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大亮点解读转载 幼儿园指导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大亮点解读

第一次明确确定“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这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和“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教育、人才三个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形成了未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教育自身而言,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基础,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关键,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是目标。通过未来10年的努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国家现代化奠定人才和人力资源基础。

第一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园所建设、教育投资、师资配备和传统文化影响等多重矛盾及问题,到2020年,“要实现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应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将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将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次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相比,其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义务教育发展任务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保证适龄儿童入学,控制学生的辍学,向“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转变。第二,义务教育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在地区发展格局上,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向“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转变。第三,保障机制建设,正在从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转变。中国义务教育实现了从追求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的目标转变。

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在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更加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更加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更加强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的一次重要转折!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思想。

《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次历史性转变。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2020年达到40%,中心城市达到50%以上,特大城市达到60%以上。工程师、科学家培养规模世界第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保持世界第一,质量不断提高。一流大学建设实现质的突破,争取有若干所大学综合实力排名能够进入世界前30位。

第一次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领域,列专章进行谋划。这反映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教育需求水平、教育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第一次提出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规划纲要》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系统配套、整体推进各项教育改革。其所涉及的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六大改革,核心聚焦到一点——提高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第一次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二是要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三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新的管理模式;四是引入社会评价监督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五是推进各类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

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新判断,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新体现,是中国教育持续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其目标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第一次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

《教育规划纲要》从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和教师管理三个方面全面地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政策和措施。第一次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其意义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师职务(职称)管理系列,建立统一的教师职务(职称)管理制度。这有利于提升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利于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有利于形成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十大亮点解读 高书国 文《人民教育》2010.17原文约13000字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大亮点解读转载 幼儿园指导纲要解读

  1.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

  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学习知识是教学的基本目标。知识中蕴涵着能力、态度和价值观,教学过程和方法首先是知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是实现知识教学的目标,然后是分别实现发展能力、形成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认识过程和应用学习方法等目标,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各自几个具体目标的统一,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各自几个具体目标的全面统一。

  2.构建“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提倡生成性教学并不是要批判预设性教学,并不是要将教学活动从预设性完全转向生成性,而是要辩证地处理教学“二重性”之间的关系。“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它们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动态性和开放性。

  3.形成教、学并重的有效教学思维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教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也依赖于学生有效的学。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应该和谐共存,平等相待,互动互惠,在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交流,共同承担着信息的传递、加工、生成和共享工作,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

  要使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有效,师生须能开展有效的对话。对话意味着互为陈述、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互为质疑、互为辩论。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不应仅仅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权宜之需,更应是当今对话时代背景下教学原则和教学精神的体现。

  5.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关注课堂生成”、“顺学导教”等教学原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在教学情境中,尽可能地发现各种可能性,并在课堂中不断地发展和解释这些可能性,在实践的进行中完成了课程的意义。

摘自: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 许华琼 胡中锋 文 《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8期,原文约5500字

课堂建设成为理性思考中心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把课堂定位在理性思考境界。课堂的价值可以表现在知识的理解性掌握、技能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增强、积极态度的养成等许多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在课堂定位上,要超越现有的着眼于某项技能的提高、服务于某种知识的传授、立足于可见的短期性的发展等实用性、工具性的取向,以促进学生思想体系的完备、思想方法的成熟、思想境界的高远、思想内容的深刻为课堂建设的取向。

第二,教学过程即是思考过程。从价值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过程也就是教育理想的现实化过程,是使教育价值从潜在到显在、从应然状态到实然状态、从理想规划到实践操作的过程。把教学过程定位在理性思考这一层面上,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品质,增加外显活动背后的理性成分,使学生随着活动的展开,思考的含金量和境界不断获得提高。“教学过程即是思考过程”这一原则的贯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避免教学中的“灌输”现象,给学生品味和创生的机会;二是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布置反思的任务,并教会学生理性思考的方法。

第三,课堂活动设计预留思考空间。通常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设计者总是试图使整个活动方案完美无缺,计划的完整性、内容的充实性、环节的严密性、节奏的紧凑性等都是关注的焦点。预留思考空间是指在活动设计中要适当“留白”,不用细致完备的内容填充整个活动,通过提供开放性问题、设置悬念、给定条件不完整、结果的不确定性、方法的不唯一性等手段,留给学生思想自由伸展的领地。

第四,课堂活动内容的组织由思考活动统摄。现有课堂活动序列的组织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或一项活动的阶段环节进行组织的进程序列,另一种是按照某个主题向下不断分化或横向不断扩展的主题序列。由思考活动统摄活动内容,是超越前两种内容组织层次的第三种组织方式,即着眼于学生理性愿考的进程、方式、境界的改善与跃迁来组织活动内容。这一组织方式以推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为主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摘自:课堂建设:三个中心与实现策略 李长吉 金楠 文《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7期,原文约11000字

教学目标培训五步法

一、正确地陈述目标

首先组织老师们就教学目标的分类、陈述教学目标的方法两部分进行理论学习,告知他们好的教学目标陈述的标准;然后就不同学科优秀的教学目标陈述案例进行拆解分析,让老师们感悟、体会;第三步,老师们模仿着就一节课陈述出教学目标;最后,对写出的教学目标进行展示,依据标准进行互评。

二、合理地制定目标

要求教师必须要对所教知识的类型、知识在全章或全本书中的地位作用、学生的学习背景进行分析,达到了如指掌。策略是先带领老师们进行相关理论学习,让老师们吃透理论,把握精髓;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制定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现场给同伴们说出制定的依据,要说出所教知识的类型及学生学习背景情况,同伴们做出评价。

三、在目标指导下实施教学

要求每位老师上课前要把本课的教学目标提前一天印发给同伴,让同伴依据教学目标“导教、导学、导测量”的功能对全教学过程有一个了解。上课时,同伴要去听课、帮助录像,下课后,同伴要记录下自己的听课印象,并对授课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成度评价。

四、测评目标的达成度

测评应从学生测评、自我测评和同伴测评三个维度展开,是学生、教师本人、听课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把脉”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反应是评价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有利的证据;教师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来进行自评,特别要关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的反应;同伴测评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建议。

五、反思、校正目标,再实施教学

很多老师完全没有了在开始之初掌握了陈述教学目标这一环节后的快乐,对于教学目标发出了从未有过的感叹,他们真正认识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发现了教学目标在制定与真正落实之间的差距,并开始自觉地对自己以往的做法进行反思。

摘自: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培训五步法张悦 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第7期,原文约2900字

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及教学范式

回归自然成长的课堂是体现学科特点、遵循学习规律和个体发展规律的课堂,回归自然成长的课堂是自然质朴和谐发展的常态课堂。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和谐”,其系统中的每一个因子应按自身的规律自由地生长、发展。构建本真的课堂,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生态课堂的认识,树立课堂环保意识,按照生态课堂评价指标要求教学;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学科特点,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益探索合适的教学范式;第三方面要遵循一些生态学的原理定律,如限制因子定律和耐度定律,了解生物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过”、“不足”都不行,主动探究各种教学因子的上限和下限,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回归自然成长的课堂,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成为师生提升生命质量的和谐的生态场。

生态课堂的范式也不可能固定统一。根据国外生态学研究,课堂生态研究定位于教学研究的一种范式,且具有学科意义,可能正是课堂生态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近的生态学研究已经超越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平衡”尽管是生态学持续时间最久、最有影响力的研究范式,现在也己经遭到挑战,“多平衡范式”、“非平衡范式”和“等级缀块动态范式”都是得到实证数据证实的生态学发展新范式。由此演变出生态课堂教学范式的多样性,有多样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方式,并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主导性的范式。主导性和多样性合理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

摘自:吸纳生态智慧的课堂教学钱爱萍 文 《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8期,原文约3300字

课堂提问主体转向学生的教学论意义

  一、学生提问促进知识观的转型

  基于自身生活经验、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的学生主动提问既是乐于求知的具体表现,也是对封闭的客观知识的质疑,是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已有认知图式在互动对话中进行自主选择和积极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使我们看到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价值中立性开始隐退,知识的开放性、多元性、建构性加速显现,人文知识开始渗透进课堂,生活经验知识开始融入教学。

  二、学生提问促进教学观的嬗变

  在对话的交互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者,而是通过对话启迪学生的智慧,因为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和生存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使学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9046.html

更多阅读

先锋人物 先锋人物图片

先锋人物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坚持德育为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的良好品质”。中共鞍师党委又印发了《鞍山师范学院诚信建设方案》。“诚

观风堆小学2014年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局、教研训中心的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教师专业能力锤炼,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加强教

2015特岗教师涨工资消息:中西部教师工资提高

国家电网招聘邮政招聘中国移动招聘中国联通招聘中国电信招聘烟草公司招聘四川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推荐:四川省2015年招聘3900名特岗教师公告特岗教师  29日从财政部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声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大亮点解读转载 幼儿园指导纲要解读》为网友雨夜的街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