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辛店 长辛店改造最新消息

长辛店,我曾在此蜗居十余载,对这个地方还是蛮有感情的,不久前回去看了看,时过二十年,没有新貌,反而更加破旧。

长辛店位于北京丰台永定河西岸卢沟桥畔,是西南进京的必经要道。长辛店可谓千年古镇,追溯历史,比近在咫尺的卢沟桥建立的时间还要长。相传宋代杨家将率大军向涿州进发,长辛店便是必经之路。明万历年间蒋一葵的《长安客话》中对长辛店大街作了如下记叙:“中宫络绎驰丹毂,候伯新封就土疆,车马常百计,夫皂不可量,即索旗帜引,仍求鼓吹扬,武夫排道难,尘埃蔽穹苍……”。明清时期,这里是距离北京城最近的古驿站,也是进出北京西大道的门户,是京城官府人士出京和外埠官吏进京歇脚之地,俗称九省御路,那时,长辛店商贾旅客云集,店铺酒肆林立,往来的文官武将,进京赶考的儒生,打店歇脚的商客,穷困潦倒的乞丐,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混杂其间,人来人往,车马声啸,热闹非凡。流传很广的老北京民谣中也提到了长辛店:“前门楼子修得高,菜市口人多闹吵吵,彰仪门(广安门)外石头道,大井小井卢沟桥,卢沟桥有十一孔,东头狮子西头象,长辛店街五里长,二十五里到良乡,良乡塔、半山坡,过了窦店琉璃河,琉璃河一道沟,三十五里到涿州”,从其中描绘的广安门出京城到涿州的路线中,点出了地处交通要道的长辛店街道的距离长度。

长辛店古时曾有简易的城关,长辛店大街南北五里,两端曾建有两座城门楼,分别称南关、北关,这两个称谓至今还有沿用。今天虽然无法还原当年长辛店大街五里长街的繁华景象,但还能够从现在大街两侧仍存留和沿用的地名上感受到当年的繁华气息,比如“车店口”,这里原是一家大车店;“花生店”,这里原是一处卖花生的货栈;“南当铺口”是因有个“长生当铺”而得名;“盛德里”源于有一家盛德杂货铺;“成合里”源于有个庆合成杂货店;“合成公口”源于有龙太和、合成公两个店铺;“曹家口”是因为一家曹姓的肉铺得名;“平心馆”是因为这里一家王姓人家经营的同名饭馆;“大寺口”是清光绪年间建的清真寺;“娘娘宫口”是因为这里有座娘娘庙(现为长辛店第一小学);“火神庙口”始建年代不详(现为长辛店派出所所在地);“教堂口”源于胡同里有座天主教堂(现在已恢复建了一座教堂);“留养局口”是因为这里曾是收留乞丐的地方;“祠堂口”源于这里有一座夏姓祠堂;“车站口”是因这里有平汉铁路的火车站……,此外,这条街上还有铁匠铺、粮食店、交易集市、戏园子、老爷庙、商会、警察局等等。长辛店街道虽仅长五里,但包罗繁多商铺、娱乐、宗教、政府、社团等,可以想象的出来当初这个“小社会”的设置是多么的齐全,而且,道教的娘娘庙、火神庙,佛道同堂老爷庙,天主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各种不同的宗教场所都集中于此,也说明了长辛店是一个信仰不同而和谐融洽的地方。

长辛店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曰,是由时名叫“长店”和“新店”两个村名合并而来。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元年(1621年),御史李日宣议:于都门抵良乡界五十里,设长店、大井、柳巷(六里桥)等处。每五里设墩堡,宿兵十人,每有窃发协力救出”。《宛署杂记》记载:“县之西南,出彰义门……又一里曰卢沟桥,又四里曰新店村,又一里曰赵村……”。上面所述的“长店”与“新店”就是指现在的长辛店。在明代,长店和新店是两个相邻很近的村落,一个在南,一个在北。随着来往交流,两个村街道的繁荣,天长日久,酒肆、店铺、摊棚连成一片,于是将“长店”与“新店”自然合为一体,便衍化为“长辛店”。二曰,由于京城官员出京和外埠官员进京及各地商人常于此地食宿,所以店家几乎天天是清水泼街,总给人一种气象一新的感觉,俗称“客有常来,店要常新”,于是地名也被叫成了“常新店”,但随着世事变迁动荡,后来就被谐音为“长辛店”了。尽管长辛店名称由来说法有所不一,但都是有些道理的。

长辛店镇的地形地貌很有特点,它地处两大山坡之间,东叫东山坡,西叫西山坡,长辛店大街正位于两坡夹沟之内。这条大街曾被称之“乱柴沟”,有谚语说:“长辛店,乱柴沟,有客柴不愁”、“长辛店,不缺柴,有客就有财”。长辛店大街位于东西高峙、中间低洼的部位,形状像一条小船。据说因为有高高的山坡作屏障,尽管长辛店大街紧邻永定河,却从未被洪水淹过,因此长辛店才有了这段谚语:“铜帮铁底一条船,历来不怕被水淹,洪水冲了龙王庙,大水流到村两边”。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西面山坡上建有镇岗塔。相传云岗地区属龙脉所在,龙脊就在云岗高处的土坡上,此地建塔并不是因为龙的兴风作浪,而是唯恐龙脉塌陷或迁徙,传说镇岗塔建成后,这里风调雨顺,离它20多里的永定河历次水灾,从没有漫过长辛店。至今的一座建于金代的镇岗塔依在。我在长辛店住时遇到过几次大雨,下雨时街道水流成河,大雨一过,街干道净。

  长辛店大街有很多的古迹遗址,像建于民国初年的老爷庙,戏楼雕梁画栋,气度不凡,这里曾是当地商号集资兴建、铺户活动的“会馆”,从民国至1949年,长辛店商会设于此处;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的清真寺,这里是长辛店地区回教信徒礼拜活动的场所;像香火极盛的娘娘宫,每年农历四月初九至十一的庙会期间人们进香求子,捐钱唱戏;像始建年代久远而待考的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的火神庙,那时香火盛极,尤其是腊月后农历一、四、七、九的集市,售鞭炮的商贩极多,人们到庙内烧香祈祷,希望火德真君保佑免遭火灾,一生平安,万事如意。各种民间团体的舞狮、高跷、杂技、跑旱船、抬花轿、太平鼓、抖空竹、少林会也到此献演,热闹非凡。二七大罢工时,这里是警察局驻地,工人纠察队在这里与反动军警对峙,遭到军警开枪镇压,引起中外震惊,长辛店更是名声大造。

长辛店附近的庙宇古迹也很多,像现已不存的有玉皇大帝庙、文庙、药王庙、崇恩寺、西峰寺、杨公庄、玉皇庄等。当时这些庙宇香火鼎盛,周边十里八村善男信女进香祈祷络绎不绝,甚至京城里的人也骑驴远道而来,前来叩拜。此外,还有张家坟建于金代的镇岗塔、芦井建于清代的和尚塔、张郭庄的福生寺、北岗洼的三官庙、留霞峪的关帝庙、大灰厂的娘娘庙和大戏台等等。

长辛店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它西靠马鞍山,东临永定河,九子河、牤牛河、哑巴河、蟒牛河等流经域内。辖域内丘陵浅山,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水上佳,许多高官达贵纷纷在这里建坟造墓,因此这里带“坟”的地名比较多,如张家坟、马家坟、朱家坟、杨家坟、公主坟、董家坟……,葬的都是皇亲国戚或朝廷高官,如公主坟葬的是清朝硕赛亲王的女儿、康熙皇帝的干闺女和顺公主,朱家坟葬的是清道光皇帝的老师朱珪,另外像清朝乾隆时期的礼部尚书马慧裕、顺治时期的兵部主事刘秉权、明朝名将张辅、张懋父子等人的墓地也在此地。这一地区有的村民就是守墓人的后裔。

长辛店的胡同可以说是北京的胡同最为集中、密度最大的地区了,纵横交错,勾连串通,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这里的胡同不称之为“胡同”,而是称叫“口”,比如车店口、祠堂口、教堂口、火神庙口、大寺口等等。是此地此人惯有的叫法儿呢,还是省略了胡同二字叫起来方便呢,不得而知。

长辛店 长辛店改造最新消息

从近代史上讲,长辛店是中国铁路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摇篮。为了启发工人的觉悟,1918至1919年间, 毛泽东两次到这里宣传革命思想。1920年,李大钊派邓中夏、张国焘等在这里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建立工人俱乐部。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长辛店组织工人开展罢工运动,2月7日,遭到军阀的开枪镇压,造成了引起公愤,震惊各界的“二七惨案”。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反压迫、争自由而牺牲的“二七烈士”,以“二七”冠名了此地的二七机车厂、二七车辆厂、二七通信厂、二七鞋厂,还修建了二七纪念馆、二七烈士墓。当年在这里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第一次筹备会、组织领导大罢工的“工人俱乐部”,李大钊等人来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筹办成立的“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毛泽东在两次来这里宣传革命真理,播下了革命火种的“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校”等遗址还在,并已经修葺保护。

近几年长辛店一直吵吵要改造。改造就涉及到文物古迹的保护,涉及到居民住户的拆迁。只是望改造拆迁时能把长辛店的文物古迹保护好,把长辛店的原著民安置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0858.html

更多阅读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事业单位改革:今年1月份,国务院发布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今后机关事业单位将为近4000万机关事

声明:《长辛店 长辛店改造最新消息》为网友乱女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