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仿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人教版七下

【法】莫泊桑

(1)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2)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3)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4)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晳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5)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6)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时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7)接着来的是左拉。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还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然而总是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8)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9)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10)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拓展阅读材料

第一篇:《含泪的微笑:都德》

杨元美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2日,都德生在法国尼姆城的一个破落商人家庭。1868年,都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这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以轻淡的风格叙述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这部小说是都德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作者不带恶意的讽刺和含蓄的感伤,也就是所谓“含泪的微笑”。都德因而有了“法国的狄更斯”的誉称。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故事集》。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都德一生著有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剧本和诗作。都德在文学理论上,对左拉的许多自然主义的创作观点表示赞同。

但是,他在创作实践中,却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在实验室里纯客观地记录人类的活动和无动于衷地描写社会现实。正像他在《小东西》里所说的那样,“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经历加进去罢了”。都德的作品都“加进”了“自己的经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欢乐、忧郁、愤怒和眼泪。他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

第二篇: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很平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已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这就要肯吃苦,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

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什么发现。万般无奈,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他一进门就说:“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车,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此,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于是,他再一次去请福楼拜指导。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比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他的篝火、其他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今后,当你走进一个工厂的时候,就描写这个厂的守门人,用画家的那种手法把守门人的身材、姿态、面貌、衣着及全部精神、本质都表现出来,让我看了以后,不至于把他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第三篇:莫泊桑短篇小说艺术特色初探(节选)

殷光熹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

莫泊桑是法国杰出的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在短短的十年中,他创作了近三百个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旅行记和许多政论文、杂文。莫泊桑的创作颇为宏富,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短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它们确乎是“典范的文学作品”。这些小说,真实、广泛、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法国社会生活。读了莫泊桑的小说,给我们总的印象是: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鲜明深刻,情节紧凑动人,语言简洁明快,风格朴实优美;在艺术构思和描写手法上,大都不落窠臼,常有新颖独到的地方。

题材丰富剪裁得体

莫泊桑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广泛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凡是认真读过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人,都不难看出这么一点,即他的小说选材范围十分广泛:从时间上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法国的社会生活都是他涉足的范围;从地区看,城市、农村、边疆、国外等无处不写;从人物看,各种职业、多个阶级、阶层,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对于这些广泛的生活题材,他大都作了严格的选材,深入地开掘,这和那种瞎子摸鱼,捉着什么算什么的做法是根本不同的。因为一个作家在题材方面的取舍剪裁,是受世界观的支配的。作家的所憎所爱,唤起作家想象的东西,也是受着感情的制约。

生活中的事情千千万万,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作家要选择什么来写的问题是要有一番观察和思考的过程。莫泊桑的选材能力很强,他能从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见人之所未见,揭示事物的普遍意义。

莫泊桑特别注意选择平凡人物、平凡生活作为小说的描写对象和内容,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是有密切关系的。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教育部、海军部当了十年左右的小职员。这段生活阅历,为以后的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提供了选择题材的有利条件。

形象鲜明思想深刻

作品的思想性是高是低,艺术上是美是丑,最主要的是从人物形象上反映出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常识告诉我们,文艺的根本特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也就是说,形象最基本的意义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面貌来反映生活,因此,研究艺术的形象及其规律,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莫泊桑短篇小说的思想意义主要是通过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出来的。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画面,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较为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正确、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法国的现实生活。这一点也正是莫泊桑在西欧古典文学史上最大的贡献之一。

情节精炼故事动人

小说要塑造人物,必须通过情节来表现;离开情节,人物性格就无法展现出来,所以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是以情节精炼集中著称,他善于把生活中分散的东西集中起来,通过典型事例概括生活,揭示事物的普遍意义。《勋章到手了》就是抓住勋章背后的肮脏交易这个典型事例,揭露了整个官场的黑暗内幕,原来主人公的勋章是出卖灵魂和牺牲老婆的色相得来的。由此可见,那些达官贵人胸前挂着的各种勋章到底怎样得来的,它们究竟是象征荣誉呢还是象征罪恶?读了《勋章到手了》这篇小说,问题也就不难解答了。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常见的写法是场景比较集中,善于在较小的具体环境中展开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还给人一个很突出的印象,那就是作家对人物的褒贬态度、爱憎感情以及作品的思想与倾向,从来不以作者的身份与口气去作主观的说明和论证,而是通过人物的刻画与活动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来。作家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同样也是让读者从故事本身的客观叙述中去了解,去领会。

莫泊桑对情节技巧的钻研是下过苦功夫的,他善于在小说的开端、中间和结尾,运用巧合、奇遇或出人意外的情节来加强艺术效果,深化主题思想。一翻开《旅途上》,它的情节马上就抓住人心:当火车路过一个曾经出过事的地方时,有个旅客惊恐地叫道:“暗杀地方就是这里。”整个车厢的旅客立即处于紧张状态,胆小的人则是毛骨悚然。正在这时,作者把读者的视力引向一节车厢。

在这节车厢里,一个俄国贵族夫人正在数着闪闪发光的金币,突然有一股冷风从车仓门吹了进来,她抬头一看,仓门走进来一个手带血迹的陌生人,夫人惊恐万分,手足无措,衣兜里的金币撒落满地,她以为这个陌生人是来抢她的财产,甚至要把她杀害。读到这里,读者都为之担心,不知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直到陌生人声明来意,又恭恭敬敬地把地上的金币拣起来送还她时,气氛才缓和下来。这样安排情节,可以造成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归来》先从一个陌生人老是在马尔丹大妈屋前徘徊写起,引起主人的种种疑窦,然后再回叙事情的经过。这样写,一开头就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寓倾向性于艺术描写之中,在情节发展中展示思想意义。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写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构思独特角度新颖

莫泊桑在创作短篇小说时,有自己独特的构思方式和特点,有特定的生活内容,因而形成了他那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这与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构思布局上,新颖奇巧,严谨完美,疏密得当,大都不落俗套,常有创新。

莫泊桑的许多短篇,由于角度取得好,使作品别开生面,一开始就能吸引住读者。《曼律舞》的情节很简单,但作家却把它写得回环多姿。它通过一个旁观者的观察和行动为线索,把那对在路易十五世时轰动一时的老演员的怀旧感情充分揭示出来。小说把古雅幽静的苗圃作为他们再现生活的场景,两个老演员在这里翩翩起舞,引起旁观者好奇的心情,通过追踪、巧遇、观看曼律舞等神秘而吸引人的细节描写,解开此中哑谜,用老演员的话说,原来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乃是怀念一去不复返的路易十五世时代,“自从法国没有国王,也就没有曼律舞了”。如果作家不是这样选择角度,那么,其中许多吸引人的地方就不会出现。

第四篇:从《猎人笔记》看屠格涅夫的自然观

李玉华

屠格涅夫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崇尚表现于他的作品中,他以哲人的智慧透彻理解大自然和感悟人生,认为大自然是净化人类灵魂的殿堂,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创作观。在其代表作《猎人笔记》中,他从自然出发,将由自然所激发的感触,通过纯粹的自然(生理、物理的自然)作为桥梁和粘合剂,把精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也就是对人物的歌唱和钦服;他认为对自然的一丝不苟、无条件的服从和遵循是人性得以澄清的源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0479.html

更多阅读

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教他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

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教他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 “……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可她偏偏嫁给了一个小公务员。她家没什么钱,买不起华美的服装和昂贵的珠宝首饰。有一次,玛蒂尔德为了一个晚会,向好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回家

吴春香评课稿:评金莉智老师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课稿:评金莉智老师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瓯北四中吴春香  4月15日听了金莉智老师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受益匪浅。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语言能随课堂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仿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人教版七下【法】莫泊桑(1)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2)每到星期

福楼拜名言 毛泽东名言

福楼拜名言名句大全分享经典的福楼拜语录。[福楼拜名言名句]和白痴生气是冒着使我们自己也会变成白痴的危险。——福楼拜[福楼拜名言名句]天才——并不值得赞赏,它只是一种精神病而已。——福楼拜[福楼拜名言名句]在我内心深处,有

声明:《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仿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为网友一滴水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