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宝麟《我看刘炳森》 米福 书法


曹宝麟《我看刘炳森》一文发出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专业网站的网民们纷纷发帖,各抒己见,或披露书坛黑幕,或支持曹宝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时蔚为壮观!
我收集各网站信息,大家看个热闹!!曹先生<我看刘炳森>原文

刘炳森作古已年余,今天谈论他似乎比较合适.不可否认,他是凭借权力寻租才爬到这一步的.试想,文联选举,当选副主席都是各协会的主席,这应是章程所规定的.极不正常的是唯有书协例外,时为副主席的刘却当上了,这等于宣告下届书协主席非其莫属,专待群臣劝进沈鹏禅让了.他以拙劣而匠气的字聚敛的巨资用以沽名钓誉,佛学能知几何,竟也想买个主席当当.在他炙手可热之时,自我膨胀到连外行的领域也敢置喙.试举一例,书协机关刊物<<书法家通讯>>曾刊登一篇他的讲话,其中对最后一批颁布旋遭废止的汉字简化方案大加挞伐.当然,这批僭越的简化本不足取,但乱作批判同样不足为训.如一个"道"把"首"简化为"刀",刘氏不从审美立场出发,却揶揄云,你在路上看到一把刀,不要被吓死吗!(大意)见此高论,不禁哑然失笑.顺着他的逻辑,好象看到一把刀还要比一个人头更使人毛骨悚然了,这不是荒唐之极吗?其实,"道"及被改得不伦不类者皆属形声,所从亦皆声符,与会意字的意符根本无涉!如此浅薄虚妄,只能贻笑大方.书如其人,谁谓不然.不能想象假如刘真的黄袍加身,会给书坛带来什么前景.功败垂成,野心落空,真是老天有眼.


曹先生<我看刘炳森>(续文)
在候观世界杯的空隙,不妨再写上几句.此文发表后,不少朋友怀疑是否出于我手,因为其措辞与本人的"正面形象"似有不合之故.我虽一向与人为善,但绝非乡愿,相反还有些嫉恶如仇.有人猜测我与刘氏似有"过节",那可坦诚相告,本人与刘仅有一次零距离接触,即四届中青展在平谷评审时,刘副主席来表示关怀,评委列队受到他的慰勉,实也一握而已.我对刘的认识,可谓看在眼中闻在耳里记在心头.刘在第二届书代会之当上副主席,是抓住黄绮裱画失窃事件大做文章而初露锋芒,从而取而代之的.而在以后任内,自己到底做了多少有益于书法发展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自己不事事,当然不会犯错.而一旦到了换届,他又故伎重演,以"正义"的化身出现,俨然领袖而呼风唤雨.相信不少同行都收到过匿名寄来的所谓北京书协五百人大会上他的讲话稿,简直就是讨刘(正成)檄文,列数刘正成十恶不赦的"罪状",磨刀霍霍可闻切齿之声.我怀疑此人是否为搞运动出身,不然何以如此精熟那些背后一套的勾当呢?外示温良而内心险恶,不禁使我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位大人物王莽!

曹先生<我看刘炳森>(续文)
我为什么批评刘炳森------曹宝麟

发表<<我看刘炳森>>后引起巨大反响是我始料未及的.评我泄私愤者有之,以为存酸葡萄心态者亦有之,甚至还有其人死而评之为不厚道不道德之论.这些当然并不能揭示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刘炳森这个大人物必将为历史所记载,其人是忠是奸,百年自有公论.盖官方修史之何以必待后世乃至隔代?岂非已无恩怨干扰的缘故吗?当代人所修,所在多有,其之所以只能称为"私史",因为其中不免夹杂从个人立场出发的偏颇观点.但是所保存的史实,确是后人修史所依凭,所以自有其史料价值.(千万不要怀疑后人的史识!)刘死后的纪念文章,连篇累牍地把他打扮成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自然不是刘氏的全部庐山真面目!门生故吏心中的他和别人眼中的他有哪些不同,是否应该并存以留待后代作出评判?我想是不言而喻的.我觉得有责任把我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毕竟自己亦届暮齿,很多事情的归于凐灭往往噬脐何及.我既以真名发表,正说明我要以人格为历史负责.其实所言也只是书法圈内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实,无非本人不太健忘而已!至于刘的书法究竟如何?我批评为"匠气而拙劣".有人以题匾最多和进入电脑为衡量标准未免可笑.前者为权力寻租不必多说,而后者,恰恰是作成字模才反证了匠气的本质.因为只有美术字方能抽出任何一个随心所欲地拼凑所需的内容!比刘水平高得多的瘦金书,不正因程式化也作成字模了吗?隶书作为古书体,如果失去了古意而仅仅以卖弄熟练为指归,那么只能降格为最起码的美术字.刘隶被讥为"砖"和"砧板上的肉皮",尚不足状其恶俗,一位朋友私下说像"剪纸"真能一针见血收画龙点睛之效!刘在故宫,历代名迹耳濡目染而仅得于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和不解.忆及中央台电视新闻曾报道过一次重要笔会,我有幸目睹他落款竟然还要枕腕,那么再自欺欺人地侈谈所谓"功力",恐怕只能招来嗤之以鼻了!跋曹宝麟"我看刘炳森" ------华人德
曹宝麟《我看刘炳森》 米福 书法
国人多重恕道,故正常批评难实行也.于生者曰攻击,于死者则曰厚诬,生死皆不能作批评,苟且隐忍,奸横者得行其所欲.刘炳森先生生前即有物议,余尝闻宝麟兄忿忿然论其为人之阴鸷骄横.
 宝麟兄引吾为知己三十年,其为人也,宽厚而不喜臧否士类,然每有不平之鸣.与刘炳森先生无宿怨,所披示者,亦刘先生发于大庭广众或流传已久之言行,并非发人阴私.书坛如刘之阴鸷骄横者尚有其人,宝麟兄此文,每可令同类者惧!

我看曹宝麟——一个小知识分子

(2007-06-0115:02:41)转载
我看曹宝麟——一个小知识分子

我说曹宝麟是小知识分子,那谁是大知识分子?是饿死不吃救济粉的朱自清,是投湖而死的老舍,是勇于提出人口论的马寅初,是敢于同郭沫若叫板的高二适。他们之所以是大知识分子,不在于他们比别人多读多少书,不在于他们的观点是不是正确,最主要的就是他们比别人多一股气,什么气?骨气、勇气、锐气、志气、豪气、英雄气!

别小看这股气,这是经过无数次的自私与无私、自卑与自尊、苟且与良知的灵魂斗争和煎熬中萃取出来的,是在圣贤书里读出来的,是被无数志士仁人的壮举感召出来的!在大不利、大逆境、大险恶中有这口气,就是大知识分子,在小不利、小逆境、小险恶中有这口气,就是小知识分子,没有这口气,任你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都不能称为知识分子!

即使在两年前,曹宝麟发表《我看刘炳森》,所能遇到的也不过是小不利、小逆境、小险恶,不会蹲大牢,不会掉脑袋,可惜他那时没有发表,于是他没有寥天一隼,成为大一点的知识分子,今天他发表《我看刘炳森》,逆境和不利虽然小很多,但仍然存在,也需要一点勇气和锐气,因此他是小知识分子。

有些读书人也敢在不利的环境中放炮,但由于动机不纯,他们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投机分子。我觉得曹宝麟不象投机分子,因为在网络上我看到了他一鳞半爪的言辞,确实敢说,比别的大腕敢说。可惜他每次都不能说的痛快,说得透彻,让人感觉他一肚子的话在憋着,让人惋惜,让人着急!

也许心中的块垒郁积得太久,也许是什么东西刺激而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念,今天他终于喷发了,向西去老刘的马屁股后咣当一响炮。

可惜曹先生放炮不用瞄准镜而是用挑错别字的放大镜,所以这一炮似乎还不足以动摇刘炳森的雄厚的声望基础,人们还带着半信半疑的眼光问:“老刘真是这样的人吗?”“不是有仇报复吧?”“轰别人你敢吗?”

不管轰得对还是错,曹宝麟确实轰出了一口气,小知识分子的那口气,显出了个性,显出了不群,这也很不容易了,环顾宇内,即使是马后炮又几个人轰得出来?

书法这个行当,写两笔臭字,卖两个小钱而已,不会有什么做大牢掉脑袋的风险,因此高二适以后,书法圈里不会出现大知识分子,出几个小知识分子就不错拉.

我再看刘炳森--------六个方面是与非

(2007-06-0115:04:10)转载
我再看刘炳森--------六个方面是与非

对于刘炳森,有些话已经在《好友梦见了刘炳森》一文中说了。这几天曹宝麟先生《我看刘炳森》一帖又在书坛掀起了轩然大波,如果我预料不错的话,曹评刘这件事将是2006年书坛最轰动的一件事,现在还只是个开始,好戏恐怕还在后头。

受各方观点的启发,我再谈一下我的看法。

在我看来,刘炳森的字匠气有,俗气也有,但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能够通过下苦工夫,写出自己的面貌,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他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有个人努力因素,有时代因素,不是偶然的,对这一点,应该给予客观评价,不能捧得过高,也不能贬得一无是处。

说到贡献,既要看客观效果,又要看主观态度。刘的隶书风靡二十年,有大量的粉丝,客观上他对书法的普及是有作用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客观效果而给他本人戴上太高的帽子,因为从主观态度上来讲,他并不是以弘扬书法艺术为目的有意地从事书法普及工作,他的贡献是个人奋斗带来的社会效果。掌权后他对书法事业有贡献吗?不能说没有,即使有,恐怕也不大,原因很简单,他主政的时间太短,而且在主政期间除反“丑书”及一些人事纠葛外似乎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政绩印象。

至于反丑书,也要全面来看,首先要看他反丑书的原因和动机,如果是出于艺术观念的不同[],则其反丑书尚有可以理解之处,如果以反丑书的幌子来排斥异己,则不可谅解。无论什么动机,作为一个领导应该有一个包容度,反丑书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双百方针,不能以一己好恶动用手中权力来破坏双百方针,在这方面他做的似乎不太好。

关于他的人品问题,似乎负面的评价都来源于权力争夺过程中的不择手段上,这方面的小道消息很多,但目前为止即使在互联网上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铁证,因此在铁证出现之前,对他的人品进行否定好象还为时过早。当然如果那些小道消息属实的话,那么刘的人品应该是很糟糕的。在权力斗争之外的公众中,他的名声是很好的,在很多公众眼里,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

还有一点就是他的财产问题。我个人认为,尽管他靠写字获得了巨额财产,但是以我观察,他财产的来路是正当的,他写的满街的牌匾就能证明这一点。他卖字的钱有没有上税?没有证据我不敢说,但似乎在这方面对他大做文章的人也不多。如果大家都不缴纳税款,对他却过分苛求,也没有太大意思。

我最后强调一点,就是应不应该对他进行死后评价,这是一个特别浅显的问题,对毛泽东我党在他逝世后都能进行三七开的评价,刘炳森为什么不能评价?

无论如何,千古以来的书法家中,以世俗功利衡量,刘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千古找不到第二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1035.html

更多阅读

余映潮《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 望岳课堂实录余映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与评点(余映潮)(来源:转载于名师刘菊春的博客)余映潮/执教葛亦虹/整理、评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许多

我看刘跃进 我叫刘跃进电影哪里看

这两天读了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其实来说,我的老乡在这篇小说中并没有让我特别震撼的地方,有的只是感觉他写的很真实。刘跃进由包被偷到寻找包再到意外捡包再到包被偷再到一直寻找包的历程串联了小说发展的整个曲折的历程,故事本身是

《我看你有戏》收官李元元夺得桂冠 wow夺得桂冠任务

5月2日晚浙江卫视携手泽悦文化传媒联合出品《我看你有戏》的冠军争夺大战是本节目的最后一场角逐,经过层层考验和锤炼,众学员不断地成长,导师们也发现了影视界新的希望,其的犀利点评也让观众对影视圈演员的审美有了更专业的见解。在这场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曹斌锋教学设想《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

声明:《曹宝麟《我看刘炳森》 米福 书法》为网友爱人如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