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碎片——从《爱的艺术》浅谈《公民凯恩》中的人物形象 电影 公民凯恩 是

失落的碎片——从《爱的艺术》浅谈《公民凯恩》中的人物形象

之所以写这篇影评,是因为一个深深打动我的镜头——在苏珊离开,凯恩愤怒地砸碎一屋子的东西之后,手握蕴涵着故乡景象的玻璃球,双眼盈泪地说着“玫瑰花蕾”。失去了最后的爱,此刻,孤独地处在华丽而寂寞的宫殿中,唯一能安慰他的,只是儿时故乡中失落的记忆碎片……众所周知,《公民凯恩》是一部太经典的影片了,各种各样的影评已经太多——视听语言方面的“一篇关于方法论的著述”,其经典的声音蒙太奇、景深镜头、仰/俯拍镜头、升降镜头以及叠印溶入的换场手法;结构上的“玫瑰花蕾”线索与多视角闪回,呈现人物的复杂与立体感以及供观众自己选择来完形;文化上的深刻象征意义,“美国公民”,美国文化形象的反思,或是阶级角度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而我则远离这些大范畴的理论,完全是从个人的角度,按照精神分析,尤其是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对于人物形象的心灵历程稍作剖析。

影片开始于一场心灵历程的窥测探究,镜头一层层进入庞大而压抑的宫殿,它的主人,衰老的凯恩,说着“玫瑰花蕾”死去,玻璃球终于落地,摔成碎片。尘归尘,土归土,每个人的最终路程;所有的成就与失落,心灵的渴望与追求,都归于无有。但活着的人多数依然只是又多了一条新闻可读,而只有少数能意识到去反思生命的旅程;看着凯恩极富争议的一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又是什么才能给心灵真正的平静与幸福。

那漫天飞雪中的小木屋,或许是贫寒而且常有父亲无由责打的生活,却是唯一让凯恩流泪的回忆碎片。那里无疑点缀着母亲的爱,还有“玫瑰花蕾”标志的雪橇上自由嬉戏的时光。而母亲,正是因为爱凯恩,才要将他送走,让他失去了母爱。她是个坚定有远见的女人,认为这种割舍选择会给小凯恩幸福的一生。然而,小凯恩是如此难以接受这个现实,从而一直与带走他的撒切尔作对,无论年轻时的叛逆各种社会规则,以致被许多大学赶出校门,甚至到中年仍然愿意成为撒切尔所讨厌的一切。这里不难看出恋母情结,凯恩停留在对母亲的早期依恋上;尤其是儿童时的经验模式,潜意识直接将这一切都记在撒切尔的帐上;也是因为失落的爱而对世界的抗议,想创造能主宰自己命运的自己的世界。爱与自由,是凯恩毕生的追求,尤其是在潜意识层面;从失落到恨撒切尔,再到对社会的叛逆上,一直贯穿到他后来对物质的追求用以填补内心,再对世界的失望而建立自己的世界仙那度宫殿。

这些,在年轻时首先集中地反映在他与伯恩斯汀和李兰早期共同对《问讯报》的改革上。 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与周围人们的影响,凯恩似乎变了。从李兰担心“他们会在凯恩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改变他”,到他竞选失败时李兰说的“好象人民是你的似的,你给他们说话的权利像给他们礼物一样……他们要的是权利而不是你的礼物……”,再到李兰因为写批评苏珊的歌剧演出而被凯恩开除。凯恩仍然完成并发表李兰的剧评,而且寄给他一大笔钱;其实他是不想失去这个朋友的。他们曾经一起被许多大学赶出来,又一起接手《问讯报》……可见他们有着多么深厚的情谊,在反对社会不公时有着多少共同点。凯恩明白李兰没有做错,只是因为依然坚持着他们曾有的默契;但是凯恩也认为,李兰不再爱他,不再同意支持他要的东西了,他们的分歧不可消除了,因为他们都是极有主见的人——这点也一样;还有,大概他们的伤心也一样深,李兰同样认为,他所爱的那个凯恩已经消失了,一同坚持的信念被他放弃了,甚至走到了相反的路上。他将《问讯报》当初改革时的宣言寄给凯恩时,是多么深的失望……凯恩自己也说,如果他没有那些钱,他或许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这里,他似乎变成了一个嗜财好敛的人。然而,其实凯恩真的变了吗?

我认为,凯恩没有变,从来没有;而之所以认为他变了,是因为李兰曾经不了解真正的凯恩。凯恩失落与追求的东西一直都没有变,他对爱的需求已经变得病态,而且一直没有也不可能有满足,于是他转而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来替补,他从不扔东西,而且喜欢收集;但本质是希望通过像拥有物质一样拥有他人的爱,就像囤积型人格所为。这里就涉及到凯恩因童年未能满足的爱的需要而产生的爱的问题了;病态需要正是基本心理需要受到挫折、或无力满足基本心理需要时的一种反应。一方面,凯恩对爱有过度渴求的病态欲望,所以即使别人再爱他,他也感受不到,依然无止境的渴求;另一方面,他对爱的理解也是病态的,他没有神入别人思维的能力,不会去体会别人的需求,而只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并认为认同他的观点才是爱他;这是自恋,而不是爱。这里就不止是他失去母爱而导致的了,是在他家庭本身就有的问题。关于从对母性无条件的爱的依赖,到对父性有社会规则塑造条件的爱的依赖,再到脱离两者自己内化这两种爱的成熟过程;如果一个家庭里,母性或父性的失败,就会导致这一过程的失败,而产生精神疾病。比如一个过分爱着孩子而又专横的母亲,和一个无能又无原则的父亲,正如凯恩的家庭,就会使孩子停留在对母亲的早期依赖上,只想得到无条件的爱,而不会想到自己的付出;不能走过自恋的阶段而达到心理成熟。其实,李兰晚年已经更清楚地认识凯恩了,“他只相信他自己,除了查理·凯恩他没有别的信念,直到他临死还是如此……爱是他一直追求的,这就是查理的失败史,他失去了一切……”

其实,越是真正爱他的人,就越会痛苦。比如爱米丽,尤其在竞选事件上,他甚至不会按她所说的为他们的儿子着想,“你们想把爱我的人民从我这里夺走……只有一个人能决定我做什么,那就是查理·弗斯特·凯恩……”的确,他在爱上是不成熟的,“会得到很多教训的……”还有苏珊,被凯恩称为“美国社会的横切面”,她一方面有市民气息,有其虚荣与肤浅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她也真诚,善良,宽容。他们相遇时的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凯恩回去整理他母亲留下的东西,带着伤感和孤独,被疾驰而过的马车溅了一身泥水。他会想什么呢?无奈地被这个世界捉弄吗?此时却遇到了可以邀他到家里歇一下的热心而美丽的苏珊……苏珊真正地去付出她的爱去爱凯恩了,但这样的爱只能使她受伤更多;直到不断容忍他的安排和摆布,甚至不得不以死才能说一句自己意愿的话……凯恩随着年纪的增长也更加专横;而且,对这个世界的失望,不断得到教训,他终于远离人群,建造了自己的王国仙那度。本质上,一个人在意识中害怕失去别人的爱,恰是在潜意识中害怕施爱与人。苏珊是希望与人交往的,希望有爱的交流,但凯恩不会理解,直到矛盾激化,苏珊终于离开了她。“你从来不给我你真正的东西,你给的对与你都是无足轻重的……你根本不爱我,你只是买下我,让我爱你,让我给……”接下来,就是那给我以深深印象的镜头,凯恩愤怒地砸碎一屋子的东西之后,手握蕴涵着故乡景象的玻璃球,双眼盈泪地说着“玫瑰花蕾”……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痛苦,过着悲剧的一生;可是他就不曾反思自我,不曾考虑改变么?

终于又回到了那漫天飞雪中的小木屋的起点,凯恩因为童年的经历与家庭,失落的爱,对于爱的基本要素的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他一个都不理解,也做不到。他内心是空虚的,所以匮乏得无法给予,接受了也感受不到。李兰说,凯恩唯一爱的人就是他自己。其实,他根本不爱自己,他不懂爱也不会自爱,而只是自私。自私者本质上不是爱自己,而是恨自己无能,所以费尽心机地想通过攫取来掩盖其真实自我的空虚匮乏。自私者不能爱他人,也不能爱自己。如果一个人真正爱自己,也就会像爱自己一样爱每一个人,而如果去逊于爱自己地爱一个人,就不会是真正地爱自己。而关于童年的经历所不能满足的心理需要,是每一个人要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去克服的,尤其是克服自恋——整个世界为我存在和自我无所不能的幻觉。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自己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精神健康就是自己运用并发展他们所具的天赋来满足其心理需要,并发展达到自我实现。否则,在病态的需要模式之下,只会失去所有,不会创造任何价值;一如凯恩的形象。

(2003/世界电影史)

失落的碎片——从《爱的艺术》浅谈《公民凯恩》中的人物形象 电影 公民凯恩 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3742.html

更多阅读

漫话香菱的人物形象 香菱学诗中香菱的形象

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香菱,薛蟠之妾,原名甄英莲,为甄士隐独女,眉心中有一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先是被卖给公子冯渊(逢冤),后来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把香菱强买去做小

论韩少功《爸爸爸》中丙崽形象 韩少功 爸爸爸

论韩少功《爸爸爸》中丙崽形象韩少功《爸爸爸》的文字看似平淡,甚至某些语句带有荒谬诙谐的哲理,但是细细品味还是可以读出作者那轻声的叹息。对民族文化形态表达了一种理性批判。寻根意识与鲁迅揭示国民劣根性的启蒙思想史一脉相承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浅析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

数学论文:浅谈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论文: 浅谈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反思既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技术。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从而激发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而数

声明:《失落的碎片——从《爱的艺术》浅谈《公民凯恩》中的人物形象 电影 公民凯恩 是》为网友調戲啲口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