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水乡行》传世永不衰 水乡行ppt


一首《水乡行》传世永不衰 水乡行ppt

11月15日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市文联、作协于我市文峰饭店联合举办《沙白文集》首发式与沙白作品研讨会,并祝沙白老八十华诞。沙白从1943年就开始了诗歌创作,60多年来出版了《走向生活》、《杏花春雨江南》、《砾石集》、《大江东去》、《南国小夜曲》、《沙白抒情短诗选》、《独享寂寞》等多部诗集,曾获“紫金山文学奖”、首届“艾青诗歌奖”,沙白老以其独特风格的高质量诗作在诗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如今又出版《沙白文集》,其中不少精品力作,不仅具有共时效应,而且有着历时效应,也就是传世之作,将为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喜爱,是我国诗库中的瑰宝。《水乡行》便是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水乡行》是沙白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是传世永不衰之作。

沙白的《水乡行》写于1961年6月,发表于1962年《诗刊》3月号,一发表就有严迪昌的评论。沙白虽然后来还发表有很有影响的《大江东去》、《递上一枚雨花石》、《芦笛》等代表作,以及出版了多本诗集,可是大凡谈新诗的文章,常以《水乡行》为例证说明问题。吴奔星主编的《新诗鉴赏大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收录此诗,并仍由严迪昌加以鉴赏。李元洛的《诗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王长俊的《诗歌美学》(漓江出版社)等涉诗著作都论及沙白诗作,且多津津乐道《水乡行》。2004年我市老诗人严迪将这首诗贴上他的“严迪诗歌工作室”的网站,随即就有杭州富阳永兴学校张芬英老师的跟贴,对《水乡行》大感兴趣,并激起了研讨的兴致。平时与文朋诗友陈白子、周溶泉、苏子龙、张松林等人的接触中,谈及新诗,也是无人不道《水乡行》。时隔40多年,有人还能脱口就背诵出全诗。《水乡行》有如此的艺术魅力,广泛传诵,久传不衰。这在当今诗坛上也是鲜见的。法国诗人瓦雷里曾说:“我宁愿我的诗被一个人读了一千遍,也不愿被一千个人读了一遍。”一个人读一千遍的就是经典,一千个人只读一遍的只是流行。《水乡行》是在广泛流行中成为经典的,几百年后就会被人称之为古典。

沙白《水乡行》全文如下:

水乡的路,

水云铺。

进庄出庄,

一把橹。

鱼网作门帘,

挂满树,

走近才见

几户人家住。

要找人,

稻海深处:

一步步,

踏停蛙鼓……

蝉声住,

水上起暮雾;

儿童解缆送客,

一手好橹。

(上图为大师吴冠中绘画作品)

《水乡行》能成为经典,究其成因,有多种原因,而不外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现分别来谈。

首先,就内容方面说,《水乡行》抒发了诗人的真情。诗写于1961年6月,发表于1962年3月。其时正是“五七年反右”“五八年大跃进”“五九年自然灾害”之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之时,还没有到“六四年四清”、“六六年文革”之日。六零年广州文艺工作会议上,周恩来、陈毅提出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脱帽”,并重申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政策。六一、六二年正处于两段极“左”时期之间的一个短暂的相对合理的比较宽松的政治文化环境中,诗人不受极左教条的束缚,不为狭隘的政治功利驱动,思想比较自由,心情比较舒畅,因而可以任真情流露,放纵诗美追求,诗笔挥洒出空灵、轻快、自然、灵秀的天趣。诗中没有当年还在流行着的直着嗓子喊叫的高腔华调、没有板着面孔训教人的陈词滥调,犹如一缕轻柔凉爽的轻风,沁人肺腑。

其次,就形式方面说,《水乡行》探索出适合现代汉语的表现形式。现在新诗为什么受众很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4774.html

更多阅读

转豆瓣上一篇《巾帼枭雄》的评论,非常精彩 巾帼枭雄豆瓣

巾帼枭雄: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妹妹爱看美剧,每次我推荐港剧给她,她总是说港剧节奏太慢。她喜欢紧张刺激的剧情,悬吊着一颗心从开始到剧终。身边的朋友以前喜欢TVB的也不少,但是很多年过去以后,都已改换了喜好。  只有我依然坚持。坚

声明:《一首《水乡行》传世永不衰 水乡行ppt》为网友浮生醉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