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ttakuBarwell黑鳥羽使用感受 nittaku septear

<<NittakuBarwell黑鳥羽使用感受>>

本文為2011年5月7日撰寫


早在2010年底就有不少網友在打聽Adelie和Barwell的消息,

經過半年的等待,千呼萬喚始出來,俗稱紅毛和黑毛的Adelie和Barwell終於露面了!

這兩塊板子吸引我的地方不是那類似STIGACL的結構外觀,而是握柄的拼花設計,

尤其是Adelie,血紅色搭配深棕色的染木拼花,真的是光看就鼻血滿地,

可是我卻陰錯陽差買了Barwell.在還沒見到實物前,

我還以為Barwell是青藍色搭配深棕色,

入手之後才知道眼拙看錯了.......

我們趕緊來看看Nittaku官方公佈的Barwell規格數據~

廠牌:Nittaku

名稱:Barwell

結構:純木七夾底板

板面長:158mmX151mm

握柄長度厚度:100mmX23mm(ST)/100mmx24mm(FL)

厚度:6.6mm

重量:約88克

速度:中等速度

打球感:硬

製造地:日本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arwell.jpg

以上是Nittaku官方數據,接著來看底板的實測:

板身結構:從外觀看,Barwell是胡桃木面材的七夾純木合板,


結構當中沒有人造纖維材質.正反面面材厚度很平均,沒有出現一厚一薄的狀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3500-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3493-1.jpg


底板重量:84.9克(與廠方數據誤差-3.1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111.jpg


板面長度:158.0mm(與廠方數據一致)


板面寬度:151.0mm(與廠方數據一致)


板身厚度:6.75mm(與廠方數據誤差+0.15mm)


拍肩長度:88mm(廠方未提供數據)


板面形狀:Barwell的板面尺寸雖然和Stiga差不多,看起來也相仿,


但近距離實看就可以發現拍頭兩側較向內縮了約1mm左右.


請大家不要小看這1mm的差距,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NittakuBarwell黑鳥羽使用感受 nittaku septear
這1mm的差距就使得Barwell有了不同的性能定位與技戰術型態的差別.


Barwell拍頭較尖,雖然沒有水滴型底板那麼尖,但靈活度已經大大增加,


對於台面球和小球的處理有著極正面的幫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208.jpg


握柄:深色系握柄拼花設計營造出穩重的形象與精緻的質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213.jpg

握柄長度:100.5mm(與廠方數據誤差+0.5mm)

握柄最寬尺寸:34.5mm

握柄最窄尺寸:28.0mm

握柄弧度:Barwell握柄的弧度曲率不大,偏向平直.

握柄厚度:24.15mm(與廠方數據誤差+0.15mm)

握柄握感:Barwell的FL柄握起來稍稍屬於寬扁手感,和STIGA的LEGEND握柄類似.

拍肩:和多數Nittaku底板一樣,Barwell的拍肩已經處理過,不需要打磨就能夠直接使用.

敲擊音:Barwell裸板敲擊甜區的敲擊音清晰,但音頻不算尖銳.

標牌:Barwell的標牌是黑色金屬銘牌,鏤刻著白色字樣,

握柄底部是六角型銘牌,材質應該是鋁.

新購入的底板銘牌上都有一層薄膜,因此看起來色澤有些模糊,撕掉就好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506.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510.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222.jpg


實心?空心?依照慣例,挖三個洞再插入細鐵絲掏一掏就知道了:

事實證明Barwell是空心的,而且是握柄和板身都是空心的,

挖空的程度很大,因此整體重量降低,但在揮拍過程又使得重心靠前,加大了力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63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626.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617.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614.jpg

下圖紅色框線為猜測的挖空範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622-1.jpg

看完了外觀接這看內在,看看Barwell有哪些真本事?用來測試Barwell的膠皮有兩組,

第一組是Nittaku 狂三TypeNT50(正手),Nittaku Fastarc G1 紅色Max(反手),

膠皮使用的膠水是DONIC水性膠水,底板是塗有機膠水,整體重量為179.7克.

Nittaku官方對Barwell的建議配置是正手NEO狂三,反手Nittaku FastarcG1,

因此和我用來作為測試的配置很接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arwell-1.jpg


PS.Nittaku 狂三 TypeNT50的面膠是紅雙喜狂三,

面膠上沒有ITTF註冊編號,也沒有PRO字樣,與我們熟知的"尼狂"不同.


PS.Nittaku Fastarc G1是德製蛋糕海綿膠皮,

性能與HEXER以及BARACUDA接近,在此我們不深究其中的差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37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23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367.jpg

第二組配置是正手紅海綿海夫藍鯨二,黑色38度已打底;

反手紅海綿海夫藍鯨二,紅色37度已打底,

海綿沒有再塗膠水,底板是刷有機膠水,整體重量為175.2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680.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67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660.jpg

以下為個人實際感受,當中所用詞彙與比較用語受到個人水平及習慣影響,

同時也受到配置膠皮的不同而有差異,文字內容將回避膠皮種類帶來的極端差異,

盡可能以測試過程中較為常態的表現為主.

感受內容主要以練球過程及大約二十局比賽狀況為依據,

請觀看的網友約略參考就好,不要當成Barwell的絕對性能狀況.

<<脫板速度>>

Barwell擊的速度不算快,和CL相比差不多.


<<持球感>>

Barwell的持球感很好,這個好不是指觸球時間很長,而是能夠緊緊"咬"住球,

但是又能將球輕易送出,不會有拖泥帶水的遲滯感.


<<控制能力>>

Barwell的控球能力很好,力量的控制,方向的控制和弧線的控制都很不錯,

沒有難控或回擊出意外球路的狀況.


<<形變感>>

Barwell的形變感屬於局部凹陷形變,不是整體彎曲形變,

形變感明顯,凹陷回復的吞吐感也很強烈.


<<震手感>>

有震手感,Barwell有震手感,震手感比CL強烈.

如果從震手感來區分性能,Barwell比較像中硬度七夾,不像硬七夾.


<<靈活度>>

"靈活"是Barwell的一大優點,較輕的重量,稍微內縮的拍頭,拍面橫軸線偏近握柄,

這幾個特點都使得Barwell的靈活度大大增加.


<<紮實度>>

Barwell的紮實度不錯,小力量不發空,大力量不發木,

發出的力量傳遞到球體的過程中不會覺得力量被吃掉.


<<線性程度>>

很好,非常好!從小力量到大力量,不會有換檔的球感,

也不會有力量無緣無故被球拍抵消的感覺.


<<手感清晰度>>

Barwell的手感清晰,不模糊,但大家別想像成蝴蝶芳碳板那樣的感覺,

也不要以為會比CL還要清晰,頂多就是和CL差不多.


<<球路弧線表現>>

不管是那一組配置,Barwell的球路弧線都普遍算是低而平,

但是又可以輕鬆製造出較高較拱的弧線,對於弧線的控制很輕鬆.


<<力量感>>

發力恰當時回擊的球會讓對手有很頂的感覺,但是Barwell不是那種暴力型底板,

真要一擊必殺不是那麼容易,和紅黑相比有一段差距......


<<借力>>

中等,借力回擊能力中等.Barwell打起來舒服,

但是還是要主動發力,想借力回擊反壓制對手不太容易.


<<容錯性>>

很好!均衡的性能注定了Barwell擁有高容錯性,

但換個角度來看,高容錯性的底板往往令人很快感到乏味,覺得無趣.


<<擊球音>>

Barwell的擊球音沒有多麼響亮,很普通,如果膠皮本身擊球音很響亮,聽起來就很響;

如果膠皮的擊球音悶悶的,聽起來就悶悶的.

Barwell不像碳板或芳碳板那樣有著硄噹硄噹的響聲.


<<配膠難易度>>

好像有人說過Nittaku的底板都很容易配膠,好像怎麼配置都可以.

從我手上這兩組配置來看好像真的如此,

我原本是打澀套的,粘套玩過幾次都玩不出感覺,

但是這次測試的兩組膠皮都很容易就上手,

除了那張Nittaku狂三NT50打到第三次才習慣,

其他三張膠皮都是一用就能輕易上手.也就是手感平易近人,配膠輕鬆容易,

因此不用多久就能上手,很快就能適應.

但換個角度想,這板子對我來說不太需要磨合,欠缺了些挑戰性,也少了些樂趣.

<<擊打和拉球>>

我覺得Barwell比較適合以拉球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打法,

如果是以擊打為主,整體的手感顯得較軟,除非是配上較軟或較薄的膠皮,

但是這樣又會在力量上有所損失.

<<底勁>>

一開始使用時以為黑毛的底勁還不錯,但是對手反應並不會很頂,

直到一位球友提醒我要將"甩腕"技巧用上,才將黑毛的底勁發揮出來,

也才打出二跳很頂的球.

不過我還是要強調一下,如果發力技巧夠好,紅黑的底勁絕對強過黑毛.

(因為手上剛好有一把紅黑,所以就用紅黑作為對比了......)

<<與CL的對比>>

Barwell在外觀上有兩條紅紅的夾層,大多數人會立刻聯想到CL,

但是Barwell和CL完全是兩個樣.首先,光是面材就明顯不同了;

其次,CL的紅色夾層色彩飽和度比較高,是豔紅色的,

而Barwell的紅色夾層一如以往Nittaku染木的水平,好像是半透明的一樣.

再看看其他層的色彩,CL的夾層是單純的原木色,有的偏黃,有的偏白,

Barwell的夾層則是帶有一種類似碳燒板一樣烘烤過的淡褐色,

不知道這是不是Nittaku製造Barwell的特別技術?

看到雙紅線想到CL是正常的,但有相同特徵不代表一模一樣,

牛有兩隻角,咱們不能看到羊有兩隻角就將牛說成羊.

雖說兩者的速度表現在伯仲之間,但是CL的手感偏硬而脆,

Barwell給予的感覺則是帶有一股韌度,而且持球感比CL明顯,

因此可作用於微調手法的能力比CL強烈.

CL的板型是Stiga158x152mm的標準板面,拍肩比Barwell略短1mm,

雖然現在的實心CL也都是偽實心中空柄,但揮拍時重心感覺比Barwell更為趨前,

因此CL比Barwell更適合輪大臂狂掃,Barwell則適合需要靈活技巧的手法與戰術.

<<後記>>


底板的性能加上個人使用的習慣,我會將Barwell定位在高均衡型底板,

拉打均可,攻守皆宜,控制能力強過攻擊能力,

沒有特別突出的強項,也沒有特別明顯的短處,非常適合用於比賽.


如果使用者喜歡拉爽打暴,練球順便發洩,打球順便發飆,

那麼Barwell似乎顯得溫和了些;

但是如果以比賽為前提,講究均衡性能,Barwell的表現就很出色.

Barwell的價格高昂,單純從性價比來看實在不值,

但是外觀設計整體質感和品控做工確實不俗,

比以往的Nittaku底板更為出色,沒有出現板面大小不平均,握柄打磨不仔細,

尺寸重量與官方數據差別太大的狀況,整體精緻的感覺更像是收藏品而非球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470.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479.jpg

<<加碼上演>>

雖然說Barwell品控好,做工精細,Nittaku六角型尾標銘牌也很漂亮,

但是僅用雙面膠帶粘貼實在是很草率的作法,常常聽球友說尾標掉落,

偶爾也會在球場撿到掉落的尾標,因此不加以改進一下是不行的.

方法很簡單,標牌上挖兩個洞,再用銅釘釘上就行,

不但可以降低掉落機率,也為質感再次加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64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3645-1.jpg

<<Barwell和LudeackPower的差別>>

Barwell與Ludeack Power同為Nittaku的頂級七夾底板,

兩者除了面材與結構有所不同之外,手感差別不是很明顯,但還是有些差異,例如:

1.Ludeack Power板面感覺較大(純粹是感覺),

由於手上目前沒有Ludeack Power,所以只能用回想的方式去體會.

除了拍面感覺上比較大之外,如下圖紅圈區域,LudeackPower這個部份比較細,

因此鞭甩的手感很明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dscf3470-1.jpg


2.(參考上圖黃色圈圈)

Barwell的握柄尺寸歸格和拍肩角度很適合正手利與反手利轉換使用,

這個部份比Ludeack Power靈活.



<<Barwell與XIOMSOLO對比>>


XIOM SOLO是我近期也使用過的一把底板,而且也是很順手的一把,

將Barwell與SOLO相比有以下幾點相同相異處:

板型:Barwell比較接近StigaCL的板型,但又不太一樣,

因為前面提到過拍頭兩側有微微內縮;

SOLO的板型和蝴蝶大多數芳碳板的板型相同,因此膠皮互換時可以貼齊.

面材:Barwell是胡桃木面材,SOLO是KOTO,兩者不同.

但是Barwell的胡桃木面材不如想像中那麼硬,SOLO的KOTO面材觸球感也很柔和.

重量:SOLO的平均重量在90克左右,Barwell的平均重量在85克左右.

速度與彈性:兩者差不多,Barwell面材比SOLO硬彈,SOLO則是多了些彈簧感.

清晰度:Barwell比SOLO清晰,但不是一個很好一個很差,

兩者的手感清晰度就是90分和85分左右的差距.

近台與小球控制能力:Barwell比SOLO好,因為SOLO的彈簧感比較強烈,

處理小球時動作和發力不到位會偏長或冒高.

容錯性:Barwell好一點點,不過也就一點點.

SOLO略輸的原因是彈簧效應在我們防守緊張時會產生過長而出台的回球,

Barwell則能將回球放得比較短,讓對手不易上手進攻.

底勁:SOLO比Barwell好,SOLO的形變感有類似五夾那種彈簧效應,

形變感比Barwell強烈,回球砸台感比較明顯也比較容易發揮這個效果.

靈活度:Barwell比較靈活,原因是握柄和拍肩規格適合手指微調握法,

正手利或反手利都很合手,轉換握法也都很順暢方便.

品控與工法:不管是Barwell或SOLO,品控和外觀都非常細緻,基本上都沒得挑剔.

性價比:從性價比看這兩把板子是SOLO勝出,因為價錢大約是Barwell的一半,

性能卻在伯仲之間,不過這兩把板子有不同的性能定位,如果是燒家可以都燒,

如果是一般球友則建議多作比較.

性能定位:Barwell和SOLO在我看來都是均衡板,

Barwell適合喜歡微調手法以控制為前提在伺機反攻的打法,

SOLO則適合喜愛主動攻擊,搶先上手大板拉攻的打法.

附註:在我的比較中SOLO不會比Barwell差勁,

但比較過程有一個很重點就是SOLO有比較明顯而強烈的彈簧效應,

很多個比較差異皆是由這個彈簧效應所產生,請各位務必仔細斟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xiomsolo fl (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xiomsolo fl (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xiomsolo fl (6).jpg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63048.html

更多阅读

facetime使用方法 精 日本黑润精使用方法

facetime使用方法 精——简介facetime是苹果设备之间的一款免费视频聊天软件,在可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的进行视频聊天,目前支持的设备有iphone4、ipad2、mac、ipad touch4,四款设备在wifi连接下可以互相进行facetime聊

DonicWorldChampion'89SFTech使用感受

Donic World Champion'89 SFTech使用感受(2014/12/06)前言:在世界乒乓球賽史上,1989年具有相當獨特的意義,這一年,瑞典隊橫掃中國隊,奪得世錦賽團體冠軍;這一年,J.O.Waldner與J.Presson分別奪下男子單打冠亞軍。團體與個人單打的比賽皆由瑞

VivoXplay3S使用感受总结 vivoxplay3s致命缺点

首先上来先道个歉,拿到Vivo Xplay3S已经将近3个月了,一直在用,也非常喜欢用,但由于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时间好好写写这部机器,今天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就来简单说说这部机器吧,把我这几个月的使用感受按照优缺点来总结一下:先

“Doit,掌控每一天”学习笔记和使用感受

使用感受:学习经历:微信课,4节沪江职场讲座,准备报名参加易仁教主的威海线下活动。以上表明:我对Doit软件学习的决心,不仅仅是因为教主的推荐,更多的是对自我的挑战。参加“沪江网:掌控每一天活动:写感受,拿福利”是我做过的最漂亮的项目类事

声明:《NittakuBarwell黑鳥羽使用感受 nittaku septear》为网友吟花间画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