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教学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

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教学

冯志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正面)

冯志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背面)

张吉平:陈式混元24式太极拳演示口令教学(正面)

冯志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教学

马广禄: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教学马广禄: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芦春:混元太极拳24式
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八极拳第十代传人,混元太极第二代传人。北京“太极禅舍”总负责人,北京志强武馆总教练,混元太极协会名誉副主席。
自幼练习传统武术。先后师于中国散打创史人梅惠志,八极拳第九代传人张旭初先生,陈式太极十八代传人冯志强先生。精习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并体证儒、释、道思想精髓。在中医、养生、传统武学等方面的传承与研究均造诣深厚。
曾代表中国多次赴美国、俄罗斯、印尼、法国、香港、新加坡等国交流武学精要,弘扬中华传统太极养生文化。在国内外多年积极推广太极养生运动,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学府讲授中华传统养生文化。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动作名称:1.起式2.金刚捣碓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白鹤亮翅7.斜行8.提收9.前膛拗步10.掩手肱捶11.披身锤立12.背折靠13.青龙出水14.双推手15.三换掌16. 倒卷肱17.退步压肘18.中盘19.闪通背20.击地锤21.平心锤22.煞腰压肘23.当头炮24.收式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要点提示

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要点提示

一. 无极起式

无极式站立时,要松肩,松肘,松胯,松腕,周身自然,内外六和.顶劲要虚虚领起,腰部放松下塌,命门自然松开,虚心实腹,意沉丹田. 如此三至五分钟,待四肢百骸感到蘯然无存,气息移动时,再练习起势动作.做起势动作时,要注意意气的运行.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蓄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心意上堋时,内气由命门出发,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然后两腕领气虚虚上堋,形成堋劲. 心意前驱,气贯指梢伸挤,而成挤劲;心意回引,气从梢端返回两肘,形成捋劲; 心意下沉,内气降至丹田,两手领气下按,而形成按劲. 最后心气一松,气归丹田.预备式要求无极站桩,意守丹田,太极起式,要求圆活流畅.所画之圈要大一点,要有深拔之意,以后的动作都要求如此,要掌握阴阳的对称,统一和互为转换.由下向上堋,有上必有下;由后向前挤,有前必有后;由前向后捋,有后必有前;由上向下按,有下必有上.

二. 金刚捣碓

a)做金刚捣碓时,要注意右膝是由右拳上提自然带上来的,右胯,膝,脚三节要放松松开,若断若连,毫无拙力,为松气震脚做好准备.震脚时切不可努气用力,使劲跺它,不可为追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音,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伤筋,伤肾,伤脑,伤气,伤身.震脚是松气,松劲所致,是身心俱松的表现,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积柔而成刚. 定势时腹归太极元相,心内一片太和.

本式的折叠右转,回捋水平圈实,与步伐调整要协调一致,圆活流畅,同时完成. 腿手分家, 应匀速对称,配合得当. 两脚不要在一条直线上,相差半步左右,以保持稳定脚.上步勾拳与左手相合,应同时完成,拳到,脚到,身到.右脚屈膝上提,是右拳上提牵引所致.右脚震落是松气,松腿,自由下落,不可跺脚,以防自伤.无论是提脚还是震脚,右腿,胯,足,三节要放松,若断若连,以后动作均如此.

三. 揽扎衣

做揽扎衣动作时,要注意胸腹的开合折叠,腰,背,臂的迎引后撑,以及两腕的旋转之意.还要做好欲开先合,合之再合的续合式.两臂伸展斜开时,肩,肘,腕应依次伸展,节节相开.最后右臂向右展开时,要以腰带手,肩,肘,手依次伸展,同时要注意臂弯似满月.

本式的提腿,开手和缠腿合手,上肢与下肢运动,应协调一致,相反相成,同时完成.右转平开前,右手有一欲右先左的逆缠翻掌折叠小圈,定势时手不能出圈,即手不能开过右腿,并保持周身的圆浑.

四.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两手环形旋绕时,要靠胸腹折叠开合,和腰胯的旋拧圆转,这样才能使周身更圆活,气息更流畅.向右下前方斜按时,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同时有肩靠,手靠,胯靠,膝靠之意,手到脚到身体到,意到拳到,一气呵成.

本式的大捋圈,要有高山流水的意境. 左手引带右托手,两手配合,与捋手变化,既横捋手变捋掠手.收步斜按左上右下45度斜线流畅下按,松沉下按,虚实分清.

五. 单鞭

做丹田内转的做单鞭式动作时,胸部常兼有堋捋之意,胸腹同时圆转开合折叠.右勾手伸展时,形如抽丝,一挥而就,并与左手对拉相开. 左手围绕肚脐旋转,是在丹田内转的带动下完成的,要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左手开展时,肩,肘,手依次相开,最后意贯指梢. 整个动作意气神形要浑然一体.

本式的勾手左转圈,是右勾手与左转腰相向运动圈,似盘旋抽丝一般.勾手时,拇,食,中三指撮拢,谓心,肝,脾相合;也可五指撮拢,谓五脏相合.松开左手,是左手与右勾手,与右脚之间的放松对开,闭合要又由衷而开,又有混元博大之意.

六. 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上合下开时,左手护手护脸,右手护腹护裆,上下护住中线,左右两肘护两肋,这是对挤掩.

左手暗藏催心掌. 配合右脚上步擦地,前肩靠,肩靠,肘靠,撩阴掌,前弓后蹬并身到,这是对比掩.

本式的两个斜开合圈,根据胸朝东北方位而称斜开合.前者为上合下开,右肩靠,作运气准备;后者为白鹤亮翅作运气准备.前者又称欲合先开,后者又称欲开先合,又都寓闪展腾挪和化引之用法.

七. 斜行拗步

做斜行拗步时要注意,两手交替斜线运行,皆不过中线,左右轮换而又护着中线.左手运左半身右手运右半身而不失中定. 以腰带手,以手领腰,腰腹,臀胯折叠旋绕,胸腹同时开合折叠.

本式的左脚开步与右手斜伸,是沿东北和西南两个隅角成一斜线,跟步斜行和上步斜行,都沿这一斜线运行.方位是斜的,所行之圈是斜的. 右手为主,斜行,转圈;左手为辅,斜行,转圈,两圈交替斜行. 右脚跟步是右手向前斜行牵引所致.

八. 提收

提收中的两手上提,为提收上式的接应劲,接住对方来势,引臂入圈贵在精神贯注,神形相合而 不留痕迹.收捋时,周身沉稳地蓄住劲,而达到引劲落空的目的. 虽未发而意在先. 两手按挤,提膝上顶须同时完成.左膝堋顶,暗藏靠封里合腿,腰微暗转,尽由己发.

提收圈中寓捋,引,化,拿,蓄等变化. 要与丹田内转,腰身内转相配合,提膝和推掌须同时完成.右腿沉好,左腿提好.

九. 前趟拗步

前趟拗步里面有一个以闪身法引转来势的动作,一退,一转,一引,一缠而引劲落空.右腿屈膝上提时,塌腰敛臀合裆,周身拧裹相合,上下一起到.落步进逼屈身劲,上劲下屈膝堋顶.上劲在两手,左手为采手,合手,擒拿手;右手为扑面催心掌,下屈在膝顶,胸腹中膛行,审时夺势里合腿,心意如游龙回旋,身形似弹簧缠绕而连绵不断.

上步挤手须上下相随,意到,拳到,渐发于足,前弓后蹬,节节贯通.双开水平圈时,两臂,肩,肘,手与两腿,胯,膝,足,由内而外依次伸展,对称相开,开中有合,气势博大.

十. 掩手肱捶

掩手肱捶右脚震落时,不可努气用拙力,拳在松气震落,在最后出拳之前,左手食指的方向和右拳蓄势的方向,以及眼神,心意所注之处,要三点成一线,才能有的放矢.左手前掩为接劲,右拳屈屈为蓄劲,随屈就伸,阴阳互变,拳到,肘到,意到,气到,劲到. 出拳时要积柔成刚,切不可努气用力,也不可以力代气.梢虚中髓根节摧,拧腰转胯起于足.

右手要反转平圈,左手是正转平圈,转体是廻旋折叠圈,要绕丹田垂直轴转,转体扣拳,扣脚,提腿,合手须同时完成,一转而成,重心不升起,沉住气,右腿提好,顶劲领好,左右平准,中正独立.以后独立腿步都需如此.

十一. 披身捶

披身捶为大转身法,右手先松落,为承接来势引劲落空,右转旋绕一大圈时,应圆活,无凸凹,并有肩靠,肘靠,臂靠之意,暗藏采手和切掌,辅以右脚里合腿法,腿手并用,而令对方,此手法之巧,全仗身法的上下配合,转关在腰,周身上下左右,需一起松沉裹合,蓄住劲.两手节节抓臂握拳,而有抓筋拿脉之意.

披身捶的环形开合圈,需圆浑饱满.胸,腹,腰,背,臀,胯同时开合折叠,全身充满弹性,上开下合,下开上合须对称协调,同时完成.磨盘转圈要合周身之气运转,气运带脉,转丹田. 连环炮应匀速对称,前后对立,两抽换,劲由足发.披身摆拳要合着腰裆劲,顶住周身气,围绕中轴线左右回旋披转饱满,圆浑,虚实互换,落气到脚,两脚心有折转,下转之意.

十二. 背折靠

背折靠一是折背靠,而是折肘靠,一 是折背靠.

十三. 青龙出水

青龙出水要求左摆拳时右挂肘,右反背拳时左挂肘,左抑扬指时右挂肘,右阴俯拳时左挂肘,且左右对称,屈身相配,由中而运.

十四. 双推手

转身上步时,两手领住周身之气,自右向左转,转体转圈转重心,与右脚上步要同时完成.

十五. 三换掌

三换掌是重心定在右腿上,通过两腰左右抽换来达到换掌,达到换虚实,既四次转腰三次换掌.

十六. 倒卷肱

倒卷肱右拳沿后上前下的立圆轨迹绕转时,右手用意节节抓臂而成拳,暗含抓筋拿脉之意;左手立掌护于体前,与腹前的右拳上下照应,上紧下徐,右拳随时弹击对手裆腹部.后撤时,后撤之脚如履薄冰. 定势时,前手臂弯如弓,身虽后移而意在前,自然中定平准.卷肱时,以意旋腕转膀,逆旋开展,顺缠卷收,总要松活,柔顺,圆转,连贯.

撤步时需贴地走斜弧线,有如履薄冰之意.重心后移身后坐,转腰与两手前后对开需同时完成,匀速对称,协调一致, 到拳到.

十七. 退步压肘

退步压肘做单双臂磨盘缠丝圈时,臂以肘为轴,身体以腰为轴,两腿以膝为轴,上,中,下同时磨盘旋绕,并与胸腹开合折叠相配合,三轴同旋而形成周身一家的磨盘缠丝圈.做右压肘式时,要注意两臂抱肩合肘,两腿开胯圆裆,腰背裹圆,周身相和. 右脚弧形后撤时,脚掌贴地,如履薄冰. 要细心体会脚下的感觉.身体右转,后移,下坐,要沉稳凝重,安如磐石.

退步压肘不是局部的单一肘部下压,而是整体的抱肩合肘身下沉的自然压肘.右脚退步与倒卷肱退步相同,先收步,再贴地弧线撤步.

十八. 中盘

做上合下开式时,右脚震落应松气,松腿,震脚不可努气用力跺它.左脚开步应顺遂自然,好像是被右脚震弹出去似的,左腿同样要放松,无拙力,形成左转側斜双逆双开缠丝圈后,两手上下斜开,和右脚收拉,皆要随身腰而动,身到手到,手到脚到;右脚似乎是被左手领带而左移的.右脚要松胯,松膝,松脚,胯,膝,脚三节若断若连.

中盘要斜开,也以左手为主,右手为辅,领住周身之气,由内向外的斜开分行.,两手开,两腿也开,上下同时对开,开而不出圈. 左手与左腿相合,右手与右腿相合,开而不散.

十九. 闪通背

闪通背做两手交错,相反运行的上下掠劲时,两手左切,左腿右扫,要腿手并用,相反相成,手到脚到,刻不容缓.做倒转身法时,转身应圆活无滞,浑然一体. 两手回旋与扣步,转身密切配合,也要注意手到,脚到,身到.最后闪身撤步通背时,两手的翻转与转身撤步要密切配合,一气呵成. 定势时应沉着稳健,上下相合,前后相照.

闪通背,又称运气通背. 通背就是通三关,通周天. 本式中的竖圆圈就是通背圈,周天圈.要求圆转通顺,而又在意,不在气.意为气头,气随意行. 只要练好先天混元气,熟练混圆圈,就能自然通背,通周天.转身扣步是倒转身法,要圆润自如,一气呵成,一转而就,无滞缓.

二十. 击地捶

击地捶的近身跟步,左架,右冲拳,要求身,拳,脚一起到,劲整式稳,左臂上架形如拨云见日,右拳前冲恰似开弓放箭.两拳抡臂,左右挂绕,肩护着体前中线而交替运行,并与左,右进步配合好,形成上引下劲的击地捶定式.

左右摆拳是连环进击法,也是腿手并用法. 定势时两肩要平准,脊,背,腰,臀不歪不扭,不凸凹.

二十一.平心捶

平心捶前的合后开的双卷肱续合式,要做到两肩边卷合,边沉塌,两肘相合,两拳相合.此动与后面的前开后合,双翻卷的弹抖式,皆要随胸腹开合折叠而卷续翻转,不要单纯追求两臂的弹抖劲.发平心捶时,两脚开胯,裆圆活,两膝拧转式相合,两脚踩蹬向下钻,全凭腰胯松活转.左臂螺旋挂肘,为急缠急引,右臂螺旋冲拳,为急缠急劲.

回身反转圈要圆转自如,气势宏大,如车轮倒转. 右肘与左拳,要对称相开,一线穿成.肘平肩沉,上开下开,即两腿左蹬右弓相开,右肘与右膝,右脚三尖相对,右臂右腿屈,左臂左腿伸.

二十二.煞腰压肘

煞腰压肘定势时,腰松开堋圆,脊背伸拔裹圆,臀部微翻,两脚有向下拧钻之意,使下盘稳固,落地生根,顶劲领好,裆劲下好,上虚下实,中正不偏.

煞腰压肘撤步左松,右拳似被身部拉回去一般,即以步拉身,以身拉拳,依次传递.

二十三.当头炮

做当头炮右翻身式时,两拳抡臂翻转,即身体翻转及右脚的提落,需整体协调,同时完成.两拳前冲时,左膝前弓,不过脚尖;右拳伸而不直,拳到脚到身齐到,左弓右蹬身前拥,双拳齐发如放箭,目视前方,照顾四旁.

收腿收拳时,眼神,心意由前往回收,而有摄神收合作用.

二十四.收势

降气收功,一般做三次. 一趟拳练完,在身体四周会产生一定的气场,应收回到丹田来,以达到养气养身的目的.习练者若能平心静气,专心致志的进行收功的练习,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神返身中气自回,周身混元无极归,练而不收枉费劲,动而复静见天真.

收功很重要,若只练不收,枉费功夫. 全套结束,静归无极,即始于无极,归于无极.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要点


第一式:无极起势
1.无极站桩,意守丹田2.先向后引,提手上掤 3.欲前先后,平伸前挤
4.松气松手,弧形下捋5.欲下先上,由上下按 6.松气松身,复归无极

第二式:金刚捣碓
1.欲左先右,正转横立圈2.右转下松,左右平捋 3.提腿开步,腿手分家
4.左转下松,右转捋引5.左转开手,上步勾拳 6.松气松拳,正转竖立圈
7.提拳提腿,松气落脚定势


第三式:懒扎衣
1.抱拳正转竖立圈2.左合右开混元圈3.左转松合提腿双分
4.铲腿开步,上合下分5.右转平开定势

第四式:六封四闭
1.松气松手,双旋小圈2.左转捋引,合手右挤3.松气松引,左转大捋
4.松手上引,双开双合5.收步斜按定势

第五式:单鞭
1.松气松手,右合左开2.右转再松,双开双合 3.右勾手,左转相开
4.提腿开步,左手松开5.旋转丹田,左转平开定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1.松气松手,正转横立圈2.欲右先左,平圈右捋3.松气转圈,转身上步
4.左合右开,上合下开5.欲右先左,跟步右开定势
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教学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

第七式:斜行拗步
1.松气松手,调整步子2.欲下先上,反转横立圈3.提腿开步,上下斜开
4.松气松手,活步斜行5.欲左先右,勾手推掌6.松气右转,回环左合
7.平圈右开,左转定势

第八式:提收
1.收步收手,退步双开2.立圈提收,独立推掌定势

第九式:前蹚拗步
1.松手松腿,上步挤手2.松身后坐,右合左开3.提腿合手,铲腿开步
4.右转松靠,左转背靠 5.右转平开,双分手定势

第十式:掩手肱捶
1.松气松手,正转横立圈2.转身提腿,震脚开步 3.松气松手,右打反背拳
4.磨盘开合混元圈 5.双松双分,螺旋冲拳定势

第十一式:披身捶
1.松手转圈,左合右开2.左松转身,收腿收手3.松手开手,开步合手
4.磨盘转圈,连环冲拳5.松气松拳,左右摆拳定势

第十二式:背折靠
1.松气松身2.左转领3.折转背靠定势

第十三式:青龙出水
1.左转放松2.右转左拳 3.左转反背拳4.右转一指5.左转阴腹拳定势

第十四式:双推手
1.松气松身,双旋小圈2.合手换步,转身上步 3.松手双开合,上步双推手

第十五式:三换掌
1.松气松手,前后双分2.左转换手,推右掌 3.换手推左掌,三换推右掌

第十六式:倒卷肱
1.松气松身,正转竖立圈2.左退步推掌3.前松卷肱,收腿收手
4.右退步推掌5.再松卷肱,收腿收手6.再左退步推掌定势

第十七式:退步压肘
1.松气松手,单手磨盘圈2.合手压肘,左转开掌 3.松气松手,双手磨盘圈
4.退步压肘,右转开掌定势

第十八式:中盘
1.松气松手,气归丹田2.正转竖立圈,收腿收手 3.摆脚翻掌,提腿合手
4.震脚开步,松开双手5.右合左开,收右脚6.右转合手,再开步
7.欲开先合,中盘开手定势

第十九式:闪通背
1.左合右开,收腿收手2.欲合先开,上合下开3.单手正转竖立圈
4.上步正转竖立圈5.弓步穿掌,松手后坐6.摆脚分手,转身扣步
7.松气松手,撤步正转竖立圈定势

第二十式:击地捶
1.右转松引上步冲拳2.松气松拳,连环进步摆拳3.欲下先上,俯身击锤定势

第二十一式:平心捶
1.松气松身,回身反背拳2.左转松合,平心肘3.左转再松,倒转上步
4.提腿独立,正转横立圈5.逆缠松合,顺缠相开 6.震脚开步,松气松手
7.磨盘混元圈 8.双分双游平心捶定势

第二十二式:煞腰压肘
1.松气松拳,收步反背拳2.撤步左松,煞腰压肘

第二十三式:当头炮
1.欲后先前,收腿收拳2.翻身震脚,正转横立圈 3.欲开先合,上步当头炮

第二十四式:收势
1.松气松身,平圈右捋2.左转开手,上步合手3.收腿收手,收气归丹
4.回归无极

注:根据冯志强编著《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教程》1998年10月第一版节录整理。


太极拳是意气神形运动,要求以意行气,意气相合,以气运身,神行合一。心为令,而气为使。内气如水,意似引水之渠,意领气行而水流。若无一定水量即内气,何以引水成流?太极拳以培气、养气、聚气为首要,以行气运气为法则,以壮气、混元一气为宗旨。

太极混元意气游,神行连绵似水流。
意气神形能合一,久练久习自然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651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陈式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教学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为网友疏狂几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