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第三极——“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我的家乡日喀则

2009年6月6日,江孜——日喀则全程95公里。

英雄城的酣然入睡,直到自然醒时,已是8:30分。这一觉,真可谓“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使人倦意全无。今天的路程非常轻松,95公里的坦途只是休闲游而已,因此昨晚没有定闹铃。洗漱时发现自己的嘴唇还是略微有些肿,依然干裂着一道口子,也没在意如何去处理。

离开客栈,人便进入了江孜明晃晃、亮堂堂的天地间,叫人睁不开眼睛。在陕西饭馆吃早餐时,餐馆年轻的老板很自豪地给我讲起,江孜的历史比日喀则还早,老外比日喀则还多...其实他说的也是事实。此处是经亚东通往锡金、不丹的交通要道,且地沃物丰,因此历来是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江孜城里,现代与传统的西式藏建筑,藏汉共处的商店、网吧,不停转动佛珠和念经轮的藏族店主,商场里流行音乐的喧闹声,使江孜成为很典型的现代与古老相融合的城镇,也是后藏除了日喀则之外最繁华的地方。

后藏很多汉人都是当年进藏部队的后代,有些是在西藏工作的汉族人的家人、亲属,陕西饭馆年轻的老板也不例外。他们都看准了西藏现阶段快速发展时期,从而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早晨的宗山古堡下,蓝色的天空,蓝得没有任何遮掩,蓝的晃眼,蓝的让人心悸....)

(请游客帮我留影)

10:10分,离开了海拔3950米的江孜。平坦、笔直的柏油路让骑行成为一种惬意的享受。骑行12分钟后,到达亚东和日喀则路的分路口处,沿204省道往日喀则方向,一条笔直的路直插蓝天、白云的远方。路况太好,让我欣喜不已!于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不时的还来几个三十公里时速的冲刺,测试一下高原骑行的极限。

一路向西南方向骑行而去,走不远就看到路边著名的“帕拉庄园”,这是西藏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封建农奴主庄园,也是我计划中要去的地方,可惜公告上写着“内部修缮,暂停对外开放”,只好放弃。后来,我在拉萨遇到一位老年骑友告诉我,他曾经去过帕拉庄园,里部有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展品,农奴主将农奴视为私有财产,肆意鞭打辱骂,甚至把他们剥皮做鼓,剁下手脚做法事,直到现在还保存有用来点天灯的晒干的头骨......

(通往边境县的亚东与日喀则的分路口,亚东是一个重要的边境县,当年侵藏英军就是从此处进入,战略位置可想而知)

(204省道边上,著名的帕拉庄园,西藏农奴制度的缩影)

从江孜到日喀则年楚河谷一带,就是著名的红河谷,被称为后藏的“粮仓”。一路上人烟稠密、村落相连,种植着各种农作物,路边不时有卖小西瓜的小摊,类似于林芝那儿的那种西瓜,真是一块物丰土沃的富庶之地!朗朗的晴空,舒展出一片祥和、清亮的景象,眼前的一切,与前两天的原始、荒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好像在川线上,从海子山远古洪荒的空旷、冷寂,速降到树木遮天蔽日、郁郁葱葱的措拉乡那种感觉,真不知造物主是如何玩弄它的魔力,举手投足之间,竟如此悬殊的差异。从江孜到日喀则,似乎是以农作物为主的农区,因此,服饰上也与牧区有所区别。我注意到路边的老年人基本上都蓄着胡子,五官棱角分明,颇有一些风度。脚上穿的鞋很有特点,好象是布做的靴子,红绿为基调,色彩斑斓,脚尖部向上翘很是好看。

路边的山上,不时可以看到不知何年何月藏族先人留下颓败的古城堡。我曾经在央视的《探索.发现》,“天上西藏”里看到过关于西藏古堡的解读:认为遍布西藏的各种古堡是吐蕃王朝崩溃后纷乱时期,最强大家族地界的了望台,并成为了各个家族领地的象征。但是这里的古堡和我在工布江达看到的秀巴古堡完全不同,秀巴古堡都是石头结构,这些古堡完全是夯土结构,这些古堡到底建于何年何月?有什么功用?后来问过一些藏胞,总是给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说法。从江孜一直到聂拉木这样的古堡很多,我相信每一个看到这样场景的人,都会产生探--索的欲望。其实这些古堡、碉楼,甚至所在地的历史都笼罩在神秘之中,犹如夕阳下的苍山古堡,遥远而诡谲......

(从这个角度远眺宗山古堡,苍山之间的古堡更有气势!阵阵微风拂面而过,思绪万千,使人心情澎湃,时光仿佛已经倒流)

(红河谷地,水草肥美)

(神秘的土堡破败、寂寥,在苍山之间诉说着什么...)

(路边田间的林荫小道,休息时解决内急的地方)

(此处距白郎扎吉白嘎寺2公里,在路边能看到远处的寺庙)

12:20分到达43公里外的白郎县,找到邮局,在地图上盖了邮戳。白郎海拔3896米,天气很热,阳光直射,强烈的紫外线炙烤得后背痛。找了一家四川人开的小饭店,要了一碗面条。尽管是从出行以来,第一次午饭不用吃干粮,但怎么也吃不下,没有一点食欲。小店老板给我的水怀里放了一点点茶叶,感觉那茶水怎么那么好喝!如果说当时喝的感觉像甘露,那也不是夸张,以至于我再次请求老板再给我加点茶叶。坐了一个小时,都记不清了多少杯水,慢慢地感觉身体舒服了很多。

(山脚是白郎扎吉白嘎寺,山顶上依然耸立着古堡遗址)

(白郎县城中可爱的孩子们,都是小学生)

过白郎之后,年楚河弯弯曲曲,河谷更宽广,地势平坦,一派葱郁富饶的田园景色。骑行时而顺流而下,时而穿过枝叶茂密的农庄果园,田里干活的农夫和路上的小孩向我笑着招手。蓝天、白云、树林、草丛婆娑的倒影映入清澈的河里,显得格外宁静而优美。欣喜地看着沿路景致,心情无比爽朗。
距离日喀则约20公里的地方,看到路边有一颗茂密的大树,在旷野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休息自拍时,发现树上迎着日喀则方向的树丫上挂着一缕黄丝带,让我一怔!不由的想起那首经典的英文歌曲《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按理说藏族的传统好像没有在树上挂黄丝带的习俗。我感觉应该是除藏胞之外的人挂上去的。黄丝代表了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也代表哀悼、思念、祈福、希望、盼望亲人平安归来。“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最终的结局是回归,是完美,但我真不知道眼前的“黄丝带”背后包含着怎样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亦或承载着伤痛的泪水......黄丝带迎着日喀则方向飞舞,我知道那是珠峰的方向...


穿越第三极——“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我的家乡日喀则
(自拍,蓝天、白云下骑往日喀则的路上)

(蓝天、白云、绿色的田野,呈现出后藏博大和苍茫)

(此处距离日喀则还有28公里,到日喀则路桩就是0公里)

(老树下休息时的自拍,翻看自拍照片时,我发现此时脸又有些肿了)

(“老橡树上的黄丝带”不知道背后是否承载着一个传说?!看着黄丝带让我心情有些沉重)

(日喀则在望)

16:10到达95公里外的日喀则市,直奔邮局。在地图盖上邮戳,寄出明信片。日喀则是后藏的中心,城市中除了扎什仑布寺周围还保留有藏式风格,别的地方基本上和内地的城市差不多,上海路、山东路、青岛路...看来,日喀则地区可能是由上海和山东对口援助,只有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藏胞提醒着你这里是后藏中心。

沿着珠峰路骑行至藏传佛教名刹扎什伦布寺(班禅的驻锡地)广场,扎什仑布寺广场人山人海,藏胞一群群席地而坐,打牌、聊天、喝酥油茶...浓郁的藏地风韵扑面而来。一阵阵欢快的旋律将我吸引过去,几个弹着弦子的流浪艺人,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他们不时游转在席地而坐的人群间,一个双手拿着铃铛,另一个打着一种小鼓,还有一个弹着一只巨大的六弦扎年琴(藏族著名的弹拔乐器,寺庙里里四大天王的塑像里,其中有一位拿的就是这种琴)。拿着铃铛藏胞身材健壮,但脚下跳着的藏族踢踏舞舞步,轻盈、欢快、诙谐;击鼓者的长者,非常彪悍,但面容和蔼可亲,打出雷鸣般急促的鼓点;弹扎年琴的小伙子,动作热烈奔放,弹奏出清亮、悦耳的琴声。他们边唱边跳跃,其舞姿、歌声、音乐奇妙无比,与周围人们的欢笑声,汇成一首欢乐的乐曲。尽管我听不懂他们唱什么,但极具穿透力的音乐、歌声和舞姿,带给我强烈的震撼和亢奋的感觉,感染力极强。

两位汉族人看到我后,主动上来和我交谈,得知他们来自甘肃的打工者,已经在日喀则成家了,找的都是当地的藏族女性。问及是否习惯时,他们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黯然,回答:在哪生活都是生活,和谁生活也是生活。他们称我为老乡,对于生活在藏区的汉族人来说,无论从什么地方的人,只要是汉族在他们眼里都是老乡。从他们讲叙中,我知道了为什么今天扎什仑布寺广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原来,今天是高考日,藏胞在扎什仑布寺为自己的孩子祈福。

夜宿两位甘肃朋友推荐“平安旅馆”,四十元一晚,可以洗热水澡,离开拉萨还没洗过澡。在一个小店吃晚饭时,进来一位藏族小伙子,脸色黎黑,怀里抱着一只扎年琴,脚下跳的依然是藏族踢踏舞,但歌声与琴声极度苍凉,拿起桌上的啤酒递给他一瓶,给了点钱。小伙子离去时,仰头对着酒瓶的背影有些凄楚,那一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热闹的扎什仑布寺广场,远处就是扎什仑布寺灿烂辉煌的金顶群)

(扎什仑布寺广场上的骑行者钢像,此时,我脸肿的比较明显,但人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流浪的藏族艺人,在人群中弹唱、跳舞,每每会有人将几角钱放入地上的纸盒中)

(与扎什仑布寺相连的步行街)

(平安旅馆的窗外,暮色中的日喀则)

酒后回到旅馆,站在房间走廊的窗边。此时,窗外已经是晚霞满天。厚重的云朵之上夕阳投射的光芒象燃烧的火焰,云朵之下苍山茫茫。隔壁房间出来一位年轻人,当他看到我注视他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我是当兵的!看着他有些躲闪的眼神,我笑了。我明白,其实,他告诉我他的身份是为了给保护自己。经过攀谈后,小伙子放松下来了。告诉我,他刚从贵州探家回来,一级士官,在亚东边防团服役,明天坐车归队。他对我讲起了在高海拔巡逻的艰辛,寂寞、枯燥生活的无奈,而言语间还是有着足够的淡定与隐忍。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弹琴的藏族小伙家乡在哪?面前年轻瘦弱的士官家乡在哪?而我的家乡又在哪?浓墨般的苍山在暮色中只留下深深的剪影,思绪飞越万水千山之外,眼前却是望不断的长路。此时,我们都是高原上的吉普赛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0694.html

更多阅读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 wave的第三人称单数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简介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与之对应的谓语也要采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那么动词怎么变成第三人称单数的形式呢?现在就讲一讲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则——普遍规则动词第

西藏拍摄 -许巍新歌MV《第三极》先睹为快 许巍新歌灿烂

越野西部 ID:yueyexibu线路定制 活动策划 商务合作QQ:690699519请在WIFI状态下点开下面的视频与许巍一起来一次西藏神游吧。《第三极》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策划并监制,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五星传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纪录片拍摄长

中国媳妇第三部·我爱我夫我爱子 20全集 我爱我夫我爱子全集

专辑:中国媳妇第三部·我爱我夫我爱子 20全集类别:电视剧标识:中国媳妇 如水台剧集 如水现代集 如水琼瑶集 如水爱情专辑信息:中国媳妇第三部·我爱我夫我爱子台湾最新琼瑶式情感大戏电视剧,画质很清楚。2005年度最新琼瑶式情感大戏!一场

声明:《穿越第三极——“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我的家乡日喀则》为网友不雨花犹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