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薄雾”中的“薄”的读音 薄雾冥冥的薄

今天上午进行了期中测试,利用下午没有监考,把卷子改完了。看分数还是让自己挺满意的:第一,六十五人全及格了;第二,八十分以下的人数为十五人,是历次考试最少的;第三,满九十分人数达到二十五人,也是历次最多的。

总体来看,本次监考情况挺严厉,同学们作弊的几率降低。我知道班上某些同学平时不认真,就等着考试时瞄上别人的同学的试卷几眼,来让自己的分数增加点。所以我特意请了我们年级最能服众的徐老师监考我们班级(本来就要求交叉监考)。第二从改出的分数来看,班上同学的考试成绩跟平时的学习状态及效果并没有特别大出入,这也证明了同学们的分数真实性还算大。不能否认,有少数同学可能从其他同学那儿获得了他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这也证明了要想杜绝考试舞弊的情形,还真的是任重道远。

今天的重点并不是对本次测试做细致的分析。这个可能要留到我看了二班和三班的测试情况再做详尽的试卷分析。我今天要记录的是自己犯的一个错误,也许是好多教师都犯了的错误。

本张测试卷体量不多,难度不大。其中课内阅读考察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片段。其原文是: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一共出了四道题目:

第一,请给文中的薄雾一词中的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题中提供了薄的三种读音(báo;bó;bò),请从其中选出正确的一个。这个字的第九笔是()

第二,文中“在(二十多年,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选用哪个准确,为什么?

第三,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第四,文中带问号的句子较多,哪个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深?谈一谈你的感受。

二至四小题都较灵活,考察学生的平时阅读及理解能力。而第一小题则显得容易些,只要在某一个读音上画个勾就行了。笔画是什么,只要按照笔顺写一遍,就能得出。我猜想应该这小题的两分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到。可改完这题,我傻眼了,第一,选择读音既有(báo),也有(bó),且两个读音的选择人数大体相当,再就是一小部分同学平时书写汉字对笔顺规则掌握不够,导致不知此字的第九笔是哪个笔画。

关于薄字的读音,我在教学《匆匆》这一课的时候,在朗读的时候是读成(bó)雾,后来我班同学“向国旗献礼”选用此篇文章作为朗诵材料,班主任邀请我一起参与指导。此时和同年级其他两个语文老师讨论了一下,看她们把薄雾念成了(báo)雾,我也觉得这薄雾跟平时读的“薄饼”中的薄字读音应该相同,都念(báo)。其实这个时候,如果我上网去查阅一下资料,就不会又后来的事情发生了。可是这个“如果”就是没有发生,而且我在朗诵指导时,特别让同学们纠正了这个读音,强调一律念成(báo)雾。这下可好了,由于这一误导,就产生了今天考试的这一局面:参与了《匆匆》朗诵的同学,有一大部分同学选择了(báo)这个读音,而没选拔上的同学则选择(bó)音居多。。

如果没有刚才的这个电话,我可能很长时间都没发现自己的错误。原来的同事老孔今年也带六年级,他在改卷子时不是想当然的一勾一叉了事。他做了分析,但没确定自己的想法,所以打来电话印证一下。开始的时候,我则把以前的看法告诉他,并且说是查证了的。在他的心中,我算个较认真的人,说出的话还是负责任,所以就采用了我的观点,将他们班原先选择(bó)这个读音改对的重新划叉,分数也要重新填上或者扣除。

也许我打心眼里还是觉得薄雾念(bó)雾比较恰当,虽然不能做出完整的分析,但(bó)音侧重于书面语的读法,而(báo)音侧重于口头语的表达还是刻在心底的。正好我现在坐在电脑旁,所以马上就可以查证一下,以免让自己模棱两可。

我马上点开百度,选择了“搜狐拼音输入法”,开始输入(baowu ),并没有显示出我要查找的词语。此时我心里一惊,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了。紧接着输入(bowu),马上就弹出了“薄雾”一词。我知道明天该把卷子重新检查一遍了,不过在此之前,还得让老孔先把已经改正过的卷子再改正回来。我算是“以讹传讹”,害人不浅。

为了提醒自己牢记这一次失误,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先正确解读文本,吃透教材,从而交给学生正确的信息,我现在把查阅到的资料粘附与下:

《现代汉语词典》在这两个读音的解释上是这样的:
薄báo
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反:~被、小~册子。②(感情)不深;冷淡:他可待你不~啊!③淡:酒味很~。④(土地)不肥沃:~地。
薄bó
①轻微;少:力量~。②不厚道;不庄重:轻~。③看不起;轻视;慢待:菲~。④迫近:日~西山。⑤姓。
从词典上,我们很难清楚的分辨出究竟是读báo还是bó。有很多老师同意读báo,因为“薄雾”的“薄”似乎有“不厚”的意思。也有“不浓,淡”的意思。从这两个层面上说,似乎读"báo"更有道理了。然而,进一步翻看《现代汉语词典》,在“淡薄bó”这个词条中,明显有这样的解释“1、密度小:朝雾渐渐地淡薄了。2、味道不浓:酒味淡薄”。
在许嘉璐(著名语言学家,国家语委主任,人大副委员长)主编的《现代汉语模范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薄bó与薄(báo)同,用于复合词或成语:薄田、淡薄、如履薄冰。
在李屹之主编的《咬文嚼字全集》中,对“薄”做了这样的解释:(1)báo独立成词或用于口语性的合成词,表示厚度小、感情淡、不肥沃等。(2)bó用于合成词或成语,表轻微、少、不厚道、不庄重。轻视以及迫近等。
在吕叔湘、李荣、许嘉璐、李行健等著名学者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书中,则有“薄雾”这一词条,明显的注音为“bó wù”。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如下,báo和bó在很多的情况下都是可以互用的。他们近义项的区别可以表述如下:独立成词的时候读báo,比如,纸很薄。在成为合成词的时候,口语化的合成词读báo,比如《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薄薄”读“báo”书面语化的合成词和成语读bó,比如薄(bó)雾。
关于“薄雾”中的“薄”的读音 薄雾冥冥的薄
但是,这仍然很麻烦,唯一希望的是,在下一次汉字规范的时候,把这两个音进一步整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59434.html

更多阅读

关于FlashPlayer8中的安全设置 如何设置flash player

一般情况下,从本地文件系统运行的Flash程序和通过信任的Web上下载的swf、flv的内容都可正常播放。但有时会碰到下载的swf、flv内容会出现一个如下的提示框此框提醒用户所使用的 swf 或 flv内容正在尝试从其所在域外部(国外)的站点访

转载 关于BOLL-M和BBIBOLL在实战中的比对秋实原创系列 王秋实

原文地址:关于BOLL-M和BBIBOLL在实战中的比对(秋实原创系列)作者:秋实一般平时常用指标BOLL-M布林线-主图叠加指标和BBIBOLL多空指标BBI和布林线叠加比对来分析股票,而且盘中30分钟比较有效,特别是对于BBIBOLL的观察有些心得。BBIBOLL的用

关于ffmpeg中的VBR控制 ffmpeg 音量控制

时间:2009-05-14 00:50来源:网络博客 作者:ixmy点击:1459次最近在做中国电信的一个3G视频项目(VAU),中间需要将DVR的视频压缩成适合在3G手机上看的小格式,并利用RTP来进行传输,但在压缩时发现常常会出现压缩不均匀的状况,后来发现跟码流类

声明:《关于“薄雾”中的“薄”的读音 薄雾冥冥的薄》为网友当年华褪去生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