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认同包括三方面:性别取向、行为和举止偏好、以及根本的性别认同(我们内心所认同的性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三要素与我们的生理特征一致。但对某些人来说,这些要素并不能与他们/她们的生理特征相匹配。
儿童、青少年或成人都可能表现出性别认同障碍,而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
性别认同障碍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前就会表现出性别认同障碍的症状。在青春期后期或成人时期,约有四分之三的男性患者会出现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剩下四分之一的男性患者,多数仍为异性恋。还有一小部分青少年和成年患者会坚持改变性别。
目前,性别认同障碍已经作为心理障碍疾病列入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302.85节(成人和青少年专题)和302.6节(儿童专题 )。根据患者的年龄,这种疾病可以划分为儿童性别认同障碍、青少年性别认同障碍以及成年人性别认同障碍。此外,还有一些未另列明的性别认同障碍。1994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术语“易性癖”改成“性别认同障碍”。
Pornchai Kittiwongsakul摄影/AFP/GettyImages供图 尽管《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仍然认为易性癖是一种精神障碍,但很多变性人对自己的身份非常满意。泰国的变性人国际小姐选美大赛和传统选美比赛一样竞争激烈。 |
1980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首次收录“性别认同障碍”。除《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外,《美国医学协会百科全书(AmericanMedical Association Encyclopedia)》、《默克家庭诊疗手册(the MerckManual)》和世界健康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ICD)》等标准医疗手册也都收录了这种疾病。
《国际疾病分类》同时还整理出一系列性别认同障碍诊断结果,包括: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检查可以证明某人是否患有性别认同障碍。不过精神健康专业人员可以根据一定标准做出诊断。这些标准包括:
对于儿童来说,必须出现至少以下四种症状才能做出患病诊断:
性发育障碍(或双性人)一般被归入“未另列明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或“未详细说明的”(《国际疾病分类》)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是否属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及其他医典收录性别认知障碍引起了不少争议和讨论。争议分为两派:有人认为应将性别认同障碍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删除;有人则认为应该保留,但要更改相应的语句和标准。 有些精神健康专业人员和改变了性别的人认为将性别认同障碍作为精神疾病没有明确的病理学基础,缺乏客观性。他们认为性别角色不应采用如此严格的界限划分。 有人建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以后的版本不应将性别认同障碍划分为性别或心理疾病而应称之为焦虑障碍。性别表达丧失焦虑障碍。 |
性别认同障碍的治疗方案要根据世界跨性别专业协会(WPATH)的《护理标准》制定。每个治疗计划都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情况。患者的年龄及其病情的轻重不同,治疗方案也应有所不同。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供图 一些性别认同障碍患者和上图这位男子一样,选择接受心理疗法、荷尔蒙疗法和手术治疗。 |
对于患有性别认同障碍的儿童,建议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心理治疗并辅以社会及物理干预疗法。患有性别认同障碍的儿童可能会抑郁、焦虑或出现分离焦虑的症状。青少年患者则有可能陷入抑郁、产生自杀的想法或有试图自杀的行为。心理治疗应着眼于增强患者的自尊和治疗相关并发症。
家长应容许孩子在安全、宽容的环境中实现作为另一性别个体的幻想。此外,建议家长使用中性的语言、不要禁止孩子观看支持同性恋的媒体节目、鼓励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
对于患有性别认同障碍的成人,应当采取综合疗法。除病患互助小组和心理治疗(包括单人心理咨询和夫妻心理咨询)外,患者可选择荷尔蒙疗法,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以所希望的性别身份生活一年或一年以上)或接受变性手术。要求进行变性手术的患者需要接受大量评估和治疗,之后还要经过一个过渡期才能进行手术。
美国心理学协会的信息显示,变性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抑郁、焦虑、自杀、自虐,但却很少寻求治疗。如果不治疗,性别认同障碍能引发情感抑郁或其他疾病,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经过治疗,患者可以过上稳定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