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一) 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

发表日期:2008年3月28日出处:原创作者:田崇雪已经有2882位读者读过此文

一、一城四水三诗人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说来惭愧,在徐州生活了15年了才知道白居易这首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长相思》竟然与徐州有着很深的缘分:那如玉带一样穿城绕墙的“故黄河”竟然就是“古汴水”,那至今仍在日夜奔流着的“中运河”竟然就是“古泗水”。

词中的汴水,源自陕西秦岭崤山一带,隋炀帝开凿古运河通济渠的时候,河南部分走的就是汴水水道。由此可知,元朝以前的运河是借汴水为道,而汴水又是借了黄河为道。由此可知,流经徐州的“汴水”也就是未改道之前的黄河,即今仍在作为徐州胜景的“黄河古道”。汴水与黄河,合二为一于徐州之后继续向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继续南流,入长江。

词中的泗水,源自山东沂蒙山,走鲁西南,转安徽,经江苏徐州,入淮河。围着黄淮平原绕了一圈,元代以后的运河便是借了古泗水这条水道,于徐州与古汴水(黄河)交流,共同注入淮河,继续南流注入长江。从今天的山东泗水、安徽泗县、江苏泗洪、泗阳地名称谓就可约略知道,它们都是古泗水所经的遗迹。只是后来由于黄河的频繁决口,洪水侵入汴水、泗水河道,导致这两条古河消失,变成今天的废黄河。

词中的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为运河注入长江的入江口,对面即是素有“南徐州”之称的镇江。

有着那么多的证据,不知道南宋词人黄升为什么偏偏说“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第一个对黄之“钱塘说”发出质疑的是清代词家谢朝征,他说:“黄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旸谓说钱塘景,未知何指。”(《白香词谱笺》卷一)

更何况,《长相思》的作者与徐州的确有着很深的缘分。

建中3年(公元782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彭城(今徐州)县令,白居易时年9岁,随任寄寓徐州符离,长达23年。期间尽管被送往南方避乱,但往返徐州至少有6次之多。由于白季庚政绩显著,升任徐州别驾,得以与徐州节度使张愔往还。

贞元19年(公元803年),白居易登科及第,20年,任校书郎,故地重游,才有了关于“燕子楼”那一段公案[1]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唐代地方军区之一,治徐州。)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即徐州)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这是白居易《燕子楼》诗前的一段小序。“燕子楼”本事,非关本文,暂付阙如。

由是观之,《长相思》的创作时间、地点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一定与汴水(黄河)有关。

那一定与泗水(运河)有关。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一) 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

那一定与古老的徐州有关。

其实,还有更多的诗词佐证着上述判断。

正如清人谢朝征在批驳黄升时所提到的“汴泗交流郡城角”,另一个唐代的大诗人韩愈也曾与徐州结缘: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

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贞元15年,比白居易大4岁的韩愈投奔在徐州的张建封幕。东西流向的汴水与南北流向的泗水相交于徐州之东南角,所以才有了韩愈的就地取材,在一次观赏张建封打猎、击球的运动之后挥笔写下了这首《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并“得寸进尺”又写下了《谏张仆射击球书》,以一介书生之义气,讽劝徐州节度张建封:“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这首词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江城子·恨别》,从词之内容可以看出,多情的词人在徐州一定是遭遇到了让他梦萦魂牵的红颜知己,然而“官身不自由”,皇命在身,必须分手,所有才有了这首缠绵悱恻而又不失沉郁悲壮的《别徐州》。词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便是“汴泗交流于徐州”的又一明证。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4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8月便遭遇了黄河决口,“宋熙宁十年秋,河决于澶渊,溢于泗,水及彭城下,二丈八尺”,“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湍城头飞雨滑。”面对汹涌澎湃的洪水和暴雨,苏轼“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在洪水退去之后,在奏请皇帝筑建了可以防御洪水的新城墙之后,在本着“以土克水”的理念修建好“黄楼”之后,在做了23个月的徐州知州,留下170多首诗词之后,元丰2年(公元1079年)3月,一纸调令,苏轼便调往湖州(今属浙江,州治吴兴)知州。

诗人的心是软的,屐痕处处,到处都留下了他的歌咏:云龙山、云龙湖(当年叫石狗湖)、快哉亭、燕子楼。徐州百姓的心更为柔软,当这位曾经与他们共过患难、整天乐呵呵的太守将要离开徐州的时候,让人落泪的场面出现了:

吏民莫扳援,歌管莫凄咽。

吾生如寄耳,宁独为此别。

别离随处有,悲恼缘爱结。

而我本无恩,此涕谁为设。

纷纷等儿戏,鞭镫遭割截。

道边双石人,几见太守发。

有知当解笑,抚掌冠缨绝。

父老何自来,花枝袅长红。

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前年无使君,鱼鳖化儿童。

举鞭谢父老,正坐使君穷。

穷人命分恶,所向招灾凶。

水来非吾过,去亦非吾功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余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选三

当然,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前面的那首荡气回肠的《别徐州》。

诗词中的隋堤指的是隋朝开通济渠(运河)之后,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词中的彭城自然是徐州。泗是泗水,淮是淮河。楚江东当然是指湖州所在地。长江流经楚地,故称楚江;湖州在江东(即江南),词人将移知此处,故云。那么“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就不能说与白居易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没有关系了,只不过是化学来新,反用其意。

江山有幸,赖诗人之笔;百姓有幸,赖诗人之心。

事实上,黄水、汴水、泗水和运河在历史上也的确是纠缠不休。

开封以下的黄河由于中经黄土高原而带来的大量的泥沙经年类月的堆积,一次一次地改道,三天两头地决堤,无休无止地夺泗入淮,夺淮入海,才造成了淮海大地千里的黄泛的特殊景观。

元代的运河截弯取直,使运河不再经过开封,既有新的开凿,又有旧的利用。

一是新开凿的运道,即今山东济宁市至今山东梁山县以北的济州河,梁山县到临清的会通河,通州到大都(今北京)的通惠河;二是利用宋以前临清至直沽的御河,扬州到淮安的淮扬运河和杭州到镇江的江南运河;三是利用天然河道,即淮安至济宁的泗河水道。此时,徐州以南的泗河,既成为黄河水道,又兼为运河航道;徐州以北的泗河,则成为南北沟通黄河与济州河、会通河的运河航道。

一座古老的城池与一条古老的运河一旦结缘,好故事便绵绵不绝。

二、一祖一鼎五王朝

其实,徐州的历史远比运河的历史长的多。

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定”的氏族时代,经历了上万年的分分合合,华夏大地上最终形成了四大氏族联盟:炎黄族属、东夷族属、苗裔族属和百越族属。在东夷集团内部,生存着一支以淮水流域为栖息地的族群——淮夷或者说是徐夷,也就是徐国。《史记·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古之徐国,即淮夷也。”蚩尤为徐人族系的祖先,后来的刘邦起事之初,最先祭奠的就是蚩尤。至徐偃王时期,盛极一时,吴楚争霸时期,为吴国所灭。从徐州征战、疆域和消亡的地域来看,徐国都与今天的徐州地域相当,因此,完全可以大胆地推断,徐州源于徐国。

在徐州这块土地上,最早建立城市的当推那位特别能活的老人——彭祖。彭祖,原名篯铿(约公元前2250-约公元前2105年)生于帝尧二十三年农历三月初三,死于帝禹二十年农历六月十二,享年145岁。为大彭国第一代始祖,后世便尊称其为彭祖。是颛顼的六世孙(四代孙)、黄帝的九世孙(七代孙)。帝尧四十八年(公元前2225年),尧封篯铿居彭城,为大彭国,今之徐州,别称彭城,当源于此。

彭祖这位真正的长寿星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好多个第一,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开拓了很多的疆域:

他是中国远古道家先驱、寿星的象征。

他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烹调和营养美食的始祖。

他是中国气功和武术的鼻祖。

由此足可见出徐州历史的悠久,文明的渊源。

而运河的历史呢?

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了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由此可以看出: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最终成为一条跨六省,断五水,长3000里,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交通大动脉。

徐州南郊,有山名曰马棚山,山建一园,名为彭园,园中一脉清流南北纵贯,流上小桥一座东西通联。桥分两股,中有一隙,自隙下观,一鼎坐落于水中,故名“观鼎桥”。谁能想到,那一脉清流就是古泗水的遗韵,那一座老鼎就是关系到国之命脉,象征着权力合法性的国家重器。

鼎在先秦时代,作炊煮使用,又是祭祀的礼器。夏朝大禹治水成功,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自兹之后,九鼎成为传国重宝、天下共主的象征。每个朝代的嬗迭更递,无不以有无“九鼎”相传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大禹收集了全国的青铜,按九州方圆,铸造了九个大鼎,并把大禹治水时所遇到的奇神怪兽一起铸在上面,让人们熟悉宝鼎上的神物和鬼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分辨出好与坏,善与恶。九鼎历经夏、商至周王朝,成了最高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史记·周本纪》说,楚庄王看到周朝衰落,就有取代它的野心,派人问九鼎的大小、轻重时,被拒绝说:“九鼎的轻重是不可随便乱问的!”诸侯都在窥视重鼎,秦始皇更是想得到它们。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秦取九鼎宝器。迁鼎途中其一鼎飞入泗水。《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东巡回来“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此段文字记载被形象地反映在汉画像石上,石刻上大致为:河上有一座桥,两条绳系于桥下一鼎的二耳上,鼎内有龙头伸出欲咬断绳子。鼎旁或有捕鱼者、游鱼等点缀物;桥两边有数人拉绳起鼎。徐州汉画像石馆藏的“泗水捞鼎”汉画,刻有秦始皇坐在桥上焦急等待的状况,但是鼎内的龙把绳子咬断了,鼎复入水下再也找不到了。此故事用天人感应论说明有德时宝器和祥瑞才能出现,秦朝的横征暴敛,天怒人怨,由宝鼎的失去,揭示秦王权覆灭是必然的。但从史实的角度看,以为这是发生在秦时的民间传说,捞鼎失败是暗示秦将失去江山。

秦始皇没有捞上来的神鼎,一直让汉家皇帝耿耿于怀,九鼎缺一,总是憾事,于是方士们投机钻营,编造谎言,用谶纬的形式取悦和蒙混皇上。武帝时期,有方士在地下发现了一鼎,“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汉武帝“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武帝十分高兴,于是“赦天下,大酺五日”,改年号为“元鼎”(《汉书·武帝本纪》),至此,捞鼎的故事圆满结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3885.html

更多阅读

15日亲子自驾游第二天,徐州到南京 徐州周边一日游自驾游

第二天,在徐州云龙山玩了一会,就往南京,路过安徽蚌埠淮河,花了十元钱带马尚开车坐了一下轮渡,马尚感觉很好玩,车也能坐船。下午到南京,游了玄武湖,晚上还去了总统府旧址,住南京。在南京,玄武区是太拥挤了,小巷很窄,一边还停着车,就留一小条够一辆

贱到骨髓,贱到血液里。 血液粘稠 骨髓瘤

何为贱人,有的人说这不是骂人的吗!其实不是,贱到骨髓,贱到血液里,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字,用情太深,真心换来的是无情。而我还要去执着,所以自己很贱,贱到骨髓,贱到血液里。她也很贱,无情无义,总是伤害我。说和我在一起很幸福,却不和我在一起,相信网

声明:《“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一) 长相思汴水流白居易》为网友少男情怀总是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