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四大藏书楼及其主人 浙江四大藏书楼

近代中国四大藏书楼及其主人 浙江四大藏书楼
我国近代历史上有四大藏书楼,它们是: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的百百(拼成左右结构,下同)宋楼、江苏常熟的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的海源阁、浙江杭州的八千卷楼。四大藏书楼的第一代主人分别是陆心源、瞿绍基、杨以增、丁申、丁丙兄弟。

  百百宋楼:陆心源(1834—1894)字刚文,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清咸丰举人。陆心源一生爱书,从青少年时就开始藏书活动。陆心源一生著述颇丰,是一位大学者,其遗作汇成洋洋大观的《潜园总集》达940多卷,可谓著作等身。陆心源的藏书达15万多卷。陆心源去世后13年,即1907年,陆氏百百宋楼的全部藏书,已被陆心源的后人以6万元代价卖给日本人,后归属日本财阀岩崎静嘉堂文库。

  铁琴铜剑楼:瞿绍基(1772—1836)字厚培,号荫棠。瞿氏自幼就喜读书,深受家乡藏书文化的熏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许可,使他能一心一意收藏图书。其最大特点是酷嗜书籍,遇到好就出资购置。经十几年的收集,瞿氏的藏书达10万多卷。当时,瞿绍基的藏书处叫“恬裕斋”,到他儿子瞿镛时代才以“铁琴铜剑楼”命名。解放后,“铁琴铜剑楼”藏书几乎全部归入北京图书馆,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海源阁:杨以增(1787—1856)字益之,号至堂,晚号东樵,清道光进士。杨以增平身没有别的嗜好,只是喜爱读书,特别喜好收购书籍。他在任江南洒道总督时,正值战乱,一些藏书家纷纷将书散出,杨乘机收购归入自己的海源阁。他儿子杨绍和(同治进士)又有扩充。到第三代杨保彝时,藏书已达到3336种20多万卷。杨氏藏书的存余部分,后辗转归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得以保存至今。

  八千卷楼:丁申、丁丙(1832—1899),时人称之“双丁”。丁申,字竹舟,生年不详,卒于1887年。因其以抄补文澜阁《四库全书》有功,被赏四品顶戴。弟丁丙,字嘉鱼,别字松生,晚称松存。23岁入杭州府学,后一心瞩意于地方公众事务及文献、书籍搜集保存,终身未仕。其留下的著作有《谈礼私记》等十多种。丁氏兄弟均博览群书,对图籍嗜藏不怠,一生专好读书治学,丁氏兄弟传名后世,不仅因为家有8000卷藏书,还因为他们在战乱中尽力抢救和保护了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 (启元)

谁来拯救中国藏书楼?

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读书和藏书的国家之一,延绵数千年的藏书文化是我们堪为珍视的传统文化。据史料记载,中华大地曾有过数以千计的藏书楼,随着岁月变迁,世事沧桑,除少数幸运儿外,现留存于世寥若晨星的藏书楼命运大都岌岌可危,有的因城建规划需要拆迁,有的因无钱修缮处于濒危,也有的被挪作它用或屡遭变故不知身世几何,……我们为曾拥有灿烂的藏书文化而自豪,却不得不为藏书楼的现状而羞颜。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现存藏书楼的数10位馆长、专家学者相聚宁波,举行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提出,藏书楼建筑是所在地区人文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藏书文化是民族精神和追求的重要体现,尽快抢救即将湮没的藏书楼,利用和保护藏书楼,弘扬中华优秀藏书文化,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全社会的共识。

中华藏书文化源远流长

参加藏书文化研讨的代表认为,近年来,从社会学文化学角度来关注、考察我国历史上藏书活动而形成的学术热点,可以说是继20世纪20年代、80年代两次研究热之后的第三次热潮。专家提出,新知识经济时代,文献载体更加多变,藏书机构日趋多元,文化普及资源共享理念更受重视,因此,对于藏书楼和藏书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功能的研究也应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来新夏认为,中国藏书文化追本溯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孔夫子应该说是最早的藏书家,他为教育学生,准备教材,便搜集文献,"删诗书、定礼乐",逐渐形成了最初的私家藏书。秦汉以来,私家藏书与官藏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文化保存和传播的两大重要渠道,特别是从唐代出现雕版印以后,书籍开始普及,私家藏书有了重要物质和技术的支撑,宋元以来渐成风气,明清则达鼎盛时期。

浙江图书馆研究馆员李性忠说,藏书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藏书楼的规模、历史和功绩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私人藏书楼始于北魏,在此后的一千五百多年中,相继出现过几千座藏书楼,其中有一定影响的达1000多座。藏书楼是中华学子的精神家园,它们哺育一代代读书人,传播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同时对于古代典籍的收藏、保护重任,乃至古文献的研究、校勘、刊布发行等方面,也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介绍,自三国魏晋以来,仅江浙两省有名可稽的私人藏书家即达640余人。南朝科学家、《天工开物》作者沈约,藏书颇丰,《湖州府志》称其有2万卷之多。浙江师范大学副馆长、研究馆员何华连说,读书治学离不开文献,藏书文化所具有的涉天涯如近邻,逮远古如今日的功能,为中华优秀文化世代相传搭起了桥梁。"浙西词派"领袖、潜采堂藏书楼主人朱彝尊,家藏图书逾8万卷,他早年与朋友相约抄书求学问,遍访各地藏书楼,足迹达大半个中国,后因私自命书吏抄写史馆藏书而官降一级,然而朱彝尊并不后悔,终成著作等身的大家。

安徽大学教授桑良至说,藏书文化对于中国近代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大家的成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蔡元培、鲁迅、郑振铎、沙孟海、田家英,包括如今健在的巴金、季羡林、黄裳等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知名人物,无一不是大藏书家,只要看看他们的藏书,嗜书如命,就能明白,他们何以会成为大学问家,一代泰斗。

江西进贤县文管所长文先国说,国运兴书风盛,当代中国亦有不少一流的藏书家。如作为"知青"一代的南京藏书家薛冰,利用所藏解放前文物考古资料,仅几个月就写成了以收藏为题材26万字长篇小说《青铜梦》,被学术界公认是同类题材最好的文学著作。他写的《家住六朝烟水间》对南京文化有序疏理,卓见良多,引起南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文化研究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时"洛阳纸贵",加印两次仍广受欢迎,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与薛冰多次座谈有关文化话题。

  现状不容乐观

(1)天一阁博物馆展览区玻璃柜内陈列着古籍的复制本。游客看到的都是崭新的复制品,藏书楼应该具有的特殊书香氛围大打折扣。

(2)全部古籍原本都存放在天一阁博物馆工作区内,由专门人员严格管理,即使是专家也不能轻易接触到。

(3)天一阁藏书楼原址宝书楼是不对外开放的。

(4)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馆是天一阁内新开放的馆,以复古的形态介绍国内各个藏书楼的大致情况。

(5)游客们在范钦的塑像前留影,天一阁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往往是馆区内后来新增的江南园林风景。使天一阁悠久的藏书文化得不到充分地体现。

(6)天一阁内许多区域出于保护的目的是不对游客开放的。在藏书楼原址和古籍原本受到妥善保护的同时,它们与游客之间也树立起了一道无形的墙。

(7)这是天一阁原楼,只有一楼门厅对外开放。保护和开发如何兼顾将是藏书楼面临的新挑战。

(8)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嘉业藏书楼,其主体建筑是一座西式回廊式的藏书楼。现在是浙江省图书馆 古籍书库。

(9)藏书楼的每一扇窗户上都有“嘉业堂藏书楼”六个字做成的漏窗。

(10)作为宁波市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的主干项目,“首届天一阁中国藏书文化节”开幕。

(11)市民参观“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重点展示了作为中国古代文明载体的现存藏书楼的情况。

但从整体而言,我国当今藏书楼的保护和藏书文化的整理发掘未尽人意。宁波天一阁博物馆馆长徐良雄说,我国历史上1000多座藏书楼,现全国各地留存于世的大概不超过120座,这次为组织藏书文化研讨会,我们联系上的仅为14家。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现有藏书楼大概可分为这样几类:

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热心支持,藏书楼至今保存完好,有的已被列各级文保单位,并积极开展各种业务学术活动,成为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此类藏书楼首推宁波天一阁。自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阁以来,天一阁430余年保存完整,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并成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

天一阁以藏书之丰著称于世。范钦取《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句,楼名寓"以水制火"之意,他还立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遗训。天一阁藏书楼系木结构6开间2层楼房,设计奇特,清乾隆皇帝专门命仿天一阁构式,在全国建了文渊、文澜、文津、文汇、文源、文溯、文宗七大藏书阁。

如今,天一阁博物馆新建有4500平方米的书库和办公楼,拓展12000平方米的东园和南园,古籍珍本藏书增至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为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明代历史保存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开辟了地方志珍藏馆,成为收藏新编志书的全国三大中心之一。

山东聊城海源阁为道光年间兵部右侍郎杨以增所建,系清代四大藏书名楼之一,海源阁图书馆副馆长田今芝说,海源阁解放前已经衰败,文革时又遭毁坏,仅剩下遗址。90年初,聊城市委市政府拨款300万重修海源阁,现已成为聊城一个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和文物保护遗址。浙江南浔刘氏嘉业藏书楼,建国后刘氏捐献给了国家,作为浙江图书馆的一个分馆,藏书曾达60万卷,是全国收藏最多,保存最好的私家藏书楼。

但是,出席研讨会的代表表示,这样的幸运者似乎太少,一些著名的藏书楼,虽然硬件尚保留完整,其功能却已张冠李戴了。宋代尤袤的万卷楼原建于无锡惠山,曾遭火焚,其后裔尤侗在原址重建,就在现今锡惠公园之内,万卷楼成了公园的一个茶室,名曰万卷楼茶社。浙江莫干山下有近代名人黄郛所建文治藏书楼,章太炎曾为其作《黄氏藏书楼记》,小楼造型别具风格,现成了当地一家企业的办公房,游人到此多为感叹,将其恢复原貌,成为莫干山一个文化旅游点,该有多好。

有的藏书楼,当地虽然保护下来了,但基本就是打入冷宫,让其自生自灭。镇江在清代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建有一座文宗阁藏书楼,毁于太平天国,后民间慕捐重建更名绍宗国学藏书楼,现楼内图书已迁入镇江图书馆,而藏书楼则空荡荡的闲置在那里。余姚五桂楼号称浙东第二藏书楼,这次研讨会上,主办方组织前往考察参观,发现座落在一片拥挤的民宅区中间,长年闭门谢客,留存的6000余册藏书亦束之高阁,代表们颇为感叹。

更多的藏书楼由于历史变迁家道变故,残破不堪岌岌可危,有的甚至一拆了事难觅踪影了。藏书楼研究专家范凤书说,清代沈初所建书隐楼,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并称,有"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之誉。去年九十月间,我去江浙一带探访私家藏书楼遗迹,来到位于上海巡道街天灯巷的书隐楼,是个五进厅院宅,有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房屋主人已经过世,留有遗孀与女儿在此居住,数百年的老屋,木刻砖雕精美异常,但已多年失修,屋内散乱不少书藉,灰尘满地,此前有"威马逊"台风光顾,刮塌了书隐楼的几间厢房,曾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呼吁,现不知结局如何。还有不少专家提出,那些在中国藏书史上曾名震一时如常熟毛晋的汲古阁、钱谦益绛云楼、钱曾述古堂、杭州丁申丁丙兄弟的八千卷楼、朱学勤的结一庐、绍兴邵承灿的澹生堂、盛宣怀的愚斋,周越然的官言斋等众多知名藏书楼,如今都渺无迹影,询问一些地方官员也均道不知其详,令人扼腕。

让古老的藏书楼拥有新生命

专家认为,中国藏书楼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传统私家藏书楼就其基本性质来讲是私人财产,藏书是一种个人行为,因此,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使私家藏书难以为继,借助社会、国家的力量保全藏书造福于民,已成为必然趋势。从天一阁等当今有影响的藏书楼来看,都经历了从私藏到公藏的转轨,从而获得新生和新的发展机遇。徐良雄介绍说,这几十年来,天一阁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活力魅力不断增加,其重要的经验就是对于天一阁的功能与定位,当地政府和主管机构有着较明确的目标。作为中国藏书"第一楼",天一阁在藏书文化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基础工作扎实,通过了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在功能上也不断延伸,现天一阁既是藏书博物馆、学术研究院,又是国保遗址,江南园林,将学术与经济开发旅游、古林书楼与现代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品牌延伸较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现每年来天一阁旅游参观考察的海内外客人逾30万人次,影响力不断扩大。天一阁还经常举办各种文物艺术展览、文艺演出、读书征文等活动,进一步展现了天一阁特有的文化感染力。

近年来名声渐响的湖南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说,各地书院是中国藏书楼与藏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岳麓书院利用自身品牌,策划了不少社会活动,扩大了对外影响和学术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如我们请名家来书院讲课,开始有同志建议由老专家主持,显示我们岳麓书院的专业水准,后来我们请来了余秋雨,尽管社会上有各种说法,但对扩大岳麓书院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邓洪波说,这些年来,我们还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合作交流,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互派访问学者,让藏书文化走出中国走向海外,也促进了自身业务的发展提高,岳麓书院原来仅有一个硕士点,现已发展到中国专门史、文物与博物馆等专业四个硕士点,一个博士点,如今岳麓书院可谓长沙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一年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浙江瑞安市玉海楼馆员叶挺铸说,玉海楼主人孙诒让父子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有较大的影响,我们发起的玉海楼孙诒让学术国际研讨会,海内外专家学者来宾踊跃,一下子使我们瑞安这个浙南小城也出了大名,政府看到藏书楼的名人效应,已决定拨款2000万元,修建一个新的博物馆,为玉海楼锦上添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最发现并善于利用藏书楼百年名牌"老字号"价值的还是精明商家。据了解,现在借用藏书楼作为商标名号的,不仅有商场、宾馆、饭店、房地产公司、法律事务所等各种企事业单位,还有酒类、建材、日用商品等林林总总的各种商品。一位藏书楼的馆长说,我们看到自己的名牌被企业滥用,有时也很生气,但是没有办法,注册一只保护性商标要几千元,将藏书楼所有类别的名称都注册保护,没有十几万元根本拿不下来。

天一阁副馆长贺宇红认为,其实商家喜欢藏书楼的名号也是好事,客观上可以扩大藏书楼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如房产公司有"天一家园"小区,我们可以共同打出天一杯征文比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专家认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程中,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古老的藏书楼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藏书文化研究专家郝保奎说,对于藏书楼和藏书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民间百姓中的感召力和面向未来薪火相传的"教化"功能,需要我们再认识再深化。

据了解,由天一阁主办的首届中国藏书文化节的主题是藏书文化的现在与未来,前来相聚"大团圆"的全国14家藏书楼中,既有文渊阁、文津阁等昔日皇家名楼,也有湖州嘉业堂、无锡薛氏传经草堂、绍兴青藤书屋等"民间代表",各家藏书楼采用图片、实物及场景现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底蕴丰厚的藏书文化。与会代表还通过了倡议书,呼吁全社会来关心、保护作为中国古代文明载体和象征现已为数不多的藏书楼。主办者提出,如有可能,下一届的藏书文化节可以考虑与世界藏书楼的对话,请意大利的马拉特斯塔、美第奇等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来到中国,来到宁波天一阁,一起探讨交流,共同精心呵护藏书楼这人类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完)

稿件来源:新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2042.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浅谈边城悲剧色彩

浅谈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摘 要]《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四个传说流传了四对有情人的爱情悲剧。现在,究其原因,我们控诉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封建统治者。其实不然,放

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古城 中国四大古城墙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距离成都大约200多公里,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阆中古城建成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城内有近200多处名胜古迹,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名列中国

近代中国机制币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传承 钱币中国近代机制币

百年回顾:近代中国机制币的历史命运及其文化传承机制币(用现代机器冲压制造的各种金属货币)于1949年退出流通领域仅仅30年后,从1980年前后开始,它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关注。这次的关注是以另一种方式出现的:收藏品。这时的机制币已经不再是

中国四大 中国四大古都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为文殊菩萨道场峨嵋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为普贤菩萨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为观音菩萨道场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为地藏菩萨道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武当山 :湖北十堰龙虎山 :江西鹰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邮票欣赏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董永和七仙女》邮票欣赏2|分类:邮票收藏|标签:邮票文化|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文学名著中,除了有史书记载的古典文学作品外,像前面我跟大家介绍过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系列,还有一类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它不仅数量众

声明:《近代中国四大藏书楼及其主人 浙江四大藏书楼》为网友爱你我却不能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