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文化常识

清朝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文化常识
清朝科举考试分童子试和正试。其中童子试又分县试、府试、院试,只有通过了这三重考试才算是生员,也就是秀才。之后才能参加正试。而正试又包括乡试、会试、殿试,其中乡试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中者称之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如果有人连续考中解元、会元、状元,那么就称此人“连中三元”。中国从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第一次科举考试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历经1280多年总共产生状元1400位其中“连中三元”者有15位。清朝296年的统治中,从1646年(顺治三年)开始科考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科举考试取消,共计考试112期,产生状元114位。这就有个疑问,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一次殿试只能产生一位状元,那为什么在112期考试中产生114位状元呢?后来,在看了《百家讲坛》纪连海老师的讲座后才知道。原来,在顺治九年和十二年,满汉单独分科考试,就是这两年各出了两各状元。所以在112期的考试中产生11 4位状元。而114位状元中又有三位是“连中三元”。他们是王玉壁、钱启、陈继昌。王玉壁是武科连中三元,是清朝唯一一个武科连中三元者,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跨朝代的武科状元,这是因为他的“三元”是从明朝考到清朝的。在1636年明朝武科乡试中取得第一名1651年,顺治八年连续参加会试、殿试分别考中会、状元。所以说他是唯一跨朝代的连中三元;钱启在连中两元后,在殿试中,乾隆 认为他都连中两元了,多不容易啊,于是九特批他免考定为状元。那么有父亲这么做,就会有儿子学着做,在嘉庆二十五年,广西人陈继昌再度连中三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十五,也是最后一位连中三元者。
我们现在的考试,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其他考试,基本上是采取“择优入取”制。而清朝的科举考试则不然,当时讲究的是省级平衡,在会试中,每个省出现28位举人参加考试,在这28个举人中就一个考中贡士,到皇帝那儿参加殿试,产生状元、榜眼、探花,而这三者是绝对不可能出现于同一个省的。考中的前十名,若第一名是北方的,那第二名,第三名就得是南方或西部的,讲究区域平衡。
以上就是乐天在观看历史书籍、影视中得到的点点小结,清朝科举考试在实际操作中会显得更为复杂。乐天只是做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浅观了皮毛而已。不实不全之处,敬请同样有此爱好之贵士给与更正和补充。
附:历史上其他十二位连中三元者分别是:唐朝的催元翰,张又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xiang),杨置,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宗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442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刘卿学语文】【网络综合+原创整理】书信:不见面的礼仪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之风俗礼仪篇 古代礼仪制度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风俗礼仪篇【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

转载 高考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荟萃

原文地址:高考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荟萃作者:晓泓婕伊文学文化常识荟萃一一、名词解释:(一)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四史”:《史记》、《汉书》、

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点

古代文化常识一、天文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等分别加以叙述。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 古代军制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

声明:《清朝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文化常识》为网友相思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