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小史店原创 小史店


我的家乡小史店(原创) 小史店

在南阳这个因卧龙岗、诸葛亮、百里奚而被称作“一岗两相”的地方,当火车鸣叫的声音打破秋夜的寂寥,一声声由远而近、由近及远,这一刻,我忽然想起小史店,想起我那处于盆地之东北一隅的家乡。我不能确定,在时光的流逝里,小史店的那些人、那些事,会不会像我的青春和激情,一步步步入黄昏,轻薄如烟般隐遁于峰峦合拱的群山;但我可以确定,小史店三个字将永远潮热潜沸在我的骨髓,使我待凉的血脉,重拾汹汹,再思春暖花开。

小史店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部、桐柏山余脉北麓、三地市(南阳、平顶山、驻马店)四县市(舞钢、泌阳、社旗、方城)结合部。大凡地域上的结合部位,都具有边缘性、交融性、独立性的特点,这使小史店较少领会政治追光,所受主流思想不多,所得惠济也少,仿佛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我恰恰认为是件幸事---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有自己的宿命,耕读渔樵,野草般自由生长生活,少了许多的条条框框、原则是非,在北方的天空下真实而满足的过着,不左顾右盼,不东张西望,贴紧足下的土地,即使生存艰难,所求也乏,所惑也少,幸福感超高。小史店之历史已无从考证,虽有史书了了草草的只言半语,但以讹传讹者多,追根溯源实是件难事。于我而言,知道起自淮河古渡--北舞渡口至荆襄平原之陆路驿道原经于此,与相距70华里的南(阳)襄(阳)官马大道互为补充;知道来往于北舞渡口和赊店重镇的丝绸、盐担及茶药客商均需在此小憩,随成商埠;知道也曾吸引南下创业的诸葛孔明在此隐居,演练阵法;知道因小于西南90华里的赊旗店(今社旗县)被冠以“小赊店”,后因口讹笔误演变为现名;知道曾历经置县、置所、置道、置里、置区、置社、置镇等演变;知道古来中草生药市场曾与省内禹州、百泉齐名;知道柞茧丝绸远销海内外,赢得财帛无计……。这就足以说明此处地脉有灵、风物可褒,尽管常有旱灾、雹灾、水灾,也都不能掩去小史店自有的光彩。

小史店是南阳盆地边缘的一个山区小盆地,盆地内地面起伏,错落相间。桐柏山余脉的老寨山、李寨山、祖师顶、雾云山、黑石山、金斗山、西塌山、燕子顶等环状耸立,隔断周边。依着山势,岗山相连,沟河交错,丘陵绵延。中间小史店以北桂河沿岸比较平坦,五龙庙、闫庄等村类似平原。东北部有一万多亩涝渍地,解放后才得以治理。区域内地面起伏,天道悠远。盆地是春风不度的象征,这也难怪,自古以来,同赵河、博望、独树等乡镇相比,显得开化较晚、发展滞后。但这些年,随着城镇化发展,石材木材需求量巨增。小史店的荒山丘陵、砂石林木等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境内大理石、花岗岩、铁矿、铅锌矿、金矿石、钾长石、麦饭石储量丰富。其中以花岗岩储量最大,约10亿立方米。仅2012、2013两年,以浙江或福建人出资、当地政府或个人出面形式开办矿石开采企业并要求备案的就有十多家。磁铁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矿带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张行庄、殿楼两个自然村。当然,矿石开采,极易造成环境恶化,需要不断加强综合整治。有山有岗就有林木,马莲沟、报沟、大夫岭沟、檀木沟到处郁郁葱葱,墨绿的林莽是男性大山的戎装。

小史店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冬夏温差较大,冬夏长,春秋短,让人感觉刚刚脱掉棉袄,就穿上了大裤衩子。受特殊地形条件影响,冷暖气团交替频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877mm,但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量年际变化大。每逢夏季,常有暴雨,洪水猛涨。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甘江河上游的桂河,发源于社旗县双山,流经龙凤岗、二郎店、舒庄、三岔口,进入方城县小史店镇,过赵郎庄、娄庄,在前刘庄与韩庄之间,纳舞钢市五峰山来水,下行流经大毛庄、治平、薄店、裴河、徐湾,与来自古庄店的沙河交汇,入注燕山水库。桂河流经腹地,每次涨水,就会给当地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975年8月,多日暴雨,东风水库决口,洪水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庄稼、树木、家具和动物尸体,顺水漂流。洪水过后,房倒屋塌,道路上、河沟里、淤泥里,牲畜尸体,横七竖八,惨不忍睹。这些年,工农业用水量逐渐增大,又常常伏旱,径流量锐减;加之河道采砂、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小史店人封之为母亲河的桂河惨不忍睹。好在当地政府和小史店人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桂河综合整治或有望也。境内有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如东风、寺庄、葫芦套、南薛庄、王庄、刘楼、徐房庄、友谊、范沟等水库,大多为计划经济时期修建,设计标准低、建筑质量差,重蓄轻排,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桂河日夜流淌,不但滋润着这里的土地、庄稼,也滋润着一代代的小史店人。小史店人勤劳勇敢,比较直率、固执、仗义,也比较“顾帮儿”。仔细观察,小史店更容易出产四种人。

一种闷起来塌天。仿佛和谁过不去似的,总是不爱说笑,不善表达,缺乏变通,亲和力不够,难以沟通交流,具有强烈的草根性。这往往是一些上了些年纪的人,所思所为只与土地庄稼有关,悉心坚守,耕耘不息;讲良心,耐寂寞;讲究忠厚传家、勤俭持家。他们当中有一些人,一辈子连县城也没有去过。民国时期,当地常常遭到土匪、杆匪、趟将的袭扰,韩八千岁、张三喜等将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当作肥肉,一次次劫掠民财;刘二刀子、马四老倌更是火烧小史店,老辈人都记得那个轰乱的年月,记得那些跑反的日子。因而,他们对解放后安逸的生活很是知足,并影响着自己的后代。他们的子孙是小史店最后的遗民,身上弥漫着一种素面朝天的古旧的苍凉,体现着一种沉郁的生命形式。这也可能是盆地闭塞、山路高远、远离奢华所致,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甚至会闹笑话。一位山里老哥春节出山到张庄走亲戚,一阵风走了二十多里。进庄后问路,急头怪脑地说:“俺二姨家在哪儿住?”连问几个人,都说不知道。这位老哥很是生气,掂着果盒子扭头回家。一路上暗骂张庄人真尿性,二姨明明和他们在一个庄子住着,却连路都不指!

一种喷起来要命。随意而张扬,欠缺涵养内敛之气息。直率而任性,不喜欢旗袍一闪一闪的,直接上比基尼最好。讲义气不重法律,讲亲情不重道理,讲面子不重效益。张嘴“整他赖熊”,闭嘴“打他龟孙”,却也没见他打倒哪个人。他们容易处朋友,喜欢一个人就死心塌地,恼恨一个人就千刀万剐,有一种目不斜视的果决。尤其是小史店西南、东南一带一些面山而居的年轻人,很虚荣,讲排场,胆子大,性子野,下手辣,有着不肯轻易俯就的刚强,若再加亚马孙野战特种训练,将是夜总会看场子、收保护费的好料。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听说哪位老板赏识他们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身边戴墨镜、掂大哥大的主儿。这是因为,他们虽外在疏狂,但自幼接受斯风斯水,家乡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信仰早已渗入骨髓,还没有真正世俗化、功利化、商业化。恰恰相反,他们的喷、咋呼、吹,于我行我素间,内蕴的光华常常无可遏制地辐射,使人寓目会心,欣然接受。他们时不时弄出斗酒、掐架等证明自己存在的行为,是一种被生存所激发的悲喜真相,看似愚顽丑陋,实则真实质朴。比起那些被现实镂雕得万灵具备、百药齐全而没有独立品格的人,比起那些生理和心理上无有归宿、主体性丧失和沉沦的人,更值得敬重。

一种野起来没边儿。有不少年轻人,不愿意像祖辈父辈那样便览南山,踏碎垄亩烟尘。认识到行动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方式,就走出群山,在外蒙、在新疆、在深圳、在兴安岭,采棉伐树、承包土地、开办公司,视创业为生命最为纯粹的意义。创业,不仅使他们获得财富,也为人生赋予了新的意义,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价值。在外摸爬滚打,经历漂泊和疲惫,刻骨铭心的家乡观念支配着思想和行动,然后回家发展,成为人生中永远的常态,运行在再正常不过的轨道上,令人刮目相看。每思至此,我看到的是希望,是一种故土沉重中的亮光。

一种“光棍儿”起来不得了。这也难怪,天高皇帝远嘛。这些“光棍子”,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要娶媳妇了,请本村的“光棍子”喝上一场儿,照客的、叫客的、放炮的、赶集的就算齐活;两村的光棍子一碰头,事就算成了。两家生气,光棍子到场,日娘八怪地对双方吵一顿,事也就了了。“光棍子”也有大小之分,“大光棍”在场,“小光棍”就说话不算了。当光棍儿,往往要么手里有仨核桃俩枣,要么场面上有人照应,要么读得了一肚子书,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嘴皮子过硬,拿捏有度、舍得花钱。接这些“光棍子”的电话,总免不了说一句“来玩吧,到舞钢喝酒,到山上杀个羊”。到舞钢市喝点花酒或者到山上吃大块儿炖羊肉,是光棍们招待外地客人的拿手戏。河南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当中有不少乡村调解员,干起活来,不怕碰破头皮、磨破嘴皮、气破肚皮,遇见硬茬,法理人情一起上,颇有小史店男光棍儿、女光棍儿的范儿。光棍们甚至影响着执政者的施政行为和行政效果。因此,结交并得当使用光棍,也是在小史店当干部的一项必修课。当然,并不是让你无原则地搞吃吃喝喝、吹吹拍拍、拉帮结派那一套,而是怎样加以引导和利用,更有效开展群众工作。当地有句话,叫做“光棍大,眼子架,眼子不架他不大”。显然,自己一身白毛羽,却说别人是老妖精;无利不起早,说人话做鬼事;只能算个假光棍,看起来到处咋咋呼呼,其实什么事业办不了,只能自取其辱。

小史店人爱扎堆儿,喜欢集体活动。每逢节日,每年三月二十八总要起会,人山人海,各种物资在大会上交流,很是热闹。其实,小史店会原在寺门,曾经历过日机轰炸,死伤六七百人,成为小史店人心中永远的痛。后来,迁至小史店街,改革开放之初,鼎盛一时。不但乡镇级政府所在地要起会,就是一些乡村也要起会。譬如,地处西南的二郎店村,在清朝中期,曾是史新里治所所在地,和史老里治所所在地小史店分庭抗礼。每年三月三都要起会。唱《卖苗郎》、《穆桂英挂帅》、《桃花庵》《打金枝》等。戏台扎在高高的河堤上,锣鼓家什儿一个劲儿响,吸引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前来赶会看戏。场光地净的时候,总有些好事之人组织各种活动,供大家娱乐。就小史店南部和西南部几个大队而言,大李庄、彭楼、乔泘沱、贾沟、连沟、刘庄等村都爱唱戏、玩电影,显得颇有文化气氛。

喝酒就不用说了,那也是扎堆交流、联络情感的一种方式。如果非说不可,只能说,小史店人喝酒不是喝酒,是喝命。过去喝酒讲究猜枚,酒友之间,谁的“一七”、谁的“二八”,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枚有好坏之分,好枚讲究十一个数上下翻,二是二,三是三;指头伸出来跟耙齿样。中等枚是择枚不叫撵,伸那只管喊;气死人不要命。赖枚常常先喊后伸、慢等衬音;择枚三八,连糊带哈;喝着喝着就想掀桌子。猜枚有许多讲究,也有很多专用语。什么“四季发”、“五魁首”、“八夫子庆寿”“拾个大元 宝”等等,听起来富有感染力。有一种猜枚计数方法是“花排计数”,两人对垒,一人负责倒酒、计数报排。以胜家喝6个为准,胜家不够6个,败家喝多少也不算白搭。第一枚不论谁输,都要报“日出东方一点红,喝家是个酒英雄”。然后就有“二目观空,喝家不中”“小板凳两头听,来了四枚没输赢”等等。报排所说的数字,大都与牌九有关,这可能是山里人识字少、牌九象形易记所致。当然大多时候,和一些自然景象混杂使用。一般是“日、月”代表一,“二目、小二姐”代表二,“雁、鞭”代表三,“城”代表四,“梅花”代表五,“妇女主任、半边天”代表六。上令之后,酒令大似军令。报排人幽默、机智、头点屁股撅。声调忽高忽低,似说似唱,云里雾里,变化多端,既煽情又哄场,想不多喝都不行。猜枚行令是一种重要的酒文化,可惜的是,现在已有很少人懂得这些酒令了。现在喝酒,就用一次性杯子-----傻小子睡凉炕,全靠火力壮!喷起牌来,一掀两瞪眼,你死我活,只剩下牛饮了。

前些年,网上有一些仿照别人编排而成的戏谑小史店的段子。我比较喜欢的是下面这个版本:殷庄的美女,五星的汉,小史店的痞子满街串。老庄的炮,寺门的砖,刘洼的凉帽竹子编。李庄的瓜,桂河的沙,水牛王的烟叶能发家。贾沟的树,刘庄的山,北洼里醉鬼闹翻天。山张的金,殿楼的田,张行庄的铁矿最值钱。娄庄的粉,王岗的条,河西强庄开砖窑。东沟的鸡,二郎店的羊,大毛庄的老吕干里长。玉良的卤肉,耀峰的面,论档次还是张林大酒店。某某的权,某某的势,某某最有人民币。某某的场面,某某的钱,某某和某某最会玩......。

现在,世易时移,恐怕该有些变化了吧。

小史店很宜居。山岗、河流、树木、庄稼交互密布;下蛋的鸡鸭、飞舞的蝴蝶、筑巢的燕子、呱呱叫的青蛙,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存活着,是那样恬淡自然、安详宁静,弥漫着浓浓的桑麻气息。春天,几场雨过后,大片油菜花,芳香扑鼻;燕子飞回,在屋檐下编草筑屋,或者在镜子般的河面上掠过、捕捉昆虫。慢慢地,豌豆角长成了,摘下一个放进嘴里,就有清香水嫩的感觉。夏天,孩子们光着身子在河里扑腾嬉闹,知了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秋天,庄稼、瓜果丰收了,到处忙碌的人们。冬天,白雪覆盖了原野,河水结成了冰,炊烟升起,年味渐重,各家各户开始蒸年糕。

说起蒸年糕,想起小史店的两种名吃豌豆粉浆面条和热豆腐。粉浆面条制作精细,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堪称小吃一绝。按照我的记忆,粉浆面条制作起来应该是这样的:早早用瓦盆泡上豌豆,待豌豆泡开,豆粒变大后捞出,用小石磨研磨,边磨边加水,磨成白色的浆,把浆用白稀布过滤,倒入锅中,掺入花椒叶、青菜,慢慢烧开,下入面条,烧熟后便可食用。这种面条,不用食油、不用味精、鸡精等各种调料,纯天然绿色食品。现在,周边有不少宾馆、酒楼,也有粉浆面条,但大多用花生磨浆制成,其口感和真正的小史店粉浆面条实在不能同日而语。小史店热豆腐也是一绝,豆腐用石磨磨制,用劈柴火烧开,用石膏点开,将压制出来的豆腐切成四方小块儿,浇上红色的辣椒液,就可以食用。吃得你头上冒汗、嘴里呲哈、胃里得劲,浑身上下舒坦。

儿时,总是走在小史店正南正北的路上。家住西南,外祖母家在东北,前后三十里。那年月,一双大手、一个肩膀,就足以抵御我路上的寒冷与酷热。因此,时至今日,我总会想起那条路,想起那路上充溢的浓浓亲情。也许自幼喜欢山山水水,瞎话故事,常常在路上,一边听十四孝郭举埋儿、王莽撵刘秀、羊不奶树、佛爷沟、马连沟、西大寺、黑龙潭的传说故事;一边看四围群山褶皱,瑟瑟发抖。桂河缓缓流经腹地,夹杂着岁月流年,充盈着温润暖意。桂河两岸、黄杨路边,到处是劳动者的身影,他们以鞠躬的姿态,侍弄着土地庄稼,眼中流露出对劳动对生活的热忱不息。此时,迎面可见黄牛、大猪、毛驴、黄狗、锦羊;转脸可见小麦、玉米、大豆、红薯、高粱;抬头可见大枣、蜜桃、鸭梨、黄杏、甜柿。---说实在的,路上的咱,给个大队支书都不换。    

小史店的确有些可圈可点的东西,譬如香山摩崖石刻。前年时,这里很是热闹了一阵,各种牌照的车辆进进出出。纳闷之后,才知道就是佛爷沟造像的事。佛沟造像位于镇区东南7公里的香山山腰,原建有香山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报上说---著名西域史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镰、中华书局《文史知识》副主编、编辑部主任胡友鸣、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刘杨忠以及国内佛教石刻研究专家都曾多次专程到佛沟考察,得出方城是古丝绸之路重要源头之一的结论。2009年5月29日,《神秘的巨石佛像》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百科探秘》播出,轰动大江南北……。于是,再也坐不下来,驱车百余里,呼哧呼哧爬上山。坐在石板上汗流不及,脸上河流密布,背上全是大川。身边一位放羊老汉,眯着眼笑,说“你是外地人吧,俺小史店好吧!不日怪人的吧!”我不是外地人,也是小史店的一份子,日怪不日怪也就那么回事。面对众人桂河之水暴涨般的热力和激情,虽然尚弄不清石刻在魏在晋,也跟风起来,写了一篇《香山落日》,自恋了一回。再说,如果不写,像欠家乡一笔账似的。写了之后,再无下文,如同丝路之源的宣传一样,轰轰烈烈之后又归于无声无息。但灵石不言,片石千秋,一笔一划即江山万里,轻描淡写又宇宙洪荒。我相信,印刻历史、见证风华的摩崖石刻,必将幻化作一个包含温度的精神活标,于沉静大美之间养育一代又一代小史店人的心灵,让他们不失对自然地敬畏之心、对祖先的追慕知心、对生活的惜福之心、对未来的戒惕之心。除去摩崖石刻之外,狭长幽深的东风水库、大山深处的马莲沟、风貌原初自然的报沟、祖师顶等不少地方都值得一游。裕祥农业公司在连沟村高庄岗开展立体经营、综合开发,逐步形成集养殖、种植、观光休闲农业于一体新型发展模式,并纳入我县重点建设项目笼子,吸引不少人前去参观、学习、游览,成为小史店新的一景。

说一部分老年人是小史店的最后的遗民,并不为过,小史店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也在迈向文明。对于小史店的过去,我有话讲;对于小史店的未来,我不敢多讲。这是一种悖论,想过去的美好,又想未来的辉煌,始终在矛盾中彷徨。因此,留下些空白吧。目前,虽年龄增长,桂河之水,仍汩汩地在我的血脉里流淌;祖师之山,仍声声地唤我灵魂的渴望。

人生如逆旅,我也是行人。对于每一位行人而言,故乡将永远是回望的源头。在这里,记录下一位普通人的思念,记录下个人对这个时代和家乡的一点回忆,虽然大多数据资料未经探究、人云亦云,但仍愿以此向家乡的未来做出菲薄微弱的昭示。

刘春林2013年10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2144.html

更多阅读

我的剖腹产经历原创 二胎剖腹产经历

文/闫晓苹  2008年11月13日入住石家庄市第六医院,也就是石家庄市桥西区妇幼保健院,专门从事妇幼医疗的医院。  房间费用为120元一天,房间内有电视卫生间,两张单人床,两张靠椅,一个床头柜,二张床下各一个保险柜,墙的边上还放着一个杂

我的家乡黑龙江 我的家乡黑龙江歌曲

在中国领土的最东边最北边,有一支展翅翱翔的天鹅,那儿以油油的黑土和血度哈尔滨著称于世,那就是我的家乡黑龙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一条长长的江流横穿这片土地,那就是养育了千万龙江儿女的母亲河松花江。如果你面朝松花江,你就会被这条千

我的家乡—顺昌 我的家乡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顺昌2014-03-25 王福平撰文/摄影 省摄影家协会能源分会   宝山秋色题记:无论我走多远,无论我的祖籍在哪,顺昌,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往事,还有长眠于那里的父母,总会在这清明时节,触动着我心底那

蒙山沂水:我的家乡

【临沂简介】[临沂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南临苏北,现辖三区九县和两个开发区,250个乡镇,街道,250个行政村,我是年人口54250万人,总面积17186平方公里,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是海拔

声明:《我的家乡小史店原创 小史店》为网友学习雷锋好榜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