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续剧:《胜诉在美国》下载

内容简介:

《胜诉在美国》中讲述的事件起源于1986年,大连氯酸钾厂购买的所谓国际先进设备其实是一堆废铁,为此付出的五百万美元无法追回。令人愤怒的是美方企业倒打一耙,控告中国方面侵犯其知识产权。美国法院两次做出缺席判决,索要赔偿金达1400万美元,并欲扣押中国银行、中技公司等不相关在美中资企业的资产。引起了国内强烈反映,1997年,北京开来律师事务所不取报酬,奔赴大洋彼岸,据理力争于美国法庭,终于反败为胜。
 
  国内常有人说美国的司法制度如何先进,是个法制国家。读了这本书,应该明白:任何先进的法律制度都有缺陷。对比中美两国,体制各有不同,美国法院比较注重法庭辩论,判决结果更多地取决于辩论的效果,而中国法院注重的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对判决结果的影响较大。
  
  书中说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美国老太太打官司”的故事:

  有一老妇在餐馆吃饭时不慎吃到一粒小石子,嘣掉了一颗牙齿,于是请律师向餐馆索赔。律师代理老妇根据美国民事侵权法律规定向法院起诉,结果老妇败诉。老妇丢了牙齿还赔掉了律师费,咽不下这口气,又聘请了一个资深律师,这个律师重写了诉状,结果大胜。原来,第一个律师看重老妇所受的人身伤害,他就根据美国民事人身伤害法律规定要求法院处理,在法庭上,餐馆请的律师辩称:餐馆并没有伤害老妇,石子是她自己放到嘴里的,并不是餐馆的人放在她嘴里的,所以根据民事伤害法律规定,餐馆不承担责任。
  
  第二个律师则没有告餐馆伤害老妇,而是根据美国买卖法律规定,向法庭说明老妇在餐馆花钱买的是菜而不是石子,但餐馆把石子放在菜里同时卖出,违反了买卖法,错误的销售又造成了伤害,于是法院根据买卖法规定,判决老妇胜诉。

  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说明:有时候,法律规定是死的,完全在于你如何运用,以什么样的角度来看问题。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法律方法。资深律师之所以能赢得官司,就在于他灵活地运用了法律方法。遗憾的是国内的法学教育缺少法律方法的教育,比较注重法律本身。

  中国在美国的胜诉,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美国公众在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中被判无罪,产生了对美国现行法律制度的反思,所以对这场中美法律之争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书中说到了这样一位美国法官——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罕德。他于1993年做出对中国不利的错误的缺席判决,又于1997年,在中方律师的据理力争下,当庭宣布撤销自己作出的错误判决。这样的法官真是值得尊敬。

  到底是律师,开来的思路十分清晰,文字的逻辑性很强,洋洋洒洒,没有说教,很适合阅读。读这本书,可以对美国的司法制度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了解,如果和中国的司法制度进行对比,那么读起来就更有意思了!
作者:谷开来

图书下载(pdf版):http://vdisk.weibo.com/s/41lGT/1334196629


小说&连续剧:《胜诉在美国》【下载】

同名电视连续剧:

《胜诉在美国》讲述的是一桩国际经济大案牵动了舆论的视线,中国渤海市某工厂因故被美国法庭判处1400万美元的高额罚款;美国人以金融信誉不佳为由,突然中断了另一个价值上亿、马上就要签字的谈判,案子还连带判决中国在美国的公司今后不许有当地经商,国务院震怒了,被美方晾在谈判桌前的某部长拍案而起,严令渤海市限期将问题解决。

中文名:胜诉在美国
出品时间:2002年
出品公司:中央电视台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濮存昕
主演:濮存昕,江珊
集数:20集
类型: 剧情
上映时间: 2002年【草根博览综合讯】

《胜诉在美国》-四种人应看的书

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胜诉在美国》是一本装帧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内容精彩的佳作。相信不少读者看过这本书,或从报纸杂志及电视上看过对该书内容的介绍和评论。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愿意向未看过或不了解这本书的读者推荐这本书。

《胜诉在美国》是由北京开来律师事务所的女律师开来,根据亲身赴美打官司,并胜诉在美国的经历,写出的有纪实性画面和实践体验的书。我说它即不是报告文学,也不是纪实小说,是什么不要紧,总之,它好看,看了之后确实令人鼓舞、令人深思。我看了这本书之后,马上有一种这样的感觉,《胜诉在美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无论从包装到内容,它都算得上是一部精品之作,它好在哪里?首先它是一本令中国人骄傲,同时令中国人反思的书,其次它是一本有典型法律教育意义的书,第三,它是一本真实的、可读性强的书。在这里我不想去评论这本书的内容及写作技巧如何,我只想说《胜诉在美国》是一本四种人应看的书,值得看的书。一是企业家或领导者,二是律师,三是法官,四是老百姓。

企业家或领导者应看这本书的理由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经济往来也增多。企业家或领导者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做出的任何随意性的判断、决策、决定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和国家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后果,恶劣的影响。看看《胜诉在美国》的例子,大连氯酸钾厂,引进一条生产线,由于决策者对法律尤其是对外国法律了解不够,凭感情办事,凭印象办事,让美商钻了空子,生产线引进后变成了一堆废铁,使国家遭受了严重损失。这时候,中国人无动于衷,不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自认倒霉,反而让美商觉得中国人无知、软弱、好欺,恶人先告状。由此而引发的一场"中美大战"虽然以中方获胜告终,但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教训是惨痛的。这件事够中国人牢记一世。

律师应看这本书的理由是:这本书由本身是律师的作者开来从律师的角度来写的,一个典型成功的案例,书中讲述的案例,看起来似乎不可能胜诉,但经过律师的努力,却胜诉了,为国家挽回了14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也赢得了声誉。整个办案的经历和手法,非常值得律师同行借鉴。问题的关键是律师除了有办案的经验和技巧外,重要的一条是律师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为此案的胜诉奠定了重要基础。看看开来及美国律师同行们,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不畏艰难,认真分析案情,千方百计收集材料,积极准备,精心策划,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做出巨大努力。这也胜诉成功的原因之一。开来律师事务所未取报酬打官司,但得到的回报却是万金难买的。专业能力,团队精神,律师道德,应是律师们事业成功具备的起码条件。

法官应看这本书的理由是:这本书用了很多篇幅叙述美国法庭的审案过程,"中美大战",中方获胜,美国大法官功不可没,值得赞扬。一是美国大法官没有"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判案公正,二是作为资深大法官能知错就改,并在法庭上当着双方当事人的面,多次勇于承认,在这个案中犯了一个错误,并改正了这个错误,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举动,让人敬佩,三是美国大法官不搞关系交易,没有"吃了原告吃被告",不偏听一面之词。虽未来过中国,确愿意了解中国国情,既严格执法,又注重实际,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审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中国法官应该学习美国大法官的优秀品质,不办冤假错案,不办糊涂案,不徇私枉法。

老百姓应看这本书的理由是:这本书通俗、易懂、好看,是普法的好教材。正因为书中讲的是一个中国律师赴美打官司的故事,才能引起百姓的关注,中国人能在美国胜诉,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值得高兴。《胜诉在美国》给老百姓的启示是:打官司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怎么办?要学会依法办事,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中国走依法治国的路,需要老百姓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这是一篇读书心得,写于1998.6.16,不经意从箱底翻出来,重读一遍觉得文字还算通顺,虽然过时了,但可以滥竽充数。 【作者:卢海新http://lhx1214.bokee.com/375726.html】

谷开来:谷景生将军五女

谷开来,曾用名谷开莱。薄熙来的妻子,北京开来律师事务所所长,1995年开来律师事务所由大连迁往北京。是原总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区委第二书记谷景生将军五女,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后读国际政治学硕士学位,为职业律师。

  身份:薄熙来之妻,北京开来律师所所长,是原总政治部副主任谷景生将军五女,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后攻读北大国际政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成为职业律师,1995年开来律师事务所由大连迁往北京。

  谷开来出身名门,父亲谷景生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发动人之一。其母范承秀,为范仲淹的后代,抗战时期太行山区著名的才女、妇救会干部。

  薄熙来说夫人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情感,又很有气质的人,写一手好文章,既有古文的底蕴,又有现代的思维。她会弹琵琶和钢琴。早些年作家赵瑜写的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马家军教头马俊仁状告赵瑜和《中国作家》杂志,谷开来受聘当了马俊仁的辩护律师。她创作的《我为马俊仁当律师》、《胜诉在美国》都是文坛畅销书。

  谷开来 - 成长经历

  谷开来父母是高干的家庭背景使她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开来说:“这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母,他们是那种极不会入俗的理想主义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政治悲剧笼罩了这个家庭。到生下开来时,已说不清是几月几日,生日似乎成为开来今后也无法解开的谜团。

  不过,谷开来从小就养成了坚强性格。“ 文革”中父母相继关押,四个姐姐都被赶到农村,小学没有毕业,她就上房当泥瓦匠,还到副食品店操刀卖肉。这个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小的小姑娘,是个叫人目瞪口呆的“一刀准”。为了更长远的生计问题,她决定学门手艺,她开始学弹琵琶,聪颖的她一学就会,很快就达到了专业水平,被确定为独奏演员。在北京电影乐团录音棚中为电影录音,毛主席逝世那部纪录影片的琵琶伴奏,就是谷开来演奏的。、

  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谷开来考北京大学。她没学过数学,几近交白卷,但是她的文学答卷才情过人,竟是一下就考上了,又是“一刀准”。她考上北大法律系,在填报志愿表时,父亲期望小女儿的未来人生能够彻底摆脱父母辈的坎坷,大笔一挥,把小女儿的名字改为“开来”,取继往开来,为正义、幸福而战的意思。

  对于这个说法,谷开来笑着补充:“当时,准确的名字应叫‘开莱’,但嫁给薄熙来之后,有一次他看似认真地对我说,现在你入了薄家的门,按古时的传统你要妇随夫姓,今天咱们不兴这个了,你就妇随夫名吧’。于是,熙来趁我还未来得及提意见,就把我名字上的‘草’给砍了下来。于是,我的名字就成了现在的‘开来’。”

  谷开来 - 幸福生活

  爱情

  另一半:薄熙来,商务部部长。

  幸福感言:他把对我的这种感情不时放大着,一直放大到他的为人处世和心爱的事业之中。

  恩爱细节:

  在很多场合,薄熙来携妻子出席。谷开来出版过一本书《胜诉在美国》,大家从心底赞叹薄熙来好眼力,把小巧玲珑、美丽聪慧的北大才女娶回了家。

  谷开来和薄熙来相识于1984年。那年,开来和中央美院的傅天仇教授到大连金县考察一个环境艺术课题,薄熙来当时是那儿的县委书记。“他也是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当时,这位高材生蹲在荒凉的海滩上,和当地的农民兴致勃勃地策划出了一个关于环境艺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他很像我父亲那种极为理想主义的人。他住在县委一个像是永远也扫不干净的小脏屋里,用放在桌下的一个破纸箱里的小苹果招待我和教授,然后开始大谈他的想法。”谷开来觉得眼前这个人,好像小说里看到的那种人,有素养,有承担,生来是属于某种事业的,不是属于家庭的。本来开来已考上美国一所大学,而且获得了奖学金。但是,开来说了:“咱哥们够意思,不去留学了!”1987年年底,他们有了儿子瓜瓜,第二年他们就从金县搬到了大连市,也就是在这一年,开来取得了律师资格。

  生活
  1996年以前,谷开来和薄熙来一直住一套普通居民房,有一个6平方米的厅。厅里挤着饭桌,来人进门就得坐饭桌边。门外常常是满满当当的人——百姓们随便都可以来堵市长的门。市长午夜前又不会回来,市长的妻子哥们够意思地忙着接待各种素不相识的面孔。这夫妻二人不唱歌,也不跳舞。一次春节,他俩请几位副市长偕同夫人一起过节,每个小家庭做一个菜,他俩的菜大受欢迎。席间每个家庭都要表演一个节目,他俩赶紧现场排练一起唱两句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丈夫

  谷开来,曾用名谷开莱。薄熙来的妻子,北京开来律师事务所所长,1995年开来律师事务所由大连迁往北京。是原总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区委第二书记谷景生将军五女,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后读国际政治学硕士学位,为职业律师。

  谷开来 - 简介

  身份:薄熙来之妻,北京开来律师所所长,是原总政治部副主任谷景生将军五女,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后攻读北大国际政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成为职业律师,1995年开来律师事务所由大连迁往北京。

  谷开来出身名门,父亲谷景生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发动人之一。其母范承秀,为范仲淹的后代,抗战时期太行山区著名的才女、妇救会干部。

  薄熙来说夫人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情感,又很有气质的人,写一手好文章,既有古文的底蕴,又有现代的思维。她会弹琵琶和钢琴。早些年作家赵瑜写的报告文学《马家军调查》,马家军教头马俊仁状告赵瑜和《中国作家》杂志,谷开来受聘当了马俊仁的辩护律师。她创作的《我为马俊仁当律师》、《胜诉在美国》都是文坛畅销书。

  谷开来 - 成长经历

  谷开来父母是高干的家庭背景使她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开来说:“这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母,他们是那种极不会入俗的理想主义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政治悲剧笼罩了这个家庭。到生下开来时,已说不清是几月几日,生日似乎成为开来今后也无法解开的谜团。

  不过,谷开来从小就养成了坚强性格。“文革”中父母相继关押,四个姐姐都被赶到农村,小学没有毕业,她就上房当泥瓦匠,还到副食品店操刀卖肉。这个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小的小姑娘,是个叫人目瞪口呆的“一刀准”。为了更长远的生计问题,她决定学门手艺,她开始学弹琵琶,聪颖的她一学就会,很快就达到了专业水平,被确定为独奏演员。在北京电影乐团录音棚中为电影录音,毛主席逝世那部纪录影片的琵琶伴奏,就是谷开来演奏的。、

  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谷开来考北京大学。她没学过数学,几近交白卷,但是她的文学答卷才情过人,竟是一下就考上了,又是“一刀准”。她考上北大法律系,在填报志愿表时,父亲期望小女儿的未来人生能够彻底摆脱父母辈的坎坷,大笔一挥,把小女儿的名字改为“开来”,取继往开来,为正义、幸福而战的意思。

  对于这个说法,谷开来笑着补充:“当时,准确的名字应叫‘开莱’,但嫁给薄熙来之后,有一次他看似认真地对我说,现在你入了薄家的门,按古时的传统你要妇随夫姓,今天咱们不兴这个了,你就妇随夫名吧’。于是,熙来趁我还未来得及提意见,就把我名字上的‘草’给砍了下来。于是,我的名字就成了现在的‘开来’。”

  谷开来 - 幸福生活

  谷开来和丈夫薄熙来

  爱情

  另一半:薄熙来,商务部部长。

  幸福感言:他把对我的这种感情不时放大着,一直放大到他的为人处世和心爱的事业之中。

  恩爱细节:

  在很多场合,薄熙来携妻子出席。谷开来出版过一本书《胜诉在美国》,大家从心底赞叹薄熙来好眼力,把小巧玲珑、美丽聪慧的北大才女娶回了家。

  谷开来和薄熙来相识于1984年。那年,开来和中央美院的傅天仇教授到大连金县考察一个环境艺术课题,薄熙来当时是那儿的县委书记。“他也是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当时,这位高材生蹲在荒凉的海滩上,和当地的农民兴致勃勃地策划出了一个关于环境艺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他很像我父亲那种极为理想主义的人。他住在县委一个像是永远也扫不干净的小脏屋里,用放在桌下的一个破纸箱里的小苹果招待我和教授,然后开始大谈他的想法。”谷开来觉得眼前这个人,好像小说里看到的那种人,有素养,有承担,生来是属于某种事业的,不是属于家庭的。本来开来已考上美国一所大学,而且获得了奖学金。但是,开来说了:“咱哥们够意思,不去留学了!”1987年年底,他们有了儿子瓜瓜,第二年他们就从金县搬到了大连市,也就是在这一年,开来取得了律师资格。

  生活

  1996年以前,谷开来和薄熙来一直住一套普通居民房,有一个6平方米的厅。厅里挤着饭桌,来人进门就得坐饭桌边。门外常常是满满当当的人——百姓们随便都可以来堵市长的门。市长午夜前又不会回来,市长的妻子哥们够意思地忙着接待各种素不相识的面孔。这夫妻二人不唱歌,也不跳舞。一次春节,他俩请几位副市长偕同夫人一起过节,每个小家庭做一个菜,他俩的菜大受欢迎。席间每个家庭都要表演一个节目,他俩赶紧现场排练一起唱两句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

  丈夫

  丈夫和儿子

  谷开来对一个朋友谈到丈夫时,曾这样说过:“熙来曾经是一个摄影家,贴了一本我的照片,每张照片下面都写了一段话,都是一些非常超脱的话,他总是把影集放在他的身边,从不给别人看。他把对我的这种感情不时放大着,一直放大到他的为人处世和心爱的事业之中。”只要见到儿子薄瓜瓜,薄熙来的温柔就会全部释放出来。谷开来常常笑着说:“丈夫和儿子就像一对大小孩子,两个人只要遇到一块了,‘来呀,咱们打一架呀!’‘这是天马流星拳!’小孩子喊。‘这是一指功!’大孩子叫。有一段时间,他们一个在大连,一个在北京,我不能同时归他们,那么究竟归谁呢?丈夫说嫁鸡随鸡,儿子反驳说生谁归谁。对于我今天是在大连还是在北京,我往往是在他们的石头剪子布中得到结果……”

  妻子眼中的丈夫是令她自豪的。而对国人来说,商务部长薄熙来依然像以前一样散发出强烈的个人魅力,并且在一次次严峻的国际谈判中,公众惊异地看到他对商务外交的透彻理解,以及对经贸谈判的运筹帷幄。有学者这样评论:“薄熙来逐渐表现出一个大国商务部长的风度和气魄。”薄熙来成功的背后,是妻子谷开来的默默支持——“女人是男人的一所学校”。

  薄熙来感谢夫人“帮助”打黑

  2010年3月6日,有记者提问:我知道你的夫人是律师,在工作中,她的专业知识是不是给了你很多帮助?

  薄熙来说:“我的夫人谷开来是中国第一批律师。不仅法律知识,国际文化的知识也很丰富。她的知识,特别是法律知识在‘打黑’中给了我很大帮助。”薄熙来还借机表达对妻子的感谢:“为了我,她做出了巨大牺牲。十几年前律师事务所办得正红火的时候急流勇退,专心做学问,我是很感动的。”

  儿子

  薄瓜瓜,男,1987年12月17日出生。

  现为牛津大学一年级本科学生,持中国护照(汉语拼音同名),三年期学生签证。

  2、学习和工作现状:

  自2006年10月,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贝利奥学院经济、哲学、政治三项综合专业本科,为全额奖学金住校学生。

  主要社会职务:

  牛津大学最高联合总会常务理事

  牛津扶助海外贫困学生协会主席助理

  2008北京奥运会海外学生志愿团团长

  英国亚当史密斯经济研究会会员

  牛津大学政、经、哲协会发言人

  2004年13月21日,恰好是冬至,是向谷开来父亲谷景生遗体告别的日子。整个八宝山一号告别大厅最引人瞩目的是他最小的女儿谷开来和她的夫婿薄熙来,以及他们的儿子薄瓜瓜。

  悲痛欲绝的开来,俯下身来,亲昵地梳理着父亲稀松的头发,喃喃自语着……薄熙来含着泪扶起悲痛在梦呓中的开来,薄瓜瓜又悲伤地俯下身去,双手轻轻抚摸着外公那高贵的头,两眼发直,紧紧盯着外公的面容,像雕塑,一动不动……薄瓜瓜是谷景生平时最挚爱的小外孙,他怎么也接受不了慈祥的外公就这么永远地走了……

  薄瓜瓜长时间纹丝不动,与他差不多大的表妹李桃桃,凑过来摇晃着瓜瓜,薄瓜瓜这才好像大梦初醒,一下子把头埋在外公的枕旁,痛哭起来……再也忍不住自己无限悲情的薄熙来,一下子展开双臂,把妻子开来和儿子瓜瓜紧紧搂在怀里,任凭泪水肆意流淌……

  人曾经问过瓜瓜:如果你妈妈掉进海里了,你爸爸也掉进海里,你救谁?瓜瓜说:那我也跳进海里,我要和爸爸妈妈在一块儿!【草根博览转载《中国政治经济网》2012年4月12日讯】

——》点击查看草根博览更多原创作

———————————————————————————
草根博览推荐阅读以下相关文章:

雾都告别唱红打黑的时代

环球时报:对薄立案调查显示中国的确定性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

涉行贿洗钱弃保潜逃棕榈泉地产老板曾伟遭通缉随笔:重庆打黑故事我越思越害怕

文强嘴硬如铁背后是期望保护伞营救文强死前留下的11句话

晶报:打黑颂扬声后的坊间争论

薄熙来:不要一听到百姓上访就认为是"无理取闹"

薄熙来:网民跟帖反映的是最真实的想法!

高层领导读什么书你可能不知道的“两会”

“双起”论也就是个传说

纪赟:唱红歌或是信仰缺失后的发泄

重庆卫视停播商业广告,央视何时跟进?

正本清源,重视卫视给力中国电视业迈入新历程

重庆建“性公园”被指低俗(组图)

文强最后4小时是生动的「官员必读」

早报:文强被执行死刑的疑窦文强妻子周晓亚:他罪不该死

鞭炮横幅庆贺文强之死的背后儿子眼中的文强

文强:即使我死了,有些人也会想起我直击文强生命最后的时刻[图]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周恩来

铸造强政府、强社会的“中国模式”

严复:论世变之亟【原文/全文】丁力:中国需要一场大变革

蒋涵箴:文革前夕的人民日报古代清官诗联撷趣

中国为何1982年取消罢工权罕见“文革”时歌曲及版画、海报(组图)

黄万里:长江三峡大坝终将被炸掉

朱镕基告别清华:做事不要落名朱镕基退休后的生活

列宁和他生命中的两个女人资本主义制度给俄罗斯带来灾难

胡子将军——上将王震

曾经的领袖华国锋远离政治的日子华国锋淡出政坛始末

毛泽东为何不敢跟江青离婚?江青之死毛泽东的诞生(1893年12月26日)

揭秘张学良的幽禁岁月殷海光(台):是什么,就说什么!

李敖:我眼里的毛泽东人民日报: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温家宝在人民日报撰文纪念胡耀邦

新潮公主的秘密花园&Pinknbabi旗舰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504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赢在中国》窦大海:学校餐厅项目

原文地址:《赢在中国》窦大海:学校餐厅项目作者:曹峰光30号选手:窦大海  评委:马云、熊晓鸽、史玉柱  [选手项目介绍]  窦大海:简单向评委老师介绍一下项目。今天我带来的项目是提供学校餐饮服务,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项目主要基于这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书笔记 教育类读书笔记

《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 详见豆瓣读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32216/--------------------------------------------------------------------------------------------------一、创造性能不能教?中国教育工作者认

校园实验微电影:《何必在一起》

(电影海报)校园题材实验电影《何必在一起》编剧:顾晏生(自序)由自己一万字小说改编与编剧,音乐学院——明星体验工作室社长执导和制作团队,集结纯粹的90后人马:导演、编剧、演员,具有新生血液与力量的一部实验电影。一部以校

声明:《小说&连续剧:《胜诉在美国》下载》为网友哭过就好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