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狷的中国古代文人 中国古代文人精神追求

狂狷的中国古代文人 中国古代文人精神追求

狂狷的中国古代文人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有狂狷行为,他们或倾于傲,或囿于拗,或偏于狂,或执于狷,或兼而有之,而真正遵于规,守于范,合乎儒家中庸之道者少之又少,尤其那些著名的作家诗人们更是如此。

《辞源》上是这样解释“狂狷”一词的:“激进与拘谨保守。《论语·子路》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集解》:‘包(咸)曰:狂者进取于善道,狷者守节无为。’狂狷皆偏于一面,泛指偏激。”中国儒家把中庸视为最高道德标准,不偏叫中,不变叫庸。中庸又称中行。而狂狷明显不合中行即中庸之道,因此不合儒家最高道德标准,但亦不为儒家所摒弃。孟子曰:“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也。其志繆繆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一般说来,狂者性格外向,行为激进狂放,勇于进取;狷者性格内向,清高自守,独善其身。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便是有名的狂狷之士。班固《离骚序》云:“今若屈原,露才扬已,竟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致,经义所载。”班固这段评语既指出了屈原行为上的狂狷特点,又指出了其作品的离经叛道性质。屈原自己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屈原这种傲视一切的气概与“雅多自贤,颇有狂态”(裴度《寄李翱书》)的文风对后世文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文人们更是追求个性独立、精神解放。著名的“竹林七贤”尤为突出。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曾坦言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欲发其狂疾”。对山涛推荐自己为官,严辞拒绝。阮籍则是“旷达不羁,不拘礼俗,纵酒昏酣,遗落人事”。阮籍还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晋末大诗人陶渊明则是典型的狷者。他视官场如牢笼,宁可忍饥受冻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他追求的是遗世独立的精神自由。

唐代的著名诗人大都是狂狷者。初唐王绩“箕踞散发,玄谈虚论,兀然而醉,悠然便归”。“初唐四杰”放旷诗酒,故世称王、杨、卢、骆。《旧唐书》称王勃因其恃才傲物,故为同僚所嫉。盛唐诗人贺知章,本传称其“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同上书还记载:“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第于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赠李白》诗云:“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自己也宣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唐朝诗人中受儒学熏陶最深的一个,但他的《狂夫》诗则云:“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孟浩然、王维则属于狷者。王维中年时深觉仕途险恶,遂潜心佛学,与世无争,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中唐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一个转折,这在文风、士风上都有所反映。在文人的行为上,则表现为狂者渐少,狷者增多。最典型者当属“诗魔”白居易。他青年进取,“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人众耳,迹升清贵”,因此他高唱“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但自贬江州之后,他摧刚为柔,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而力求做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是非心”。

宋代文人受道学、理学浸染,士大夫气、书卷气较重,加之文禁较严,文人大都面目庄严,因此表面的狂者很少,大都表现为守道清高的狷者。大文豪苏轼应算是其中比较狂的,但他的狂与唐代的李白等人大相径庭。他曾自言“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请大家注意,只是聊发而已。但就他这有限的轻狂,却居然给他带来了连绵不断的恶运。先是“乌台诗案”,后是不断遭贬,终其一生不得平安清静。好在他本人倒还清醒,他曾说自己“受性刚褊,黑白太明,难于处众。”他深知自己刚直的性格断难为世俗所容纳。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里为后世树立了标准封建士大夫的形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悲喜不形于色,当然就不会狂躁。但不狂躁并不表示无动于衷。宋代文人大都把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深藏心中,以求得自我完善。范仲淹是这样,欧阳修、柳永文人等也是这样。这其中宋朝大诗人陆游和著名词人辛弃疾、刘克庄、戴复古等却显得另类。陆游本人比较狂放,不拘礼法,同僚讥其颓放,他索性自号“放翁”。

元代蒙古统治者废除科举,儒者沦为老九。大批文人散布于民间,处于有志难伸的无奈,于是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文人们就都纵情诗酒,啸傲山湖,嘲弄风月,聊以自娱。

明代封建统治阶级对文人采取高压和笼络政策。但具有特立独行个性的狂狷人物依然不断出现。著名者如徐渭、唐伯虎、汤显祖、李卓吾之流。他们往往“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敢为我则为之,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宁为狂狷,毋为乡愿”

清朝屡兴文字狱,文人受到极大摧残和打击,但狂狷人物依然时有出现。如曹雪芹、吴敬梓。到也晚清时期,随着社会的巨变,出现了一狂飚突进式的人物。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人开风气之先,提倡改良主义。龚自珍振聋发聩的呼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沉闷的晚清文坛,炸响了一声惊人骇世的春雷。

中国古代文人的这种狂狷行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其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狂狷者都极富创造性,他们敢于在艺术上进行大胆创新。狂者大多追求浪漫风格狂者进取,敢于反抗社会的压迫,揭露社会的黑暗,如屈原、李白、苏轼、龚自珍等人以其大胆的想象、狂风暴雨般的激情震撼世人;而狷者多追求独特风格,标新立异,不同流俗,狷者保持自身高洁,不与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弘扬了社会正气,如陶渊明、孟浩然、黄庭坚等人。命运的坎坷造成了狂狷者在艺术审美上的特殊敏感和精深造诣。因此,他们的文学作品具有强大而恒久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读者受众群体,已成为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他们通过艺术创造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感受。狂狷偏离中庸之道,与传统的中庸构成多元格局,并时时展开交锋,在封建一统的思想与文化中唱出不和谐之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给万马齐喑一片沉闷的思想文化界带来了一股勃勃生气。虽然他们个人的抗争显得势单力薄,但在那黑暗的夜空,仍不失为点点闪耀的星光,给人以惊喜,以希望!

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他们却用它来寻找追求光明!

新浪草根名博

热烈祝贺博主荣登 新浪草根名博 “草根大讲坛”文化新人榜

更多>>
文化新人榜
清风夜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758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史上最全的中国名酒点评懂酒之人必看 名烟名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原文地址:史上最全的中国名酒点评(懂酒之人必看)作者:济宁律师史上最全的中国名酒点评、懂酒之人必看!一、泸州老窖(高端国窖1573)第一批被评上的中国名酒,也是目前国内销量最大覆盖最广的白酒品牌之一,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酒

声明:《狂狷的中国古代文人 中国古代文人精神追求》为网友蔚蓝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