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排名

一、约翰·约瑟夫·潘兴(Pershing,JohnJoseph,1860年9月13日------1948年7月15日) 美国军事家,五星上将,陆军特级上将,又称“铁锤将军”,还有个绰号叫“黑桃杰克”,出生于密苏里州林思县拉克利德。 1886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在骑兵部队服役。 1880~1891年先后在美国西南部和南达科他州参加剿灭印第安人的作战。 1897~1898年,任西点军校战术教官。美西战争期间,参加入侵古巴的作战。 1899年在菲律宾服役,参加镇压摩洛族人民的武装起义。 1905年,任驻日武官兼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 1906年,从上尉破格擢升为准将。 1906~1913年,再度在菲律宾服役。 1916年3月~1917年2月,率1万余名美军对墨西哥进行武装干涉,镇压墨西哥的农民游击队。 1917年4月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任美国远征军司令,在法国前线组织指挥美军的训练和作战。大战末期,率领美军单独进行圣米耶勒等战役,并协同英法联军对德国发动总攻,突破兴登堡防线,迫使德国投降。 1921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24年退役。著有《我在世界大战中的经历》等书。二、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Catlett Marshall,1880年12月31日~1959年10月16日),美国军事家、 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出生在尤尼恩敦。 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任主任参谋,学习了汉语。 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谋划策,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帝国,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4年12月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 1945年退役。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以出台马歇尔计划闻名。 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马歇尔拒绝当元帅后,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美军从此不再设元帅军衔。三、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1880年01月26日~1964年04月05日),美国著名军事家,陆军五星上将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家庭。其父老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陆军中将,他可谓是启发麦克阿瑟成为军人的人。  1899年,进入美国军事学院学习(纽约的西点军校)。  1904年4月23日,晋升为中尉。  1905年—1906年,在远东作为副官追随其父。  1907年,任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军事副官。  1911年2月27日,晋升为上尉。  1914年,被部队派遣到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  1917年—1919年,进入有“彩虹师”的美誉的第42步兵师,先后出任过参谋长,84步兵旅旅长,42师师长。  1918年6月26日,晋升为准将。  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  1922年—1930年,赴菲律宾任马尼拉军区和23旅的指挥官。  1925年1月17日,晋升为少将(正规军)。  1925年1月,返回美国任军长。  1928年,率领美国队参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奥运会,然后返回马尼拉任菲律宾地区总指挥。  1930年10月,第九军团指挥官。  1930年11月1日—1935年10月1日,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35年10月,出任菲律宾共和国政府的军事顾问。  1936年8月24日,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  1941年7月26日,重新返回以少将军衔负责USAFFE计划(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FarEast),即美国在远东的军队部署。7月27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1941年12月18日,晋升为陆军上将。  1942年2月2日,日本空军空袭菲律宾,麦克阿瑟被迫组织民兵抵抗。  1942年2月22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我将会回来的”。  1943年,被任命为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1944年12月,麦克阿瑟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1945年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光复马尼拉。  1945年4月,麦克阿瑟受命指挥太平洋地区所有美国陆军部队的作战行动。  1945年8月12日,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被日本人视为太上皇。  1950年7月8日,出任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总司令。  1950年7月31日,访问台湾,并与蒋介石达成同台美外交关系。  1950年9月15日,策划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经过三次战役,彭德怀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联合国军”由鸭绿江边退回三八线附近。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在麦克阿瑟将军公开指责白宫政策后,杜鲁门总统撤销其所有职务,将军从此退役。  1951年4月19日,在国会会议之前的告别演说中,发表了著名演说——《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  1951年,以陆军五星上将军衔从美国陆军卸任。  1952年6月25日,美国国会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破例通过一个决议,批准为他专门制造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这面勋章上面镌刻着他的肖像和以下文字:  澳大利亚的保卫者菲律宾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鲜的捍卫者  他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获得勋章最多的将军,也是美国将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  1964年04月05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美国陆军医疗中心)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四、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陆军五星上将。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他是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约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是美国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 1911年考取美国海军学院,却因超龄而未被录取,后经该州参议员推荐,考入美国西点军校。 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赴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  1916年晋升为少校。  1921年从陆军坦克学校毕业,创办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  1922年调任驻巴拿马的第20步兵旅参谋。保送进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受训。  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毕业。
  1927-1928年,艾森豪威尔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929年,艾森豪威尔赴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任职。  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理。  1935-1939年,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麦克阿瑟的高级助理。  1936年,艾森蒙威尔晋升为中校。  1939年年底回国,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  1940年2月调到驻加利福利亚的第15步兵团任职,11月升任第3师参谋长。  1941年3月,升任第9军参谋长。6月出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升为准将。12月,艾森豪威尔被召回华盛顿,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升为少将。  1942年5月,马歇尔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6月,他返回华盛顿提出考察报告《给欧洲战区司令的指令》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7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中将。  1942年7月,鉴于北非英军及远东美军接连受挫和丘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登陆的盟军最高司令。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美英联军10万人分三路在法属北非殖民地登陆。  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来到北非,检阅了登陆美军,并于14日至26日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卡萨布兰卡会议。2月,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军衔上将军衔,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  1943年6月至8月,指挥西西里战役。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艾森豪威尔在会后被任命为指挥“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司令。  1944年1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组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  1944年6月至8月,组织“霸王”作战行动,指挥诺曼底战役。  1944年9月1日,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移驻法国并从蒙哥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面部队的指挥权,组织指挥盟军攻占德国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2月,被授予五星上将军衔。   1945年回国,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8年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1950年,在法国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  1953年任美国第34届总统。  1953年就职后,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  1956年获得连任。  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控制中东地区。  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共产主义侵略”,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四亿美元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个后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决议案。
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也黯然失色了。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病逝,终年79岁。五、亨利·哈里·阿诺德(HenryHarley Arnold,1886年07月25日~1950),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格拉德怀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主管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陆军航空队司令等职,五星上将,被称为“美国现代空军之父”。 1903年,阿诺德考入西点军校,1907年毕业,远涉重洋到菲律宾任职。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并试飞成功。对飞机非常感兴趣的阿诺德于1911年自愿报名上俄亥俄州的代顿,向莱特兄弟学习飞行。积累3小时48分钟的飞行经验后,阿诺德成为美国陆军的首批飞行员之一,第二年就创造出飞行高度6540英尺的世界纪录,并获得1枚胜利勋章。此后因飞行事故而停飞4年,再次赴驻菲律宾步兵部队服役,这对阿诺德无疑是个沉重打击。然而,阿诺德在菲律宾与乔治·马歇尔共事.此人对他以后的前途大有影响。 1916年,阿诺德回国后再次转入飞行部队并晋升为上尉。美国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阿诺德受命在巴拿马指挥一支飞行部队,后来赴华盛顿的陆军航空兵总部任职,1921年晋升为少校。  1925年-1926年在陆军工程学院学习时,阿诺德支持陆军航空兵领导人威廉·米切尔建立独立空军的要求,并在审判米切尔事件中出庭作证支持米切尔而被流放在堪萨斯的赖利堡。但是,阿诺德仍然坚定地为组建独立的空军而努力奋斗。阿诺德潜心钻研航空技术和航空兵战术,埋头理论研究,并写下《飞行故事》、《飞行员与飞机》、《空战》和《陆军飞行员》等著作。  1931年晋升为中校,调任加利福利亚马什航空基地指挥官。 1934年,阿诺德率领由10架轰炸机组成的编队从华盛顿直飞阿拉斯加,再安全返航.全长18000英里,再次获得胜利勋章。 1935年3月.阿诺德晋升为准将,出任第1航空联队联队长。 1938年9月,阿诺德就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晋升为少将。随着世界大战的临近,阿诺德通过各种途径力主建立一支独立于陆、海军之外的空军,并以战略空军为核心。但在当时他的这种想法被认为是荒唐可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于1939年夏在国会提出要求增加飞机的时候,竟遭到了冷嘲热讽。直到同年9月1日,德军62个师、2,800辆坦克和遮天蔽日的空军机群闪击波兰后,他的建议才逐渐被引起重视。。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罗斯福下令生产5万架飞机以保卫西半球的安全。战争为实现阿诺德的理想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1940年10月,阿诺德升任负责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兼陆军航空兵司令,陆军航空兵的地位得到提高。 1941年7月,美国陆军航空兵改组为陆军航空部队,下辖数个航空队,仍由阿诺德指挥。 1941年12月,阿诺德晋升为中将。 1942年3月,因为美国陆军再次改组,陆军地面部队、陆军航空部队和陆军后勤部队成为陆军的三大组成部分,阿诺德改任美国陆军航空部队司今。 1942年2月.阿诺德成为新成立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成员。 1943年3月,阿诺德晋升为上将,1944年12月,获得陆军五星上将军衔。战争期间,阿诺德指挥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空中力量,包括15个航空队(下辖234个作战航空大队),共计250万人,约7万架飞机。 1946年,阿诺德从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 1947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安全法",正式批准陆军航空队脱离陆军,组建独立的美国空军。 1949年5月他在美国空军成立2年后授衔为空军五星上将。六、威廉·丹尼尔·莱希(WilliamDanielLeahy,1875年5月6日-1959年7月20日),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曾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1937年-1939年)、波多黎各总督(1939年-1940年)、美国驻法国大使(1941年-1942年)和最高司令首席参谋长(1942年-1949年)。莱希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获五星上将军衔的军官。为纪念莱希,美国海军将一艘舰艇命名为莱希号驱逐舰。出生在艾奥瓦州汉普顿。 1897年,毕业于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分配到亚洲舰队“俄勒冈”号上服役。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他随“俄勒冈”号参加了加勒比海上的圣地亚哥湾海战。
  1899年,被派往菲律宾海军基地,镇压过菲律宾人民解放运动。
  1900年---1901年,随美军从菲律宾赴中国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此后,他还参与了尼加瓜拉和海地的军事占领。一战中,莱希任一艘名为“海豚”号的邮递船船长。他结识了时任海军部助理部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后者使他从商船队中脱离出来,成为其私人船长。战后,莱希先后担任海军装备局局长、航海局局长。
  1937年,起任海军作战部部长。
  1939年,64岁的李海已到退休年龄,遂辞去了海军作战部部长的职务。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仪式,授予勋章一枚。接着,派他到波多黎各岛担任总督。
  1940年,6月法国败亡后,总统于11月又命他出任维系法国大使,力求使维希政府站在美国一边。任内经常与总统进行书信往来,汇报法国情况,总统感到满意。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排名
  1942年2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立。该机构由三军参谋长组成,每天必须与总统联系,但需要一个中间联系人。在此情况下,经乔治·科特利特·马歇尔提议,总统于1942年7月正式任命李海为美国陆海军总司令的参谋长(亦称白宫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是协助总统进行工作的一种工具,并对他负责。在这个机构里,莱希是总统的私人代表。作为出席会议的高级官员,莱希主持会议、制定议程、签署主要文件和决议。会议由莱希随时向总统报告各种重大战略问题和其他有关重要问题。与此同时,为适应盟国战略联合的需要,他还参加了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的工作。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参谋长,李海在任职期间,充分显示出了他非凡的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他曾多次主持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联合参谋长会议,先后讨论了盟军在北非的军事行动、开辟第二战场、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和战争指挥权,以及扩大军工生产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主要同盟国首脑及其高级军事顾问举行会晤,协调战略行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这些会议包括:卡萨布兰卡会议、华盛顿会议、魁北克会议、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等。此间还帮总统处理了大量的日常事务工作,研究各种问题共1475个,处理文件平均每月达130件。
  1945年4月罗斯福去世后,莱希继续担任新任总统杜鲁门的参谋长,协助总统处理大战结束前后的诸多重大问题。  1945年11月晋升海军五星上将。
  1949年3月21日,74岁的莱希提出辞职,杜鲁门满足了他的要求。
  1959年7月20日,莱希逝世于马里兰州贝赛斯达,终年84岁。七、恩斯特·约瑟夫·金恩(ErnestJoseph King,1878年11月23日~1956年06月25日),美国海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担任海军作战部长暨美国舰队总司令,同时也是美军参谋首长联席会议成员之一。出生于俄亥俄州洛兰镇。 1897年进入美国海军官校,在高年级时获得学员少校的官阶,为当时学员生所能获得的最高阶。金恩于1901年毕业,并在那一班毕业生的67人中,成绩排名第4位。当金恩还是官校生时便被派至旧金山号巡洋舰,并参与了美西战争。毕业后他先后服役于测量舰老鹰号,战斗舰伊利诺号、阿拉巴马号、新罕布夏号,以及巡洋舰辛辛那提号等。 1905年时曾担任日俄战争时在日方的观察员。 1914年----1916年第一次获得指挥权,担任驱逐舰泰瑞号舰长,并参与了美国占领墨西哥维拉克鲁斯港的行动。之后转任另一艘驱逐舰卡辛号的舰长。 1916年----1921年,担任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亨利·梅约中将的助理参谋长。 1921年---1923年回到海上勤务 ,出任粮秣补给舰布里基号的舰长。一年后,他在新伦敦港的海军潜艇基地接受短暂训练,并接任第11潜艇战队司令。虽然他是现代作战潜艇资格胸章(即俗称的海豚胸章)的设计者,但他并未获得该胸章。 1923年----1926年担任新伦敦港海军潜艇基地指挥官,他在1926年因指挥S-51号潜艇的打捞工作,获得了第一个优异服务勋章。 1926年,在首任海军航空署署长威廉·莫菲特少将的要求下,金恩接任水上机母舰莱特号的舰长,并兼任大西洋舰队航空中队总队长的资深助手。同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律,要求所有航舰、水上航空母舰、与岸基航空站指挥官都必需是海军飞行员,因此金恩于1927年1月至朋沙科拉的海军航空站接受飞行训练,他是那一期中唯一一位上校。金恩于1927年5月26日结训,并获得海军第3368位飞行员的飞行翼胸章(从1927到1936年间,金恩每年平均仍会飞行约150小时)。结训后金恩上校回任莱特号舰长到1928年8月,之后他在莫菲特少将之下担任海军航空署副署长。但由于对于航空署政策理念不同,他于1929年被约翰·陶尔士中校取代,转任诺福克港指挥官。1930年1月20日,金恩担任航舰勒星顿号舰长直到1932年。1932年金恩到海军战争学院受训。 1933年4月26日晋升少将。 1933年----1936年并接替莫菲特少将担任海军航空署署长〔莫菲特少将于4月4日因飞船阿克隆号坠毁而丧生〕。在署长任内,他与海军航海署(即今日之海军人事署)署长威廉·李海少将合作,成功的扩增了美国海军飞行员的数目。 1936年---1940年卸任署长一职,转任北岛海军航空站的指挥官。他于1938年1月29日晋升中将(当时美国海军仅有的三名中将之一),并成为战斗舰队的航空指挥官。他原先希望出任海军军令部长或美国舰队总司令,但由于缺乏政治操作技巧与不良的人际关系,他在1939年6月15日被左迁至俗称大象坟场的将官会议,预计将在1942年退役。不过他的少数朋友之一,海军军令部长哈诺德·史塔克上将认为将金恩放在将官会议是一种浪费,而且在1940年德国展开海狮行动后,美国虽未正式参战,但美国全力支援英国,且海军已经自动负担从美洲大陆到冰岛间的护航与警戒任务。 1940年12月重新启用金恩担任空中巡逻部队司令,以对抗德国U艇。当美国巡逻舰队于1941年2月扩编为美国大西洋舰队时,金恩即接任舰队司令,同时晋升上将。 1943年12月,被授予海军五星上将军衔‘  1945年12月15日自海军退休。退休后金恩住在华盛顿特区,除撰写回忆录外,还在1950年时被海军部召回担任顾问。金恩在1947年时因心肌梗塞住进比塞大海军医院(NavalHospitals at Bethesda)后,就一直受到心脏疾病的影响。1956年6月26日,金恩上将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缅因州凯特瑞镇,遗体安葬于海军官校墓园。八、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美国海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及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指挥美军及盟军对抗日军进攻及其後反攻。1945年9月2日代表美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 1901年-----1905年,在美国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学习,优异成绩毕业后,赴战列舰实习。 1907年1月---1909年,实习期满即获海军少尉军衔,成为“帕奈”号炮艇艇长,同年7月又成为“迪凯特”号驱逐舰舰长。尽管曾因工作疏忽大意而受到警告处分,但仍于1909年越级晋升为海军上尉并改任潜艇军官,先后出任“潜水者”号、“甲鱼”号、“独角鲸”号等潜艇的舰长,晋升上尉。 1917年8月----1918年尼米兹海军少校由油料供应船副船长调任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罗比森的工程副官,受后者的影响而开始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指挥和人事方面。 1918年秋至1919年初,就任海军作战部潜艇设计委员会高级成员,此后出任“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副舰长。 1920年6月,奉命前往珍珠港修建潜艇基地。同年年底,晋升为海军中校,就任基地司令兼第14潜艇分遣队司令。
  1922年----1923年,尼米兹进入海军军事学院深造。在听课和演习之外,广泛阅读战略战术著作、战争史、海军史和名人传记,接受了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环形编队思想。尼米兹认为,这次深造比其他任何经历都重要,为他后来在战时担负指挥工作奠定了基础。 1923年6月----1926年,尼米兹出任战列舰舰队司令罗比森的副官、助理参谋长和战术官,在罗比森的支持下进行环形编队试验和演习。1925年10月,罗比森晋升为美国海军总司令,尼米兹仍任其副官、助理参谋长和战术官。  1926年秋----1929年,尼米兹调任伯克利的加利福利亚大学海军科学与战术教授,组建海军后备军官训练团。1928年1月,晋升为海军上校。 1929年6月-----1931年,改任圣迭戈第20潜艇分遣队司令。 1931年---1934年,任圣迭戈驱逐舰基地司令。 1934年-----1935年出任“奥古斯特”号重型巡洋舰舰长。  1935年,尼米兹调任海军部航海局(现为人事局)局长助理。因航海局长经常不在办公室而海军部长又体弱多病,尼米兹经常代理局长职务并代行部长职权。1938年6月,尼米兹晋升为海军少将。同年7月,出任第2巡洋舰分遣舰队司令,稍后因病改任第1战列舰分遣舰队司令。

  1939年4月 任海军部航海局局长  1941年12月15日 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  1941年底-1944年底 指挥珊瑚海、中途岛、所罗门群岛、莱特湾等海战和登陆战  1944年12月19日 升为海军五星上将  1945年9月2日 代表美国出席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5日 美政府命名该日为“尼米兹日”  1945年12月15日 任海军作战部部长  1947年12月 退出军职  1949年4月 任联合国克什米尔问题督察员  1951年 出任联合国“友好大使”  1953-1961年 任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  1966年2月20日 病逝于旧金山九、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WilliamFrederickHalsey1882年10月30日----1959年8月16日),美国海军五星上将,自始至终参战,曾任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南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和第3舰队司令。因作风勇猛而获绰号“蛮牛”,因为人随和又而被称为“水兵的海军上将”。 1900年----1904年进入海军学院,1904年毕业后赴堪萨斯号战列舰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哈尔西分别在弗鲁塞号、奔汉姆号和肖号驱逐舰任军官。一战后,经过海军情报部的训练之后,哈尔西海军中校出任美国驻德国大使馆海军武官。 1924年----1926年,改任驱逐舰舰长。 1926年----1927年升为怀俄明号战列舰副舰长,晋升为海军上校。  1927年---1935年哈尔西出任海军学院蕾娜号练习舰舰长,而该舰又成为学院飞行学员大队的训练基地,哈尔西开始接触飞行。 1935年----1937年,哈尔西奉命在彭萨克拉飞行学校受训之后出任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舰长。两年后调任彭萨科拉飞行学校校长,晋升为海军少将。1938年---1940年哈尔西出任第2航空母舰分遣舰队司令,次年改任第1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司令,旗舰为萨拉托加号。 1940年春---1945年,升任太平洋航母舰队特混舰队司令,指挥太平洋舰队所辖的全部航空母舰,晋升为海军中将。同年,太平洋舰队全部移师珍珠港。参与一系列太平洋战争。 1945年12月,哈尔西晋升为海军五星上将。1947年,哈尔西退役,并出版了《哈尔西海军上将的故事》。 1959年8月16日,哈尔西在美国旧金山去世。十、奥马尔·纳尔逊·布拉德利(OmarNelson Bradley,1893年02月12日~1981年04月08日),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 1915年在西点军校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任步兵学校校长,后任步兵师师长。  1943年任美国第二军军长,在突尼斯和西西里作战。  1944年任驻西欧美国第一集团军司令。  1944年8月任驻欧洲第十二集团军群司令。  1947——194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9年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  1950年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1953年卸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0786.html

更多阅读

昆明十大装修公司排名 杭州十大装修公司排名

昆明十大装修公司排名——简介许多家装公司都会提供参观他们完成的样板房,但这只是家装公司邀请消费者参观的“样板”。可以相信这些“样板”的制作达到一定的水平,然而,“样板”拷贝就不一定不走样。面对装修市场鱼龙混杂的装修公司,很

2014年十大笔记本电脑排名 买电脑主要看什么

2014年十大笔记本电脑排名——简介很多买笔记本电脑的朋友都喜欢比较笔记本的品牌,其实笔记本品牌排行只是一个参考而已,真正适合的不一定是排名第一的笔记本,在这里小编分享一点笔记本选购的小经验给大家。考察一个笔记本电脑品牌的

世界十大猛犬排名 世界十大凶犬最新排名

longhualee(踏风逐月)中级狗民 发站内信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6-22 00:43 只看该作者世界十大猛犬排名1.屋脊云颠 猛犬霸主 中国藏獒此帖来自狗民网- S$ ^1 d6 j4 {8 Y(www.goumin.com)狗民网-狗与爱的世界此帖来自狗民网)

声明:《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排名》为网友炫舞狂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