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实秋《送行》有感 鸟梁实秋阅读答案

我不愿送人,变不愿别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的,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常识那种心情。

——梁实秋《送行》

当初还在大连时,“有幸”见到系里领导亲自驱车载着某重工老总去机场送行,想必这就是梁实秋所说的礼仪周到吧。众人或在机场,或在站台,簇拥着送行的对象,嘴里说着不舍惜别之类的话,脸上却是热情洋溢的表情。学者大抵都是有傲气的,待到机飞车走,不免长松一口气,仿佛确实是经历了开刀之痛一般。

梁实秋说的确实在理,离别的苦痛自然是不好承受的,往往令人心中颇不是滋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每每念及散布各方的朋友,便会想起这几句词来。高中时知道意思却不懂里面的情感,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到近一二年,因生活的变故,多少人来了又走,多少人一去不回,再念起那句“更与何人说”,真是悲从中来。

如今的日子,各人过着各各自的生活。除却电话,上网聊天,鲜有交集。大多是受困于工作学习当中,等到放假了,掰着手指盘算假期计划。再想想家中一年到头盼儿女归的老父母,心中着实是不忍。就算是有心拜访朋友,也抽不出时间来。更不需说热中的男女,他们是能将父母都抛诸脑后的人群。所以送行于我,与其说是有开刀般的痛,更不妨将其视为一种奢侈品,毕竟见一面已经是很难了,能坐在一起聊一顿饭的时间已经是很满足了。既然不能长久的相聚,能有一次饯行未尝不是一件美事。去年夏天到南京报到,是小崔送我进的车站;今年过年回韩国时,是晓慧送我上的车。想到本科毕业时送行的场面,下次再见真是不知要何年何月了。

古人道别会说“后会有期”,现在都说“再见”。两句话都有期待再次相逢的意思。然而仔细想想,当初随意的一句“再见”有多少人变成了再也不见呢。想起索索坐在出租车里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三年之内,必须有一次聚会”,当时着实是震精了。我也以此为目标,期待着这样的相聚。然而心中又打起鼓,害怕到时的种种不可预测。若是人来得不齐,岂不遗憾?我等凡夫俗子还达不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达观境界,更何况这句话也是也是王勃写来忽悠自己和朋友的。神交哪里比得上对酒当歌来得痛快。

从小到大,朋友越来越多,想和老朋友见一面却越来越难。长大了,反而不自由了。如果有机会去你的城市,我会去拜访你,记得要送我上车啊。

读梁实秋《送行》有感 鸟梁实秋阅读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4115.html

更多阅读

读《硕鼠》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读《硕鼠》有感(2013年9月4日)《诗经·国风·魏风·硕鼠》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

读《惜春小札》有感 惜春小札 阅读答案

“等到头发花白,‘蜡烛成灰’,一切都成了‘昨夜星辰昨夜风’,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是《惜春小札》中的一段文字。它看似和“惜春”没有什么关系却才是这篇文章真正地主题。北方几乎是没有春天的。正如文中所写“然而,在北方,严格意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三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有感三将《爸爸的花儿落了》再细细的读了一遍,不禁又增添了一些新的体会。这篇文章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主人翁英子参加六年级的毕业典礼前后所发生的事从而反映出英子的心理变化,细致的表达出了一位成

声明:《读梁实秋《送行》有感 鸟梁实秋阅读答案》为网友纯爷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