋所属川军

七、邓锡侯所属川军

八、田颂尧所属川军

九、赖心辉所属川军

第七章 湘军

一、谭延闿所属湘军

二、程潜所属湘军

二、赵恒惕所属湘军

四、唐生智所属湘军

五、贺耀祖所属湘军

六、叶开鑫所属湘军

七、何键所属湘军

第八章 桂军

一、陆荣廷所属桂军

二、李宗仁所属桂军

1.李宗仁所属的桂军

2.黄绍紘所属的桂军

3.白崇禧所属的桂军

4.李、黄、白联合组成的桂军

第九章 粤军

一、龙济光所属粤军

二、陈炯明所属粤军

三、许崇智所属建国粤军

四、李济深所属粤军

五、陈铭枢所属粤军

六、陈济棠所属粤军

第十章 黔军

一、刘显世所属黔军

二、袁祖铭所属黔军

三、周西成所属黔军

四、王家烈所属黔军

第十一章 晋军

一、辛亥革命后的晋军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的晋军

三、北伐战争后的晋绥军

四、中原大战后的晋绥军

五、抗日战争中的晋绥军

六、解放战争中的晋绥军

第十二章 西北军

一、冯玉祥所属西北军(国民军)

1.中华民国国民军

冯玉祥的国民军第i军

胡景翼的国民军第2军

孙岳的国民军第3军

魏益三的国民军第4呈三(东北国民军)

方振武的国民军第5军

2.国民军联军

3.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

二、杨虎城所属西北军

1.杨虎城的西北军

2.孙蔚如的西北军

3.张耀明的西北军

第十三章 豫军

一、王天纵所属豫军

二、樊钟秀所属建国豫军

三、刘镇华所属豫军

四、赵倜所属豫军

五、靳云鹗所属豫军

六、米振标所属豫军

第十四章 马家军

一、马安良所属马家军(老西军)

二、马麒所属马家军

三、马仲英所属马家军

四、马步青所属马家军

五、马步芳所属马家军

六、马鸿宾所属马家军

七、马鸿逵所属马家军

第十五 新疆军

一、杨增新所属新疆军

二、金树仁所属新疆军

三、盛世才所属新疆军

第十六章 陕军

一、于右任所属陕西靖国军

二、李云龙所属陕军

三、邓宝珊所属陕军

四、井岳秀所属陕军

第十七章 “五省联军”

一、浙军

二、闽军

三、苏军

四、皖军

五、赣军

六、五省联军

第十八章 直鲁联军

一、李景林所属直军

二、张宗昌所属鲁军

三、直鲁联军

第十九章 国民党军

一、北伐战争中的国民党军

二、土地革命战争中的国民党军

三、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军

四、全国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

第二十章 其他军阀

1.韩复榘

2.石友三

3.孙殿英

4.陈树藩

国民党军的一级上将、五虎上将

2005年9月中旬,台湾前“参谋总长”罗本立提出了退伍申请,主动放弃“一级上将”职衔,同时辞去陈水扁总统府战略顾问一职,创下了台湾军方的先例。罗本立自称辞职的原因是“从军60年未返家乡,希望能返乡祭祖,完成为人子孙应尽的本分”。

据了解,国军《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规定,“一级上将”是终身役,除非本人主动提出辞呈同时获得批准,否则没有届龄退伍的问题。罗本立辞官回乡祭祖一事之所以被各界所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一级上将的职位在国军中实在是凤毛麟角,能做到这一位置的多为国军极为重要的将领。因为这个军衔在早年就是「元帅」的位子。元帅投奔敌营成和体统?

根据有关数据记载,国民政府以及现在的台湾当局授予部队的将军,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国军的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人,相当于大元帅。授予一级上将始于1935年,早年共9人授衔,其中包括8位陆军一级上将和一位海军一级上将,其一级上将在地位上,大致相当于解放军的元帅。这些将领都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风云人物,陆军一级上将有: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海军一级上将是陈绍宽。

蒋介石的五星是早在北伐后就取得的。中国在北伐统一铨叙后,军衔就有特级上将,当时蒋介石已经担任特级上将一职。

据《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民国24年3月27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任蒋中正为特级上将,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为一级上将,陈调元、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刘峙、徐永昌、于学忠、商震、傅作义、龙云、何成浚、朱绍良、白崇禧、顾祝同、万福麟、何键、杨虎城、刘镇华、蒋鼎文、徐源泉为二级上将。

就军事能力而言,李宗仁要算其中的佼佼者,李在北伐和抗战中都屡立战功,特别是台儿庄战役的辉煌胜利。李宗仁算得上是名将,而且在政治上也较突出,一直是桂系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

何应钦、冯玉祥在军事上也有一定才能,何在北伐中,担任东路军总指挥,于福建松口战役大胜,一直北攻到上海,无往而不利,在抗战中,何也是我国战略的重要策划者。

冯玉祥从北洋军阀时期就小有名气,后来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都表现了军事才能。

阎锡山、唐生智、陈济棠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閰早年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功不可没。唐在北伐战争担任主攻吴佩孚,湖北诸多战役如贺胜桥、汀泗桥及武昌攻城战,表现极为出色,将吴的主力完全歼灭,经此一役,军阀们才闻风丧胆,一败涂地。

陈济棠早年也追随中山先生革命,两广统一也作出贡献,北伐后在军事上就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在政治上却都有自己的一套。

张学良出生于旧军阀系统,但其作为少壮军人,有爱国热情,东北易帜归顺中央,避免了东北沦亡于日本,“西安事变”成就了他的爱国心,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朱培德作为国民党滇军将领,在北伐中也有不错的表现,而且始终忠于孙中山,但其后很少担任要职,多任参谋长职务。

陈绍宽早在清朝就在海军中任职,其资历足以担任海军首脑,但他谦冲为怀,提携后进不遗余力,然民国国穷财弱,海军长期不受重视,其作为有限。

分析一级与二级上将名单,其中大多曾为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蒋的嫡系仅何应钦一人。黄埔学生一个都没有,升的最快的薛岳及陈诚等将领也只是中少将罢了!可见在七十五年前国民政府以元帅的崇高地为酬庸蒋介石等十位将领,主要还是感谢他们统一中国的功劳,政治因素明显要高过战场上的表现。

中华民国将领

  冯玉祥,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35年4月2日授予。

  朱培德,陆军一级上将,代理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35年4月2日授予。

  李宗仁,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代总统。1935年4月2日授予。

  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年4月2日授予。

  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1935年4月2日授予。

  陈济棠,陆军一级上将,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35年4月2日授予。

  唐生智,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卫戍司令长官。1935年4月2日授予。

  阎锡山,陆军一级上将,太原绥靖公署主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935年4月2日授予。

  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1938.1-1945.12)。1935年9月6日授予。

  刘湘,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1月20日病逝于汉口。1938年2月14日追晋。

  曹锟,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5月17日病逝于天津。1938年6月14日追赠。

  程潜,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1939年5月13日晋升。

  吴佩孚,陆军一级上将,1939年12月4日病逝于北平。1939年12月9日追赠。

  宋哲元,陆军一级上将,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40年5月18日追晋。

  陈调元,陆军一级上将,1943年12月18日在重庆病逝。1944年2月2日追晋。

  白崇禧,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5年10月5日晋升。

  陈诚,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中华民国副总统。1947年2月21日晋升。

台湾将领

  周至柔,空军一级上将,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令、“总统府”参军长。1951年晋升。

  徐永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资政。1952年晋升。

  薛岳,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52年晋升。

  顾祝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4年晋升。

  桂永清,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54.6.21-1954.8.12)。1954年6月21日晋升。

  王叔铭,空军一级上将,“国防部”参谋总长(1957.7—1959.6)、“总统府”战略顾问。1959年1月晋升。

  彭孟缉,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59.6—1965.6),“总统府”参军长。1959年7月晋升。

  郑介民,陆军一级上将,1959年12月11日病逝于台北。1959年12月31日追晋。

  黄杰,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1960年晋升。

  黄镇球,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参军长,“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席。1961年晋升。

  胡宗南,陆军一级上将,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1962年2月15日追晋。

  朱绍良,陆军一级上将, 1963年12月25日在台北逝世。1964年追晋。

  余汉谋,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65年9月晋升。

  黎玉玺,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总统府”参军长。1966年12月晋升。

  高魁元,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部长。1968年1月晋升。

  刘玉章,陆军一级上将,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1970年6月25日晋升。

  刘安祺,陆军一级上将,“国防研究院”副院长、“总统府”战略顾问。1970年6月25日晋升。

  赖名汤,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70.6—1976.5),“总统府”战略顾问。1970年6月25日晋升。

  胡琏,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72年晋升。

  陈大庆,陆军一级上将,1973年8月22日病逝于台北,时任“国防部”部长。1973年追晋。

  宋长志,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1976年6月晋升。

  郝柏村,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院长。1981年11月晋升。

  陈燊龄,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89.12—1991.11)。1990年1月1日晋升。

  刘和谦,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91.11—1995.7)。1992年1月1日晋升。

  罗本立,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95.7—1998.2)。1995年7月1日晋升。

  唐飞,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98.3—1999.2),“国防部”部长。1998年3月5日晋升。

  汤耀明,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99.1—2002.1),“国防部”部长。1999年2月1日晋升。

  李 杰,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2002.2—)。2002年2月1日晋升。

  李天羽,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2004年5月20日晋升。

  霍守业,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2007年2月1日晋升。

  林镇夷,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2007年2月1日晋升。

国民党1935 年至1949 年正式授任上将籍贯分布:
    
    四川9.5人:张群,吕超(取0.5)、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森(取0.5)、唐式遵、孙震(取0.5)、王缵绪、王陵基、潘文华
    广西7人: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廖磊、夏威、黄绍竑、黄旭初
    河北7人:陈调元、商 震(取0.5)、韩复榘、鹿钟麟、孙连仲、张之江、马占山、冯玉祥(取0.5)、
    浙江7人:蒋中正、蒋鼎文、陈 诚、陈 仪、汤恩伯、胡宗南、商 震(取0.5)、孙震(取0.5)
    湖南7人:何 键、程 潜、唐生智、刘兴、贺耀祖、刘建绪、杨森(取0.5)、吕超(取0.5)、
    广东6人:陈济棠、薛 岳、余汉谋、张发奎、黄琪翔、罗卓英
    江西4.5人:刘 峙、熊式辉、李烈钧、刘士毅、何应钦(取0.5)
    山西4人:阎锡山、傅作义、徐永昌、杨爱源
    云南4人:朱培德、龙云、卢汉、杨杰
    湖北3人:何成濬、徐源泉、朱绶光
    山东3人:宋哲元、于学忠、张自忠
    辽宁3人:张学良、盛世才、王树常
    江苏2.5人:顾祝同、朱绍良(取0.5)、钱大钧
    安徽2.5人:卫立煌、冯玉祥(取0.5)、张治中
    陕西2人:杨虎城、孙蔚如
    青海2人:马步芳、马鸿逵
    福建1人:陈绍宽、朱绍良(取0.5)、
    河南1人:刘镇华
    吉林1人:万福麟
    贵州0.5人:何应钦(取0.5)
    
  说明:
  1。原籍与出生地不一致时,仅限于简介中经常两地并提者,原籍与出生地各取0.5)。
  2、这里以国民政府正式叙任的上将(包括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加上将衔)为根据,而把担任过上将职阶而官位即军衔只有中将或没有官位的排除在外。所有追晋(赠)上将及晋升即意味着退役或预备役将领不在此列。

黄埔名将录

李宗仁:曾任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诚:曾任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汪精卫:曾任国民党代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顾祝同:曾任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
陈继承:曾任教官,教育长
陈果夫:曾任招生委员会委员
刘峙:曾任战术教官
严重:曾任学生总队长
蒋鼎文:曾任学生队区队长
白崇禧:曾任校务委员
缪斌:曾任政治教官
邵元冲:曾任政治部主任
林振雄:曾任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曾任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曾任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曾任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曾任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曾任军医部主任
胡谦:曾任教育长
钱大钧:曾任兵器教官,参谋处长
石醉六:曾任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顾孟余: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徐谦:曾任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方鼎英:曾任伍生部主任、教育长
张治中:曾任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邵力子:曾任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程潜:曾任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林熏南:黄埔军校一期教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广东省防空副司令

【黄埔四巨头】
蒋介石、周恩来、陈诚、王柏龄

【黄埔三杰】
蒋先云、贺衷寒、陈赓

【黄埔四凶】
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高语罕

【黄埔八大金刚】
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

【黄埔十三太保】
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黄埔“一百零八将”】
三十六官佐:
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李济深、周恩来、邵力子、汪精卫、方鼎英、何应钦、王柏龄、邓演达、陈诚、包惠僧、顾祝同、聂荣臻、张治中、叶剑英、陈继承、陈果夫、刘峙、严重、蒋鼎文、钱大昀、鲁易、熊雄、李宗仁、毛泽覃、恽代英、肖楚女、白崇禧、周佛海、缪斌、张国焘、张申府、陈毅、高语罕

七十二弟子:
陈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戡、宋希濂、左权、宣侠父、唐澍、王尔涿、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邱清泉、廖昂、卢德铭、余洒雅、覃异之、郑介民、周逸群、陈修和、戴安澜、姜镜堂、康泽、毛人凤、王耀武、常乾坤、段德昌、郭化若、李云尔、刘志丹、林彪、张灵甫、唐生智、吴起舞、曾中生、谢晋元、彭士量、李运昌、伍中豪、许光达、邱行湘、赵尚志、郭汝瑰、廖运周、陶铸、郑庭笈、赵一曼、廖耀汀、戴笠、孙明瑾、罗瑞卿、王诤、程子华

国民党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

五虎上将是指国民党早期称赞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的5位将军,他们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十几年的期间,替蒋介石包打天下,并且都在黄埔军校出任过教官,最为蒋介石所倚重。

国民党“五虎上将”之说一:何应钦、刘峙、钱大钧、顾祝同、蒋鼎文;二: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国民党“八大金刚”: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蒋鼎文、张治中、陈继承、钱大钧、陈诚。

国民党十三太保: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具体哪13人,说法不一,有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等13人;也有说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13人。

一、五虎上将第一、八大金刚之首何应钦:

此君原系黔军军官,黄埔建校得到出任教育长的好友王伯龄推举,被聘为黄埔军校总队长兼总教官。从此开始由地方系军官加入国民革命军,成为中央正规军的将领。且在黄埔系当中,有蒋何并称(类似共军中朱毛吧),位极人臣的崇高地位!故虽说列八大金刚之一,实际作用与地位远超过其他诸人之上。何谢世时,国民党官方谓之为“英特之才,文韬武略的一生”良非过誉。何军事才能极高,在八大金刚中堪称第一,在东佂、北伐、中原大战、乃至抗战各阶段均战功显赫,著名的“松口战役”、“龙潭大战”、中原大战时令何键让出长沙西向运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最终使桂系完败的妙着足见其用兵如神(不在小诸葛白崇禧之下),抗战时亲自指挥的湘西会战、桂柳反攻战均高奏凯歌,这里还不包括他作为国军主要军事领袖对其它重要战事的高层决策谋划与指导之功。


抗战后,何被边缘化,内战关键期,何却被安排出国任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近两年,48年3月回国,5月出任国防部长职时,国共两军的态势,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何纵有天大本事,也无能为力了,如果内战时何一直居于国军中枢,或许国民党会是另一局面。至于何与蒋的关系,合而不同伴随始终,何作为江西人的后裔,忠诚是其本质,但其所忠者乃国民政府而非蒋先生,所谓与蒋互相利用,累出异心,也就很好理解吧。至于,由于其代表国民政府签定的《何梅塘沽协定》,被无知者指为卖国贼,亲日派更是无稽之谈,因为那协定符合当时基本国策,所谓弱国无外交,对强敌暂时容忍退让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况且那协议也是经国民政府所批准的,现在仍有人以此来诟病何应钦,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

二、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刘峙

二次东征胜利后,蒋介石曾谓:“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关键,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大幸也。”其实这只是刘峙累累扭转战役关键而成革命前途大幸之始,其后北伐时的龙潭大战、蒋桂之战、蒋唐之战、中原大战乃至后来鄂豫皖剿匪均赖刘峙率部扭转战局而完胜,所以有常胜将军之誉。故蒋先生始终将刘视为致敌于绝境的杀手锏来使用,且多次得手(只是无力回天的徐蚌会战例外),致大小军阀、GCD对刘恨之入骨,别有用心者攻之最力的莫过于抗战军兴的河北阻击战,这本来就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又无险可守,故毫无取胜可能的平原阻击战(其实作为名将,刘的表现已很不错了),因为刘峙没死在战场、也不是最后一个撤离战场、其所部又没正中日寇下怀而致全军覆没(相反结果正是很多人所希望的)就被扣上了屡战屡败的“长腿将军”帽子。


至于,内战初期的中原剿灭李先念部及豫西的定陶战役,刘也称得上大胜小失,却被莫名其妙的撤职(当时就有人为刘峙鸣不平,不过刘当时也无心恋栈),这也是蒋先生自废干城之错举之一吧?两年后,刘峙又被起用为徐州剿匪总司令,接着就是徐蚌会战,这种决战中的决战,刘能有多少指挥权,起多大作用只有天晓得,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刘绝不该负主要责任。而且,由于其坐镇,此仗打得比其它两大战役惨烈得多。


八大金刚中,抗战前地位刘地位仅次于何应钦,无论军衔授衔级别与次序、任中委次序及任封疆次序均列第二,且其他六大金刚都较长时间归其节制。由于刘为人忠厚不揽权,从不刻意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所以后来地位被老部下顾祝同、陈诚反超也是意料中事,但基本与军事才能尤其战力无关。另,所谓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诚属无稽之谈。因真那样,堂堂刘总司令何必要流落到印尼,又何必与小夫人一起当小学教师艰难度日呢?刘将军自食其力的艰辛,让谎言不攻自破。

三、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顾祝同:

有“军中圣人”之赞誉的顾祝同,早年与刘峙为何应钦手下哼哈二将,但地位并不平等,顾虽长于刘一岁,但却归刘节制前后历时有四、五年之久,其北伐及中原大战诸役取得的战功,都是跟刘峙功劳联系在一起的,中原大战之后,二人渐脱离统属关系,除了刘峙打好基础的对江西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及后来几乎等于关起门打狗剿灭皖南新四军,顾基本就没取得什么显赫的战功,甚至国民党的战史学家给他评论为:顾军旅生涯,用兵以稳健著称,奇谋为短,故战绩不重,建树不多。顾后来地位渐能超越刘峙绝不因为军事才能高,而是在内心中城府深,工于心计,而外表又谨慎谦和,锋芒藏而不露,似无表现欲,真高!


顾祝同最善于揣度蒋介石的心理,平时学着蒋介石那种装模作样的姿态,连钱大钧都说顾祝同有“道学”,“令人敬佩”。顾一生对蒋表示服从,调他的工作从不还价,所以在蒋政权中顾以“服从心好”著称。就连何应钦都说:“顾墨三百依百从。”而西安事变时,他与刘峙地位消长的关键性转折点,当时二人同时被国府派刘峙、顾祝同为讨逆军东路及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刘峙表现得很积极,顾则并不是那么起劲。刘对宋子文兄妹的意见置之不理,顾则满口赞许。因此在西安事变后,顾在蒋介石心目中更觉得可靠些,从此他的地位就与刘平起平坐直至后来驾而上之了;顾祝同能最终超越刘峙恐怕还因为他抓部队,虽然没有陈诚那样露骨,但与何应钦、刘峙形成鲜明对照,这也为他内战开始后爬升到高位打下了坚实基础。顾行政能力也不太强,其江苏省政府主席时,一上任就弄得一塌糊涂,由民政厅长赵启绿经手,公开卖县长、公安局长等职位,以地方的好坏定价格,在上海租界交款。有人说:“他只能带兵打仗,搞政治是外行,给他当省主席,这是委员长对他的安排,否则将来履历上不好看。”这倒是实在话。内战中历任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可谓手握军柄,其表现如何,大家心里自然有数(如换成何应钦不必如此),去台湾后,开始时地位依然显要,96岁高龄去世。

四、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蒋鼎文:


中原大战时,率部奔袭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忽左忽右,迂回挺进,神出鬼没,有“飞将军”之称的蒋鼎文,在八大金刚中,蒋鼎文和刘峙关系最好,作为东征时出生入死的同志与上司,刘几次关照过蒋,如1927年10月,刘劝已是第一军第一师代理师长的胡宗南让出位置给老师蒋鼎文(不知何故,蒋鼎文当时已脱离北伐军序列被边缘化,并许诺给胡师长实缺,不久胡果真任二十二师师长、可谓皆大欢喜),后蒋鼎文还升任该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职;另一次是刘在赣鄂闽湘粤五省剿总北路军总司令位置上,保举蒋任该路军总指挥,这对蒋鼎文不久顺势出任总东路军总司令极为关键,可以这么说没有刘的这两次帮助,蒋发展肯定会受些影响吧。


蒋鼎文是个“英雄”,能打仗能玩女人能赚钱还能狂赌,样样精通,蒋任陕西省府主席时,连日军都会在黄河北岸济源一带,到处张贴蒋鼎文一手抱美人,一手提钞票的宣传画,此之谓: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据说,这也帮了蒋鼎文拒任徐州剿总司令的忙(蒋介石当时是首选蒋鼎文任徐州剿总司令,但参谋总长顾祝同认为蒋鼎文日嫖夜赌,挥霍无度,已不堪重用,蒋鼎文本身也以健康为由,坚辞不就,所以才最终作罢,但不知是真是假,此暂存疑)。单就军事才能而言,作为首批二级上将之一,便可知他在八大金刚中占上乘,在国军战史上也载有“勇敢善战的记录”,但由于1944年上半年,其在河南据敌失败而引咎辞职(他自认这是治军从政四十年来最大挫折,不过平心而论,在一马平川的大中原,面对那样的强敌不失败也难)成为八大金刚中失去军事实权最早者。另外,蒋鼎文在解决福建事变、西安事变以及后来经商,都有声有色,该记上一笔。


五、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钱大钧:


儒将风流的钱大钧,北伐前,其在八大金刚中地位仅次于何应钦,曾代理黄埔军校总教官,甚至代理过教育长并代行校长职;两次东征时表现极为出色,二次东征时有以六连士兵破陈炯明四千之众的传奇。于1926年1月20日,师长何应钦升任第1军军长,由第1师副师长兼参谋长钱大钧递升师长时,刘峙就是他手下的团长,由此可见,他在当时在军中地位。只可惜北伐开始后,钱留守后方,成为八大金刚里未直接参加北伐的唯一,这也差不多决定了钱后来发展方向,此后的历次新军阀混战、剿匪战役,钱也从来就不是蒋系一线主力将领,故战功不著,所以,国民政府35年首批授衔时,钱只被授予中将,后来加上将衔,但到死都没晋为正式上将。此后任职也多为参谋、参议、秘书、主任、教育长等职,与战略性部队职务无缘。此人生性儒雅,颇有书画诗词修养,重视仪表;虽不善言谈,也无不良嗜好,所谓一派儒将风度,看来蒋两任其为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也是知人善任之举!钱风流倜傥,连续博得吉安老同盟会员欧阳耀如的长女丽藻与三女生丽的芳心,娶为大小夫人,钱日拥美貌的姐妹花,可谓人人称羡。抗战结束后出任上海市首任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去台后转向于体育事业,对台湾体育事业贡献巨大。钱之性情与经历都颇似陈毅元帅。

六、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陈诚:


东征时“三炮起家”的陈诚,实在说,也许因为其所学专业太偏或年龄最小,这个浙江人,虽然很能干,在对江西苏区第四次围剿之前,任军职总比其他金刚中的多数晚一拍,因第五次围剿战绩突出,才开始加速度跃升,加之陈诚培植了在国军中央军中势力很大的土木系,至抗战初期便一跃成为国民党军政两界第二号人物,国民党内部有“蒋介石的替身”之称。此人严于治军、勇于任事,有国民党中实干家与战术家之誉,1935年后,主持陆军整军、指挥淞沪抗战、督理武汉防务、坐镇陪都门户、策定远征、经营台湾均能尽心竭力尽责。但平心而论,陈只是实干家与战术家而非出色的战略家,在战略眼光上远不如何应钦,所以,陈在参谋总长任内,以他为主指挥的内战就失分很多,换句话说,国民党惨败陈要负较大责任。内战那会,陈诚最适合的还是做行政院长,或者当国防部长也会很称职,可做参谋总长不大合适。另外,陈的特殊经历、背景与抱负使他与其他金刚,尤其是何应钦比较紧密人关系不是太和谐,只是和相对圆滑的顾祝同、张治中两人看似还过得去。


七、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张治中:


被***称为“专做好事”的“和平将军”的张文白(不知这算不算是对他的反讽),而他的故主蒋先生则谓:“文白无能,丧权辱国!”这位曾经的蒋先生帐前的红人,成为毛先生坐上宾后,蒋慨叹“别人背叛了我犹可说,文白竟然如此”。有人还称:“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能说出这种鬼话者除了比文白还更无耻外,还更加地无知,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贰臣在儒家中意味着什么。还有人为张做贰臣开脱,说什么:张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不知那时张算那根葱?),后来叛蒋是因为一生只忠于孙中山而不是蒋介石(叛蒋有理,叛中华民国算啥?),仅就军事才能而言,张在八大金刚中也属下乘,中原大战、凇沪抗战、福建事变以及后来凇沪会战表现多是临时凑数,看不出有值得可书的战功。而且,自感不是带兵的料或蒋素知他不是带兵的料,所以每次战役结束(或未等结束)即被解除或请辞兵权,据说很多国军师、团长都回忆张在淞沪会战期间贪生怕死。任湖南省主席时的那场令人发指的“长沙大火”,要是他后来没投共,共产党所写民国史书,负主要责任者恐怕他。


一句话,八大金刚中,刘峙现在最被臭败,因为他最反共。而张文白最被美化,因为他从没和共产党打过仗,与共最友好,最后还投了共。

八、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的陈继承:


陈继承在黄埔时起点并不低,1925年4月成立党军第一旅时,八大金刚中,其地位仅低于旅长兼团长的何应钦,与蒋鼎文、顾祝同同任营长,刘峙还只是陈营的党代表,而陈诚、张治中还要低些,但陈继承与其他诸人比发展最不顺利,到后来基本就是成了刘峙、顾祝同、钱大钧等后面跑龙套角色。1931年7月,陈虽然也曾接替顾祝同任第一军长,但此时第一军只是一个番号而已,连一个军直属部队都没有,属于加官晋爵的性质。虽然在编制表上明确配属了第一师和第三师,但是这两个师陈继承从来就没指挥过。他当然参与了很多战事,却没什么关键的地方。唯一出彩之处,要算1934年5月,任湘鄂赣边区剿匪总指挥时对中共湘鄂赣省委的围歼。1935年被授予中将,且到死未晋升(在八大金刚中绝无仅有)。另外,其余金刚均任过封疆,而陈继承又是例外。后去台,52年退役。

九、列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


有“白丁将军”之称的卫立煌,虽是行武出身,但是踏不进初办时期黄埔军校的大门,也因此,卫早年虽然战力上乘、战功也算显赫,但在蒋介石的五虎将或八大金刚中均找不到位置。加之,卫立煌缺乏国家民族观念,纯粹个人主义,权利欲极强,所谓打仗只为晋身谋,所以,往往自恃战功,对所晋职务稍不如意便撂挑子,如此反复,蒋与卫之间自然产生或加深着隔膜,坠入互不信任的怪圈,但由于卫颇具军事能力,蒋有时又不得不委以相当职权以借重之,所以,卫又有嫡系中杂牌之谓。有人把卫列入蒋的五虎上将中,其实是不明五虎的来历所致,实际上,五虎主要是由北伐和中原大战等军阀混战的战绩决定的,北伐时,卫立煌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但中原大战几乎没参与;更何况,卫从来就没真正成为过蒋的心腹,故根本就没资格列入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


卫打仗虽战术单一,但倒有股子狠劲,强攻使巧在所不惜(反正这本钱也不是自己的),1932年在刘峙节制下的对豫、鄂、皖边区(大别山区)第四方面军围剿时,率师首先突入徐向前老巢金家寨,为纪念其功,国民政府将该镇改名为立煌县,因此得名燥一时;抗战时期,忻口之役、远征缅甸战功颇著,有“支那虎将”之名,是名副其实的抗日名将。但其在有辽沈战役中的表现,因为卫当时身份、所扮演角色至今是个谜,其动机如何,无以猜测,所以不好评说。但抗战开始后,卫对共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最终投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3405.html

更多阅读

四十七军的影响 重生七八十年代军嫂文

四十七军的影响:四十七军中有三五九旅系统与一野有联系,是彭德怀平江起义部队发展的红六军团,参加过解放大西南与二野有联系,而且师长赖传珠曾是新四军参谋长与三野也有些联系,算是四野中与其他几大主力都有些历史渊源的部队。四十七军的

红26军的起源 红26军团

红二十六军在陇东的起源 【内容摘要】1932 年 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正式 成立,简称红二十六军,是陕北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红二十六军的诞生,标志着陕甘边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又向前大大进了一步。本文就红二十六军在陇东的

转载 转载 灵魂朝拜的天堂 灵魂歌王 电影天堂

震撼心灵的敬礼!原文地址:[转载]灵魂朝拜的天堂作者:云丹扎西[转载]灵魂朝拜的天堂作者: 布拉格之恋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西藏有种神秘的感觉,如今带着那份向往、那份企盼和崇敬,我启用了一生的勇气,独自踏上了西藏的旅途。当飞机徐徐降落在

转载 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 团员年龄限制

感动人生,,,,,原文地址: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作者:千秋雪23军文工团这位团员的年龄有多小?近读一本“23军老战士征战散记”——《烽火忆当年》,这本615页的著作,以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为23军回忆录《雄师百战》作的序为代序;曾任我

声明:《转载 国民党军的派系、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 五虎上将的武器》为网友不醒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